讀書交流課心得:讓讀書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讀書交流課心得:讓讀書成為一件快樂的事
下午是學校每周固定的兩節連排的閱讀課,依照學校安排要舉行班級讀書交流會。我們年級的假期推薦閱讀書目是《大林和小林》、《了不起的狐貍爸爸》,主題倒是挺明確,可具體怎么開呢?要起到什么樣的效果呢?
走進教室,我讓學生拿出這兩本書,回憶一下書中的主要人物和情節。而我則在轉身設計黑板的時候思索著,很快我想到可以從不同的方面進行交流。從這兩本書的題目就可以看出這兩本書是童話故事,有性格鮮明的主人公,再依據童話故事的特點,肯定有很多跌宕起伏的情節變化,對學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由此,我確定了三個遞進的交流模塊:人物篇、情節篇和感悟篇。由同學上臺進行交流,下面同學適當補充,發表不同意見。氣氛漸入佳境,同學們的發言越來越踴躍,大都能夠用簡練的詞語對人物的性格特點加以概括,并提出相應的情節依據,課堂上時不時傳來大家的笑聲,尤其是說到《大林和小林》里的反面角色四四格時,“他很惡毒,把那些老了不能替他做金剛鉆的人變成雞蛋吃掉”“他還很小氣,不給小林報酬,還讓小林拼命干活,只讓他休息一秒鐘”......
有了前面兩個模塊的鋪墊,第三個感悟篇就水到渠成了,大家紛紛暢談從書中明白的道理,有做人的,有做事的;有與人相處的態度,還有對待敵人的策略,不論深淺,都讓我很驚喜,這就是讀書的意義啊~
平日我們總是要求孩子每天讀書,甚至拿出教學專用的課時讓孩子們讀書,貌似給他們很多的空間和時間,可往往看不到我們預想的效果,漸漸會有些懷疑這個方向是不是應該被淡化。
通過這次讀書交流課,孩子們給我的感覺讀書是快樂的事,他們從中確實體會到了快樂,即使沒有認真閱讀的孩子在參與了這個交流之后,也會產生重新去讀的想法,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認知。而這一切的關鍵在于我們教師的引領和指導作用。我們不僅要推薦給孩子優秀的適宜的書籍,更應該注重后續的跟進,不僅要給他“魚竿”,更要告訴他如何運用這根“魚竿”去垂釣,去獲得。“班級讀書會”“好詞好句品析會”“好書推介會”等方式經過老師們不斷的實踐和鉆研,已經成為了指導孩子讀書過程中非常好的推手,被廣大語文教師廣泛推行,新的探索也在不斷的進行中。而這所有的努力都是一個目的:讓讀書成為一件快樂的事,伴隨孩子成長的一生。
篇2:《whatif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問題》讀書心得
《whatif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讀書心得
如果把牙齒的溫度降到很低,有沒有可能在喝到熱咖啡的時候牙齒就碎了?如果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拿著激光筆同時照向月亮,月亮的顏色會發生變化嗎?如果地球上的所有人都盡可能擠在同一個地方,一起跳起,然后全部在一剎那間同時落地,會發生什么?如果一個女性用他自己的骨髓干細胞制造出一個精細胞,并使自己受孕,那么她和她女兒會是什么關系?……
如果是你,在面對這一系列稀奇古怪的奇葩問題時,會怎么回答呢?是一笑置之?還是駁然大怒?會嗤之以鼻,還是提起筆寫寫畫畫,打開網絡苦苦搜索?
相信嗎,世界上真的有這么一個人,會認真地思考所有這些在我們看來完全是異想天開、不切實際的問題,他就是前NASA成員蘭道爾門羅。他開設了一個WhatIf網站,專門答復人們那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在面對人們(主要是孩子們)各種充滿想象力的瘋狂念頭時,他會用最機智的方式和最幽默的語言,深入淺出地進行科學的講解,給出最后的答案。于是在他風趣的回復中,你不僅有機會將自己頭腦中曇花一現的奇思妙想付諸于實施,還可以學習到各種有趣的科學知識,比如元素周期表中各個元素的有趣特性、激光筆的照明度、8000米以上是人類的死亡區、人類能夠跳起的最大高度、DNA和遺傳的關系……
書中這些有別于傳統教科書的知識雖然并不系統,但對于充滿想象力的孩子們來說,卻是他們最感興趣的科學解答。盡管作者和出版單位都一再強調不會對問題的結果負責,因為蘭道爾門羅本身就是一個和孩子們一樣充滿想象、熱愛思考、喜歡挑戰的大男孩。他喜歡著火和爆炸,卻不安于枯燥的知識堆砌。他喜歡嘗試和探索,卻不滿足于刻板教條的死記硬背。正因為這樣,他所做出的問題解答是從任何教科書上都無法學到的趣味瘋狂科學。
除此之外,作者還是一位漫畫愛好者,所以他能夠用妙趣橫生的簡筆漫畫更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知識。比如在講述人類可以扔出棒球的高度時,他沒有直接給出枯燥的數字,而是畫了一只高為5米的長頸鹿,然后告訴你,平常人至少能把棒球扔到3只長頸鹿這么高,臂力不錯的人大概可以扔到5只長頸鹿這么高……于是,在一幅幅可愛的小漫畫中,人們很輕松地記住了普通人扔出棒球的高度是15米,而臂力不錯的則可以達到25米。
回過頭來反思國內對孩子的教育,大部分家長在面對孩子提出的荒誕古怪問題時,常常會不假思索地打斷孩子,并且告訴他們這問題有多么愚蠢。他們以為孩子只需要學習教科書中的系統知識,也只有教科書中的知識才是正確的(因為他們從小也被這樣教育著),一切他們無法回答的問題,都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殊不知就在這一次又一次對思想的粗暴干涉與忽略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對知識的渴求已經不知不覺地消失殆盡。
電影《極速蝸牛》里有一句話:“夢想再大也不嫌大,追夢的人再小也不嫌小。”正是因為有了夢想與想象,人類才有機會創造不一樣的未來人生。我們的教育不應該是對孩子想象力的扼殺。每一個聽起來幼稚荒唐的想法,都有可能成為改變未來的偉大發明;每一個看上去古怪瘋狂的念頭,都有可能帶來一次巨大的技術變革。前提是,它們能夠得到認真的思考和對待。別忘了,當第一個想要飛上天空的人一次又一次努力嘗試著自己失敗的飛行時,他也曾經被當成是那個時代的瘋子。
篇3:教師讀書隨筆讀《解密高效課堂》心得體會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負,不能占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畢生都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難題。課堂的低效能導致學生厭學和教師厭教。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不少同行都在艱難地探索構建高效課堂的途徑。
高效課堂是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并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從教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因為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切性;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采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構建高效課堂我認為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抓好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后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后反思等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訓。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師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于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適切性就會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
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啟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松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干什么和要他們怎么干,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
我認為要提高課堂效率還應該考慮以下三個方面:要經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到一種溫暖,獲得一種支持。用欣賞、夸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對學生的欣賞、夸獎、鼓勵往往表達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老師器重我。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不經意的允許能滿足學生的被認可感,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