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走遍天下書為侶語文教學心得

走遍天下書為侶語文教學心得

2024-08-01 閱讀 2140

《走遍天下書為侶》語文教學心得

  《走遍天下書為侶》是一篇散文,它用比較的手法闡述了作者的觀點走遍天下書為侶。

  文章中有這樣幾個地方學生開始很難理解:“是的,我愿意讀上一百遍,我愿意讀到能背誦的程度。”“你早已見過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見時,你還會說:‘真想不到你懂這個。’”“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過了多少年,你還會說:‘我怎么沒注意過,那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

  學生開始很難理解,于是我與辦公室的其他老師商量怎樣引導學生,有的老師說,可以從語言文字的品味去引導,讓學生去感悟,去體會;有的老師說,應該從生活中的實例去引導,比如生活中的友誼,生活中的家,立刻就有老師反對,那學生還是不能理解“真想不到你還懂這個。有的老師建議,讓學生從讀書的角度談自己的體會,這樣更直接,避免拐彎抹角,把學生轉(zhuǎn)糊涂了。

  上課了,我從讀書的角度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于是我引導學生,“讀一本書有四遍的同學把手舉起來?”結(jié)果讓我大吃一驚,有30個學生曾經(jīng)讀過一本書有2遍以上,有16個同學讀一本書有4遍以上,有5個同學讀書一本書有5遍以上,甚至有一個同學讀《三國演義》7遍之多。看來從讀書的角度引導學生,有戲!于是我接著問:“你們想知道程立業(yè)為什么能讀《三國演義》21遍之多嗎?”學生們紛紛要求程立業(yè)說說原因。程立業(yè)站起來,不好意思地說:“其實第一次是媽媽逼著我看的,也沒大收獲。當我讀到‘宴桃園三結(jié)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的時候,我才感興趣的。

  后來我讀到《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我想知道諸葛亮到底有多神,于是又我翻起了這本書,這次,我專門看了有關諸葛亮的故事,發(fā)現(xiàn)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善用人。”“你后來為什么又看了那么多遍呢?”“我想這么聰明的人為什么愿意幫劉備做事,還忠心耿耿。于是我就又去看有關劉備的章節(jié)……這樣,我的閱讀興趣越來越濃,而且每次都能收獲一些新的東西,所以看了這么多遍。”他說完,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羨慕地看著他。我趁機引導其他學生也說說自己讀書的感覺。

  至此,學生已完全沉浸在課文中,不由自主地朗誦起來。學生明白,課文中的朋友、家實際上是在說讀書,“真想不到你還懂這個!”是說我們再次讀那本書的時候,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我怎么沒注意過,那燈光照著那個角落,光線怎么那么美。”是說每次看同一本書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以前忽視的東西的時候,那種恍然大悟的感受。

篇2:小學語文教學心得指導中年級學生課前預習

中年級的學生有利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課前預習不僅僅停留在新字的字形、結(jié)構上;詞語的意思上,還要要求學生嘗試著理解詞語在不同的句子中所要表達的意思也是不同的,詞語的意思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其次,要求學生能把課文分為幾段,概括每段的大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第三、能根據(jù)自己預習的課文內(nèi)容,在網(wǎng)上或者其他途徑查到相關或者類似的知識。

比如,我在指導學生預習《人類的“老師”》這一課,我是這樣做的:先讓學生自己說說,你打算如何預習《人類的“老師”》?學生的回答大體就是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把課文分段等等,有一個學生的回答很令我滿意,她說:“老師,我覺得我們還可以上網(wǎng)或者查資料,了解一下人類還有哪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與自然界的生物有關。”正所謂“一語驚醒夢中人”,很多學生連連點頭表示贊同。我順勢引導學生,預習課文時我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我們課堂上在進行交流,也可以把你自己找到的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的資料寫在書上,課堂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分享你的收獲。

事實證明孩子的預習能力是很強的,課堂上經(jīng)常有我出乎預料的情況發(fā)生,孩子們的身上有太多的閃光點值得我們老師去發(fā)現(xiàn)、去引導。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科技這么發(fā)達,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查閱相關的資料,這樣的課堂內(nèi)容的理解就更深一步,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不要再像以前那樣“填鴨式”的教學,老師直接在課堂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展示給學生,這樣,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長此以往,很多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失去了自己學習、提問、創(chuàng)新的能力。

篇3:教學經(jīng)驗交流材料七年級語文教學心得

本期,我主要擔任初一3班,1班共50人,男女生各占半壁江山,學生基礎參差不齊,3班有一部分尖子,但數(shù)量不多,還有7、8個學生基礎特別差,字還沒有小學一年級學生寫得規(guī)范,3班大部分比較差,因為他們都是從農(nóng)村來此,小學可能不注重語文基本功訓練,普遍字都寫得不美觀,而且閱讀與寫作能力都不高,相當一部分同學學習習慣不是很好,沒有自學、預習的習慣,不知道怎樣聽課,作業(yè)錯了也不會主動去修改。針對這些情況,我本期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主要工作

一是培育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讀書習慣。每天安排不少于一個小時的朗讀時間,早讀課,一定讓學生有朗朗讀書聲,每節(jié)語文課前五分鐘讓學生也用來訓練朗讀,課堂上,也要求自己一定讓學生有讀書的機會,有時還利用晚自習前預備鈴時間讀一些《弟子規(guī)》等課外文章。

2、預習習慣。開學初,我就把預習重要性做了強調(diào),每天我都會抽一定時間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了給學生體驗預習帶來的快樂,在課堂上,我都設立了檢查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做得好、效果好的給予掌聲和鼓勵。

3、自學的習慣,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自學的習慣,等老師來講,等老師來督促我做,督促我記,幫助我總結(jié),幫助我歸納,所以對于自學能力的培育,我反復給學生做了強調(diào),并采取系列措施幫組學生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認真檢查學生的自學筆記,給學生批改作業(yè)的機會,給學生分析課文,講解課文的機會,通過這些措施,對于督促學生自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寫作的習慣,主要是要求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并且對日記的質(zhì)做了要求,從書寫、篇幅、語言都做了要求。每一次考試,不管是期中考試、月考等大考,還是單元測試等小考,都要求學生寫總結(jié),把經(jīng)驗教訓有條理的表達出來。

二是改變教學風格,從興趣人手,打造樂學課堂。

以前我的課堂比較呆板,缺乏生機,主要是授課語言生硬僵化,枯燥無味,課堂形式單調(diào),學生參與機會少。經(jīng)過自己的反思,我這個學期我大膽的改變教學風格,主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上課時,盡量使自己的語言生動起來,我自己給自己的要求是,沒有笑聲的課就是失敗的課。在教授知識點時,我就會較勁腦子組織生動的語言來給學生講解。同時我也給自己的課堂規(guī)定沒有學生的參與的課時失敗的課,每一節(jié)課,我都會設計一些學生參與的環(huán)節(jié),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展示欲,參與的積極性。

三是改變作業(yè)批改形式,摸索快捷高效反饋形式。

如果按照傳統(tǒng)作業(yè)批改形式,作業(yè)的周期會很長,3班50人,單作文一項,就要至少兩個星期,還有日記、課堂作業(yè)、基礎訓練、單元測試等大量其它作業(yè)根本無法估及,高效無從談起,學習興趣蕩然無存。采取作業(yè)自批形式,周期短,效果好,老師學生都能及時了解知識學習情況,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當然我不會放任自流,不管不問,采取抽查等多種形式了解作業(yè)情況,收集信息反饋。當然單元小考,為了減少錯誤,給學生公正公平的評價,我會盡量自己批改。

四是積極拓展第二課堂。

語文要求學生有廣闊的知識面,在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我發(fā)動學生積極捐書,在教室里建立一個圖書角,讓學生在業(yè)余時間閱讀,找一些課外的經(jīng)典名篇讓學生朗讀,比如《弟子規(guī)》《詩詞名句》等,還讓學生每天在黑板上寫一則名人名言。鼓勵學生向校報投稿,辦好每一期黑板報,積極參加語文競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