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育小結:與幼兒相處

教育小結:與幼兒相處

2024-08-01 閱讀 5939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教育小結:如何與幼兒相處

突然發現,自己是個不會與孩子相處的人,這個發現是我在帶現在這個班的時候領悟到的,為什么我會這么說呢?這學期,當我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我的言語是很枯燥的,孩子的回答是很蒼白的,種種原因顯示我現在不會與孩子交流了,這可怎么辦呢?我為自己找到的根源。

回憶起剛剛踏入這個職業的時候,是那么的向往,想著每天會與孩子講講故事、玩玩游戲,充滿著歡聲笑語。可現在的自己,看見孩子就想皺眉頭,是那么的嫌棄孩子,整天覺得好吵,為什么世界就不能安靜些,這些跡象就是我發現的原因了,怎么辦呢?我該如何才能與幼兒相處的開心,我舉幾個事例吧。

有一天散步的時候,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很喜歡去摘樹葉,于是我提醒了一次,說:“*x,不要去靠樹葉那邊走,干嘛去摘樹葉。”在講這句話的時候,我是皺著眉頭,很不耐煩的說的。又走了一會,他又去摘樹葉了,我的火苗被點燃了,拉到一邊說:“*x,我剛剛是怎么說的,你怎么這么沒記性啊”當時我就覺得,孩子怎么這么煩,一點記性也沒有,說了很多次了,一個都記不住。又有一天去散步,這天,我想今天不怎么高興講話,就輕點和他們說吧,又是走到一排樹邊,還是有孩子會去弄樹葉,但是我今天說話的方式變了,我說:“*x,手疼嗎,樹葉上有刺,會把手刺破,還會把衣服給刺破的。”他很聽話的離開樹葉走遠一點,又有孩子去弄,他還會去提醒其他孩子。我想,說話的方式也是一種交流的條件,你很不耐煩的和孩子說話,得到的結果會是更不耐煩,自己會覺得更加煩躁,惡意的批評是沒有用的;相反,如果你進入到孩子的世界,孩子會理解,輕輕的和孩子交流,孩子會覺得老師說的話特別有道理。

還有一次經歷是這樣的,有次我和我們班的許哲銘在講話,我是站著講話,微微的彎腰,許哲銘也是站著講話,是講的關于上課坐不住的問題,他是一個很能講的孩子,我說:“你上課的時候怎么坐不住啊,為什么一直動來動去啊?”他從小是爺爺奶奶帶大的,講話總是很羅嗦,講不到重點,我聽的很不耐煩了,就冷處理,讓他坐旁邊去。又有一次,還是上課坐不住,我又和他講話,但這次我是蹲下來和他講的,我說:“今天怎么上課沒坐好啊,還在動來動去。”這次他很認真的看著我的眼睛說:“我上課的時候其實一直在看我的鞋子,我穿的是新鞋。”其實我發現,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孩子和你講的會更多,孩子也會愿意親近你。

想想前段時間的自己,是自己在折磨自己,與孩子相處,需要進入孩子的世界,了解他的想法,以大人的高姿態去和孩子交流,是永遠也進不了孩子的世界,孩子是很愿意與老師交流的,關鍵看你怎么進去他們的世界。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篇2:教育小結:別讓分享成為孩子另一種借口

教育小結:別讓“分享”成為孩子的另一種借口

雖說中班的孩子比小班的孩子會略懂事些,但是“獨占行為”在我們班級中依然存在。無論是晨間活動

還是自由活動,經常能聽到小朋友的小報告:“老師,他拿我的玩具”“老師,他搶我的操作材料”等

等。由此可見,對幼兒進行分享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為此我設計了主題社會教育活動――《我

愿意分享》。

所謂分享教育就是引導幼兒將自己喜愛的物品,美好的的情感體驗及勞動成果與他人共享的過程,它是

幼兒個體親近群體,克服自我中心的有力手段。整個活動我主要圍繞兩個目標來進行:1、讓幼兒理解朋

友之間好東西要分享的道理和學習分享的經驗。2、培養幼兒與他人友好相處的能力。活動開始時,我便

引導幼兒談一談自己的好朋友,并說一說和好朋友在一起要做些什么,孩子們急切地舉起小手都想來介

紹自己的好朋友。聽著孩子們細說他們曾經和好朋友發生過爭吵還有分享的經過,我心里一陣感動。接

著,我鼓勵幾名幼兒上來進行情境表演,讓其他幼兒來判斷對與錯,其實很多孩子已能初步是非,只是

有時自控能力還不夠。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分享活動,活動前一天我便鼓勵孩子們事先將自己的喜愛的玩

具和食品帶入園并在活動中與同伴進行分享,這一環節孩子們真真切切地體驗到了分享的樂趣,也將活

動推向了最高潮,直到活動結束后很多孩子還意猶未盡。

自從開展這一活動后,孩子們已形成初步的分享意識,發生爭吵的現象減少了,但是卻經常上演著“分

享”事件,不是偷偷帶點小零食就是攜帶一些小玩具。這是集中活動的時間,瑞斌小朋友旁若無人地拿

出小恐龍玩具與身邊的嘉穎小朋友開心地在玩。我輕輕地走過去并蹲下來想看個究竟,他卻抬起頭茫然

地望著我說:“老師,我和嘉穎在分享玩具!”啊,多么可愛的小朋友!“你知道現在是什么時間嗎?

”他小聲地回答:“上課時間!”“那上課時間我們應該怎么做?顧著玩還能學到本領嗎?”他搖了搖

頭。我決定先把小玩具收起來,找個合適的機會再跟他好好溝通一下。放學后,我馬上向他媽媽了解一

下這個玩具是怎么帶進來的,因為我們晨檢時會檢查小朋友是否有攜帶零食、玩具或者尖利物品,如果

不是教師組織的活動需要一般是不允許小朋友帶入園的。跟他媽媽溝通后才得知原來自從分享活動結束

后,瑞斌小朋友每天都吵著要帶玩具或者零食帶入園來與小朋友一起分享。剛開始他媽媽是不同意的,

但是拗不過他的性子便妥協了。針對這一現象,我將“分享時應注意什么”這一話題放在早談中,讓孩

子們來討論與交流。在一番討論中,孩子們意識到分享不應只是分享實物,還可以分享經驗或趣事。此

外,我和孩子們也一起建立了分享規則:不能私自攜帶小物品入園,不能在上課或者睡覺時分享。規則

明確后,孩子們的安全意識也能隨之提高。

這一事件的發生為作為幼兒老師的我敲了一下警鐘,在培養幼兒分享意識的過程中,除了要幼兒真正認

識到“分享”的意義,還應注意發揮榜樣作用的力量和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別讓“分享”成為孩

子的另一種借口!

篇3:教育小結:讓民主和尊重融入幼兒生活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教育小結:讓民主和尊重融入幼兒生活

排練班級童話劇《大肚子河馬》時,我們進行演員的海選。

首先是主角河馬的海選。“誰愿意來當河馬的?”我料想定有一大波孩子報名,誰知只有3個孩子稀稀疏疏地舉手。“為什么你們不愿意當河馬呢?”“因為河馬是壞的,他搶別人的東西,我們不喜歡他!”當面對無人參演的尷尬局面,我們進行了一番思想溝通,從表演的角度告訴孩子們什么是一個好演員,并從故事文本出發,告訴孩子們,雖然小河馬一開始喜歡搶別人的東西,沒有禮貌,但是他知錯就改,還是一個好孩子!再次問道誰愿意參加時,多數孩子還是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在此環境下,有個小女生舉起了手:“我愿意當小河馬!”事后幫她梳頭發時,她告訴我:“老師,我喜歡小河馬,因為她最后改好了!”事后證明在這樣的民主氛圍下,她的自薦成就了童話劇精彩的表演!

幼兒需要與有“權威”的成人一起成長。或許我們可以利用教師的權利,高效率地直接為幼兒選好角色。然而獨裁是人類態度上的極端,面對幼兒與我們的意見相左,或讓我們感覺困惑時,還能以一種關懷、支持的態度來運用對幼兒的“權力”,向幼兒說明原因,并且尊重幼兒的意見、感覺和想法,這著實不易,卻才是教師專業真正的表現。要相信家庭和教師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孩子一生的基礎,讓民主和尊重從小根植在孩子心中。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