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課教學心得: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識字課教學心得: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深深地體會到,把新大綱精神貫徹到教學中去再加上自己創新的思想,一堂原本呆板的識字課也會變得生動有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妙的導入:
我講的生字是五年制小學語文課本第四冊第19課葡萄溝。葡萄溝在遙遠的新疆吐魯番,同學們都沒有去過,上課伊始,我播放了新疆風格的音樂和葡萄溝的風光片,一個小小的片段把學生帶到了遙遠而迷人的新疆,美麗的風景讓人陶醉,一串串葡萄讓人垂涎欲滴,這樣更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就有了探索和追求知識的動力,使學生樂于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自主的學習
在這節識字課中,我非常重視學生的自學,有句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會終生受益。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討論,自學生字,讓他們在寬松自在的小天地暢所欲言,發表見解,互相切磋,自學后學生匯報,讓學生當“小老師”可以邀請小朋友一起讀,并給予評價,甚至可以讓同學們圍繞這個生字的學習向這位“老師”提問。這樣在口語交際時培養了學生說話的準確性,流利性也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課堂調控能力,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會有很大的幫助。
三、開放的學法
這節識字課中我還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學漢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識記生字可以讓學生自己創造識記方法,編字謎,編口訣。孩子們自己編的字謎也許粗糙了一點兒,幼稚了點兒,甚至在大人看來并不那么合乎情理,但是孩子們在編造字謎的過程中也對字反復地推敲研究了一番。當孩子們的思維進入了一種積極的狀態中又何愁記不住這些生字呢?
四、快樂的鞏固
在鞏固練習時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棵知識的大樹,樹上結滿了碩果,每個果子的后面都有一道開放式的問題,答對了就會得到相應的獎勵,這樣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五、愉快的寫字
在教學的尾聲我安排了寫字練習,每個字只寫三個,這樣既避免了學生機械的書寫,也節約了時間。在寫字的過程中,我播放了古箏《春江花月夜》,學生在悠揚的樂曲聲中怡然自信、平心靜氣、愉快用心的書寫,達到了良好的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寫字的過程中,強調了寫字的要求:身坐直、腳放平、筆拿穩、寫端正。相信經過不斷的努力學生一定會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從而使之終生受益。
春華秋實,花已經開了,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探索,用創新的思想去武裝自己,讓花兒結為果實,在秋天碩果累累。
篇2: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
淺談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識字教學
臨高一小謝麗紅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學生的識字量為3000字,其中要會寫2500個漢字。而低年級要求學生認識1600~1800個漢字,其中會寫800~1000個漢字。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多識字、少寫字,而且把識字集中在低年級教學。可見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同時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難點?!北救苏J為,識字過程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識字和用字相結合的方法,開展識字教學。
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剛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一打開課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歸類識字,這就決定了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谶@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把識字作為小學低年級教學中的重點,那就得在識字上下工夫。可單純的識字、寫字又顯得枯燥無味。而對于當今社會,獨生子女居多,且家庭條件相對較好,孩子可以說是家里的“小皇帝”,嬌慣成性,在一、二年級就讓他們從事與游戲、積木、唱歌、跳舞等大相徑庭的識字活動,對孩子們來說,簡直有種“逼上梁山”的感覺。這給小學低年級教師出了道難題,識字量之大,教學時間之少。如何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呢?新編《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語文這門學科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因而在教學中,作為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多關愛學生,多為學生創造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覺得學習是一項有趣的事情,主動去學、樂于去學。我想,要達到這一步,就得從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上去考慮。
2.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3.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在游戲中學習,在玩中思考,玩中創新。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篇3:語文識字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
語文識字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
原種繁殖場學校張軒
內容提要: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如何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和識字能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本文總結了筆者的實踐經驗,從“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多感官記憶,提高效率;變抽象為具體,識字與認識事物相結合;再現場景,生活中識字;揭示規律,幫助識字;
關鍵字:
識字教學信息技術
正文:
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識字,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識記漢字的能力。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閱讀和作文教學的基礎并要求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而漢字數量多既難認又難記,盡管教師苦口婆心地教,但枯燥乏味的識字,效果還是不佳,“識字難,回生率高”的問題,讓低段教師叫苦連天。對于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如何讓他們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呢?我在教學中,嘗試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低年級兒童的學習并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他們的注意力具有隨意性和不穩定性,總是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所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是尤為重要的。在傳統識字教學中總是先出示生字,讓學生說字形,記筆畫,分析結構,再在本子上寫幾遍,或者再做一些組詞之類的練習。學生總是感到很枯燥,無法提起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不高,易產生厭煩情緒,效果當然就不好。但是在識字教學中應用多媒體創設生動的情境,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如我在教學《雨點兒》一課時,利用課件將生字巧妙地設計在“雨點”上,從空中飄落,告訴學生這些生字是雨點兒對我們說的話,想知道雨點兒對我們說了什么就來學習上面的生字。學生積極性非常高,一個個躍躍欲試,然后我再告訴他們可以通過拼拼音,小伙伴合作學習,編兒歌這些方法來學習生字,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不一會兒就學會了本課的11個生字,還創造了許多有趣的記憶方法,如“回”字,一學生說:“兩張口,一張口問,一張口回答?!?/p>
二、變抽象為具體,識字與認識事物相結合
《新課標》中提出識字教學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也就是說將要學習的生字與學生故有知識體系聯系起來,但如果要學習的生字超出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該怎么辦呢?如在《識字3》中學到“霧,霜,霞”三個生字,這些事物學生不太熟悉,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可以利用課件給學生演示“霧,霜,霞”的形成、變化過程,這樣學生既認識了這三種自然現象,也知道了這三樣事物都和水有關,都是天氣現象,所以這三個字都是雨字頭,不但記住了生字,又認識了事物。
三、再現場景,生活中識字
我們都提倡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隨時隨地識字,但是這在課堂上很難操作,我們也不能經常把學生帶出去,學生生活中識字的意識就很難養成了。如果利用多媒體,就可以再現生活場景。如我安排了一節《逛街去》的識字活動課,先是動畫演示一個小朋友逛街的情景,來到街上看到很多招牌,廣告,地址等等,請學生說說自己認識哪些字,會讀哪些名稱,不會讀的向會讀的同學學一學;然后動畫中的小朋友走進一家超市,看到琳瑯滿目的商品,讓學生說說你最喜歡什么,想買什么,都要讀出商品的商標;最后再讓學生說說自己今天“逛街”有什么收獲?學生們都會說自己認識了很多字。這樣學生就知道了識字不僅僅是在課堂上,生活中到處都有字,隨時都能識字,而且識字很有用。后來經常有學生會說“我逛街的時候又認識了幾個字”,“我去吃肯德基時又認識了幾個字”,“我看電視的時候也認識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