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心得:好繪本賦予我們的精神力量(繪本與兒童成長)
教學心得:好繪本賦予我們的精神力量(繪本與兒童成長)
兒童是我們的未來和希望,這個世界能否變得更加美好,取決于我們在書中賦予的觀念。正如美國作家萊斯特所說“兒童文學體現著一種不尋常的希望”,這希望在于作者賦于作品和作品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力量,“真正的藝術就是對價值觀念至誠的追求......正是對于善良的崇敬之感,才使得兒童文學成為一種希望的文學。”“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夢,相信有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兒童往那個世界的最重要的途徑或許就是優秀的文學作品了。
化干戈為玉帛的故事《當狐貍和兔子互道晚安》,講述了一只小兔子坐在土丘上,找不到回家的路,這時狐貍出現了,可能成人也想不到這樣一種情景,專門有個地方是狐貍和兔子互道晚安的地方。
這個故事是以獨有的孩子構造故事的思維邏輯,是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如果按我們的慣常思維,經常是小兔子想到這個主意,兔媽媽和兔爸爸來了,他們一起把這個狐貍打死了......可是幼小的孩子,他不希望有戰爭,不希望有傷亡,他希望和平,希望美好。記得我們在講《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時候,孩子聽著心情是何等沉重,這對孩子心理發育是不積極的。
給孩子甜美的故事,如云淡風輕的故事《小老鼠忙碌的一天》。我們會看到這個小老鼠的小推車,發現這個小推車是用什么做的嗎?是一個衣服夾子,我們小小的衣服夾子對小老鼠來說可以做一個推車,我想兒童在看這個畫面的時候,他會一下子覺得有趣,感悟到事物的比例變化,感悟到站在他人的角度來看到事物,這個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我們就可以看到小老鼠一家,鉛筆就可以做他們的晾衣架,他一直在忙著,這個小推車是這個畫面的中心。“一朵小雛菊對小老鼠來說那么大;一個草莓我一口就能吃下;兩只小老鼠一起吃了好多口才咬下那么一點。”相對意識,這是一種很高級的智力水平,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思維方式,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兒童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他可以很自然的在無意識中,建立這樣一種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
《我媽媽》對兒童來說是一種情感催生、宣泄系統的繪本。繪本是為孩子準備的,在很多繪本中都有一個主題,就是母子之愛、父子之愛、朋友之愛這樣一種主題。我們都知道獨生子女政策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孩子是世界的中心,是每個家庭的中心,他從小享受來自別人的愛,他從小習慣于由別人為他考慮,至于怎么去愛別人、去關心別人缺少培養的機會。很多專家預測:獨生子女的最大問題就是他們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們不會關心別人,因為他從小沒有學過。也許繪本在某種程度上,能給他們一個激發情感的平臺。所以有一本書我想和大家一起看一下,兒童在看這一本書的時候會對媽媽多一份感情--《我媽媽》。
我媽媽是這樣一個形象,既不美麗也不優雅,但是卻是孩子心目中最可愛的媽媽。“這是我媽媽,她真的很棒!我媽媽是個手藝特好的廚師,也是一個很會雜耍的特技演員。她不但是個神奇的畫家,還是世界上最強壯的女人。我媽媽是一個有魔法的園丁。她是一個好心的仙子,我難過的時候她總是把我變得很開心。她的歌聲像天使一樣甜美,吼起來像獅子一樣兇猛。我媽媽像蝴蝶一樣美麗,還像沙發一樣舒適,她像貓一樣溫柔,又像犀牛一樣強悍,不管我媽媽是個舞蹈家還是航天員,是個電影明星還是個大老板,她永遠是我媽媽。我媽媽是個超人媽媽。她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我愛她,而且你知道嗎?她也愛我!永遠愛我。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是一個孩子會以最最神圣的態度說出來。
這些都是好繪本,我們喜歡,孩子更喜歡,我們要把它介紹給孩子,讓每一個孩子的童年伴隨著快樂、美好!在積極向上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篇2:讓有效地教學演繹繪本精彩
讓有效地教學演繹繪本的精彩
繪本對于我們的孩子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繪本是他們在學習道路上接觸到的第一本書。繪本它是一種以圖畫為主、甚至完全沒有文字而全是圖畫的書籍。其中,它隱藏著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主要是通過簡單明了的圖畫,讓孩子理解故事情節,掌握故事內容。同時,能喚起他們閱讀的欲望,提高他們對文學與美學的鑒賞力,對幼兒的成長有著獨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價值。為此,我們結合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利用繪本,在輕松、愉快、互動的氛圍中,通過多途徑導入、多樣化閱讀、開放式提問、互動性拓展等方式,讓幼兒暢游繪本世界,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提升他們的整體學習能力。
一、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拓展繪本教學活動
對于小班幼兒來講,因為生活經驗的缺乏,閱讀就不能只局限于讀本。怎樣把讀本中經驗遷移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達到知識經驗的內化成為核心的思考內容,是我們要思考的一個方向。如《讓我們跟著腳印走》,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讀本,孩子們跟隨書中的腳印來到了一個神秘而又新奇的世界,通過跟著腳印走,了解了大象的特點和生活習性。閱讀活動結束后,孩子們仍然意猶未盡,不停的去探索、發現無處不在的小腳印。
幼兒園的沙池是孩子最喜歡的,也是最適合孩子進行這個活動的探索。于是我就利用玩沙池的時間進行延伸活動。課前將沙池表面刮平,然后用腳踩出一行大大的腳印。之后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他們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七嘴八舌地議論“會不會是大怪獸來了?”、“可能是大巨人來過”,還有人懷疑“大象就在附近”……眾說紛紜,最后通過跟隨腳印走一走來探個究竟。讓幼兒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通過比較形狀和大小,最后自己來找出謎底。同時還讓幼兒兩兩組合或多人組合,一人跟著另一人的腳印走。這樣的延伸活動即鞏固了原有的知識經驗,又在活動中體驗了合作的愉快,提升了小班幼兒的在群體中的社會交往能力。
因此,在拓展繪本閱讀活動中要多從幼兒身邊取材,結合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延伸活動,必然能讓幼兒對每個活動更感興趣,并能培養幼兒從小喜歡探索,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從而形成好學的良好習慣。
二、圍繞繪本內容,進行多元延伸活動
隨著《綱要》精神的深入實施,我們逐漸感受到:幼兒語言學習的本身應是語言與認知內容的結合,而認知內容應當滲透于生動有趣、具有橫向聯系、并能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發展的主題教學之中,這種語言與主題教學相結合的方式,為幼兒恰當地使用語言提供了廣闊而豐富的語言環境。為此,在繪本閱讀的延伸活動中,我們挖掘繪本價值,開展多元延伸活動。
繪本《顏色的秘密》以讓人耳目一新的方式,為幼兒揭示了顏色的奧秘。既讓幼兒認識、感知了各種顏色,還用形象生動的畫面告知小朋友:生活中的各種事物的顏色,例如:紅色的果子、綠色的草叢、黃色的陽光、藍色的海水等等,另外,還讓小朋友了解到:紅色、藍色和黃色三種顏色相互混合,可以組成自然界的所有顏色。這些激發了幼兒對于顏色之間混合的好奇心,因此,我們圍繞繪本《顏色的秘密》的內容,進行了多元延伸活動。
我們引導幼兒運用自己的感官發現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讓他們感知美麗、豐富的色彩藏在哪里,生活中哪些事物是紅色的,哪些是黃色的、哪些是藍色的……在科學探索游戲中,玩玩色彩碰撞游戲,請幼兒將兩種顏色混合在一起,又將變成哪些顏色;在表演活動中,唱一唱彩色的世界,感受彩色世界的奇妙;在戶外活動中,玩一玩七彩傘,感知七彩傘絢麗的同時體驗集體游戲的樂趣;在益智游戲中,找一找串項鏈的規律,按一定的規律串一串彩色的項鏈;在創編活動中,初步嘗試簡單的續編故事……在這些活動中,幼兒進行了主動積極的思維,融入了情感活動,加深了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了思想的啟迪,享受了審美的樂趣,同時幼兒還建構了自己的語言、空間、數理、交際等各項智能。
篇3:英語繪本閱讀界定與內涵
英語繪本閱讀的界定與內涵
1.“繪本”,也叫圖畫書,是一種圖文配合,尤其強調用圖畫來講故事的書。繪本十七世紀誕生于歐洲,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繪本圖畫書的主流傳向了美國,繪本圖書迎來了黃金時代。五六十年代,繪本開始在韓國、日本興起,七十年,臺灣也開始了繪本閱讀,隨后引起繪本閱讀的熱潮。二十一世紀,繪本閱讀已經成了全世界兒童閱讀的時尚。國際公認:“繪本是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
2.“英語繪本閱讀”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閱讀水平,利用所能找到的英語繪本書籍和網絡材料,進行選擇與分級,并結合各課時的教學設計,通過將教材內容與繪本材料進行有機整合,讓學生能閱讀到那些原汁原味的英語繪本材料,來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通過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英語繪本材料進行有效指導來培養學生在課外也能閱讀英語繪本的能力與習慣,使繪本閱讀從課內走向課外,從學校走向家庭,乃至輻射到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