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結:對待孩子要因材施教

小結:對待孩子要因材施教

2024-08-01 閱讀 3667

小結:對待孩子要因材施教

為每個孩子創造適合的教育,只是淺讀,卻也發現了作者說的這條亙古不變的教育常識。書中有個片

段說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給孩子的帶來的兩種不同的人生。

一位是中國北京知識分子家庭,為孩子買了鋼琴的故事。這位父親為孩子買琴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音

樂家,也不是為了考級。只是為了讓她多一點音樂的素養,成為他們眼中的“淑女”。然而遺憾的是,他

們的孩子對此很沒有興趣,每天在父母的嚴格監督下練琴,苦不堪言。女兒到個是“果干”的人,最后為

了不再練琴,用刀把自己的手筋割斷,以此來斬斷父母的心愿。事后女兒說了:割斷我手筋不過是痛苦一

時;若是不割斷,痛苦一輩子。

另一位者截然相反,德國的一位父親,他的兒子在初中畢業后告訴他不想再讀書,想去學習做木匠。

父親沒有立馬表態,而是請孩子回去想一周再來告訴他。一周后孩子并沒有改變意見,父親接受了孩子的

想法。幾年后的一天,兒子回來,父親很驚喜:你學成了嗎?兒子回答:不我還沒有學成,但是現在想繼

續讀書了。父親轉而為他準備上學。經歷的幾年社會的洗禮,兒子對學習的看法不一樣了。他有了學習的

沖動,還明確了未來的發展目標。結果當然是成為大師級建筑師。

當然我們不想著孩子會這么早的休學,只是讓孩子自己選擇,讓孩子自己定目標,讓孩子去經歷社會

的規則洗禮。為孩子選擇道路,在父母看來很好的道路,但是孩子不一定喜歡,更不一定適合。因教育而

帶來的悲哀,就是孩子被迫聽從了教育者替他選擇的人生,從而失去了他自己選擇的權利,更以此失去了

本應適合他的人生之路。

近幾年似乎那些“北大畢業生賣豬肉”之類的新聞已經不算新聞了,很多很多的大學畢業生畢業后選

擇的工作和自己的專業沒有絲毫的關聯。在報考大學時孩子自己的意見往往起不了作用,老師說這個大學

好,說這個專業熱門。家長說希望讀個好大學很重要。他們都覺得我認為這個好,我覺得這個對你來說是

合適的,你不聽我的話就是和家里過不去就是把書白讀了。孩子“被考進”了大學,“被選擇”了專業。

若是孩子不喜歡的專業,畢業后的工作不對口或是找了個所謂不好的工作。家長埋怨,老師抱怨,但這抱

怨的焦點無一例外的集中到了學生身上。但是幾乎沒有人返歸自我,反省一下當年的決定,從教育的根本

上找問題,沒有人會去想一個根本的原因。當年是誰替他做的專業選擇和人生道路,這條路真的適合嗎。

捫心自問,你是不是也經歷過這一事件,又或者你為孩子選擇過所謂的平穩人生道路。所謂的教育,

就是為每個孩子創造出適合他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走出家,離開學校后,按照其各自的天賦,興趣,需

要和能力。各就各位,各得其所,走出屬于自己的道路,活出本應只屬于“這個人”的幸福生活。不是所

有安穩的生活,所有的人都覺得過的安穩。是不是,都在于這個生活是不是合適自己的;是不是自己歡喜

的。

然而對于孩子來說每一個是一樣的,所謂的平等教育,也是建立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所謂的理想教

育,也就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去尋找適合的道路,并且要幫助他走上合適他的道路。

對每一位孩子的教育方式,都不是教育者直接賜予的。對每一位孩子的教育方法,不是一個模子不可

套用。每一位孩子的教育都是未成的,都是在教育者與他們交往的過程中生成的。

因此,因材施教,圣人之道,精粗雖無二致,但其施教,則必因其材而篤焉。用宋?朱熹的話說就是

:圣人的道理,精深與淺顯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但在施行教育的時候,就必須因學生的才而施教了。

如果看了有點點感觸,去問一問孩子,又或者問一下自己。你現在對你自己的選擇后悔。其實時間一

直都在,你一直都來得及。

篇2:因材施教教學方案

一、指導思想

“因材施教”也就是實施因材教育,為了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育的藝術魅力,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其次能夠在知識日新月異飛速變化的今天更好的呈現給學生,隨后使得我們的學生有更大地進步,提高教學質量。

二、具體措施

首先,我們讓學生體驗成功,建立自信。對于所謂的“學困生”們也同樣渴求取得成功,更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與肯定,也更加強烈地想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來自別人傾慕的目光。但是,他們又缺乏吃苦的精神,將學習當做一份苦差使。為了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讓學生參與到整個活動中。我們教師就要時常給予他們鼓勵和肯定,在每完成一項工作時充分地讓他們感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

其次我們要把學生作為個體行為的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其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真正的將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要給學生創設和諧、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各種教育活動,讓他們能夠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進行認識和實踐活動,是他們能夠進行有效的學習和生活。

最后要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并要嚴字當頭,高標準、嚴要求,教育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要充分發揮他們的優勢,使他們發揮榜樣帶頭作用,推動所有學生共同提高。

“要在后進生身上尋找積極因素,就得有點繡花姑娘的功夫,老婆婆的心腸。”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我要立足于爭,著眼于救,著手于拉,才能把他們的閃光點發現出來。并象園丁愛護幼苗一樣珍惜他們?納涼獾愫偷愕謂

篇3:思想政治教學中因材施教

淺談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因“材”施教

內容提要:淺談我從事教學實踐十多年來,深深地體會到教學質量的提高很大程度取決于能否做到因材施教。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應緊緊抓住該科特點和學生實際,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的跨世紀建設人才。初中思想政治教學,要因材施教,學生實際,因材施教,堅持教書育人,采取切實靈活的教學方法,著重其育人功能,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合乎實到要求新型人才。

關鍵詞:思想政治、因材施教、教學質量、精神文明、愛國主義、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總是想方設法的去提高教學質量,教學質量能否提高是教育成敗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從事教學實踐十多年來,深深地體會到教學質量的提高很大程度取決于能否做到因材施教。如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應緊緊抓住該科特點和本單位學生實際,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的跨世紀建設人才。

第一,思想政治課不同于一般課程,更應強化其育人功能,這是提高思想政治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

思想政治課的根本任務是為培養“四有”建設人才奠定基礎。我們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處于新舊體制變替時期,這個階段不僅要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還要大力建設高度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適應時代要求,思想政治課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放在首位,加強對馬列主義、*思想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的教育,進行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以及共產***道德品質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等方面的教育。當前應著重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社會公德教育,培養適應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型人才。

思想政治課又是學生做人的指南。中學階段是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時期,而思想政治課對中學進行科學的人生觀、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的教育最為直接和最為系統化。如初一有關國家觀念、道德觀念、法制觀念的教育,對于引導中學生正確對待人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初二社會發展常識的教育,對于學生懂得一點人類歷史發展規律,了解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客觀必然,確立社會主義信念,決心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而獻身,具有重要作用;初三的基本國情和建設有***主義的教育,這些無不直接與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生產重要影響。因此要把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轉化為學生確立正確人生觀,選擇正確人生道路的過程。

我在多年初中畢業班教學中,總是始終堅持教書育人,因材施教。目前,有些人卻把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與考試分數劃等號,片面追求分數,將思想政治課當作升學考試的一塊敲門磚,認為它是“撈分”的學科。在這種偏差思想的指導下,平時教學對準升學考試來做,搞題海戰術,背概念、記原理,為考試面讀呀背呀,而對其育人功能甚少研究。這樣的教學偏離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偏離了我們的教育方針,不能從根本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所以作為一名中學政治教師,應充分認識思想政治課的特殊功能,做到既教書又育人,這方是衡量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的依據。

第二,切合學生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是教學質量提搞的重要保證。

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是有淵博的學識,更重要的是能針對學生實際,因材施教。有的教師理論水平不錯,但教學實績卻很糟,原因在于未能因材施教,脫離學生實際,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理論性太強,沒有學習興趣。其實,初中思想政治課不強調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而是突出思想教育的特點,現行統編教材在這方面尤為突出,它融知識性、教育性、趣味性、可讀性于一體,符合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所以要提高思想政治教學質量,應從學生年齡特點、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等實際出發,在培養學習興趣上狠下功夫。俄國教育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沒有絲毫學習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只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欲望,由此可見,學習興趣對學生的學習何等重要。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