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敘事我們班實驗田
學校操場東邊有一片閑置土地,上面長滿了小草,這片土地荒廢了真可惜,校領導經過研究決定分包給各個班,由班主任和孩子們共同管理自己班的實驗田。劃分好實驗田后,各班班主任帶領孩子們抽出閑暇時間翻土、澆水,班主任和孩子們不同種類的種子育苗、移植;或是直接播種,大家的積極性特別高,用心體驗著自己管理實驗田的樂趣。
我們班在班主任朱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找來不同的容器如易拉罐、飲料瓶、碗等;孩子們帶來不同的種子:向日葵種子、玉米、花生、大豆等。在朱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在容器內放入圖,把種子埋在圖中,定期澆水,那段時間,教室里每個孩子的桌子上都少不了育苗的瓶瓶罐罐,一下課,孩子們就認真觀察自己容器中的種子是否發芽、是否長出幼苗,孩子們甭提多認真了。兩三天過去了,有的瓶子里的種子已經破土而出長出幼苗,孩子興奮不已,一周過去了,大多數孩子的種子已經發芽,這些幼苗為班級增添了不少生機,給孩子們增添了不少樂趣,時機到了,朱老師帶領孩子們將幼苗移植到實驗田,他們每天都會抽出時間到實驗田轉一轉,澆澆水,拔拔草,孩子們心特別細,他們無微不至的照料這棵棵幼苗。
上午大課間、中午飯后、下午放學后,總能看到不少班主任在自己班的實驗田走動,有時澆水,有時拔草,受他們的感染,我也經常到我們班的實驗田邊走走。“數學老師,咱們班的向日葵長的很健壯,花生出了很多,玉米苗長的真快。”我們班的孩子高興地說,“張老師,快到咱班的實驗田看看吧,東頭的一片黃花開了,開的特別漂亮,全校數咱班的菜長的好,品種多,長勢好。”朱老師像個孩子一樣開心的說,確實,一有時間她就到實驗田去,她對這片實驗田很用心。
這每一塊實驗田就像一個班級,大家都期待著這實驗田里的每一株幼苗能茁壯成長、能結出豐碩的果實,正如老師們期盼著每一個孩子能開心健康的成長、能考出優異的成績。“播下種子,收獲希望”,耐心等待,靜待花開。
篇2:適時教育更顯成效教學教學案例敘事
適時教育,更顯成效教學教學案例敘事
案例:
教育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的過程。我們做教師的在工作中就要注意從感情上與學生接近,尋找共同語言,學生犯了錯誤不能只是訓斥、壓服,而是要因勢利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心平氣和。這樣,激發了學生對老師的尊敬、愛戴、感激、信任,因而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作為教育工作的我們,對后進生多一份愛,少一份斥責,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收獲。
一次數學課上,班里有幾名男生偷偷地玩航模飛機,這幾名男生平時守紀觀念差,自我意識強,當課結束時,我并沒有指名道姓,而是事后,把這幾名學生找到辦公室,他們很緊張,認為準挨批評,可我避而不談,而是告訴他們,學校舉行小制作、小發明競賽,我打算以你們為骨干,帶領班里的同學一起進行小制作、小發明,他們先是一愣,繼而喜形于色。看到師生間的隔閡消除了,我說:“科技活動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定要有適當時間、場合。比如:在球場穿背心短褲是美的,假如接待客人也作此裝束,還美嗎?小制作、小發明也是如此……當時,這幾名同學馬上承認了錯誤。后來這幾名同學的紀律明顯進步,學習也認真勤奮起來。學生對老師產生愛戴親近感,會對學習,紀律等方面帶來深刻的影響變化。
反思:
與優等生相比,后進生的自尊心更強。因為學習不好或不守紀律,長期受冷落、歧視,他們一般都很心虛,對外界極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層硬殼,但是這些孩子往往又是機靈、活躍、反映靈敏、動手能力很強的,在美術課的手工制作上會顯露出一定的優勢。由于紀律不好,公眾形象比較差,所以在優勢課上也會經常的犯些錯誤,但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仍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們犯錯,教師就一定要做到心平氣和,以誠相待,切忌當眾批評、挖苦或變相體罰,否則必定會刺傷他們的自尊心,增強轉化工作的難度。
常言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一個善于把握德育機遇的教育工作者,他的德育工作總是充滿著朝氣與活力,總是富有時代感和預見性,總是事半功倍,成效顯著。對于課堂上發生的類似這樣的事件,教師只要抓住這個偶然的機會,把它作為一個良好的教育契機,能充分利用偶發事件,開展教育工作,不僅會促使個別學生的轉變,而且會對其他學生也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
我們知道,孩子們最大的特點是凡事愛觀察,好發問,且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但由于他們的生活閱歷淺,很多事情都處在似懂非懂之中,這就要靠成人去正確引導他們,但若爭取單純的說教,會顯得枯燥無味,是不易被孩子所接受的,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其他孩子樂于接受的方式,將感情教育滲透進去。因此作為教師要具有熱愛教育、愛護學生、教學嚴謹、活潑開朗等良好品質,這對學生都是美好的熏陶。
孩子是變化發展的,教師的觀念是要跟得上孩子的變化發展的。只有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使其人格健全發展,我們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為他們的成長導航把舵。
愛是人類一個美好的永恒主題。人類需要愛,社會需要愛,教育需要愛,孩子需要愛。切莫因學生的某些不足就對他們放棄培養和轉化。我們要正確認識他們,將融融的師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
錫北鎮東房橋小學潘亞君
篇3:教育敘事我教學工作中兩個小故事
我剛剛入職的時候,年輕氣盛,耐性極為缺乏,火氣也比較大,班內一個屢屢搗亂的學生又再課堂上說話,被我逮個正著,氣頭上,我讓他站了出去,而且一站就是一下午。最后,我和他之間起了言語沖突,影響很不好。
現在,隨著時間的推移,鋒利的棱角已經慢慢圓潤起來,想起最近教學過程中的兩件小事兒,忍俊不禁,寫下來,偶爾回味一下。
有次上課,當時是講卷子,課堂氣氛很好,但是,當我提問一個平時上課比較積極,但是有點兒皮的學生回答問題時,他站起來就用嘻嘻哈哈的語氣和我說:“老師,為啥要我回答啊?!”。我當時挺生氣的,但是,我控制自己,壓下火氣說:“那好,老師換個人回答,你別后悔啊!”然后我就讓他坐下了。學生說那句話的時候,大概是沒想很多的,就是平時自認為的俏皮話說多了,一時沒剎住嘴,說完就知道自己錯了。等到我再講下面的題,再想請同學回答問題時,他的手舉得高高的:“老師,叫我回答吧,我知道錯了,讓我彌補下吧!”當然,我微笑著說:“好的。”
還有一次,講過一道題后,由于題目有一定難度,我讓學生再自己回味一下剛剛講過的題目,我站在講臺上看著他們,我一動不動站著,突然有個學生說:“看,老師睡著了!”接著另外一個學生說:“老師又不是屬驢的,怎么會站著睡覺!”接著班里哄堂大笑。面對這種情況,我沒有發脾氣,只是靜靜的看著他倆。很快,班里靜了下來,我說:“題目都訂正好了吧,我們來看下面的題。”而對于剛才的事,只字不提。很快,下課了,我拿起課本走出教室,在后門處,兩個學生攔住了我:“老師,我們錯了,你別生氣。”說著,兩人還鞠了個躬。我忍不住笑了出來:“行了,以后注意啊,要不以后我可不喜歡你倆了。”
寫下這些的時候,我的心情是燦爛的,我想,每位讀到我的小故事的老師,心情也會燦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