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營造好語言環境建立良好語言習慣
總結:營造好的語言環境,建立良好語言習慣
小朋友們來到豆豆三班這個集體中已經一個多月了,可是仔細觀察班里的孩子,發現還是有幾個孩子
的語言表達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不愿意主動開口,習慣用動作表示;開口會結巴,無法表達自己的意思
;很多單詞發音不準,與人進行語言交流有困難;個別習慣自言自語,不能理解他人傳遞的語言信息。
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幼兒的語言發展是有客觀規律的。我們應該抓住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給孩子正確
的示范和引導,及時重視并糾正孩子發音吐字的問題,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語言習慣。
同一個班的孩子為什么語言表達能力差別那么大呢?當然這當中有很復雜的原因,例如年齡差異、性
格特征、教育因素等,這些我們暫且不說。在這里我想探討關于“語言環境”的問題。小班年齡的孩子從
家庭環境走入幼兒園,他們的生活環境和人際關系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而孩子還沒有對這一轉變做好生理
及心理的準備。現在越來越多的6加1家庭組成模式中,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那么多的成人圍著
一個孩子轉,孩子也理所當然地接受著諸多關注。很多時候我們的孩子都不需要主動開口,旁邊的大人已
經領會了他的意思,并且把他需要的東西送到了他的手上。面對孩子的哭鬧,成人會不厭其煩地猜測揣摩
孩子的用意。我們的孩子沒有機會“主動”,久而久之,這就形成了一個習慣。所以,我在這里要呼吁班
里的家長朋友們,還給孩子主動開口說話的權利。另外,當發現孩子有吐字的一些問題,我們不要覺得好
玩就模仿強化錯誤,而要及時糾正,并循環指導,直到孩子改正。這個過程需要大人極大的耐心,以及全
體家庭成員的配合。
篇2:教幼兒禮貌用語培養良好語言習慣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教幼兒禮貌用語,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
禮貌是人們的道德準則,是人與人相處的規矩。禮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禮貌行為,二是禮貌語言。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給人一種謙遜文明,恭敬有禮,落落大方的好感。禮貌教育要從小抓起,教師要為幼兒創造使用禮貌用語的條件和環境,使孩子從小就會使用禮貌語言,有良好的語言習慣。
利用文學作品,如故事、詩歌等,向孩子進行教育,培養孩子“語言美”,也是很重要的一種教育方式。如通過詩歌“客人來了”使孩子知道媽媽不在家時,客人來了,小朋友要像主人一樣熱情有禮貌地招待客人,給客人倒上一杯茶,說:“阿姨,請喝茶。”客人走時,送到門口,會說:“阿姨再見。”孩子在文字作品里,學到了禮貌言行,并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用禮貌語言進行交往。這也是全社會的道德風尚。我們大家都應做孩子的模范,處處以身作則,說話要做到溫和有禮貌。
另外,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除了教師的辛勤教育外,父母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家庭中對孩子的語言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教育,為孩子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3:教育小結:幼兒語言發展與傾聽習慣培養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
教育小結:幼兒語言發展與傾聽習慣培養
良好的傾聽能力和習慣對孩子來說十分重要,這不僅僅是孩子聽懂語言的重要保證,也是鍛煉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前提條件,更是尊重別人的一種表現。聽清了,聽懂了,才是孩子語言發展的基礎。因此作為家長,應該注重孩子的傾聽能力,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禮貌和習慣,從而進一步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怎樣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呢?根據上次家長會及我們家平時的一些經驗教訓,羅列一些方式方法來逐步培養孩子好的傾聽習慣并鍛煉其語言表達的能力。
一、利用“指令行事”法發展孩子傾聽能力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也是身心發展的一個階段。我們的孩子更是一刻不停。為此,我們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來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例如:要求孩子聽指令做相應動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給孩子一些任務,讓其完成,以鍛煉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讓孩子去自己的房間里拿一樣放在某個地方的玩具,或者是父母的東西請他幫我們拿一下,或者告訴他新玩具藏在某個區域,告訴他關鍵詞,讓他自己去找等。
二、利用“聽廣告復述”來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
生活中,通過電視廣播,經常會聽到一些孩子感興趣廣告,有些是玩具的,有些是有趣的,孩子會聽的很認真,可以試著讓他把自己聽到的喜歡的廣告復述一遍,例如:一些玩具的廣告,我們裝作沒聽到,讓他告訴我們剛才放的廣告是一樣什么樣的玩具,是什么牌子的,怎么玩的,價格是多少,也許第一次,他無法復述或說出關鍵點,但以此為一個刺激點,等廣告再次播放時他也許就會很認真的聽,很多時候我們大人不注意的事,他反而聽的很認真。
三、利用“傳話”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
傳話可訓練孩子的記憶力和傾聽力,如,我們每天告訴孩子一句話,再請孩子告訴奶奶,這樣就逐漸培養了孩子仔細傾聽的能力。在家長會中我們家長也親自示范了一遍,應該說體會深切,所以這個方式還是對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很有幫助的。
四、利用“以身作則”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
蹲下來的動作很簡單,但是,與以往我們成人居高臨下地俯視孩子相比較,卻是我們教育觀的轉變,包含著我們對孩子的尊重所呈現的下蹲方式也是我們對幼兒話語權的一種肯定態度。當我們選擇俯身下蹲、與孩子的眼睛平視時,我們還應真心流露出“渴望傾聽”的神情讓孩子真切感受到我們愿意傾聽這時他們大多數就會高興地說出想說的話。與此同時我們尤其要做到不推搪、不打斷、不插話、不逼問,讓孩子在自然的狀態下暢所欲言。“蹲下來傾聽”是一種能讓孩子體會到來自家長關愛的方式,這一方式不僅以身作則的表現了傾聽習慣,更有利于滿足孩子表達的愿望,也能幫助孩子點燃語言交往的自信火花。
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是發展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我們應注重激發孩子的傾聽興趣,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促進孩子傾聽能力的發展,讓孩子樂于傾聽、學會傾聽。學齡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主要還是通過幾個較為簡單的方法:
一、打電話,適時交流。
“打電話”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因為打電話時,兩人各處一地,互不見面,毫無情境可依賴,所以一定要原原本本把所有內容都講清楚。這種訓練,可讓孩子給長輩或同伴打電話,告訴他們你在做什么,或看到、聽到什么事;或者買部玩具電話機,孩子與成人在房間內外互不見到的情況下,說說你在做什么、想怎樣等等;也可以由家長和孩子假裝表演打電話的小品,來練習怎樣把事情說得清楚。
二、在游戲中培養孩子的口語能力
孩子最喜歡在游戲活動中不受任何限制,心理狀態是平衡的、寬松的。在游戲中孩子可以任意地表現自己的興趣、愛好,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在家里我們會陪他下棋,玩一些益智類的游戲,在游戲中讓孩子告訴我們這個游戲的規則,或者讓孩子和小伙伴們玩一些扮演角色的游戲,在過程中孩子們會自然而然的交流,不經意間就鍛煉的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更有助于培養孩子積極健康的情感。
三、在戶外活動中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大自然是活的教材”,戶外活動可是豐富孩子詞匯、發展孩子語言的大好時機,我們一定要好好抓住并加以利用。在游玩中我們要有意識地告訴孩子一些新鮮事情,如果表達不夠完整清楚,我們就要幫助孩子理清楚,進行示范講解,之后,讓孩子多練習幾遍。這樣孩子有話可說,同時,記錄或傾聽孩子的所見所聞,幫助孩子說完整話,分享孩子的快樂。
總之,教孩子學會聽話和說話是一種藝術,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每個個體的不同,我們所要采取的方式方法也會不同,做到以身作則、因人而異,要讓孩子學會聽話的同時,也要使他們愛說話,敢說話,會說話。
文章來源制度大全
qiqu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