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小班幼兒愉快進餐策略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組織小班幼兒愉快進餐的策略
總是聽到有些老師說管理小班幼兒的吃飯煩,讓他們愉快進餐難。的確,現在的小班孩子基本都是獨生子女,集眾愛于一身,如果家庭成員缺乏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意識和習慣,那幼兒來到幼兒園,尤其是參與集體生活活動,的確會遇到很多問題。作為幼兒園老師,要正確面對小班幼兒進餐中的問題,巧妙地運用一些策略,讓小班的幼兒愉快進餐,享受幼兒園進餐的樂趣,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一些策略。
一、用記錄了解幼兒的進餐情況。
作為教師,要了解班中幼兒的進餐現狀,除了平時要善于觀察幼兒進餐行為,也要善于與家長聯系,知道孩子在家的進餐行為,同時要細心調查幼兒對菜的喜好,做到心中有數。由于一個班的幼兒都要達到30個朝上,教師所了解的信息,很難一一記清楚,所以我通常會準備一本本子或者建立一個word文檔,記錄班級幼兒進餐的點點滴滴。如:某某幼兒喜歡紅燒獅子頭,某某幼兒在家里不吃蔬菜,某某幼兒嘗了一口不喜歡的某菜等等。
二、用角色吸引幼兒參與進餐活動。
小班的孩子好模仿,他們喜歡生動形象的小動物或卡通形象。我就利用幼兒這一心理特點,在餐前引導幼兒扮演他們感興趣的角色,如:喜羊羊,美羊羊等。老師扮演他們熟悉的“村長”。以“羊羊們,我們去吃飯了?!辈还芙裉斓牟耸遣皇撬泻⒆佣枷矚g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們肯定樂意參與,情緒肯定是愉快的。在看到自己不喜歡的菜時也不會出現哭鬧或拒絕,也一定能在“村長”或其他“羊羊”的影響下,吃一吃,嘗一嘗,“村長”也不必勉為其難,只要“羊羊”肯吃一口,那第二口就會順利很多。
小班的孩子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都處于低級階段,我相信只要教師巧用策略,當然也要善于把自己的觀念和方法傳達給家長,和家長要求一致,那一定可以讓這群稚嫩的孩子在幼兒園愉快地進餐,促進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
文章來源
制度大全課件
篇2:教育隨筆:讓進餐成為一種享受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教育隨筆:讓進餐成為一種享受
浩浩是我們班上的一位小男生,長得很可愛,平時不太愛講話。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每到吃飯時,孩子們都能安靜愉快的進餐,可是浩浩小朋友不是呆呆地坐在那里,就是有意無意地擺弄著面前的勺子,而有時也會看著滿滿的一碗飯發呆。當老師問他為什么不吃飯時,他也只是看了看老師不予理采。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不是耐心的跟他講道理就是喂著吃。但是,這些話用的次數多了,時間長了,也就不管用了。而我們更不能天天喂著寶貝吃,所以每到吃飯時,浩浩的進餐就成了一大難題。
針對浩浩的吃飯問題,我們與家長進行了溝通交流,并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措施。而在幼兒園我們利用餐前的時間,向孩子們講吃飯的好處及重要性,讓他們初步了解食物吃入肚子中是如何消化的。同時通過教學活動利用圖片、課件、圖書等輔助教學手段,通過觀察,讓幼兒知道食物的重要性。進餐時,教師根據不同的菜品和菜色,向幼兒介紹其營養價值,如:多吃青菜臉蛋會變的很漂亮;多吃米飯會比爸爸長得還要高……教師運用夸張的手法教育孩子,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與鍛煉,浩浩在吃飯上有了明顯的變化,家長甭提有多高興啦。但我還想說良好的進餐常規不只是靠在幼兒園中獲得,它還需要家園的配合,家長的配合對于培養幼兒正確的進餐習慣同樣重要。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篇3:幼兒教育隨筆:家園共育讓幼兒快樂進餐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幼兒教育隨筆:家園共育,讓幼兒快樂進餐
每天在幼兒園里午餐時總有一些孩子挑食、厭食,不能好好的把飯菜吃完。挑食、厭食的孩子一般體格瘦小,所以我們提醒家長萬不可“拔苗助長”,越是高質量飲食,胃腸負擔越重,飲食應先以清淡為主,減少高蛋白、高脂肪、煎炸、甜食的攝入,逐漸過渡。平時注意適度鍛煉,增強胃腸蠕動。同時告訴家長一些有效可行的辦法。如:孩子吃飯時,可以和他一起比賽誰吃得快、誰把碗吃得更干凈。如果孩子表現好或吃得快就要及時表揚,如果孩子一直比較慢,當他稍有進步時也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父母和孩子比賽吃飯,不僅可以讓孩子提高吃飯的速度,減少東張西望,好動的壞習慣;而且可以讓孩子享受吃飯勝利的喜悅。即便是蘿卜和蔬菜這類被孩子排斥的食物,也因競爭的“壓力”讓孩子不得不失去“討價還價”的時間。有時還運用形象的比喻幫助進餐?!拔沂且粋€大老虎,嗷嗷一口都吃光”這是常用來激發孩子進餐的形象比喻。孩子用餐時,我們就張著大嘴邊說邊做示范,有利于激發孩子的進餐熱情,如此反復,孩子們的飯在不知不覺中就吃完了!也可以把菜比喻成某種事物,讓孩子把它吃到肚子里去,孩子一般會很高興把什么東西裝到了自己肚子里。
父母需要細心搭配孩子的飲食做到多品種,多樣化,避免偏食、挑食、食物過于單調。飲食行為糾正是根本,吃飯是一種飲食行為,除了要注意以上這些問題以外,幼兒正確的飲食行為和習慣的養成也不容忽視,這是解決孩子厭食、拒食等吃飯問題的根本,需要引起父母高度重視。因此,您需要在孩子飲食的過程中進行正確的示范和引導,讓孩子從小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和行為。飲食習慣1:定時定量,少吃零食養成孩子定時定量吃東西的習慣十分重要。2:專心吃飯,對吃飯感興趣。許多孩子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或者邊玩玩具,其實這對孩子的飲食是不利的。吃飯需要專心,父母必須要讓孩子養成專心吃飯的習慣。如果孩子不喜歡吃飯,父母就要培養孩子對于吃飯的興趣。孩子既學會了吃飯的本領,又培養了對吃飯的興趣。3:營造吃飯的愉快氛圍。有的孩子吃不下飯或不想吃飯,父母就會大打出手,甚至辱罵批評孩子,造成孩子每次吃飯都淚水漣漣。這樣孩子就會在潛意識里討厭吃飯,害怕吃飯。吃飯就成了一件不開心的事情。因此專家建議父母一方面要營造一個愉快的吃飯的氛圍,讓孩子開開心心地吃飯,并體會到吃飯的快樂,這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盡量不要在飯桌上斥責孩子,影響孩子就餐的情緒。餐具可偶然作些變化,放些漂亮的臺墊、臺布或者可愛的卡通碗碟等。食物烹調及種類可作多方面變化,對于寶寶不愛吃的菜,嘗試變換烹飪方式或制作方法。讓大一些的孩子幫忙洗菜、排放碗筷,這會讓寶寶覺得吃飯是件蠻有趣的事,也比較有成就感。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