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敘事:蚊子事件
教育敘事:蚊子事件
有一天,我正在和孩子們上課,忽然聽到后面“啪”的一聲,正當我想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時,**小朋友說:“老師,我看到***小朋友臉上有一只蚊子,我幫他拍掉了。你看,我手上還有一點血。”聽**小朋友這么一說,全體小朋友全都轉身往后看,剛才上課的注意力全都聚集在**小朋友身上,聚集在那只蚊子身上。還有幾個小朋友甚至離開自己的座位云看**手心里的血,教室里頓時亂作一團。我想,如果這時我用強制的方法讓孩子們靜下來,繼續聽課,那效果肯定很差。于是,我對**小朋友說:“你做得很對,看到別的小朋友臉上有蚊子,幫他消滅掉,就是幫助別人,蚊子是個大壞蛋,它最喜歡吸小朋友的血,還要傳播疾病。我們以后看到蚊子就要消滅它。”又對其他小朋友說:“你們也想消滅蚊子,是嗎?教室里還有幾只可惡的蚊子,我們一起來拍蚊子吧。”我領著孩子們左拍一下,右拍一下,氣氛相當寬容和睦,連續拍了幾下后,我又對孩子們說:“我們已經把蚊子消滅掉了,開心嗎?那我們繼續上課,好嗎?”孩子們一下子就回到了剛才的教學活動中,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并沒有因剛才的“拍蚊子”而打折扣,整個教學活動反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這次“蚊子事件”的隨機教育中,既保護了幼兒的好奇心,因為好奇心是使幼兒的認識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前提,又尊重了幼兒的意愿,為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由的環境,從興趣和需要出發,引導幼兒主動參與,使幼兒產生了專注、秩序、合作的主體意識,在“拍蚊子”的游戲中,使幼兒知道蚊子的危害,知道了滅蚊的常識經驗,深化了幼兒的探究欲望,滿足了小班幼兒的好動、易受外界干擾的年齡特點。正如《綱要》中所說的: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無論在上課、游戲或日常生活中,時時會有隨機教育的素材出現,小班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而隨機教育抓住的事例往往具有情境性、直觀性,容易被幼兒理解和接受。作為教師,應該迅速判斷隨機教育的價值,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持的良好環境,這種環境不只是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不只是提供了一個積極的學習環境,更是為了給他們一個積極健康的人際環境,來發展幼兒積極的客觀自我意識,這樣,隨機教育往往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篇2:適時教育更顯成效教學教學案例敘事
適時教育,更顯成效教學教學案例敘事
案例:
教育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的過程。我們做教師的在工作中就要注意從感情上與學生接近,尋找共同語言,學生犯了錯誤不能只是訓斥、壓服,而是要因勢利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心平氣和。這樣,激發了學生對老師的尊敬、愛戴、感激、信任,因而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作為教育工作的我們,對后進生多一份愛,少一份斥責,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收獲。
一次數學課上,班里有幾名男生偷偷地玩航模飛機,這幾名男生平時守紀觀念差,自我意識強,當課結束時,我并沒有指名道姓,而是事后,把這幾名學生找到辦公室,他們很緊張,認為準挨批評,可我避而不談,而是告訴他們,學校舉行小制作、小發明競賽,我打算以你們為骨干,帶領班里的同學一起進行小制作、小發明,他們先是一愣,繼而喜形于色。看到師生間的隔閡消除了,我說:“科技活動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要有適當時間、場合。比如:在球場穿背心短褲是美的,假如接待客人也作此裝束,還美嗎?小制作、小發明也是如此……當時,這幾名同學馬上承認了錯誤。后來這幾名同學的紀律明顯進步,學習也認真勤奮起來。學生對老師產生愛戴親近感,會對學習,紀律等方面帶來深刻的影響變化。
反思:
與優等生相比,后進生的自尊心更強。因為學習不好或不守紀律,長期受冷落、歧視,他們一般都很心虛,對外界極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層硬殼,但是這些孩子往往又是機靈、活躍、反映靈敏、動手能力很強的,在美術課的手工制作上會顯露出一定的優勢。由于紀律不好,公眾形象比較差,所以在優勢課上也會經常的犯些錯誤,但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仍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們犯錯,教師就一定要做到心平氣和,以誠相待,切忌當眾批評、挖苦或變相體罰,否則必定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增強轉化工作的難度。
常言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一個善于把握德育機遇的教育工作者,他的德育工作總是充滿著朝氣與活力,總是富有時代感和預見性,總是事半功倍,成效顯著。對于課堂上發生的類似這樣的事件,教師只要抓住這個偶然的機會,把它作為一個良好的教育契機,能充分利用偶發事件,開展教育工作,不僅會促使個別學生的轉變,而且會對其他學生也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
我們知道,孩子們最大的特點是凡事愛觀察,好發問,且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但由于他們的生活閱歷淺,很多事情都處在似懂非懂之中,這就要靠成人去正確引導他們,但若爭取單純的說教,會顯得枯燥無味,是不易被孩子所接受的,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其他孩子樂于接受的方式,將感情教育滲透進去。因此作為教師要具有熱愛教育、愛護學生、教學嚴謹、活潑開朗等良好品質,這對學生都是美好的熏陶。
孩子是變化發展的,教師的觀念是要跟得上孩子的變化發展的。只有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使其人格健全發展,我們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為他們的成長導航把舵。
愛是人類一個美好的永恒主題。人類需要愛,社會需要愛,教育需要愛,孩子需要愛。切莫因學生的某些不足就對他們放棄培養和轉化。我們要正確認識他們,將融融的師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
錫北鎮東房橋小學潘亞君
篇3:教育敘事我教學工作中兩個小故事
我剛剛入職的時候,年輕氣盛,耐性極為缺乏,火氣也比較大,班內一個屢屢搗亂的學生又再課堂上說話,被我逮個正著,氣頭上,我讓他站了出去,而且一站就是一下午。最后,我和他之間起了言語沖突,影響很不好。
現在,隨著時間的推移,鋒利的棱角已經慢慢圓潤起來,想起最近教學過程中的兩件小事兒,忍俊不禁,寫下來,偶爾回味一下。
有次上課,當時是講卷子,課堂氣氛很好,但是,當我提問一個平時上課比較積極,但是有點兒皮的學生回答問題時,他站起來就用嘻嘻哈哈的語氣和我說:“老師,為啥要我回答啊?!”。我當時挺生氣的,但是,我控制自己,壓下火氣說:“那好,老師換個人回答,你別后悔啊!”然后我就讓他坐下了。學生說那句話的時候,大概是沒想很多的,就是平時自認為的俏皮話說多了,一時沒剎住嘴,說完就知道自己錯了。等到我再講下面的題,再想請同學回答問題時,他的手舉得高高的:“老師,叫我回答吧,我知道錯了,讓我彌補下吧!”當然,我微笑著說:“好的。”
還有一次,講過一道題后,由于題目有一定難度,我讓學生再自己回味一下剛剛講過的題目,我站在講臺上看著他們,我一動不動站著,突然有個學生說:“看,老師睡著了!”接著另外一個學生說:“老師又不是屬驢的,怎么會站著睡覺!”接著班里哄堂大笑。面對這種情況,我沒有發脾氣,只是靜靜的看著他倆。很快,班里靜了下來,我說:“題目都訂正好了吧,我們來看下面的題。”而對于剛才的事,只字不提。很快,下課了,我拿起課本走出教室,在后門處,兩個學生攔住了我:“老師,我們錯了,你別生氣。”說著,兩人還鞠了個躬。我忍不住笑了出來:“行了,以后注意啊,要不以后我可不喜歡你倆了。”
寫下這些的時候,我的心情是燦爛的,我想,每位讀到我的小故事的老師,心情也會燦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