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語文組《燕子專列》教學反思

語文組《燕子專列》教學反思

2024-08-01 閱讀 7150

語文組《燕子專列》教學反思

“仙境不在遠處,佛法只在心中”

整體的感受:一生參悟不透的語文教學研究。

這次我們組的老師有幸聆聽了專家的講評,結合自己的聽課感悟,紛紛說出了自己對本課《燕子專列》教學的所思、所感。現整理如下:

1、我們的語文教學,在整體備課時,還是只停留在備教材上,“備學生”只是停留在教案上,沒有真正的走進學生,對于學生已會的知識,我們還在重復的講解。

2、我們的教學課堂還是基本停留在提問型的教學水平。

3、要做好提前預設的,能讓精心設計的問題能在課堂上生成能閃出火花的教學資源。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我們的預設的問題具體的呈現出來,這個問題拋出后,又要做怎樣的適時引導,這需要我們有較高駕馭教材的能力。

4、要上成真實的課堂,例如:怎樣指導學生的朗讀,又以怎樣的方法讓學生能在每一段中抓住重點詞語,讓學生真正的愛讀,能在讀中各有所悟,爭取“百家爭鳴”。

5、整堂課上最少要有一個“閃光點”,哪怕僅僅在自己的教學中有一點的提高,“積少成多,滴水穿石”。

6、每一節課的課堂預設中,如何設計一個能“難”住學生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設計,要真正的讓學生拓寬思路,能讓學生對本課內容在領悟上有所升華,真正生成課堂教學資源,更是能成為自己的教學亮點。

注:《燕子專列》最后的歌曲可以換成何老師的課件,愛心生成后的一幅動人的和諧畫面,讓生體會愛讓世界更美好。

篇2:語文組高效課堂經驗交流發言稿:柳暗花明又一春

語文組高效課堂經驗交流發言稿:柳暗花明又一春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能坐在這里和大家交流,我感到十分榮幸。首先要感謝大家給了我這次機會。高效課堂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新生事物,我也沒有什么好的經驗,只是把自己平時的一些體會講出來,拋磚引玉。如有不妥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山窮水盡疑無路

打造高效課堂,無外乎就是教師精心備課、正確誘導、精選習題,學生課前預習、課堂認真、養成良好的習慣等等。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提升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但我認為,目前的語文高效課堂教學還存在著以下四個重要誤區,值得我們反思。

誤區之一:課堂教學的隨意性,主要表現為課堂上過分的追求活躍而忽視基礎知識。新課程以來“課堂氣氛活躍”成了評價一堂課的質量標準,為了避免課堂上出現冷場,我們許多教師在教學時采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表面上看課堂十分活躍,但缺乏基礎知識的傳授,語文基礎知識是語文的基石,沒有基礎知識的訓練,語文教學的創新發展也就失去了意義。活躍的課堂氣氛固然重要,但這并不是最終的目的,最終目的是要怎樣把靜態的語言文字訓練轉化為動態的實踐活動,這樣才會使語文訓練與人文精神的熏陶融為一體。

誤區之二:課堂教學的庸俗性,主要表現為課堂上過分的強調個性而忽視合作學習。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提倡教師發揚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尊重學生的表現。而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過分強調學生的獨特體驗,對學生的回答加大表揚,沒有否定之詞,評價過于庸俗化,這樣扼殺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對學習永遠處于驕傲狀態,過分滿足于現狀。

誤區之三:課堂教學的狹窄性,主要表現為課堂上過分的重視討論而忽視背誦積累。《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過去有一階段將背誦閱讀,視為死讀書,讀死書,被課堂所拋出。學生根本就沒有背讀之實,沒有積累就沒有運用,沒用大膽的讀背,就沒有語文素質的提高,學生的語感也得不到培養。

誤區之四:課堂教學的低層性,主要表現為課堂上過分的規定模式而缺乏開拓創新。一篇課文從頭到尾,按照既定模式完成教學過程,就是教師先邊講邊讀課文,然后分析段落大意,總結中心思想,最后是教師分析寫作特點。滿堂灌,學生沒有自學空間,久而久之,語文教學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全是“醬油”,沒有“味精”。這種定勢教學方式,必然會扼殺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柳暗花明又一春

新課程語文教學在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上述這些方面的盲點或誤區。關鍵是要不斷地發現問題,改進不足,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的提高。那么如何走出上述誤區,使語文教學成為真正的高效課堂呢?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了如下幾點體會:

第一,轉變好角度,即教師應轉變好教學角色。教師應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課堂的引導者、合作者。例如,在講《游褒禪山記》這課時,我先以一名學習者的身份,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請求,大家都知道,學習文言文的前提就是先要理解重要字詞的含義,我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恰好遇到了幾個沒有理解好的字,如“觀”、“名”、“險”等,誰能解釋一下?然后接著問,《游褒禪山記》跟《桃花源記》和《岳陽樓記》都是“記”。它們是否有什么不同呢?這樣引導學生探討游記這個問題。這樣上課,就使自己由原來的控制者轉向了“平等首席”,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就會得到有效的調動。

第二,激發好興度,即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學好語文,興趣最重要。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認為學語文很枯燥,沒有興趣。這里,我講講語文的趣之所在,舉兩個例子,請大家共同來揣摩。(1)發生在周總理身上的一件事。有外國記者譏諷到:真是對牛談琴!周總理禮貌的回敬:對,牛彈琴!一字未改,標點一變,面目全非!(2)歧義之趣。叔叔親了我媽媽也親了我。語言文字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的細微變化都會幻化無窮的樂趣。我們教師的任務并不僅僅為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們新課改的目的!1326班學生楊一桐在作文中這樣寫到:“以前,我很討厭語文,認為學好語文除了應付考試以外就沒有其它用處了。然而,在聽了酉老師的課后,我也對語文產生了一點興趣,認為它不那么無聊了。而后,我又在老師的帶領下,領悟到了語文的樂趣。現在,我已經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酉老師只用區區幾節課的時間,就讓我由一個討厭語文的人,變為了一個熱愛文學的人,實在令人震驚。”

第三,把握好精度,即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思維方法。一是打破定勢,反向思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要善于指導學生從習慣性思維模式中跳出來,打破思維定勢,試著進行反向思維,引導學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從中發現問題。二是曲設情境,發散思維,啟發學生梳理問題。曲設情境,廣開言路,多向思維,使學生在思維的發散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在曲設情境時,一定要設計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興趣,幫助學生拓寬思路。三是挖掘難點,探究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探究式學習中,教師要善于捉住疑難點,引導學生探究性思維,讓學生去發現和探究疑難、突破疑難,然后陳述出來。比如誦讀詩詞,要滿懷感情,抑揚頓挫,大聲朗讀,用自己的頭腦和心靈的感悟獲得文章的內涵。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如果以教師的分析講解為主,學生聽完過幾天就忘了。如果我們給詩詞配上音樂,與學生一起忘情地大聲誦讀,一起領略康橋的秀麗風光,感悟詩人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相信學生通過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的知識會讓他思維更加活躍,記憶更加深刻。

第四,設計好難度,即教學評價中增加學生創新比重。教師評價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在教學評價中,要突出學生探究性學習成果的獨創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創新的比重。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品嘗到探究性學習的甜頭,重視這種學生方式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我在實踐中嘗試以上做法,在實踐中做出了一點成績,總的來說,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把課堂的某一部分交給學生,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這一方面主要表現在“三權”下放。①下放導語權。每一節語文課的課前三分鐘時間我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活動,要求學生設計本課導入語。在學生激情的引導下,同學們已把目光聚焦到這篇課文上來,接著,我乘勢上課。②下放教學字詞權。上新課前,我布置學生認真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掃清生字詞障礙。教學新課時,讓一兩個學生教學字詞,著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實際上是組織一次對生字詞的鞏固練習,對難檢字進行識記,再組織字詞競賽。③下放提問權。把提問權交給學生,是開啟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一條很好的途徑。可以先讓學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讓學生提問,這樣,他們提的問題往往會有針對性。二是把整個課堂交給學生,鍛煉他們駕馭一節課的能力。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讓能力較強的有特長的學生主講他們喜歡的課文。在這之前,要對上課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讓學生和我一起參與備課,查找資料,提供需要的教學參考書等,學生還可以向我詢問與上課有關的問題。為了上好課,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意愿,大顯身手,包括對教具的使用。最后,學生還要把自己所講的內容,以提綱的形式整理下來,也就相當于我寫教案。無比的熱情、極強的自尊心和好勝心,使上課的學生全力以赴,因而,走上講臺時,教態自然,語言流暢,儼然一位“小老師”,教學氣氛十分活躍,大家都認真傾聽,也樂于表達,教學效果令人欣喜。一節課不僅調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鍛煉他們的各方面能力,真正在樂學中提升能力。三是要求學生重視閱讀和積累,勤寫作。建議學生們準備三個本子:知識本、摘記本和隨筆本。知識本是用來記錄語言和文學方面基本知識,可用于隨堂筆記和個人整理。學生們可參照有關講解,從字形、詞語、標點到句法、修辭、文學常識、寫作知識等方面注意搜集,可構建起自己語文知識的框架體系。摘記本用來摘抄,摘錄妙辭佳句、精彩段落、警句俗語、名人名言、精彩語段。摘抄都是為寫作服務的,儲存豐富的素材才能對寫作有幫助。隨筆本用來寫作。真正的寫作不是被動地完成任務,而是主動地創作。貴在多練筆,常堅持,抒寫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情懷。我們要準備一本專門用于練習寫作的隨筆本,通過平時多積累、多感觸、多思索,勤于動筆,養成良好的筆力文風。

總之,高效課堂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和發揮語文課程對學生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要求學生既學語文,又學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鼓勵和引導學生有所創見,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會進入從山窮水盡之時迎來柳暗花明的春天。謝謝大家!

篇3:語文組《燕子專列》教學反思

語文組《燕子專列》教學反思

“仙境不在遠處,佛法只在心中”

整體的感受:一生參悟不透的語文教學研究。

這次我們組的老師有幸聆聽了專家的講評,結合自己的聽課感悟,紛紛說出了自己對本課《燕子專列》教學的所思、所感。現整理如下:

1、我們的語文教學,在整體備課時,還是只停留在備教材上,“備學生”只是停留在教案上,沒有真正的走進學生,對于學生已會的知識,我們還在重復的講解。

2、我們的教學課堂還是基本停留在提問型的教學水平。

3、要做好提前預設的,能讓精心設計的問題能在課堂上生成能閃出火花的教學資源。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我們的預設的問題具體的呈現出來,這個問題拋出后,又要做怎樣的適時引導,這需要我們有較高駕馭教材的能力。

4、要上成真實的課堂,例如:怎樣指導學生的朗讀,又以怎樣的方法讓學生能在每一段中抓住重點詞語,讓學生真正的愛讀,能在讀中各有所悟,爭取“百家爭鳴”。

5、整堂課上最少要有一個“閃光點”,哪怕僅僅在自己的教學中有一點的提高,“積少成多,滴水穿石”。

6、每一節課的課堂預設中,如何設計一個能“難”住學生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設計,要真正的讓學生拓寬思路,能讓學生對本課內容在領悟上有所升華,真正生成課堂教學資源,更是能成為自己的教學亮點。

注:《燕子專列》最后的歌曲可以換成何老師的課件,愛心生成后的一幅動人的和諧畫面,讓生體會愛讓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