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入園焦慮從家長做起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克服“入園焦慮”,從家長做起
又是一年開學季,“入園焦慮”的各種表現將會在各個幼兒園門口大肆上演。“我要回家”、“我要媽媽”……各種無法停止的哭鬧聲,此起彼伏。正所謂是,幼兒園門口,聽取“哇”聲一片。
眾所周知,“入園焦慮”是一種非常正常的心理現象。對初入園的孩子而言,他們從家庭生活走向集體生活,面對陌生的園所環境,面臨親人的分離,情緒上難免會有起伏跌宕。然而,這個過程的長短、快慢以及適應過程中不良情緒反應的大小、強弱,都與家長的處理方式有著密切關系。因為,孩子的入園也伴隨著父母的心理適應。從孩子入園的那一刻起,與其說是孩子的適應,還不如說是家長各種擔心的開始。因此,幫助孩子克服“入園焦慮”,首先要從家長開始。家長的情緒和心態,直接決定了孩子的焦慮程度。
家長的擔心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一是擔心孩子進入陌生環境后,不會表達需求,吃喝拉撒這些基本問題不能得到解決;
二是害怕孩子在幼兒園發生安全問題,如會不會受小朋友欺負,會不會生病等。
而事實上,任何人從一個環境進入另一個環境,從一種生活方式進入到另一種生活方式都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對即將入園的孩子和父母來說都是無法回避的。因此,家長們一定程度的擔心是人之常情,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必要的,因為它有助于家長在孩子入園前做好各種心理和物質上的準備。
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情緒控制和對陌生環境的適應總沒有成人那樣成熟。面對孩子的不安,看著孩子的哭鬧,只有家長的堅決果斷,才有孩子的接受適應。家長們若是守在門外,坐立不安、心緒不寧、六神無主、魂不守舍,還伴隨不安、抱歉等一系列復雜表情,遲遲不肯離去,這就大可不必。或許,正是因為你的遲疑,讓孩子多了一次哭的機會;也許,就是你的不舍,讓孩子多了一次鬧的理由。他們的情緒,因為你們的種種牽掛,成了“焦慮“的砝碼。但可能,只要你的一個勇敢轉身,就會換回孩子的此刻的安靜。
我們總希望孩子在未來能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但前提是自己首先是一個什么樣的家長。孩子不適應,我們應該想辦法幫助孩子去適應,而不是陪著孩子一起焦慮。因為,適應環境本來就是孩子成長中需要培養的一種能力,家長只有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去闖一闖,自己去解決遇到的問題,才有可能在短時期內克服焦慮,更有可能在未來三年的幼兒園生活中有一個好“底子”。
因此,知道克服“入園焦慮”的方法和建議再多,也不如家長擁有一種好心態,一顆強大的內心。用正確的心理與孩子一起接受開學的分離,我們相信“九月的哭潮”一定就會很快過去,你家的孩子,一定不是“九月的哭寶寶”。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2:《緩解新入園幼兒情緒焦慮行動研究》課題研究實施階段工作總結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緩解新入園幼兒情緒焦慮的行動研究》課題研究實施階段工作總結
一、課題概述
幼兒由家庭走向幼兒園,是其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然而很多幼兒都會經歷分離焦慮的體驗。分離焦慮是指幼兒與親人分離所表現出來的一種不安情緒和行為,是幼兒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產生不安全感和害怕感的反應。每學年新生入園時,我們總會看到很多孩子因為面臨和家長的分離而哭鬧,有的孩子因為害怕分離甚至自殘,不愿進食,不愿午休,不參與活動等等現象足以說明了,孩子的焦慮情緒直接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如何減緩幼兒的這種焦慮情緒,幫助幼兒克服焦慮,縮短適應期,培養幼兒積極的入園情緒。我園據此開展了《緩解新入園幼兒情緒焦慮的行動研究》的課題研究。
二、課題研究進展情況:
(一)幼兒入園前全面家訪,增進和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
情感教育是人情商培養的主要途徑,人在接觸社會時,總是會對現實中的任何事產生情感體驗。幼兒情感教育的是否成功直接決定著一個孩子長大后的為人處世,對幼兒將來良好習慣的形成和培養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入園前與孩子充分接觸,增進情感,是減少孩子入園后對陌生環境和事物產生焦慮的很好方法。我們在新生幼兒入園前,采取家訪的方式,深入孩子家庭了解孩子,消除孩子陌生感。
與家長聊一聊。在九月份,讓新生班級教師兩人一組深入幼兒家庭,通過和家長聊一聊,來了解家長對幼兒入園的準備情況和期望;并通過和家長聊天了解孩子的生活習慣、性格特點,從而在開學后能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照顧和培養。
與孩子抱一抱。教師在幼兒家里,與孩子通過玩玩小游戲、抱一抱、親一親等形式,來消除把彼此的陌生感。這時候教師要盡可能的放下教師的身份,與孩子平等對話,從而讓孩子對教師產生“正印象”,使幼兒對老師產生信賴感和依賴感。
(二)創設溫馨的育人環境,緩解幼兒的入園焦慮。
溫馨、舒服的幼兒園環境是幼兒的隱性教育。它能夠很好與幼兒發生無聲的對話,起到積極地教育作用。《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作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物質環境方面。本學期九月開學初,我們就根據的幼兒特點和各班實際對活動室的各空間進行了全面而富有創意的布設。幼兒一走進幼兒園,就能看到我們精心布置的“蔬菜水果”掛飾,通過制作精美的卡通圖案背景,再配上淺顯易懂的標語,讓孩子們和家長一進園就能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氣息。在每層樓的樓道上,分別布置了孩子們喜歡的《繪畫墻》、《墻面玩具》,色彩明快的圖案,讓孩子們一看就能感受到這里一個五彩的樂園。在班級的環境布設中,小班布置了幼兒和家長的合影照片墻,老師可以引導孩子們看一看、親一親,讓孩子感受到這兒也很熟悉。除此之外,每個班級還分別布置了“娃娃家”、“寶貝屋”等這些能讓新入園寶貝去扮演角色游戲的區角活動。孩子們在情緒焦慮時都能夠在這些地方找到一個安靜的角落,或者一個人*一會兒,或者和自己的同伴再次游戲,通過這樣的角色游戲可能很好的緩解幼兒的焦慮情緒。
人文環境方面。建立和諧的師幼關系,友愛的同伴互助關系也是緩解新入園幼兒焦慮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孩子們剛剛來到一個新的環境,他們自然會對自己較熟悉的人和事格外依賴和信任。比如一個班有互相認識的孩子,老師要盡量讓他們躲在一起,可以一起游戲,一起睡覺,同坐一桌就餐等等,總之要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在一起彼此“照顧”。另一方面除了這種同伴互助的關系外,孩子們現在也很依賴老師,特別是生活老師,所以作為老師要比平時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多和孩子做做游戲,多抱抱那些“特殊”的孩子,多給孩子更多的身體接觸和語言的鼓勵。比如:早上入園時,和每一個孩子擁抱;當孩子睡覺前給孩子輕拍孩子的背部;孩子離園前給親親孩子的臉頰。當孩子把飯粒撒了滿地時,不要大聲指出;在組織游戲時,多組織那些能讓孩子與孩子有交流和互動的游戲,老師也要全身投入;活動中既要面向全體幼兒,又要有個別教育,總之,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從而孩子才更愿意親近老師,喜歡上幼兒園,消除心里的陌生感。
我們還開展了帶領小班幼兒參觀幼兒園活動,讓孩子們在走走玩玩中認識幼兒園這個大家庭,對它產生熟識感、依賴感。
(三)積累了個案、跟蹤調查新入園幼兒焦慮情況,并將其歸類、總結,形成文字性資料。
(四)匯編成冊《緩解幼兒分離焦慮》的活動設計一本。
三、初步成效
在前期研究中我們以緩解幼兒入園焦慮為中心,幼兒入園前的家訪了解幼兒成長環境、家長育兒觀念、幼兒生活習慣及性格特點、愛好;幼兒園在環境及活動創設、的策略探究,前期效果十分明顯。大部分幼兒愉快入園,與父母分別是情緒愉悅、與教師親密,能較快的投入到晨檢活動中;絕大部分家長能以正確育兒觀念對待和配合緩解幼兒入園焦慮行動;教師對緩解新生幼兒入園焦慮情緒的前期行動策略不僅在理論上有一定提升,也形成了一定的措施與策略。
文
章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3:小結:面對新入園孩子分離焦慮老師該怎么做?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
小結:面對新入園孩子的分離焦慮,老師該怎么做?
孩子開始嶄新的幼兒園生活,離開家,進入了陌生的環境,孩子們總是有些不適應。主要表現為哭鬧、認生、膽小、喜歡自由走動、不喜歡集體游戲與生活。這主要是分離焦慮的表現。面對如此混亂的場面,作為一名許久沒帶小班的成長型教師更是束手無策。經過將近一個月的調節,情況已基本穩定。具體從以下幾方面來實施:
一、教師心態要好
自己作為人母的我,自己的孩子多哭一會就會心煩。開學第一天,孩子一進教室門,這個哭臉就拉得老長老長的,甚至還有幾個孩子是破天荒的大哭。就一、二個小朋友的哭鬧也就講就過去了,但一半孩子進行哭泣,而且哄了這個哭了那個,哄了那個哭了這個,這樣我想會使我們老師慢慢的感覺自己的身心無力,甚至會心煩。所以,作為新小班的老師,我們首先要放穩自己的心態,以耐心為主,安慰為主,把孩子一個一個的安撫好,穩定下來,盡量減少孩子的哭鬧現象。所以面對新入園孩子的分離焦慮,老師的心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二、轉移幼兒的注意
我班孩子在入園幾天后哭鬧的孩子逐漸增加,而開學哭鬧的孩子則已穩定了情緒。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老師可以進行一些小游戲,開展一些小活動。但是活動一定要生動、有趣、符合小朋友的年齡特點。以此轉移小朋友的注意力。讓他們慢慢接受集體生活,暫時忘掉分離的情感。
三、家園合作養成幼兒良好的習慣
有一些家長一來園就跟老師交流自己孩子在家的表現:如從來不睡午覺、不吃飯菜只吃零食等等的一系列問題。所以我覺的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為了讓孩子能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避免分離焦慮,所以家長要配合教師在家做好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讓幼兒每天逐漸養成小朋友在幼兒園的習慣作息。讓其盡快適應,讓其健康成長。
分離焦慮是幼兒園新生常見的問題。教師只要爭對孩子自身特點應對分離焦慮的問題,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健康的快樂成長。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