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在故事中學數學在數學中講故事

在故事中學數學在數學中講故事

2024-08-01 閱讀 1309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在故事中學數學,在數學中講故事

數學是一門研究客觀現實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學科,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一定的數量或數量關系,都以一定的形式存在于空間,數學的概念就是從現實物質世界中抽象出來的。數學知識既非物質知識(物體外部特征的知識),亦非社會知識(社會公認而形成的知識),而是觀察不到的邏輯數理知識。而我們一提到數學,聯想到的就是數字、數學公式等抽象概念。所以,數學也總讓人學得枯燥乏味。但我們成人的自控能力較強,有意注意的時間也較長,因而還是能夠較自主地進行學習。然而,對于幼兒園的孩子們來說,由于他們年齡小,自控能力也很弱,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以無意注意為主,往往一次數學活動下來,老師教得很費勁,孩子們也學得似懂非懂。因此,作為幼兒教師的我開始琢磨,幼兒數學啟蒙關鍵問題在哪里呢?那就是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自從加入了“數學活動故事化”這個課題組之后,我開始慢慢嘗試設計故事化數學教學,幼兒數學教學故事化是指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以幼兒喜聞樂道的故事,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數學、學習數學,慢慢地,我開始自己設計數學活動教案,覺得數學活動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難,覺得數學教育活動其實很有趣,設計了好的數學活動后會讓自己覺得很有成就感。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本課題研究中的體會吧:

一:創設情境,幫助幼兒在故事中學數學

小班的孩子年齡小,思維方面還處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將數學活動設計成具體的故事情境,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是非常符合幼兒特點的,活動的效果也很好。譬如學習分類和比較多少,我根據孩子們喜歡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動畫故事設計了“豐收了”這個活動,讓孩子們通過情境的投入去“摘果”然后分類擺放。在活動中孩子們開心投入分類擺放非常正確,在分類擺放的基礎上我又提出高一些的要求,那就是按數量要求找實物。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扮演了各種動物去吃“自助餐”,他們每人拿一盤子,盤子上有一張卡片,卡片上就是要求X個水果X個另一水果。孩子們根據卡片要求找到了盤子里要求存放的實物。通過這個故事,孩子們很自然就投入活動中來,對于活動中的作業要求都非常積極去完成,比平時要求作業的效率高了很多,孩子們完成后的準確率也明顯高了。小班的數學活動設計成具體的故事情境,再加入體育活動,這樣活動就能滿足小班孩子的心理特點,孩子們在故事中快樂的學習,在運動中快樂的習得。

二、利用數學概念,幫助幼兒整理出故事

到了中班,孩子們有了具體的數學概念了,但好奇心往往就是孩子學習的最大動力。我的學科包羅萬象,在語言活動中,我們也可以利用我們課題研究的成功發揮它最大的效益。例如語言活動《小兔子開鋪子》這個活動。我把故事中所講述到的內容用一幅幅圖畫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幼兒通過觀察,運用已有的數學概念先進行排序然后逐幅觀察進行語言化地描述從而得出“星期X,誰來了,買了X樣*。”在這句句式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孩子數學的功底,他要找到一周的開始,然后發現那個小動物,要數出幾件什么物品,這里就有數與量詞的對應練習。每張圖就是一份目測數量的練習,當孩子用觀察的方式來發現這個答案后,利用語言描述的形式來進行概括。這樣的練習不但提高了孩子的語言表述能力,同時加強了觀察力并鞏固了數與量之間的關系。

在幼兒教學領域中,各科都互有關聯。只要合理設計,讓各科知識相互補充相互運用就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們都知道數學教育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科學性較強的學科,語言教育也一樣,教學難度大家都知曉,教師只有努力地去探索,使自己的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幼兒的學習更加趣味盎然,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這樣我們的數學教育也就更加符合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認知特點。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課件

篇2:心得學生數學課堂聽課狀況小分析

觀察學生數學課堂聽課狀況有下面5類

1、上課不聽也不做與課堂有關的事。這類學生如果在課堂中占多數的話,那么大家也知道意味著什么了。

2、上課不聽,自己自學或做作業。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的話要考慮是否教材所涉及的內容過與簡單,學生沒有聽課的興趣?;蛘呤抢蠋煹慕虒W方法是否過于乏味。

3、上課偶爾放松。分為2類。一是放松了去關注自己的私人話題(與課堂無關)這樣的話,師生都需要檢討。老師要發揮好自己組織者的作用,學生要檢討自己為何會放松要求。二是自己去研究所遇見的問題。這就需要讓學生明白如何在課堂中合理利用時間的問題。就如同有些學生課堂中遇見不懂的問題,就一直問同桌同學,結果是2個人把問題研究清楚了,卻把課堂中需要聽的部分給落下了。

4、上課能隨老師的安排去聽課。也分2類。一是能在老師分析后領悟所學的知識。二是能與老師的分析同步理解所學的知識。如果課堂中能有多數學生能達到第二種情況的話,那么這個班級學生的數學素質已經很高了。

5、帶著問題來聽課,帶著思考去聽課,帶著問題結束這節課。這應該是所有老師所追求的最好結果。課堂已經不僅是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交給學生學數學的方法,讓學生去體驗數學的美。當然這與所上的課型有關,所涉及的教學內容有關,也與老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水平有關,也離不開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課堂中帶著思考去聽課,也就是要讓學生不惟書,不惟師,敢與說出自己的想法,求異思維。如果學生能堅持這樣的學習。那么必然是會樂于學習,能發現問題,并能提出問題,也能去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了。做為老師所需要做的就是給學生搭建好平臺,讓學生去展示自己。

篇3:小學數學骨干教師教學心得以學促教智慧教學

在河南教師成長學院,很榮幸的聽了數學特級教師賁友林老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下面我們一起分享賁老師如何在課堂中進行“以學為中心”教學。

教學環節梗概:

1.導入新課

賁老師采用談話的方式在黑板上板書課題。

2.分享新知

隨后,他引導學生同桌交流研究單中的第一個問題:怎樣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如何用字母表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面積計算公式?并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匯報,并板書在黑板上。

接著,交流研究單中的第二個問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并讓學生邊講邊在黑板上展示。

在展示交流后,賁教師在本節課教學中的本質,采用如下環節,一步步引導學生感受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引導學生在不斷的思考中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推導過程,感悟轉化思想。

賁老師拿出一張帶方格的平行四邊形,請一位學生來前面操作轉化過程。接著,追問:通過剛才的畫圖和操作,找到相同點,并總結出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方法: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