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小班幼兒進餐問題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如何處理小班幼兒的進餐問題
勞動節過后,天氣越來越熱,因此,對于小班的幼兒如何保證他們在午餐時吃的好、吃的飽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對愿吃不會吃的幼兒
有的幼兒飯量很大,胃口很好,但在家里吃飯卻要靠家長喂,在幼兒園里就不會使用餐具,常常吃不飽。對這部分幼兒,一要求家長配合,在家教幼兒自己進餐;二要在園鼓勵幼兒正確使用餐具。
二、對會吃不愿吃的幼兒
在幼兒園里,離不了一些幼兒對飯菜挑挑揀揀的情況,因為這些幼兒在家里就常常挑食。對這類幼兒一要采取幼兒容易接受的方法進行啟發誘導。如對不愿吃肉的幼兒,老師可用游戲的口吻說:“小老虎最愛吃肉了,你看他們吃的多帶勁。:”以激發幼兒的食欲。二是盛飯菜是,第一碗要盛的少一點,這樣幼兒可以盡快吃完,從而增強幼兒吃飯的信心。
三、會吃不敢要的幼兒
在吃飯時,我觀察到有的幼兒膽子特別小,沒吃飽也不敢要。對這樣的幼兒,一是要注意發現他們的飯菜沒有了要及時添加。二是要鼓勵他們大膽舉手要求添加飯菜。
四、對吃飯不吃菜的幼兒
在吃飯時,我注意到有幾位幼兒,喜歡吃饅頭、油卷之類的面食,能吃很多,但就不吃菜,即使吃菜也是慢慢騰騰。這樣的幼兒,我們要告訴他多吃蔬菜的好處,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總之,幼兒的吃飯問題是個大問題,幼兒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如果吃不好,后果會怎樣,我想是幼兒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這也是我們幼兒教師最應關注的問題之一,對這個問題解決的關鍵就需要教師有耐心,對幼兒要有愛心,才能從最根本上解決問題。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幼兒教育隨筆:家園共育讓幼兒快樂進餐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幼兒教育隨筆:家園共育,讓幼兒快樂進餐
每天在幼兒園里午餐時總有一些孩子挑食、厭食,不能好好的把飯菜吃完。挑食、厭食的孩子一般體格瘦小,所以我們提醒家長萬不可“拔苗助長”,越是高質量飲食,胃腸負擔越重,飲食應先以清淡為主,減少高蛋白、高脂肪、煎炸、甜食的攝入,逐漸過渡。平時注意適度鍛煉,增強胃腸蠕動。同時告訴家長一些有效可行的辦法。如:孩子吃飯時,可以和他一起比賽誰吃得快、誰把碗吃得更干凈。如果孩子表現好或吃得快就要及時表揚,如果孩子一直比較慢,當他稍有進步時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父母和孩子比賽吃飯,不僅可以讓孩子提高吃飯的速度,減少東張西望,好動的壞習慣;而且可以讓孩子享受吃飯勝利的喜悅。即便是蘿卜和蔬菜這類被孩子排斥的食物,也因競爭的“壓力”讓孩子不得不失去“討價還價”的時間。有時還運用形象的比喻幫助進餐。“我是一個大老虎,嗷嗷一口都吃光”這是常用來激發孩子進餐的形象比喻。孩子用餐時,我們就張著大嘴邊說邊做示范,有利于激發孩子的進餐熱情,如此反復,孩子們的飯在不知不覺中就吃完了!也可以把菜比喻成某種事物,讓孩子把它吃到肚子里去,孩子一般會很高興把什么東西裝到了自己肚子里。
父母需要細心搭配孩子的飲食做到多品種,多樣化,避免偏食、挑食、食物過于單調。飲食行為糾正是根本,吃飯是一種飲食行為,除了要注意以上這些問題以外,幼兒正確的飲食行為和習慣的養成也不容忽視,這是解決孩子厭食、拒食等吃飯問題的根本,需要引起父母高度重視。因此,您需要在孩子飲食的過程中進行正確的示范和引導,讓孩子從小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和行為。飲食習慣1:定時定量,少吃零食養成孩子定時定量吃東西的習慣十分重要。2:專心吃飯,對吃飯感興趣。許多孩子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或者邊玩玩具,其實這對孩子的飲食是不利的。吃飯需要專心,父母必須要讓孩子養成專心吃飯的習慣。如果孩子不喜歡吃飯,父母就要培養孩子對于吃飯的興趣。孩子既學會了吃飯的本領,又培養了對吃飯的興趣。3:營造吃飯的愉快氛圍。有的孩子吃不下飯或不想吃飯,父母就會大打出手,甚至辱罵批評孩子,造成孩子每次吃飯都淚水漣漣。這樣孩子就會在潛意識里討厭吃飯,害怕吃飯。吃飯就成了一件不開心的事情。因此專家建議父母一方面要營造一個愉快的吃飯的氛圍,讓孩子開開心心地吃飯,并體會到吃飯的快樂,這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盡量不要在飯桌上斥責孩子,影響孩子就餐的情緒。餐具可偶然作些變化,放些漂亮的臺墊、臺布或者可愛的卡通碗碟等。食物烹調及種類可作多方面變化,對于寶寶不愛吃的菜,嘗試變換烹飪方式或制作方法。讓大一些的孩子幫忙洗菜、排放碗筷,這會讓寶寶覺得吃飯是件蠻有趣的事,也比較有成就感。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