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育小結:游戲中培養大班幼兒合作能力

教育小結:游戲中培養大班幼兒合作能力

2024-08-01 閱讀 1387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教育小結:游戲中培養大班幼兒的合作能力

善于與人合作是幼兒未來發展、適應社會非常重要的技能和素質,也是幼兒作為社會人必備的素質之一。因此,從小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十分重要。眾所周知,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在角色游戲中幼兒的身心可以得到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發展。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游戲的群體性越加明顯,在角色游戲中有意識地對幼兒施加一定的教育影響,來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提高他們的合作技能,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

一、引導幼兒學習他人成功的合作經驗。

教師在幼兒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師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教師之間,教師之間是否能分工合作、互相配合,會對幼兒產生直接的影響。例互相配合,會對幼兒產生直接的影響。例如,我在組織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時,林老師主動幫著擺放、抬桌子,這在無形中都為幼兒提供了積極的行為榜樣。相反,教師間的某些不合作行為也會對幼兒產生消極影響。因此,教師要注意自身行為,為幼兒樹立正面的榜樣。

大班幼兒的同伴意識已逐漸增強,同伴的榜樣對于幼兒的影響非常大。我利用大班幼兒這一特點,對在角色游戲有合作行為的幼兒進行積極評價和鼓勵,激發其他幼兒向他們學習的動機。如:有一次,醫院里只有志鴻和鴻銦兩個人,可要完成四五個醫生的工作,怎么辦呢?其中能力較強的鴻銦說:“我做看病的醫生,如果有病人需要掛水,那么,我就把掛水的工具拿到我身邊,我幫他掛。”志鴻忙接著說:“我做配藥的醫生,如果有病人需要的打針的話,我可以抽空幫他打。”就這樣他們兩個分工、合作,把醫院游戲開得有條不紊。在游戲講評時,我特地請他們在集體面前重新把兩人合作游戲的情景再現了一遍。其他幼兒通過觀察,學習了他們的合作行為。

二、幫助幼兒總結、提升合作的方法

由于大班幼兒已經積累了一些合作經驗,在游戲講評時,我有意識地讓幼兒將游戲時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的方法說出來,然后根據他們的描述進行總結、提升,從而產生幼兒容易掌握的合作方法。在游戲中由于有些幼兒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需要,也就不能吸引同伴的合作,因此,學習合作用語是一種重要合作的方法。如幼兒在游戲中就經常運用一些邀請語“你愿意和我一起玩嗎?”“請你參加我們的游戲,好嗎?”“愿意和我合作?”……商量語“可以嗎?”“還需要什么?”“能借我一下嗎?”“換一種方法,好嗎?”以及如何向別人展示自己的觀點,如何向別人道謝和道歉,如何向別人提出請求等等。除了語言外,還要想各種辦法進行合作,如遇到矛盾如何協商解決;當玩具或積木材料不夠用時,如何相互謙讓、輪流或共同使用;當自己遇到困難、一人無法解決時,如何找小朋友協助,當同伴遇到困難時,如何主動幫助他等等。當幼兒通過這些合作情景的描述,合作經驗的提升,使幼兒逐漸學習合作的方法、策略,在合作中學會合作。

三、以能力強的幫帶能力弱,促進合作能力的提高。

在角色游戲中,經常會出現如果那個游戲中有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強的幼兒玩,那么這個游戲就玩得很豐富,幼兒也很盡興。而反之,則沒有生機。我班的志翔、東

篇2:教育小結:別讓分享成為孩子另一種借口

教育小結:別讓“分享”成為孩子的另一種借口

雖說中班的孩子比小班的孩子會略懂事些,但是“獨占行為”在我們班級中依然存在。無論是晨間活動

還是自由活動,經常能聽到小朋友的小報告:“老師,他拿我的玩具”“老師,他搶我的操作材料”等

等。由此可見,對幼兒進行分享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為此我設計了主題社會教育活動――《我

愿意分享》。

所謂分享教育就是引導幼兒將自己喜愛的物品,美好的的情感體驗及勞動成果與他人共享的過程,它是

幼兒個體親近群體,克服自我中心的有力手段。整個活動我主要圍繞兩個目標來進行:1、讓幼兒理解朋

友之間好東西要分享的道理和學習分享的經驗。2、培養幼兒與他人友好相處的能力。活動開始時,我便

引導幼兒談一談自己的好朋友,并說一說和好朋友在一起要做些什么,孩子們急切地舉起小手都想來介

紹自己的好朋友。聽著孩子們細說他們曾經和好朋友發生過爭吵還有分享的經過,我心里一陣感動。接

著,我鼓勵幾名幼兒上來進行情境表演,讓其他幼兒來判斷對與錯,其實很多孩子已能初步是非,只是

有時自控能力還不夠。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分享活動,活動前一天我便鼓勵孩子們事先將自己的喜愛的玩

具和食品帶入園并在活動中與同伴進行分享,這一環節孩子們真真切切地體驗到了分享的樂趣,也將活

動推向了最高潮,直到活動結束后很多孩子還意猶未盡。

自從開展這一活動后,孩子們已形成初步的分享意識,發生爭吵的現象減少了,但是卻經常上演著“分

享”事件,不是偷偷帶點小零食就是攜帶一些小玩具。這是集中活動的時間,瑞斌小朋友旁若無人地拿

出小恐龍玩具與身邊的嘉穎小朋友開心地在玩。我輕輕地走過去并蹲下來想看個究竟,他卻抬起頭茫然

地望著我說:“老師,我和嘉穎在分享玩具!”啊,多么可愛的小朋友!“你知道現在是什么時間嗎?

”他小聲地回答:“上課時間!”“那上課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做?顧著玩還能學到本領嗎?”他搖了搖

頭。我決定先把小玩具收起來,找個合適的機會再跟他好好溝通一下。放學后,我馬上向他媽媽了解一

下這個玩具是怎么帶進來的,因為我們晨檢時會檢查小朋友是否有攜帶零食、玩具或者尖利物品,如果

不是教師組織的活動需要一般是不允許小朋友帶入園的。跟他媽媽溝通后才得知原來自從分享活動結束

后,瑞斌小朋友每天都吵著要帶玩具或者零食帶入園來與小朋友一起分享。剛開始他媽媽是不同意的,

但是拗不過他的性子便妥協了。針對這一現象,我將“分享時應注意什么”這一話題放在早談中,讓孩

子們來討論與交流。在一番討論中,孩子們意識到分享不應只是分享實物,還可以分享經驗或趣事。此

外,我和孩子們也一起建立了分享規則:不能私自攜帶小物品入園,不能在上課或者睡覺時分享。規則

明確后,孩子們的安全意識也能隨之提高。

這一事件的發生為作為幼兒老師的我敲了一下警鐘,在培養幼兒分享意識的過程中,除了要幼兒真正認

識到“分享”的意義,還應注意發揮榜樣作用的力量和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別讓“分享”成為孩

子的另一種借口!

篇3:教育小結:讓民主和尊重融入幼兒生活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教育小結:讓民主和尊重融入幼兒生活

排練班級童話劇《大肚子河馬》時,我們進行演員的海選。

首先是主角河馬的海選。“誰愿意來當河馬的?”我料想定有一大波孩子報名,誰知只有3個孩子稀稀疏疏地舉手。“為什么你們不愿意當河馬呢?”“因為河馬是壞的,他搶別人的東西,我們不喜歡他!”當面對無人參演的尷尬局面,我們進行了一番思想溝通,從表演的角度告訴孩子們什么是一個好演員,并從故事文本出發,告訴孩子們,雖然小河馬一開始喜歡搶別人的東西,沒有禮貌,但是他知錯就改,還是一個好孩子!再次問道誰愿意參加時,多數孩子還是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在此環境下,有個小女生舉起了手:“我愿意當小河馬!”事后幫她梳頭發時,她告訴我:“老師,我喜歡小河馬,因為她最后改好了!”事后證明在這樣的民主氛圍下,她的自薦成就了童話劇精彩的表演!

幼兒需要與有“權威”的成人一起成長。或許我們可以利用教師的權利,高效率地直接為幼兒選好角色。然而獨裁是人類態度上的極端,面對幼兒與我們的意見相左,或讓我們感覺困惑時,還能以一種關懷、支持的態度來運用對幼兒的“權力”,向幼兒說明原因,并且尊重幼兒的意見、感覺和想法,這著實不易,卻才是教師專業真正的表現。要相信家庭和教師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孩子一生的基礎,讓民主和尊重從小根植在孩子心中。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