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早期閱讀習慣培養重要性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幼兒早期閱讀習慣培養的重要性
所謂早期閱讀,是指0~6歲學前兒童憑借變化著的色彩、圖像、文字或憑借成人形象的讀講來理解讀物的活動過程。具有閱讀能力的幼兒求知欲旺盛,能運用語言大膽與人交往,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自己充滿信心。由此可見,早期閱讀對于幼兒的將來乃至一生的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閱讀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能力。對于生存在終身學習時代的孩子來說,閱讀是他們學習的基礎。他們通過與書的不斷對話,逐漸學會獨立思考。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能促進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知識遷移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幼兒良好的非智力品質。如:認真學習的態度;對美的感受力;對文學作品的興趣;愛護勞動成果的品德,自制、自控能力,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等。由此可見,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幼兒園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內容。但是我發現中班孩子的閱讀能力以及閱讀習慣還是很缺乏的。
案例1:早晨來園后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區域進行游戲,浩浩來的比較晚,其他區域中的人數已經滿了,他沒辦法就來到了閱讀區。他站在書架前翻著繪本,一會看看這本,一會翻翻那本,就是選不定自己要看哪本,辰辰走過去拉著他衣服說:“你來和我一起坐吧。”于是浩浩隨便抽出一本書拿著就走過去坐在辰辰旁邊,他開始翻看自己拿的書,一頁一頁翻得很快,也不知道看懂了什么內容。很快他就翻完了,然后他轉頭東看西看,可能覺得有點無聊,于是又站起來走到書架邊把書放回去,又抽出一本,走回位子上重復剛才的翻書動作。直到音樂響起,孩子們開始整理東西準備排隊,浩浩都沒有好好的閱讀一本書。
案例2:午餐之后,有的小朋友吃得比較快,就先來到閱讀區看書。他們選擇了一本書之后就坐到自己的小椅子上開始閱讀,但堅持不了幾分鐘,就開始和旁邊的小朋友互相講話,或者拿著書扔來扔去,要不就是不停的換書,來來回回走動,導致閱讀區無法安靜。我的要求是能夠安靜地自己閱讀,或者和同伴輕輕地講講故事。但我發現孩子們不知道怎么閱讀。
案例3:在語言教學活動《竹籬笆和牽牛花》中,要求孩子們自己觀察幼兒畫冊,看看圖片的內容,想象發生了什么事情,但孩子們卻不能安靜地自己觀察,而是和旁邊的小朋友講話,或者把幼兒畫冊翻到其他地方,等到提問的時候幾乎沒有人能夠回答自己看到了什么。
好奇、好動、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點。他們喜歡的閱讀方式是一會兒翻翻這本,一會兒翻翻那本。從上面幾個案例中就可以看出,孩子們可以說不會閱讀,他們的閱讀就是不停地翻書,或者就是拿著書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話,所以我覺得幫助中班的孩子培養閱讀的習慣還是很重要的。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小學閱讀小論文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培養
小學閱讀小論文淺談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設定的課外閱讀目標,主陣地在學校。而課外閱讀又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本文試從課外閱讀環境的建設,課外閱讀方法的實踐指導和有效的發展性的過程評價機制等方面闡述課外閱讀指導基礎性方面的建設,以期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課外閱讀環境建設方法指導過程評價
一、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方面的規定:一是提倡擴大閱讀面,要求“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擴展自己的閱讀面,擴大閱讀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二是規定閱讀量:第一學段課外閱讀量不少于5萬字,以后逐漸增加;第二學段不少于40萬字,小學階段背誦古詩文70篇。
但學生們都達到這個要求了嗎?答案是:沒有!
1、學生對待課外閱讀的態度
根據我這十幾年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和調查,有很多學生讀了六年小學從未進過一次圖書館。大部分學生認為沒什么好看的。看電視的比比皆是,看書的卻寥寥無幾,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當然看電視也是一種很好的信息積累,問題是沒人引導,所以只停留在娛樂上,長此以往就會養成對只管畫面的依賴,而對書卻漠然處之。是書不好看嗎?當然不是。是學生沒有在書中得到快樂的體驗,電視給學生的是直接的視覺和聽覺上的快樂,或是其他豐富的信息刺激,而文字只有通過理解、想象才能發揮信息效能,既然無快樂,索然無味的事,學生當然不會去做。
大凡語文老師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每當分析課文時,稍微有些深度的問題,舉手的學生就會大大減少!每當考試中的閱讀分析題文章達400字以上,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會大大下降。從歷年的語文考試中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學生的閱讀理解存在嚴重的問題,不是忘了標點,就是忘了加標點;不是不會用自己的話解釋詞語,就是不會用自己的理解來回答問題,一旦不能用“摘錄法”,便有一種手足無措之感。
2、教師對待課外閱讀的態度
雖然新課程實行數年了,但閱讀課上:通讀全文
篇3:新媒體閱讀在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培養中作用與影響
新媒體閱讀在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培養中的作用與影響
【摘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閱讀教學僅僅依靠教科書上的文本資源是遠遠不夠的。由于條件限制,學生課外讀物有限。新媒體技術的普及與新媒體閱讀的興起,為小學生課外閱讀開辟了一個嶄新的天地,但是新媒體閱讀也有其自身的不足。本文結合對新媒體閱讀特點與小學生新媒體閱讀的現狀的分析,來探討新媒體閱讀在小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培養中的作用與影響,并提出一些應對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閱讀語文教學課外閱讀習慣培養作用與影響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小學六年課外閱讀總量在145萬字以上。呂叔湘說:“學習語文三分課內,七分課外。”這告訴我們,閱讀教學僅僅依靠教科書上的文本資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讓學生大量接觸教科書以外的文本資源。然而現實是現在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狀況不容樂觀。一方面,現在的學生普遍課業負擔重無暇讀書,另一方面學校、社會等公共圖書資源匱乏,特別是很多學生家中除了課本很少有課外書。有研究表明,每個人在其一生中,由于生理、心理、教育的發展,存在著一個最佳閱讀時期,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這個時期對于大多數中國孩子來說,主要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