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是丟東西怎么辦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孩子老是丟東西”怎么辦
在家長來園接孩子時,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抱怨聲:“唉,我的孩子真是沒有辦法。剛買來的鉛筆和橡皮就丟了。”“昨天剛買的一盒水彩筆,今天只剩下幾支了。”……盡管家長嘆息之聲不絕于耳,但家長們還是一次次重新為孩子購置學習用品,以滿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們怎樣呢,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某班老師手捧一大摞鉛筆.小橡皮.水彩筆……問這些東西是誰丟的,問了幾次也不見一個幼兒上前來認領。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說不知道是誰的。老師只好重新把這些東西收起來代為保管。
孩子們為什么老是丟東西,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原因:
1、幼兒年齡尚小,自理能力差,不懂得收拾.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東西。
2、有些家長無原則的滿足孩子的需求,認為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為孩子多花點錢算不了什么,造成孩子只知道了丟舊的,還會有新的,不懂得愛惜物品。
3、一段時間以來,幼兒園和家長缺少對孩子進行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傳統教育,也不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導致孩子不懂得珍惜大人的勞動成果,不懂得從根本上去解決,而且需要幼兒園和家庭配合好工作。
首先,要加強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教會孩子動的收拾.整理東西,懂得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培養他們做事有頭有尾,認真細致的良好行為習慣,提高自我服務的能力。
第二,不可輕易的應允.滿足孩子的要求,有時也應對孩子說個“不”字。加入孩子的東西丟了,先別急于補上,讓孩子也嘗嘗沒有東西的難處和尷尬,并及時給予啟發,引導和教育,激發孩子愛護珍惜每件物品的感情。
第三,要經常對孩子進行勤勞樸素,艱苦奮斗的教育。可通過講故事,念兒歌,看影視作品等形式向幼兒進行教育。
通過具體生動的事例,讓孩子了解過去,了解歷史,從而達到讓孩子懂得珍惜大人的勞動成果;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培養孩子勤勞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品德的目的。
文章
來源制度大全
課件
篇2:幼兒園教師教學隨筆教學小故事
幼兒園教師教學隨筆教學小故事
我覺得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不僅要把自己的禮儀做好,更主要的是讓我們的孩子也要學會做文明人。自己從每天入園開始就要求孩子問候要積極,并告訴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孩子要養成良好的見面問好的習慣。在園我所要求孩子只要是別人給你東西就要說謝謝,在園里孩子做的很好,只是在家到底做得怎么樣我也不知道,直到有一天和一位家長聊天在制定,我們的孩子把這些好習慣帶回家了。原來是有一次星期天孩子在家吃飯,媽媽給這位孩子盛好了飯,孩子主動和媽媽說了聲謝謝,當時這位媽媽就特別感動。作為一名孩子的母親對孩子的付出總是不要求回報的,可是孩子的一聲謝謝是真的觸到了媽媽心底的那根弦,讓媽媽激動的不行。在我們平常生活中,我們班小孩總會在不小心碰到別人后及時的說聲對不起,在別人幫助自己時說聲謝謝。當我看到自己所帶的孩子能自己和善的解決一些小事時,心理特別高興。尤其是當我和家長聊天時會經常聽到家長這樣說;“我家的孩子經常幫我整理東西,說是老師說的自己的東西要整理好,不要影響別人.還有的說:有時我不小心把垃圾弄掉在地板上孩子也會及時的告訴我垃圾掉了。當我躺倒家長的這些話時自己別提多高興了。自己也因為能成為這一群孩子的老師而感到高興
教師,幼兒園,小故事,教學
篇3:讓口令變得生動起來幼兒老師教學隨筆
讓“口令”變得生動起來幼兒老師教學隨筆
海南師范大學大學附屬幼兒園許春燕
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集合排隊是每天都要開展的活動。在常規的集合排隊環節中,教師往往以指令性、常規性的口令集中幼兒,如果仔細分析,可以發現這個環節同樣可以創設出富有情趣的語言環境來。
可以將集合時的常規口令變為“多彩的信息信號”。單一的一句“排隊啦”、“集合”、“男孩子站這邊、女孩子站那邊”的口令,帶給幼兒的只是照口令去做,如果教師可以經常用一些生動形象的信號來代替單調的口令,就會不一樣了,如結合幼兒們喜歡的卡通人物說:“聰明的喜洋洋來集合”、“神氣的動感超人來集合”等;或者結合各種動物來說:“神氣的小馬來排隊”、“可愛的小白兔來集合”等。通過這些多樣的信息,可以讓幼兒通過詞匯的替代來豐富形容詞和名詞,也可以很好的吸引幼兒又快又好地整隊,信號可以由老師發,也可以讓幼兒來發。
在整隊后,變單向指令為“雙向互動”。一般集合整隊后,教師會對幼兒提出具體要求,老師可以將要求通過一些有趣的對話與幼兒互相應答代替單向的指令。通過短小語句的應對,提高了幼兒自覺遵守規則,養成好習慣的能動性,又給予幼兒語言表達的機會。例如:“我們來做小螞蟻,排起隊來真整齊”、“我們來做小花貓,走起路來靜悄悄”、“下樓扶欄桿,上樓靠墻壁”。
充分利用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化零為整,共同創設富有情趣性的語言壞境,既提高了幼兒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積極性,避免了消極的等待,又使幼兒的語言學習融入幼兒生活的每時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