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在做小偵探中提高傾聽能力

在做小偵探中提高傾聽能力

2024-08-01 閱讀 7959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在做“小偵探”中提高傾聽能力

最適合中國孩子閱讀的《偵探故事全集》進入我們班已經有一段時間,在這段日子里,這本書始終是所有孩子的最愛,每次飯后,只要老師拿著這本書坐下,大家就都不約而同地安靜,圍坐在老師身邊,我們兩位老師也堅持每天給孩子們講兩個偵探故事,孩子們在做偵探的過程中,不僅得到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更使傾聽習慣、傾聽能力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因為有趣的偵探故事書正符合大班孩子喜歡探究奧秘的興趣特點,所以在這類故事面前,即便平時好動、坐不住的孩子也能認真傾聽,并歪著腦袋想象著、思考著。

下面就以偵探“破綻”這一小故事為例,來說說孩子們在其中的表現。

“破綻”這個小故事講述的是警察發(fā)現了小偷作案時留下的破綻而成功破案,故事結尾部分要求幼兒來做這名警察,想想、說說這個“破綻”在哪。第一遍完整傾聽后,孩子們紛紛發(fā)表見解,提出破綻所在地,但都不正確,有些孩子甚至根本沒經過思考,只是隨口一說。于是我再完整講述了一遍,要求幼兒仔細傾聽,破綻到底留在了哪。這次傾聽后,孩子們的猜測更廣了,連小偷穿的怎樣的衣服都說了出來,但是孩子們在解釋他們所認為的破綻時都說得頭頭是道,可惜的是,回答仍然沒有特別確切的。于是,我講述了第三遍,通過三次仔細傾聽,孩子們終于發(fā)現了問題所在,找到了“破綻”――小偷臨走前在桌角抹了一下,因為這時他已經偷走了珍珠,抹出的手印就不同了,這一“抹”就是小偷留下的“破綻”。

孩子們在一遍遍傾聽――思考――再傾聽――再思考的過程中,傾聽的目的性越來越明確,思考的點也逐漸精細,尤其是對孩子用證據說明自己觀點的能力提高很大。因此,在對偵探書濃厚的興趣驅使下,通過自主地一遍遍認真傾聽、細致分析,孩子們的傾聽習慣更好了,傾聽能力更強了。作為教師,要善于抓住孩子平時的興趣點,組織開展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從中發(fā)展他們各方面的能力。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數學課堂上學生傾聽能力培養(yǎng)

數學課堂上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

也許是為了方便作業(yè)的批改,每每在獨立作業(yè)之前,我總會對有一定難度的題目進行提示性的指導。有時是解釋題意,有時是例舉示范……。可叫人可氣的是:老師提醒得最多的地方,偏偏是學生最出問題的地方。聽起來似乎很矛盾,可不難找到原因:老師提醒最多的,往往是大多數孩子獨立解決起來有困難的地方,而提醒了還不盡人意,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的提醒對學生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有的孩子打開作業(yè)本就開始抓緊時間動起筆來,有的孩子雖沒動筆,可也已心不在焉。在他們面前,你的指導是蒼白無力的。

雖然,在新課程理念下,提倡學生主動的構建知識,學生能說的教師不說,學生能做的教師不做,可這也不排斥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傾聽能力的養(yǎng)成的重要性。尤其在現行的多人數的班級授課制的情況下,教師很難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作一一的輔導,于是,面對全體的一般性提示成了最有效率最可行的方法。

如果說學生對老師話的傾聽已不容樂觀,那么學生對其他同學話的傾聽更成問題。我所教的一年級孩子,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可他的想法好象只為了說與老師一個人聽的,他好的做法好象只為了表現給老師一個人看的,其他同學也很“配合”,在他人說或他人演示的時候,還是在舉著手說:“我來我來”。而對于他不感興趣的,索性開起小差來。每個孩子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我們課堂的可貴之處在于尊重個人觀點的同時,博取眾人之長,使學生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提升一步。

課堂上的傾聽主要產生于兩個層面:一是師生間的,二是生生間的。首先學生要認真聽取教師的要求,以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帶著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教師也要認真聽取孩子們的發(fā)言,以便適時進行引導,使問題不斷的深入,并對學生的發(fā)言適時作出評價,起到及時激勵的作用。其次,孩子們也要養(yǎng)成認真傾聽他人(或其他小組)發(fā)言的習慣,因為他人(或其他小組)的做法自己(或自己小組)未必嘗試過,還可對他人(或其他小組)的做法提出不同的見解,使思維在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

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教師首先要善于組織教學,讓所學內容或所采用的形式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記得那次猜數游戲:老師手心里寫了一個數,首先我可以告訴你,這個數我們認識(100以內的數),誰來猜一猜它可能是幾。學生每猜一次,我都提示性的告訴他大得多(或小得多、大一些、小一些),學生每次都能根據我提供的信息很快的猜中我手心里的那個數。而且興趣極高,猜了一回還想再猜一回,有的同學甚至還要求我這有節(jié)課一直進行這個游戲。當時我記得隨便叫一位同學都能回答得很出色。是啊!如果根據知識的要求,能變著樣來吸引學生,那自是上策。其次,教師要改變提問的方式或增加每個孩子發(fā)言的機會,督促他們不得不聽。并不是每一個知識點我們都有能力設計得這么生動有趣的,比如,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教學,會算的孩子對口算方法的探索興趣不大,不會算的同學卻無從著手。為了真正達到交流的效果,我改變了提問的方式:會計算的同學將自己的方法說給同桌聽一聽,然后反饋時提問“你的同桌是怎么計算的?”記得第一次這么提問時,好多孩子站起來傻了眼,但這樣的問題多提了,孩子們交流的目的也就出來了;不用交流的問題,當一個學生說好后,接著讓其他學生說一說他剛才是怎么說的,哪怕是簡單的重復。平時以聽算來完成口算訓練(或口算接龍),即使是一道口算題,也可以叫好多同學來說答案。

培養(yǎng)學生傾聽他人的習慣與能力,在我們現行的多人數的班級授課制的情況下顯得尤為重要!

篇3:加強學生傾聽能力培養(yǎng)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效途徑

加強學生傾聽能力培養(yǎng)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讓學生在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全神貫注、聚精會神是不可能的。現代心理學已證實,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時間長短及注意點分布情況也不同。在教學中,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培養(yǎng)好學生傾聽的能力。

曾經有教育心理學家對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動進行研究,結果發(fā)現在人們的各種交往方式中,聽是人們獲取知識、與人交往的主要途徑之一。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種學習方式,“會聽”都是必要前提。因此,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學會傾聽。”而作為小學生來講,正是良好學習習慣、能力養(yǎng)成的最佳的時期,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傾聽能力,是指聽者理解發(fā)言者口語表達的信息,并能在頭腦中將語言轉換成意義的能力。傾聽能力包括:專注的傾聽習慣;傾聽過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對傾聽內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種傾聽環(huán)境中排除外界干擾的能力。具體說來,傾聽者必須聽得準,理解快,記得清,并具有較強的傾聽、品評力和思維、語言的組合力。

有心理學家指出:“積極傾聽的人會把自己的全部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