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過慢慢成長
支教生活已經從炎炎夏日走到了草長鶯飛的季節。初來乍到時的迷茫、擔憂與不安,也在慢慢地變成熟悉、從容與習慣。我所支教的學校是小李莊小學,100多名的學生里,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時而有學生請假不來學,詢問原因卻是很簡單的:爸爸或是媽媽回來。原來在我們看來一切都唾手可得的東西,他們并不能很好的擁有。教室沒有多媒體設備、沒有整齊舒適的桌椅,沒有體音美老師,有時甚至語數老師都配不齊,因此每位老師都要身兼數職,盡管如此,老師依然很用心。
我所任教的是一年級語文,班里18名學生,大多是沒有接受過學前教育的,學習程度參差不齊,剛開始授課有點難度,有時候問一個特別簡單的問題,孩子們都瞪著圓圓的眼睛直搖頭。我耐心教著他們,孩子們學得也很認真。
對于學習接受慢的孩子,我也做了些家訪,有家長反映孩子聽不太懂普通話,原來方言也略微成了我們學習交流障礙之一。我也開始慢慢地學習著用他們能聽懂的方式進行著,互相適應。
在孩子們的眼中,我是一個愛蹦愛跳愛笑的郝老師,對于這些體音美的課程,雖不是專業的,但我也會主動承擔一些。在音樂課上,教孩子們打節拍,感受音樂的節奏,慢慢地學唱一些簡單的兒歌,最后配上簡單的肢體動作,孩子們在音樂課上積極配合,興致特別高。我們來之前,學校沒有集體的大課間活動,孩子們都是自顧自的玩兒。看到孩子們對舞蹈韻律動作感興趣,我便晚上自己在網上搜些簡單的韻律操視頻,自己先學,然后再教給全校的孩子,孩子們學得很認真,慢慢地我們有了有秩序的大課間。
課堂上,為了豐富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在簡陋的環境下,用電腦陪孩子們一起看電影。小小的屏幕,挨挨擠擠地坐著,可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
課上,我們是共同進步的師生,課下,我們是相互陪伴的朋友。下午放學后,附近的學生寫完作業,總是會三五成群,突突突跑到學校怯怯地站在屋門口,又怕打擾到我倆,試探地問道:“郝老師,我們一起玩吧?”我們一起丟沙包、跳皮筋、打羽毛球,和他們在一起,快樂是那樣簡單、純真。
支教生活,在熟悉適應以及成為習慣之后,慢慢地也開始多彩起來。剛來的那個不大會做飯的女孩兒,已經能做幾道拿手好菜了。每個星期,騎著自行車,來回兩個小時到鎮集市上買菜,這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經歷。
支教生活,無論從哪個層面上來說,對我們都是一份難得可貴的經歷,我不知道我會給這里的孩子帶來哪些改變,但我卻會盡自己最誠摯的力量去陪伴他們度過這段時光。
篇2:小學寫作優秀論文電子白板進行習作教學感悟
小學寫作優秀論文電子白板進行習作教學的感悟
徐洪英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淑仙紀念小學
摘要:
20多年以前,我國已故著名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曾經說過:習作教學是‘老大難’的‘老大難’”。20多年后,我在學習、使用電子白板進行習作教學后,感悟到以下好處:豐富的共享資源,真正實現自主習作;指導習作,變靜止為靈動;完成習作,變拖沓為快速;評析習作,變無效為高效;習作課堂,變沉悶為享受。綜上所述,電子白板能有效引發師生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利用白板的交互功能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成為習作課堂真正的主人,電子白板真可謂讓小學習作教學“柳暗花明”。
關鍵詞:電子白板;教學;習作;應用
電子白板整合了現代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同時又保持普通黑板這一教學手段的優點,更好地發揮課堂教學的潛能,為課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供了方便,讓小學習作教學“柳暗花明”。以下是我在學習、使用電子白板進行習作教學后的一些感悟。
一、豐富的共享資源,真正實現自主習作
傳統的習作教學,大多數老師下載和制作一個簡單幻燈片,上課時教師先把教材中的“習作要求”作簡單描述后,再讓學生動手習作。這種單一的、孤立的幻燈片畫面,對于小學生來說相當單調乏味,學生們又怎能寫出理想的習作?
電子白板取代了單一的幻燈片教學,為教師和學生搭建了一個豐富的資源平臺。在三年級下冊二單元的習作教學中,課前我搜集了大量的資源,把需要的各種教學資源保存到電子白板資源庫中,以便課堂上隨時調用。在導入習作時,我利用“電子筆”播放了**年北京霧霾的畫面,蘭州自來水苯超標,未來24小時不能飲用的報道,接著我又把全國不同程度受污染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使學生初步感知人類對環境的污染,為寫好本次環保習作做好了鋪墊。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習作是要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學會真情寫作,還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電子白板這一豐富的共享平臺,更好地處理了教師與學生的位置,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他們營造愉快的習作氣氛,提供放手習作自由環境,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實現自主習作。
二、指導習作,變靜止為靈動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這告訴我們“生活是習作之本。”學生在習作中往往會遇到“無米下鍋”的問題。他們的生活范圍是極有限的,這種有限的生活范圍又很容易造成學生感悟上的遲鈍和麻木。為了讓學生能有一雙慧眼和一顆慧心,在電子白板進行習作教學環境下,我從資料庫中將學校附近變化的圖片,讓學生逐一觀看,學生一看到這些熟悉的圖片倍感親切,這時我鼓勵學生走上講臺,看著圖片為同學們介紹我們周圍發生的變化,學生們對熟悉的事物有感而發,陸續上臺各抒己見,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一段話便有條有理地說出來,此時此刻,靜止的習作課堂靈動起來
篇3:數與代數在教學中幾點感悟
數與代數在教學中的幾點感悟
昌江三小郭秀霞
數與代數”的知識是人們工作和日常生活離不開的知識基礎,是人們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數與代數”的數學內容,是學生后續學習的基礎,學生學習的各個知識板塊的知識內容都體現了“數與代數”的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實際情境使學生體驗、感受和理解數及運算的意義,體會數及其運算模型的建立過程,強調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數與運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下面我就淺談“數與代數”在教學中的幾點教法:
1、在教學中重視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正確把握標準,不提高對學生的要求,不任意人為地增加難度。
如在二年級上冊“幾百幾十加減法”口算教學中,我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一個玩具超市的情景,力圖從真實的購物環境中提出問題,列出算式。玩具超市是孩子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所以能吸引學生。用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貼近他們現實生活的內容進行教學,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知識是密不可分的,使數學課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從而產生學習和探求數學的動機,主動應用數學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體積”是一個難以理解的概念,教學這一課時,我讓學生準備兩只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在杯里倒入相等體積的水,一只杯子里放入一把鐵鎖,另一杯里放入一個螺絲帽,讓他們觀察水平面的變化,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通過觀察學生領悟到水平面升高是因為物體擠占了一部分空間,鐵鎖占據空間大,水平面就上升得高,螺絲帽占據空間小,水面就上升得少,從而懂得物體所占空間大小叫物體體積。這種實驗的方法比教師簡單敘述和學生機械背誦效果要好得多。此外,我還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計算家里的水電費、存款利息、裝修所需地板磚的塊數等等。總之,凡有適宜的內容,我都盡可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生也感覺學起來輕松、實在、有趣。如此教學,可建立起學生的大眾數學觀,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益于學生內化知識。
2、在數的運算教學時,要重視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積極倡導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讓學生在探索比較中切實理解運算方法。
(1)教師要重視口算的訓練,口算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著學生筆算能力,教師在學生掌握了乘除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它是學生學習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教師要重視這一單元的學習,并在教學時,對學生合理的口算方法予以鼓勵。
(2)重視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對估算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有些教師對估算章節的內容放棄不講或一筆帶過。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先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通過設計情境,使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必要性,估算的價值;在實際訓練時,具體計算時,讓學生先估一估,后計算,逐步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3)鼓勵運算方法多樣化,由于個人的生活經驗、思維習慣、理解能力不盡相同,所以在解決問題時會有不同的方法產生,這時教師要有耐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時間,讓他們去獨立的思考、嘗試解決,對于合理的、獨特的算法應予以肯定、鼓勵,從中師生共同選取最優的計算方法。
總之,我們必須廣泛地學習,認真地鉆研,積極地實踐,不斷地總結自己的經驗和教訓,認真改進和完善自己采用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運用數學方法的水平,才能備出適合自己教學的高質量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