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加連減教學感悟與思考
“連加連減”教學的感悟與思考
李國良
1.教學目標貫穿于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教學目標既是一節課教學的出發點,又是它的歸宿;既是一節課的目標引領,又是一節課的評價依據。為此,要將教學目標貫穿于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之中,使教師能夠目標引領、上下連貫、把握自如。例如本課的導入環節,通過游戲由一步計算的加法引入,就是為了喚醒學生已有基礎的同時,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揭示連加、連減含義及計算方法”環節,通過具體的游戲活動、圖形直觀和閱讀教材等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了連加、連減算式的意義,探究和掌握了“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同時通過點撥、引導等方式,充分利用了學生的“生活經驗”,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注重引領學生感悟數學價值,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在“深化認識,鞏固新知”環節,通過情境的動靜結合、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結合、模仿練習與應用法則相結合等方式,加深學生對連加、連減意義的理解,也促進了學生對計算方法的掌握。可見,教學環節不僅環環相扣,而且完全突出了課前預設的“在直觀的情境中認識連加、連減,理解連加、連減意義;游戲等活動中,掌握連加、連減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10以內連加、連減計算和在學習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價值,增添對數學的親和情感”的目標意愿。從而促使了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導”的目標明確,學生“學”的思路清晰,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因此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2.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
學生學習由一步加減法過渡到兩步加減法,雖然不是很大的跨越,但因為學生年齡小,他們學習加減法“頭腦中還是直觀的、具體的,還沒有形成抽象概括”,所以學習連加、連減意義還是存在不小的障礙,為此本課針對學生理解“合并、添加用加法”,“去掉用減法”等認知規律,根據“小學生學習加減法的概念及技能,又與他們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相關理論,新課和練習環節都設計了形象具體的游戲活動,而在“鞏固”環節,通過“綜合性”練習,訓練學生連加、連減的計算技巧,目的是通過充分的訓練,并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充分感知連加、連減的意義,探索連加、連減計算方法,從而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我意識的能力”,促進學生理解連加、連減意義和掌握連加、連減計算方法,達到“正確地進行10以內連加、連減計算”的目標。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然而要真正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就必須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
篇2:小學寫作優秀論文電子白板進行習作教學感悟
小學寫作優秀論文電子白板進行習作教學的感悟
徐洪英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淑仙紀念小學
摘要:
20多年以前,我國已故著名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曾經說過:習作教學是‘老大難’的‘老大難’”。20多年后,我在學習、使用電子白板進行習作教學后,感悟到以下好處:豐富的共享資源,真正實現自主習作;指導習作,變靜止為靈動;完成習作,變拖沓為快速;評析習作,變無效為高效;習作課堂,變沉悶為享受。綜上所述,電子白板能有效引發師生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利用白板的交互功能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成為習作課堂真正的主人,電子白板真可謂讓小學習作教學“柳暗花明”。
關鍵詞:電子白板;教學;習作;應用
電子白板整合了現代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同時又保持普通黑板這一教學手段的優點,更好地發揮課堂教學的潛能,為課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供了方便,讓小學習作教學“柳暗花明”。以下是我在學習、使用電子白板進行習作教學后的一些感悟。
一、豐富的共享資源,真正實現自主習作
傳統的習作教學,大多數老師下載和制作一個簡單幻燈片,上課時教師先把教材中的“習作要求”作簡單描述后,再讓學生動手習作。這種單一的、孤立的幻燈片畫面,對于小學生來說相當單調乏味,學生們又怎能寫出理想的習作?
電子白板取代了單一的幻燈片教學,為教師和學生搭建了一個豐富的資源平臺。在三年級下冊二單元的習作教學中,課前我搜集了大量的資源,把需要的各種教學資源保存到電子白板資源庫中,以便課堂上隨時調用。在導入習作時,我利用“電子筆”播放了**年北京霧霾的畫面,蘭州自來水苯超標,未來24小時不能飲用的報道,接著我又把全國不同程度受污染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使學生初步感知人類對環境的污染,為寫好本次環保習作做好了鋪墊。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習作是要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學會真情寫作,還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電子白板這一豐富的共享平臺,更好地處理了教師與學生的位置,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他們營造愉快的習作氣氛,提供放手習作自由環境,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實現自主習作。
二、指導習作,變靜止為靈動
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晝夜不息?!边@告訴我們“生活是習作之本?!睂W生在習作中往往會遇到“無米下鍋”的問題。他們的生活范圍是極有限的,這種有限的生活范圍又很容易造成學生感悟上的遲鈍和麻木。為了讓學生能有一雙慧眼和一顆慧心,在電子白板進行習作教學環境下,我從資料庫中將學校附近變化的圖片,讓學生逐一觀看,學生一看到這些熟悉的圖片倍感親切,這時我鼓勵學生走上講臺,看著圖片為同學們介紹我們周圍發生的變化,學生們對熟悉的事物有感而發,陸續上臺各抒己見,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一段話便有條有理地說出來,此時此刻,靜止的習作課堂靈動起來
篇3:數與代數在教學中幾點感悟
數與代數在教學中的幾點感悟
昌江三小郭秀霞
數與代數”的知識是人們工作和日常生活離不開的知識基礎,是人們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皵蹬c代數”的數學內容,是學生后續學習的基礎,學生學習的各個知識板塊的知識內容都體現了“數與代數”的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實際情境使學生體驗、感受和理解數及運算的意義,體會數及其運算模型的建立過程,強調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注重培養學生運用數與運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下面我就淺談“數與代數”在教學中的幾點教法:
1、在教學中重視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正確把握標準,不提高對學生的要求,不任意人為地增加難度。
如在二年級上冊“幾百幾十加減法”口算教學中,我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一個玩具超市的情景,力圖從真實的購物環境中提出問題,列出算式。玩具超市是孩子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所以能吸引學生。用學生熟悉的,有興趣的,貼近他們現實生活的內容進行教學,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知識是密不可分的,使數學課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從而產生學習和探求數學的動機,主動應用數學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體積”是一個難以理解的概念,教學這一課時,我讓學生準備兩只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在杯里倒入相等體積的水,一只杯子里放入一把鐵鎖,另一杯里放入一個螺絲帽,讓他們觀察水平面的變化,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通過觀察學生領悟到水平面升高是因為物體擠占了一部分空間,鐵鎖占據空間大,水平面就上升得高,螺絲帽占據空間小,水面就上升得少,從而懂得物體所占空間大小叫物體體積。這種實驗的方法比教師簡單敘述和學生機械背誦效果要好得多。此外,我還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計算家里的水電費、存款利息、裝修所需地板磚的塊數等等??傊?,凡有適宜的內容,我都盡可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生也感覺學起來輕松、實在、有趣。如此教學,可建立起學生的大眾數學觀,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益于學生內化知識。
2、在數的運算教學時,要重視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積極倡導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讓學生在探索比較中切實理解運算方法。
(1)教師要重視口算的訓練,口算能力的強弱直接決定著學生筆算能力,教師在學生掌握了乘除法的基礎上展開教學,它是學生學習多位數乘除法的基礎。教師要重視這一單元的學習,并在教學時,對學生合理的口算方法予以鼓勵。
(2)重視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對估算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有些教師對估算章節的內容放棄不講或一筆帶過。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先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通過設計情境,使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必要性,估算的價值;在實際訓練時,具體計算時,讓學生先估一估,后計算,逐步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3)鼓勵運算方法多樣化,由于個人的生活經驗、思維習慣、理解能力不盡相同,所以在解決問題時會有不同的方法產生,這時教師要有耐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時間,讓他們去獨立的思考、嘗試解決,對于合理的、獨特的算法應予以肯定、鼓勵,從中師生共同選取最優的計算方法。
總之,我們必須廣泛地學習,認真地鉆研,積極地實踐,不斷地總結自己的經驗和教訓,認真改進和完善自己采用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運用數學方法的水平,才能備出適合自己教學的高質量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