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老師讓孩子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老師讓孩子很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2024-08-01 閱讀 2365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老師如何讓孩子很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親愛的老師們,9月1日我們又會像往年一樣,迎來一群可愛的孩子們,他們的年齡都在2.5-3歲,幼兒園就像一個小社會,當他們來到幼兒園就像我們走上社會是一樣的,我們第一次參加工作也會會有這樣的不適應,那樣的不滿,在新的工作環境覺得壓力大,同事難相處等等問題,但我們可以通過聊天、看電影、向男朋友訴苦或是購物,來減輕自已的壓力。但對于孩子來講,他們只會用“哭”來表示他們的情緒,哭是孩子們特有專利,表示這個環境很陌生、這里的人很陌生、這里做的事和家里不一樣、那一大群圍著我轉的人怎么不見了,越想他就會越哭……哭是孩子和交流和溝通的方式,不要怕他哭、也不要擔心他哭,哭也只是一個過程,如何將這個過程縮短時間,那就要看我們老師對孩子的有效引導。

你還會發現吃飯、午睡時都會有個別的孩子哭,因為他們在剛剛適應課堂或是活動的時候又想起自已的親人,這里又和剛才不一樣,其實對于孩子來講,午睡、吃飯的環節都是新的,他們都需要重新去適應,因此對于較敏感的孩子,當遇到新的環節,可以多叫一叫他的名字,或是先表揚他,給他鼓勵,然后過去抱抱他,讓他在心靈上得到安全的感覺。

入園,經常會讓很多老師認為這是“黑色”的早上,月月哭著進去,小龍又大哭著來……一般孩子在來上幼兒園前幾天都不會從家里哭著來,都是在看到老師還有父母離開的時候才會哭,因此我們老師在聽、聞這個孩子來的時候,馬上出現,并且很開心、熱情的抱著他夸他,并說他喜歡聽、喜歡做的事,讓父母從旁邊離開,當然這也需要父母的配合,應提前與家長溝通。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qiquha.CoM

篇2:使小班新生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怎樣使小班新生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工作單位:澄邁縣福山中心幼兒園

作者:王婉

摘要:幼兒從一個熟悉的,一直被細心呵護長大的家庭環境中,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幼兒園。面對著陌生的老師,朋友,心理難免會產生焦慮,這就是我們聲稱的“分離焦慮”。很多孩子置身于這樣的一個陌生環境中都會出現哭鬧現象。怎么樣幫助幼兒盡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這是我們幼兒教育關注的一個問題。在幾年的工作中,我也積累了一些經驗。從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入手,為幼兒創設一個溫暖、舒適,安全的環境,從而讓孩子們更快的適應新環境。

關鍵詞:家長;老師;環境

每年新入園的小班新生。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是興高采烈的,因為看到哥哥姐姐背著書包上學,以為是一件快樂的事。可是當來到幼兒園,父母要離開自己身邊的時候,哭鬧聲也就隨之而來了。他們以為父母送他們來幼兒園是不要他們了,更是因為來到陌生的環境,看到陌生的老師,他們害怕了。所以如何讓幫助孩子適應新的環境,創設一個溫暖舒適,安全的環境,盡快適應新生活,是我們首要解決的問題。以下是我的一些觀點。

一、做好家長的工作,爭取取得家長的信任與配合

新學期開始,對一個剛接觸外面社會,面對陌生的環境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很多家長是既高興又擔憂,高興的是孩子終于長大了,終于要步入社會,去接觸一個新的環境,結交新的伙伴。憂的是怕孩子不適應新的環境,不適應新的老師,新的朋友會出現哭鬧。所以很多家長送孩子來幼兒園的時候,是看到孩子哭也跟著哭,甚至有些家長逗留在幼兒園里久久不肯離去,都在想盡辦法看看孩子是否還在哭,是否會和別的小朋友玩,老師是否在關注自己的孩子。作為老師的我們一定要在言行舉止上讓家長放心以及肯定。同時也要理解家長們的這種心情,因為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比較好。在家里孩子就是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人都寵著愛著,想得到的東西,馬上就會得到滿足。就是因為這樣,也才造成很多的孩子比較任性,過度的依賴家人,獨立性差等很多不良的行為習慣。造成孩子不愿意入園還有可能有些家長可能在語言上嚇唬過孩子,比如:“你不聽話,媽媽就把你送去幼兒園,讓你看不到爸爸媽媽之類話。”使孩子對幼兒園產生了畏懼感,恐怖感。那么怎樣才能使新生幼兒更快的適應新環境,,能夠讓孩子們在幼兒園開心過好每一天。以下是我給家長們的一些建議:

1、父母可以在孩子入園前,先帶著孩子來幼兒園參觀,可以玩一玩幼兒園里的一些大型玩具,如:滑滑梯,平衡木等。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興趣,知道幼兒園是他們的開心樂園,消除緊張感,陌生感。

2、家長們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要告訴孩子:“寶寶長大了,就應該上幼兒園,在那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寶寶可以學到很多本領。老師也會像媽媽一樣愛著寶寶的。”通過講述,可以讓孩子知道,幼兒園也像寶寶的另一個家。

3、在寶寶上幼兒園之前,先要讓寶寶知道,“在幼兒園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寶寶在里面可以開心地玩。還可以認識很多小朋友,下午放學了,媽媽一定會早早來接你回家的。”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并沒有丟下他們。

4、培養孩子的基本自理能力,如要學會自己吃飯、喝水,學會自己上廁所,學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想做的事情。

5、培養孩子的一些交往能力,現在的獨生子女比較多,很多家長都怕孩子到外面玩會受到傷害,所以往往會把孩子所在家里自己玩。久而久之,很多孩子就形成了性格孤僻,唯我獨尊等不良的行為習慣。所以家長們要盡量多帶孩子出去外面和別人打交道。

6、家長們要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堅持每天送孩子入園,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有這樣才會盡快的減少孩子的陌生感。

二、以愛感人,建立平等,民主的師幼關系。

1、良好的師幼關系,能使孩子感到舒適、溫暖、安全,是有利于孩子的生活和成長。孩子能否快速的適應新環境,新生活,老師起著關鍵的作用。

小班的孩子的入園年齡平均在3歲到3歲半。在溫暖舒適的家里時,習慣于向父母撒嬌。剛來幼兒園的孩子對新環境又不熟悉,哭鬧就持續著,有的幼兒甚至拉著父母的手哭喊著我不上幼兒園;有的幼兒雖然不哭,但也是悶悶不樂的坐著,不愛說話,也不愿意和別的小朋友玩;有的小朋友本來是不哭的,可是看到別的小朋友哭,也會跟著哭。而且幼兒園里的常規又多,不像在家里那么隨意,,很多孩子感覺受到束縛。這時老師要找到有效方法縮短老師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讓孩子在老師身上找到和親人在一起的感覺。老師要溫柔可親,平易近人,甚至像媽媽一樣對孩子無微不至的呵護。讓孩子感覺幼兒園就像家一樣,老師也像媽媽一樣。

2、通過家園合作來幫助幼兒

入園前,孩子是在父母的懷抱中長大的,孩子的興趣愛好,家長是最了解的。老師們可以通過家長去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小班的很多家長都擔憂著孩子來幼兒園不懂吃飯,不懂上廁所。為了讓家長放心,我會拍孩子在幼兒園里的生活點滴的相片放在家園共育欄上,或者在接送孩子入離園時和家長溝通,讓他們了解孩子在幼兒園里的一日生活,盡量做到讓家長放心。

3、多利用游戲貫穿一日生活中。

老師要做一個“孩子王”,要學會跟孩子玩,讓孩子和老師在一起時,感覺老師不是大人,而是一個可以和他們一起玩的好伙伴。孩子和老師在一起時是開心的,充滿著笑容的,讓老師的快樂感染著孩子。在集體活動時,我都是盡量設計各種游戲和孩子們玩,做到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二、創設寬松的環境,幫助幼兒更好地融入集體;

蒙臺梭利教育環境中提到這樣一句話:“重視環境的教育價值”。陳鶴琴先生也早在1951年所作的《如何使幼稚生活適應新環境》這一演講中提出,教師要解決幼稚生的入園適應問題,其中之一就是要“設置豐富的教育環境……,以便轉移小孩子的心情,使他們從各種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中消除對環境的陌生感。”創設一個豐富的環境,要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所以在小班我們創設的娃娃家,是根據小班的熟悉的家來設計的,為的就是讓幼兒能夠真實的體驗“家”的溫馨、舒適的氛圍。我們在娃娃家的臥室中安放小床,被子和小枕頭,床頭擺著電話。廚房里掛著圍裙、鍋、碗、瓢、盆、勺等,在加上漂亮的娃娃,這些都是我們臥室、客廳、廚房的縮小版。娃娃家不僅讓孩子感覺隨心所欲、自由自在,更滿足了他們的情感需要,在這樣的真實生活情景中,分散陌生環境對幼兒造成的壓力。

總之,穩定的初入園的幼兒情緒,使他們更快的適應幼兒的集體生活,它需要我們家長、老師以及幼兒共同來努力完成。

參考文獻:

【1】蒙臺梭利《教育環境在幼兒社會性發展中的積極意義》

【2】陳鶴琴《如何使幼稚生活適應新環境》1951年

篇3:幼兒教育隨筆:幫幼兒度過入學適應期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幼兒教育隨筆:幫幼兒度過入學適應期

開學期我們班有五十名幼兒,二十名為新生幼兒,在面對這么多陌生的小面孔,我的心里也不勉多了幾分慌張.不知道他們的習慣愛好性格,只能勉強帶領他們堅持一日活動,適應是相互的,寶寶在適應幼兒園的環境,適應老師的教學方式的時候,老師也應該盡快的去摸清楚孩子們的特點,課后老師們在一起交流,觀察孩子的動作細節,家長的適應期在于他們的關心和不放心,擔心我的寶寶還小,什么都不會,會不會有要欺負他,有沒有吃飯,有沒有睡覺……擔心的太多,適應期更會對幼兒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家園配合,是幫助幼兒度過適應期至關重要的環節。首先是了解你想去幼兒園的作息時間,在家讓寶寶先適應一下!入園后,第一周先早點接孩子,讓孩子先適應幾天,別離開家長時間太久了;之后就可以正常了!孩子每天放學回來后可以與他聊天.了解在幼兒園的情況,如果說話說不全,就每天接時與老師溝通一下,了解一下一天的情況。

剛開始家長可能對我們接了孩子就把門關上開始不解,而且由于孩子的哭鬧現象嚴重,所以沒有機會與家長進行溝通,家長請信任老師,給予理解,無論是在一日生活的哪個環節中,都融入了老師的心血和親情,相信幼兒度過入園的適應期后,他們會很樂意在園的成長。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