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音樂游戲中幾點策略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小結:音樂游戲中的幾點策略
音樂游戲是以發展幼兒的音樂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游戲活動,在聽聽、唱唱、跳跳、玩玩
等自由愉快的活動中,培養了幼兒的音樂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讓幼兒獲得了很大
的快樂。音樂游戲是最為幼兒接受、喜愛、理解的一種藝術形式。在音樂游戲中我主要
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借用音樂圖畫書,激發幼兒的興趣。
音樂圖畫書上的圖案既簡單,色彩鮮艷,形象生動,幼兒易懂,能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如:大班的音樂游戲《熱鬧的池塘》,幼兒觀察后都能說出其中的畫面上有誰?他們
在干什么?
二、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和旋律。
在熟悉歌曲旋律的時候,我會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讓幼兒隨音樂拍手,拍肩、跺
腳,還讓幼兒自由創編各種動作,幫助幼兒熟悉歌曲旋律。如:《熱鬧的池塘》,在播
放歌曲的時候,引導幼兒來創編泡泡的動作,圓泡泡,扁泡泡、三角形泡泡,自主變泡
泡等。多次傾聽后熟悉了歌詞與旋律。
三、運用多種形式來演唱,提高幼兒參與性。
一塵不變的演唱歌曲,幼兒會無趣厭倦,我就利用音樂游戲中出現的動物、人物、或者
歌曲中可以發出的聲音來哼唱,如:《熱鬧的池塘》中涉及到青蛙、螃蟹,我就讓幼兒
用青蛙的“呱”來哼唱,螃蟹的泡泡破了的“啪啪”唱,幼兒興高采烈的演唱著。
四、教師參與角色扮演,促進游戲有趣,增進師生關系。
剛開始時游戲,孩子們不熟悉游戲玩法,教師可以扮演角色來引導,如:音樂游戲《熱
鬧的池塘》剛接觸時,幼兒總是忘記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我參與其中的角色后,能帶
動幼兒一起和諧的做動作,積極性也提高了。熟悉了游戲玩法,教師角色加入也能讓游
戲更有趣,能使孩子們興趣倍增,融洽了師生關系,同時教師以角色身份影響指導游戲
,也特別得心應手。
音樂游戲教學策略是靈活多樣的,策略的使用也是因人而異。以上是我在組織幼兒音樂
游戲時常用的策略。一個有效的音樂游戲,需要我們教師不斷摸索,不斷的實踐,讓我
們一起嘗試有效方法,一起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滿足與快樂吧。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篇2:音樂游戲設情境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音樂游戲設情境,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音樂游戲的最大特點就是“音樂性”,因為音樂游戲就是根據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用游戲、活動的方式對兒童進行音樂教育。音樂游戲教學必須以音樂為主線,通過充滿情感的旋律、節奏和聲等音樂語言主業打動學生。在置身于“玩”的過程中去感知音樂的內涵,去產生人與人之間的在情感上的溝通與聯系,在“玩”中增強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因此,教師要組織學生融入到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來,方法要比較自由、靈活、豐富多彩,使兒童體驗到和“玩”一樣的感覺,自覺自愿地、快樂地、投入于活動之中,在聽聽、唱唱、跳跳、玩玩、動動、敲敲打打的過程中直接地、親身地體驗音樂、感知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并獲得了相應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所以,音樂游戲除了具有“音樂性”這一主要特點外,還應具有自然性、趣味性、創造性等游戲的共同特點。
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主張,兒童音樂教育應該從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音樂。每一首歌曲都描繪了一種情景,當學生進入到游戲中的情節時,他們也就融入到音樂中。因此音樂游戲教學中,必須要注重音樂知識,學生的能力培養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另外,在運用游戲時除了向學生說明游戲的規則和注意事項外,還要求兒童必須遵守規則,服從教師的指揮,掌握游戲的步驟和方法,如有歌曲的游戲一定要認真唱好歌曲等。根據兒童喜歡游戲的這一點,在教學時把一些枯燥乏味的音樂知識用游戲進行滲透教學來貫穿于教學中,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如我在教學生認識音符一課時,我先用課件出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接著用語言進行描述:全音符是爺爺走路、二分音符是嚴肅、頂天立地的爸爸、四分音符是婉柔可親的媽媽、八分音符活潑可愛的小學生;然后讓學生分角色來扮演學生一看一聽一演,興趣盎然,參與性極高,他們一邊說、一邊唱、一邊演,很快地掌握了本課的學習知識點。放學了,小明的爺爺來接小明了,學生們就情不自禁地在一旁拍打”X---”起來,還邊拍邊念:“走-啊、走-啊、、、、、”小蘭的爸爸來了,學生們馬上語調一轉,拍起“X-X-”,邊拍邊講:“走-走-”咦!小華的媽媽向小華走來了,他媽媽可是個警察,走起路來特精神,學生們可精神了,用力地拍起“**”,邊拍邊講:“走、走、走、走”大家看!小明他們向自己的爺爺、爸爸和媽媽高高興興地跑過去。學生興奮地接著拍打:“****”邊拍邊念:“跑跑跑跑跑跑跑跑,”這樣,在老師精心創設的音樂游戲中,學生通過在“玩中學、樂中學的課堂學習,不但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獲得并掌握了音樂的知識還在生活中學以致用呢。
創造性,教育家,趣味性,音樂,情感
篇3:課間音樂游戲《小花貓和小老鼠》隨想
課間音樂游戲《小花貓和小老鼠》隨想
音樂活動《小花貓和小老鼠》是南京出版的大班藝術教材,本音樂活動并沒有在我們教學計劃內,我總喜歡在孩子課間時選擇一些好聽或者好玩的音樂律動和孩子一起分享,這不,我才彈完就有兩個孩子哼唱了起來,部分孩子也因為這兩個小朋友的哼唱而被吸引住,甚至還有的孩子手舞足蹈起來,看孩子們的興趣如此高昂,我也激動不已,便開始邊彈邊唱,由于音樂里語詞比較,少孩子在記歌詞上很容易就掌握了,旋律也是詼諧有趣,所以孩子們很快就能跟著老師一起哼唱了,在已經熟悉音樂后,我便讓孩子進行角色表演。
音樂說的是小花貓和小老鼠的故事,為了讓孩子能把角色表演得淋漓盡致,我附加了旁白,讓孩子們聽老師念旁白,利用旁白的關鍵字引導幼兒用表情、情緒和動作表現出來,如:靜悄悄、東看看西瞧瞧、得意、興奮不已等等,在孩子們表現出來后再和老師的旁白連貫起來,整一個過程老師給孩子的只有旁白,所有的都是孩子自己創編,A段表現的是小老鼠,B段是小花貓的出現,整首音樂游戲即詼諧又緊張,孩子的興趣都達到了一個最高點,由于是課間游戲,我們把B段的懸念放到下次的課間再進行,看得出孩子們的意猶未盡,但是不能影響我們正常的教學計劃,只能在下次的課間再繼續進行了。
海南師范大學音樂舞蹈專業的教授說過,音樂魅力是無窮無盡的,音樂活動分很多種,有歌曲、音樂律動、音樂游戲、音樂欣賞,要掌握好這個音樂就必須學會分析音樂,說得更明白點就是這首樂曲說了幾句話?分析樂曲后我們再來看看怎么表現這個音樂?如我們前面旁白里提到的”靜悄悄、東看看西瞧瞧、得意、興奮不已“,那如何用表情、情緒和動作來表現?這些都是孩子們日常生活的經驗,教師沒有給孩子過多的干擾,游戲便自然形成了。
過去的音樂課,教師總是一遍一遍的教,抹殺了孩子的創作能力,還把自己累個半死,我們要丟掉枯燥乏味的教學手段,還給孩子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因為我們教育的引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