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總結:音樂游戲魅力無窮

總結:音樂游戲魅力無窮

2024-08-01 閱讀 2841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件總結:音樂游戲魅力無窮音樂游戲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用游戲的方法,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將音樂的內容用游戲化呈現出來,使音樂與游戲融為一體,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教師在游戲中教。在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活動中,我最喜歡開展的是音樂游戲,個人覺得它比其他活動的魅力都要大,因為在這種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樂一樂的游戲過程中,幼兒充分感知和體驗了音樂,并在音樂中產生了巨大的共鳴,進而獲得相應的音樂知識和表演技能。

音樂對于幼兒來說還是一個剛剛涉及的方面,音樂能力還不可能一日成就,但是在一次次的音樂游戲的親身實踐中,通過孩子們的唱、跳、演會一點一點的培養起來的。音樂游戲它能讓兒童從音樂中來-到音樂中去-再回到音樂中去,也就是感受音樂(聽音樂)-表現音樂(音樂游戲)-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掌握音樂)。因此,音樂游戲就是一座橋梁,幫助兒童學習音樂。如:小班音樂游戲《小兔和狼》中,幼兒聽了故事“小兔和狼”后,跟著“媽媽”模仿小兔跳,聽到大灰狼的音樂,就很自然地安靜下來躲好。這種邊玩邊學的教學方法,使幼兒玩的高興,對游戲規則也記得特別牢。

情感的藝術是音樂,在合適的音樂游戲中,各種美好的情感如:熱情歡快,溫馨甜蜜,柔和浪漫等,都能淋漓盡致地釋放出來。例如:《小兔乖乖》這個音樂游戲能夠讓人們回憶起兒童時代溫柔和親切的感情。游戲中兔媽媽的音樂充分地表現出孩子對母親的依賴的關系,同時母愛也在這部分被充分地詮釋出來。狼來了的音樂能讓幼兒產生害怕,同時當狼的詭計被小兔識破后響起的輕快音樂也能讓幼兒產生喜悅的感覺。從音樂的旋律、節奏中,幼兒感受到母子之間的緊密聯系,同時也讓兒童中從音樂中學到獨立思考,團結一致和勇敢地和惡勢力斗爭的自強,勇敢的精神等,這些都能為幼兒情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音樂游戲中,幼兒在歌曲或樂曲伴奏下積極地游戲,動作符合音樂的內容、性質、節拍等,并有一定的規則。游戲中,幼兒的聽覺、聽覺感受,歌唱、節奏等得到了很好的訓練,他們玩得開心,學得高興,這正是音樂教育所追求的目標,音樂游戲的魅力也在游戲的過程中得到了盡情的彰顯。

文章來

源制度大全課

篇2:音樂游戲設情境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音樂游戲設情境,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音樂游戲的最大特點就是“音樂性”,因為音樂游戲就是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用游戲、活動的方式對兒童進行音樂教育。音樂游戲教學必須以音樂為主線,通過充滿情感的旋律、節奏和聲等音樂語言主業打動學生。在置身于“玩”的過程中去感知音樂的內涵,去產生人與人之間的在情感上的溝通與聯系,在“玩”中增強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因此,教師要組織學生融入到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來,方法要比較自由、靈活、豐富多彩,使兒童體驗到和“玩”一樣的感覺,自覺自愿地、快樂地、投入于活動之中,在聽聽、唱唱、跳跳、玩玩、動動、敲敲打打的過程中直接地、親身地體驗音樂、感知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并獲得了相應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所以,音樂游戲除了具有“音樂性”這一主要特點外,還應具有自然性、趣味性、創造性等游戲的共同特點。

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主張,兒童音樂教育應該從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音樂。每一首歌曲都描繪了一種情景,當學生進入到游戲中的情節時,他們也就融入到音樂中。因此音樂游戲教學中,必須要注重音樂知識,學生的能力培養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另外,在運用游戲時除了向學生說明游戲的規則和注意事項外,還要求兒童必須遵守規則,服從教師的指揮,掌握游戲的步驟和方法,如有歌曲的游戲一定要認真唱好歌曲等。根據兒童喜歡游戲的這一點,在教學時把一些枯燥乏味的音樂知識用游戲進行滲透教學來貫穿于教學中,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如我在教學生認識音符一課時,我先用課件出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接著用語言進行描述:全音符是爺爺走路、二分音符是嚴肅、頂天立地的爸爸、四分音符是婉柔可親的媽媽、八分音符活潑可愛的小學生;然后讓學生分角色來扮演學生一看一聽一演,興趣盎然,參與性極高,他們一邊說、一邊唱、一邊演,很快地掌握了本課的學習知識點。放學了,小明的爺爺來接小明了,學生們就情不自禁地在一旁拍打”X---”起來,還邊拍邊念:“走-啊、走-啊、、、、、”小蘭的爸爸來了,學生們馬上語調一轉,拍起“X-X-”,邊拍邊講:“走-走-”咦!小華的媽媽向小華走來了,他媽媽可是個警察,走起路來特精神,學生們可精神了,用力地拍起“**”,邊拍邊講:“走、走、走、走”大家看!小明他們向自己的爺爺、爸爸和媽媽高高興興地跑過去。學生興奮地接著拍打:“****”邊拍邊念:“跑跑跑跑跑跑跑跑,”這樣,在老師精心創設的音樂游戲中,學生通過在“玩中學、樂中學的課堂學習,不但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獲得并掌握了音樂的知識還在生活中學以致用呢。

創造性,教育家,趣味性,音樂,情感

篇3:課間音樂游戲《小花貓和小老鼠》隨想

課間音樂游戲《小花貓和小老鼠》隨想

音樂活動《小花貓和小老鼠》是南京出版的大班藝術教材,本音樂活動并沒有在我們教學計劃內,我總喜歡在孩子課間時選擇一些好聽或者好玩的音樂律動和孩子一起分享,這不,我才彈完就有兩個孩子哼唱了起來,部分孩子也因為這兩個小朋友的哼唱而被吸引住,甚至還有的孩子手舞足蹈起來,看孩子們的興趣如此高昂,我也激動不已,便開始邊彈邊唱,由于音樂里語詞比較,少孩子在記歌詞上很容易就掌握了,旋律也是詼諧有趣,所以孩子們很快就能跟著老師一起哼唱了,在已經熟悉音樂后,我便讓孩子進行角色表演。

音樂說的是小花貓和小老鼠的故事,為了讓孩子能把角色表演得淋漓盡致,我附加了旁白,讓孩子們聽老師念旁白,利用旁白的關鍵字引導幼兒用表情、情緒和動作表現出來,如:靜悄悄、東看看西瞧瞧、得意、興奮不已等等,在孩子們表現出來后再和老師的旁白連貫起來,整一個過程老師給孩子的只有旁白,所有的都是孩子自己創編,A段表現的是小老鼠,B段是小花貓的出現,整首音樂游戲即詼諧又緊張,孩子的興趣都達到了一個最高點,由于是課間游戲,我們把B段的懸念放到下次的課間再進行,看得出孩子們的意猶未盡,但是不能影響我們正常的教學計劃,只能在下次的課間再繼續進行了。

海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專業的教授說過,音樂魅力是無窮無盡的,音樂活動分很多種,有歌曲、音樂律動、音樂游戲、音樂欣賞,要掌握好這個音樂就必須學會分析音樂,說得更明白點就是這首樂曲說了幾句話?分析樂曲后我們再來看看怎么表現這個音樂?如我們前面旁白里提到的”靜悄悄、東看看西瞧瞧、得意、興奮不已“,那如何用表情、情緒和動作來表現?這些都是孩子們日常生活的經驗,教師沒有給孩子過多的干擾,游戲便自然形成了。

過去的音樂課,教師總是一遍一遍的教,抹殺了孩子的創作能力,還把自己累個半死,我們要丟掉枯燥乏味的教學手段,還給孩子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因為我們教育的引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