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你會給孩子讀故事嗎?

你會給孩子讀故事嗎?

2024-08-01 閱讀 6888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你會給孩子“讀”故事嗎?

如今的父母越來越重視“閱讀”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但是對于許多年輕的爸爸媽媽來說,“應該給孩子選擇什么樣的書?”“如何正確地、有效地和孩子一起共享親子閱讀的時光?”“怎樣有效地培養孩子的閱讀吸光和閱讀興趣?”等等,還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迷惑,更有一些父母陷入了親子閱讀的誤區。

誤區一:隨意對孩子的聽讀態度做操否定性評價。

案例:一位媽媽經常抱怨孩子不喜歡聽她讀書,并當著孩子的面跟朋友訴苦:“我這個孩子根本坐不住------”事實上,她的孩子也真的越來越討厭閱讀了。

案例分析:

早期親子閱讀的重要內涵和意義在于讓孩子對閱讀建立正面的、積極地情緒,在良好情緒的作用下產生興趣,從而形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當孩子出現了“不愛聽故事”的現象時,家長應該從孩子的聽、讀狀態以及閱讀方法上找原因。比如,獎故事時是不是強行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是否沒有作好準備等到。隨意給孩子貼上了“不愛看書”“坐不住”的標簽,這種對孩子閱讀態度根本性的否定,比不進行親子閱讀危害更甚。

誤區二:為了讀而讀,把親子閱讀當成任務完成。

案例:明明的媽媽按幼兒園老師的要求每天給明明讀書,但是經常流露出“完成任務”的態度。有時會不自覺地說“好好聽,媽媽多累啊,還得拿出時間給你念書!”“終于講完了,聽懂了嗎?”“你們幼兒園真麻煩!”天長日久,明明在聽媽媽讀故事時,就會經常表現出焦灼、厭煩的態度,而這會更加音量媽媽的抱怨。

案例分析:

早期親子閱讀的目的不僅僅在于“閱讀“本身,高品質的早期親子閱讀時父母和孩子共處,交流的重要時光。在親子閱讀中讓孩子”渴望“讀的最大動力可能并不是故事本省,而是媽媽溫暖的懷抱、生動的笑臉、溫柔的聲音、親切的氣息,這種媽媽地和孩子一起沉浸在閱讀中的感覺,會使閱讀本身成為終身難忘的溫馨記憶。

誤區三:不注重創設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

案例:小強的媽媽在給小強讀故事時,通常是一忙起來就不讀了,小強要求是也以“沒時間“拒絕;不忙時,想起來就隨便講一個,小強正在搭積木也被不情愿地拖過來聽故事。講故事時,電視機開著,爸爸看球賽,媽媽有時也會停下來與爸爸聊天或接打電話,經常一個故事沒聽完,小強就跑開了。

案例分析:

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比閱讀本身更為重要。父母可以通過建立“家庭閱讀時間“和設立“家庭讀書角”來使閱讀成為習慣,還可以給孩子提供專門放故事書的小書架和專用的“故事坐墊‘”故事毯子“等物品,讓孩子對閱讀本身有很強的”進入意識。有心的父母還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故事角色扮演有心,在反復講一個故事,孩子充分理解的基礎上,一起制作道具進行演出,這會使孩子的閱讀興趣大增。這些措施都會在家庭中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使孩子明白讀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自然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誤區四:不講究親子閱讀方法,知識死板地念書給孩子聽。

案例:天天的媽媽給天天念《成語故事》時,無精打采、音調單一、面無表情,天天覺得很沒趣,天天媽媽自己也呵欠連連。天天聽不明白時問媽媽:“究竟什么是躡手躡腳呢?”媽媽很不耐煩:“你聽不就知道了,我在念呢------”

案例分析:高質量的親子閱讀,在傳輸抽象文字信息的基礎上,孩子會同時接收到清晰優美的語言和生動豐富的非語言刺激,從而獲得深刻的理解和記憶。父母在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時,可以運用自己的主觀創造力,對故事進行生動演繹,恰當的肢體語言會讓孩子在忍俊不禁的同時,也獲得對故事的更生動的理解。比如在講故事時,父母可以用不同的嗓音演繹不同主人公的審議,配以肢體動作和眼神,講動作性的詞匯時也可以具體而生動地加以表現。在材質上,“布書”“紙質書”“木板書”等不同手感的書可以給孩子不同的體驗;在大小和形狀上,尺寸形狀不同的書也會讓孩子保持觀察、聆聽的興趣;在內容上,兒歌、故事、順口溜交替在一起,會讓孩子感受不同的語言節奏;散文和故事的對比會讓孩子產生不同的形象思維;古代和現代的經典故事可以讓孩子感知語言的發展、變化。通過以上的案例和分析,希望各位家長能夠走出親子閱讀的誤區,讓孩子的童年不僅能夠書香環繞,還能視“書”為一生的知己。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篇2:小學教育隨筆經典誦讀推進有效措施

帶領學生讀經典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10年前我就利用預備十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讀《唐詩100古詩》,讀《日有所誦》讀《宋詞一百首》……長期的誦讀,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古詩、宋詞、現代詩歌,學生的寫作說平蹭蹭地提升。在學生日常的習作中有寫現代詩的,寫五言絕句的,寫七年絕句的,甚至還有填詞的呢。每當看到學生精彩的創作我都倍感欣慰,我覺得帶領學生堅持誦讀的路子走對了。

**年開始,我校的經典誦讀成為一門課程,走向正規。我們以《十二歲以前的語文》作為我們誦讀的內容。每天早上的20分鐘時間固定為誦讀時間,雷打不動,每學期結束后要對誦讀內容進行家長考核、小組考核、老師考核以及校級考核,根據考核情況,給出相應的等級。去年我們班級的測評成績還不錯,今年的成績應該更好。

在經典誦讀的推進過程中我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促進學生誦讀經典呢?現在我就盤點一下。

一、端正經典誦讀的思想。1.讓學生明白經典誦讀的好處,結合我已經教過的學生身上發生的具體事例讓學生端正思想,主動自覺地進行誦讀。比如;我告訴她們一個學期的誦讀結束后,學生會自己創作詩歌了,會填詞了,成為一名小詩人了。我把學生自己填的詞,創作的詩歌讀給她們聽。2.我還告訴她們我們聽的很多流行歌曲中經典的歌詞也是來源于古詩詞中的。不信,可以找找看。3.經典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讀了經典能夠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正確處事、正直做人。當學生明白道理的時候,就會主動去誦讀,主動誦讀了就會事半功倍。

二、老師領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建立自信。教學實踐中會發現,很多時候,當學生不愿意讀的時候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累了,不想讀,還有一種是有不認識的字,不會讀。第二種情況居多一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每一篇要求誦讀的篇目我都領著學生一字一字地讀一遍,幫助學生學會斷句、糾正字音。我的領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把一篇要誦讀的內容朗讀出來,學生的自信不言而喻。越讀越會讀,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因此,幫助學生正字音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通句子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順全文很重要。

三、充分利用晨讀時間,嚴格要求,保證誦讀質量。每天早上的晨讀時間誦讀經典是雷打不動的。沒有固定的領誦人,誰來的早,誰愿意領,就可以到講臺上帶領同學們讀。這樣的一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領讀的積極性。領讀的同學有權利讓不認真讀書的同學站起來或者站到前面,也可以記名字。除此之外,紀律委員也要保證晨讀的紀律。再加上老師的巡視,晨讀的質量就有保證了。

四、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要想激發學生主動誦讀經典的熱情,除了端正的思想之外,還必須有老師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在晨讀巡視中,對于誦讀賣力的同學給予及時肯定,對于表現一直很優秀的同學,讓其在班級中成為榜樣。對于領讀很用心,能夠經常領讀的同學進行大力贊揚。賞識的力量總是無窮,大力的表揚讓這些優秀的同學從班級中脫穎而出,成為班級同學爭相學習的榜樣。班級中這樣的優秀人多了,班級的誦讀水平想不高都難。

五、理解意思,巧背經典。死記硬背是一種背誦的方法,但這種方法耗時耗力還不出功。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背誦的速度,我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我會選擇一篇要要求背誦的內容,會專門抽出時間領著學生背誦,讓學生從中發現技巧。讀一句原文,讀一句解釋,讀完后再對整篇文章進行分析,往往在我的指導下,學生會很快背出要求背誦的內容。這樣的方法多加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就自覺掌握了。掌握了方法,背誦起來就如虎添翼了。

六、尋求家長、對子、組長的幫助,提高經典誦讀的質量。老師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學習對子以及組長的共同監督才行。要求會背的篇目,家長先檢查,然后是學習對子互查,接著是組長細查,最后接受學校最后的考核。對于在檢查過程中優秀的家長、負責任的學習對子和組長也要不遺余力地大加表揚,提高其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經典誦讀篇目責任到人,提高其責任意識。所有要求誦讀的篇目都在學生主動自覺要求下分給每一位同學。每一位同學都有領誦的篇目,負責領誦的篇目必須熟練背誦。這樣一來,班級集體經典背誦的時候不需要再有領誦,點到誰,誰領誦,如果不想點的話,隨意叫一個人來領,后面該誰領了,就會主動站起來領。省心極了。我是省心了,學生的責任感也來了,他不僅要清楚知道自己領誦的是哪一篇,還要知道自己的上面一篇是什么,不然接不上是要挨批評的。

總之,在經典誦讀推進過程中,因為以上措施的實施,使我們的誦讀質量有保證。在今后的實踐中,針對在誦讀中出現的問題還會發現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且行且總結。

篇3:一年級老師教育隨筆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

踏著上課的鈴聲來到了一二班,出乎意料的是一二班原來調皮搗蛋,跟老師頂嘴的“煩人蟲”今天很乖的坐到了那里,“煩人蟲”家是本地的,家里也就這么一個獨生子,家人特慣他,有時老師批評教育還會遭到家人的不滿,所以這學生在學校是囂張跋扈,在課堂上也是自由放肆,可是今天咋了,進到班里竟看到他乖乖的坐在那,是不舒服?沒管恁多開始上課,這孩子咋了,平時從不回答問題的他在我提問問題時竟然舉手回答了,“好張同學你來回答”“恩回答的真好,請坐”誰知我這么一夸,他表現更積極了,于是我就當著全班同學大聲表揚說“張同學今天表現很好,老師已經看到了他的進步,大家以后都要向他學習。”整節課上,他都筆直的坐在那里,認真聽老師講課,這讓我不由得暗暗竊喜,這個“煩人蟲”終于不煩人了。

忘了之前聽誰的講座,他說表揚孩子要大聲讓別的同學都聽到,批評學生則要小聲只要學生自己聽到。我想一二班的這個同學之前那么煩人或許是因為老師每節課都在大聲批評他或是忽視他,所以他破罐子破摔反正老師不重視我,又或許想通過上課搗亂引起老師的關注。可是老師一次的表揚讓他感覺到老師還是關注他的,他自己在老師心目中還是有地位的,所以愈加好好表現,這樣看來表揚和批評學生還是要講究技巧的,或許因為你的一次表揚就拯救了一個孩子,又或許因為你的批評而毀了孩子。教育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問題,教師也不是萬能的,可能會一時不知道怎樣處理問題學生,但是只要用心,都能做好。就像周慧玲老師所說的心用在哪,哪就好。

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我學會了。心往哪用,勁往哪使,講究方法技巧,那就會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