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高效課堂教學體會:寓教于樂學好拼音
教師高效課堂教學體會:寓教于樂學好拼音
構建理想課堂,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是每一位教師一生不斷追求的目標。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讓學生體驗生命的快樂,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上幫助學生突破困難,提高課堂上的教學效果,結合一年級的拼音教學談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對初入學的兒童來說,拼音是單調枯燥乏味的,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又少,如果教師在課堂上總是刻板單一地進行灌輸,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因此,我把漢語拼音教學與童話、游戲結合起來,學生便學得有趣、主動。
一、在童話的王國里學拼音。
兒童都喜愛童話,因此,用童話的形式進行拼音教學,符合兒童年齡特點,極易被兒童接受。
1.使用童話語言。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教師使用童話語言能使他們感到親切。如教學標調規則時,我編了這樣一首童謠:
篇2:寓教于樂與時俱進課間活動:中學老師參觀學習體會
課間活動對學校來說是一項平常學生活動,但對學生來說意義不同,將來學生離開校園,走向社會,能給他留下較深印象的除了老師、同學,課堂外,愉快歡樂的課間活動時光必然是其中的一項,其實課間活動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學生不是機器,學習也是一張一弛,會玩才會學,課堂上緊張高效,課下輕松活潑,適當的調節,才會以利于學生更好成長,此外,學習不是學生校園生活的全部,課堂也不是學生成長的唯一場所,因此課間活動對學生有重要意義。
其次課間活動的不同體現出學校的辦學理念與思路,也體現了是否真正以生為本的理念,很多學校課間活動傳統、陳舊,不是跑步、就是做操,當然這些也是課間活動的一種形式,不能否認其價值,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價值取向與興趣愛好,尤其是現在的學生喜歡開放、自由的氛圍,若課間活動幾十年一成不變,就會導致學生煩,不喜歡,參與積極性不高,教師組織累,并且浪費時間沒有效果,因此很多學校都在搞課間活動創新,特色課間活動項目。我校也進行了一些嘗試,例如冬季陽光長跑活動跟著音樂節奏跑操,改變與以往單調、枯燥的跑步模式,夏季學生課間操改變學生規規矩矩做兩遍廣播操的單一模式,加入一分鐘軍姿展示、一分鐘原地踏步展示,并融入班級文化展示環節。讓課間活動更易為學生接受,但還是存在問題例如日復一日的課間活動重復不變的課間操還是會讓學生厭煩,不能認真、專注全身心的投入進去,對培養學生認真做事、專注做事的習慣與精神沒有任何幫助,此外許多學校的課間操包括我校,中學生體育活動鍛煉的多少,注重身體放松的多,但僅僅把體育作為課間活動的內容無論如何變化時間長了都顯得單調乏味,缺乏吸引力,那么在課間操把體育、美育(音樂)、德育融合成一體,形成學生喜聞樂見全方位參與體驗的課間活動就是必然要求。廣文中學之行給我很大啟示之一的就是它們課間操,廣文中學的課間操形式是學生跟隨音樂做手語操和舞蹈,三首歌曲分別是《感恩的心》《兔子舞》《相信自己》,融合了感恩、勵志和身心放松,既有音樂、也有舞蹈,既有體育、也有美育還融入了德育教育,
體現出了幾個特點,第一個是與時俱進,現在的學生興趣廣,喜歡自由,不喜歡被約束、被限制,廣文中學的課間模式就是與時俱進,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體現,學生喜歡的,學生樂于參與的才是重要的,從課間活動的組織上也可以看出廣文中學是以開放、包容、與時俱進的態度和理念來辦學的。
第二個就是用心,廣文的課間活動通過三首歌曲的學生手語操和舞蹈活動貫穿起來,音樂設置上先靜(舒緩愉悅),再動(動感激昂),然后再靜(舒緩優美愉悅),讓學生心理上很放松,也符合人性的需求,其次內容設置上先是(感恩的心)手語操,音樂既優美舒緩,同時富含感恩教育意義,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夠用心體會和感受,并在這種氛圍中全身心投入。《兔子舞》簡單、活潑、明快,這個年紀的學生都喜歡,也樂于參與,《相信自己》作為一首勵志歌曲,學生通過聆聽音樂,專注動作,在這種氛圍中有不一樣的感受和體會。這個課間操真正做到了體育、美育(音樂教育欣賞)、德育教育的融合,既鍛煉了身體也陶冶了情操,更促進學生心靈的成長。
課間活動應該越來越脫離原來的整齊、規范、幾百人、幾千人整齊劃一的做幾遍廣播操,跑幾圈步,這是課間活動的形式之一,但不是全部,像廣文中學這樣的課間操也是一種不錯的形式,更進步、更科學、更人文一些,所有的活動更易于學生參與、更吸引學生參與,所有的教育和活動的目的很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認真、專注做事的態度。學生喜歡參會認真參與,才會有收獲。廣文中學的課間操做到了這一點,
篇3:寓教于樂調動起學生主動學習興趣發揮白板功能提高教學質量
寓教于樂,調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發揮白板功能提高教學質量
摘要: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雖然小學不能直接培養出科技頂尖人才,但畢竟科技人才的培養基地在學校,只要我們教師正確認識、理解民族的興旺在教育,教育的發展又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知識的更新速度又在逐步的加快,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與設備輔助教學,將對學生進行學習、理解帶來極大的幫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將會事倍功半。
關鍵詞:發揮;功能;教學質量
新《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學科整合:把現代教學學資源與學科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最大化地發揮其優勢、幫助學生能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優勢互補,進而構建高效課堂。
一、教師要了解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并能熟練地使用。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科技創新占居主導地位。尤其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現代(數字化)教學資源,發揮其無可比擬的優勢,其實質就是把現代科學技術所提供的電子化(數字化)的視、形、動,用于教育領域,教學過程中,運用視聽刺激學生的不同感官: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地呈現學習內容。它不僅使信息的傳遞更加簡捷、方便、有效,而且能夠使信息的處理過程交互性、參與性更強。運用現代教學資源,充分發揮其優勢,可以創造大量在傳統教學中無法應用的教學提示、演示,引導孩子從不同角度充分發揮其想象力,使全體學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收獲、有所發展,要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例如: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的《平行四邊形的認識》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索平行四邊形的邊與角的特征,學生匯報交流時,教師就用“白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