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結:加強自制教玩具開發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教育小結:加強自制教玩具的開發
教育家指出:幼兒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幼兒游戲是在使用教玩具中展開的。因此,教玩具對幼兒來說是必備且不可缺少的東西。在幼兒眼睛里,教玩具是他們最親密的伙伴,是天使;在教育者眼睛里,教玩具是幼兒教育的教科書,是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啟蒙老師。
幼兒園雖然每學期都增添教玩具,但是由于幼兒園托幼費較低,辦園經費嚴重不足。此外,教玩具需要根據兒童的興趣特點不斷增加、更新。因此,為了既節約經費,又能高標準普及學前教育,我們幼兒園的老師應當自己動手,利用廢舊材料自制大量的教玩具,以便吸引和滿足幼兒的需求。
根據我們的經驗,自制教玩具首先應滿足“就地取材,制作簡便,操作方便,耐玩實用,易于推廣”的要求,如:易拉罐、飲料瓶、包裝帶、硬紙盒等可做成體育器材,碎花布可做成布娃娃,布包,小動物等,利用廢紙和糨糊“價格低廉”又可隨意造型成紙漿玩具如指偶、木偶、果蔬、面食等。所用材料隨處可見,收集方便;簡單的制作方法既方便孩子仿制,又便于他們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創新;一經推廣,便可以成為喜聞樂見的自制玩具材料。
其次,嬰幼兒年齡小,缺少生活經驗,因此,嬰幼兒的玩具應絕對安全、無毒,不易破碎,無尖銳棱角,便于清洗消毒。這就要求我們在搜集材料時,要選用安全無毒、易于清洗的原材料,如布絨、塑料、木板等,清洗起來都很方便。那些易對嬰幼兒造成損害的材料首先被淘汰下來,即便是有些有毒材料非用不可,如泡沫等,也一定要在外部包裹或涂刷保護層,使嬰幼兒不能直接接觸;制作時,要求尖棱邊角要打光、磨圓或包邊,鐵絲、電線等端部要彎折、包裹,各部分連接要牢固,底座要穩固,玩具整體要結實,以防在玩的過程中發生斷裂等意外而傷害孩子;在使用時,明確要求各類玩具要依據不同玩具材料的消毒要求,定期、嚴格消毒,并加強檢查、監督,確保玩具的安全衛生。
此外,自制教玩具應盡量具有多功能性。每種自制玩具可以通過拆分組和、編結粘貼等不同的方法進行變通,以便達到一個玩具多種玩法、發展多種能力的目的,使嬰幼兒在玩的過程中以玩啟智、玩中練能、培養激活孩子的發散思維和創造熱情。例如幼兒教師可以用多根棉條編結成辮子,再互相扎結、組合而成蔬菜水果籃,同時可教幼兒練習編辮子、系彩帶,塑造不同造型的籃子,并將其應用于角色、表演等游戲之中。除了編籃子外,還可用棉條、辮子塑造其他物品形象。
我們幼兒教師應視自制教玩具的過程為提高自身素質、走進孩子心靈世界、節約經費勤儉辦園、深化創造教育研究、推進幼兒園素質教育、發揮家園社區整體功能、提高區域嬰幼兒教育質量的過程。讓自制教玩具成為教師教學的好助手,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的好幫手,孩子們的快樂天使。通過推廣運用,增強教師、家長指導嬰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家、園、社區的合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制玩教具充溢著廣大幼師們對嬰幼兒的拳拳愛心,映射出幼師們對事業的進取與追求。愿自制玩具之樹枝繁葉茂,讓每一個嬰幼兒在它的綠蔭下輕松學習、快樂成長。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教育小結:別讓分享成為孩子另一種借口
教育小結:別讓“分享”成為孩子的另一種借口
雖說中班的孩子比小班的孩子會略懂事些,但是“獨占行為”在我們班級中依然存在。無論是晨間活動
還是自由活動,經常能聽到小朋友的小報告:“老師,他拿我的玩具”“老師,他搶我的操作材料”等
等。由此可見,對幼兒進行分享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為此我設計了主題社會教育活動――《我
愿意分享》。
所謂分享教育就是引導幼兒將自己喜愛的物品,美好的的情感體驗及勞動成果與他人共享的過程,它是
幼兒個體親近群體,克服自我中心的有力手段。整個活動我主要圍繞兩個目標來進行:1、讓幼兒理解朋
友之間好東西要分享的道理和學習分享的經驗。2、培養幼兒與他人友好相處的能力。活動開始時,我便
引導幼兒談一談自己的好朋友,并說一說和好朋友在一起要做些什么,孩子們急切地舉起小手都想來介
紹自己的好朋友。聽著孩子們細說他們曾經和好朋友發生過爭吵還有分享的經過,我心里一陣感動。接
著,我鼓勵幾名幼兒上來進行情境表演,讓其他幼兒來判斷對與錯,其實很多孩子已能初步是非,只是
有時自控能力還不夠。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分享活動,活動前一天我便鼓勵孩子們事先將自己的喜愛的玩
具和食品帶入園并在活動中與同伴進行分享,這一環節孩子們真真切切地體驗到了分享的樂趣,也將活
動推向了最高潮,直到活動結束后很多孩子還意猶未盡。
自從開展這一活動后,孩子們已形成初步的分享意識,發生爭吵的現象減少了,但是卻經常上演著“分
享”事件,不是偷偷帶點小零食就是攜帶一些小玩具。這是集中活動的時間,瑞斌小朋友旁若無人地拿
出小恐龍玩具與身邊的嘉穎小朋友開心地在玩。我輕輕地走過去并蹲下來想看個究竟,他卻抬起頭茫然
地望著我說:“老師,我和嘉穎在分享玩具!”啊,多么可愛的小朋友!“你知道現在是什么時間嗎?
”他小聲地回答:“上課時間!”“那上課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做?顧著玩還能學到本領嗎?”他搖了搖
頭。我決定先把小玩具收起來,找個合適的機會再跟他好好溝通一下。放學后,我馬上向他媽媽了解一
下這個玩具是怎么帶進來的,因為我們晨檢時會檢查小朋友是否有攜帶零食、玩具或者尖利物品,如果
不是教師組織的活動需要一般是不允許小朋友帶入園的。跟他媽媽溝通后才得知原來自從分享活動結束
后,瑞斌小朋友每天都吵著要帶玩具或者零食帶入園來與小朋友一起分享。剛開始他媽媽是不同意的,
但是拗不過他的性子便妥協了。針對這一現象,我將“分享時應注意什么”這一話題放在早談中,讓孩
子們來討論與交流。在一番討論中,孩子們意識到分享不應只是分享實物,還可以分享經驗或趣事。此
外,我和孩子們也一起建立了分享規則:不能私自攜帶小物品入園,不能在上課或者睡覺時分享。規則
明確后,孩子們的安全意識也能隨之提高。
這一事件的發生為作為幼兒老師的我敲了一下警鐘,在培養幼兒分享意識的過程中,除了要幼兒真正認
識到“分享”的意義,還應注意發揮榜樣作用的力量和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別讓“分享”成為孩
子的另一種借口!
篇3:教育小結:讓民主和尊重融入幼兒生活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教育小結:讓民主和尊重融入幼兒生活
排練班級童話劇《大肚子河馬》時,我們進行演員的海選。
首先是主角河馬的海選。“誰愿意來當河馬的?”我料想定有一大波孩子報名,誰知只有3個孩子稀稀疏疏地舉手。“為什么你們不愿意當河馬呢?”“因為河馬是壞的,他搶別人的東西,我們不喜歡他!”當面對無人參演的尷尬局面,我們進行了一番思想溝通,從表演的角度告訴孩子們什么是一個好演員,并從故事文本出發,告訴孩子們,雖然小河馬一開始喜歡搶別人的東西,沒有禮貌,但是他知錯就改,還是一個好孩子!再次問道誰愿意參加時,多數孩子還是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在此環境下,有個小女生舉起了手:“我愿意當小河馬!”事后幫她梳頭發時,她告訴我:“老師,我喜歡小河馬,因為她最后改好了!”事后證明在這樣的民主氛圍下,她的自薦成就了童話劇精彩的表演!
幼兒需要與有“權威”的成人一起成長。或許我們可以利用教師的權利,高效率地直接為幼兒選好角色。然而獨裁是人類態度上的極端,面對幼兒與我們的意見相左,或讓我們感覺困惑時,還能以一種關懷、支持的態度來運用對幼兒的“權力”,向幼兒說明原因,并且尊重幼兒的意見、感覺和想法,這著實不易,卻才是教師專業真正的表現。要相信家庭和教師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孩子一生的基礎,讓民主和尊重從小根植在孩子心中。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