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不教誰之過?
古語有云:“養不教,父之過?!币馑际牵簝H僅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而今天,我卻看到了一幕幕養而不教的畫面,誰之過?我不好說,但我很為這些孩子痛心。
今日是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報到的第一天,我作為面試組的成員參加本校招生工作。面試組的所見所聞,使我對孩子們的學前教育憂心忡忡。
【01】
在第一天面試的200多名學生中,僅有1人會背誦《滿江紅》及《沁園春》這樣的經典之作,其余大部分孩子都停留在背誦《春曉》和《詠鵝》的水平,還有一部分學生壓根就沒有接觸過古詩詞。
我想: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家長,家長也許從小就沒有帶領孩子誦讀經典的意識和習慣,或者說家長有意識但沒有時間和機會。而像這樣的經典誦讀我個人覺得從小就應該開始了。像我兒子,現在兩歲半,《三字經》能夠背到“養不教父之過”這一句,另外還能說很多成語。我是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的。
【02】
面試中僅有約二十分之一的學生認識“圓柱體”,其余大部分學生說這是圓形,還有一小部分說是橢圓形。更別提“三棱柱”了,沒有一個學生認識,都說是三角形。
我設置這個題目要考查的不是學生,而是學生背后的家長,因為圓柱體的積木幾乎所有的孩子從小都玩過,那些玩過但卻不知道名字的孩子一定是家長沒有告訴孩子這是圓柱體。這就說明家長沒有“生活即教育”的意識,在學前教育階段錯失了很多教育的契機。
另一個“三棱柱”形的積木,也是兒童常玩的,但沒有一個人知道名字,說明我們的家長也不知道這種積木的形狀應該是“三棱柱”。這個問題就是家長的個人文化素養問題了。
很巧的是,在我給一個孩子面試的時候,正好我們的督學孫主任來巡視,他看到我準備的這幾塊積木說:他三歲多的外孫女能夠完全正確說出這些積木的形狀。原因何在?因為孩子的姥爺孫主任是資深的數學老師。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巨大差距。
【03】
面試看圖說話的測試結果更是差點讓語文老師暈倒,只有個別學生能發揮想象描述看到的畫面,其余均慘不忍睹。
面試組教語文的同事傷心地對我說:你看看這以后我們作文教學的壓力有多大。我表示無奈。接下來,我們在面試時便很注意詢問孩子在家的讀書情況。這是我和一個孩子的對話:
問:你喜歡看書嗎?
孩子:不喜歡。
問:那你爸爸媽媽喜歡看書嗎?
孩子:不喜歡。
問:那他們喜歡干什么呢?
孩子:他們喜歡偷懶!
孩子天真的回答讓我們面試組的幾個人忍俊不禁,但更多的是心酸。因為除了這個孩子,還有不少孩子表示父母根本就沒有陪伴自己閱讀的習慣,大多是看電視或玩手機,有的是忙的根本不著家或者忙著照顧家中老二甚至老三。
【04】
還有一個不敢面試的小女孩,通過了解我們知道:小女孩從小跟著爺爺在老家長大,父母在鄭州,孩子的爺爺退休無事可做且感覺自己水平頗高,于是沒有讓孩子上過一天幼兒園,自己在家教育。現在孩子要上小學了,來到鄭州,極度不適應,整個報名的過程她都貼在家長身上,等到面試時壓根就不和我們交流,苦口婆心哄了2個小時,還是不和我們交流。
我們心里都很明白小女孩的根本原因是獨自跟著爺爺與社會脫節了,她現在的狀態就像兩三歲的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一樣。但看著孩子爺爺急的滿頭冒汗,我們誰也不忍在家長面前道出孩子的根本原因,因為我們害怕孩子的父母回去之后責怪老人。但,真的是這個老人,直接導致了女孩現在的狀態。
如此種種,我不由得在心中反復問自己:
養不教,
誰之過?
誰之過??
誰之過???
篇2:小學教育隨筆經典誦讀推進有效措施
帶領學生讀經典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10年前我就利用預備十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讀《唐詩100古詩》,讀《日有所誦》讀《宋詞一百首》……長期的誦讀,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古詩、宋詞、現代詩歌,學生的寫作說平蹭蹭地提升。在學生日常的習作中有寫現代詩的,寫五言絕句的,寫七年絕句的,甚至還有填詞的呢。每當看到學生精彩的創作我都倍感欣慰,我覺得帶領學生堅持誦讀的路子走對了。
**年開始,我校的經典誦讀成為一門課程,走向正規。我們以《十二歲以前的語文》作為我們誦讀的內容。每天早上的20分鐘時間固定為誦讀時間,雷打不動,每學期結束后要對誦讀內容進行家長考核、小組考核、老師考核以及校級考核,根據考核情況,給出相應的等級。去年我們班級的測評成績還不錯,今年的成績應該更好。
在經典誦讀的推進過程中我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促進學生誦讀經典呢?現在我就盤點一下。
一、端正經典誦讀的思想。1.讓學生明白經典誦讀的好處,結合我已經教過的學生身上發生的具體事例讓學生端正思想,主動自覺地進行誦讀。比如;我告訴她們一個學期的誦讀結束后,學生會自己創作詩歌了,會填詞了,成為一名小詩人了。我把學生自己填的詞,創作的詩歌讀給她們聽。2.我還告訴她們我們聽的很多流行歌曲中經典的歌詞也是來源于古詩詞中的。不信,可以找找看。3.經典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讀了經典能夠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正確處事、正直做人。當學生明白道理的時候,就會主動去誦讀,主動誦讀了就會事半功倍。
二、老師領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建立自信。教學實踐中會發現,很多時候,當學生不愿意讀的時候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累了,不想讀,還有一種是有不認識的字,不會讀。第二種情況居多一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每一篇要求誦讀的篇目我都領著學生一字一字地讀一遍,幫助學生學會斷句、糾正字音。我的領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把一篇要誦讀的內容朗讀出來,學生的自信不言而喻。越讀越會讀,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因此,幫助學生正字音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通句子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順全文很重要。
三、充分利用晨讀時間,嚴格要求,保證誦讀質量。每天早上的晨讀時間誦讀經典是雷打不動的。沒有固定的領誦人,誰來的早,誰愿意領,就可以到講臺上帶領同學們讀。這樣的一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領讀的積極性。領讀的同學有權利讓不認真讀書的同學站起來或者站到前面,也可以記名字。除此之外,紀律委員也要保證晨讀的紀律。再加上老師的巡視,晨讀的質量就有保證了。
四、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要想激發學生主動誦讀經典的熱情,除了端正的思想之外,還必須有老師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在晨讀巡視中,對于誦讀賣力的同學給予及時肯定,對于表現一直很優秀的同學,讓其在班級中成為榜樣。對于領讀很用心,能夠經常領讀的同學進行大力贊揚。賞識的力量總是無窮,大力的表揚讓這些優秀的同學從班級中脫穎而出,成為班級同學爭相學習的榜樣。班級中這樣的優秀人多了,班級的誦讀水平想不高都難。
五、理解意思,巧背經典。死記硬背是一種背誦的方法,但這種方法耗時耗力還不出功。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背誦的速度,我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我會選擇一篇要要求背誦的內容,會專門抽出時間領著學生背誦,讓學生從中發現技巧。讀一句原文,讀一句解釋,讀完后再對整篇文章進行分析,往往在我的指導下,學生會很快背出要求背誦的內容。這樣的方法多加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就自覺掌握了。掌握了方法,背誦起來就如虎添翼了。
六、尋求家長、對子、組長的幫助,提高經典誦讀的質量。老師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學習對子以及組長的共同監督才行。要求會背的篇目,家長先檢查,然后是學習對子互查,接著是組長細查,最后接受學校最后的考核。對于在檢查過程中優秀的家長、負責任的學習對子和組長也要不遺余力地大加表揚,提高其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經典誦讀篇目責任到人,提高其責任意識。所有要求誦讀的篇目都在學生主動自覺要求下分給每一位同學。每一位同學都有領誦的篇目,負責領誦的篇目必須熟練背誦。這樣一來,班級集體經典背誦的時候不需要再有領誦,點到誰,誰領誦,如果不想點的話,隨意叫一個人來領,后面該誰領了,就會主動站起來領。省心極了。我是省心了,學生的責任感也來了,他不僅要清楚知道自己領誦的是哪一篇,還要知道自己的上面一篇是什么,不然接不上是要挨批評的。
總之,在經典誦讀推進過程中,因為以上措施的實施,使我們的誦讀質量有保證。在今后的實踐中,針對在誦讀中出現的問題還會發現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且行且總結。
篇3:一年級老師教育隨筆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
踏著上課的鈴聲來到了一二班,出乎意料的是一二班原來調皮搗蛋,跟老師頂嘴的“煩人蟲”今天很乖的坐到了那里,“煩人蟲”家是本地的,家里也就這么一個獨生子,家人特慣他,有時老師批評教育還會遭到家人的不滿,所以這學生在學校是囂張跋扈,在課堂上也是自由放肆,可是今天咋了,進到班里竟看到他乖乖的坐在那,是不舒服?沒管恁多開始上課,這孩子咋了,平時從不回答問題的他在我提問問題時竟然舉手回答了,“好張同學你來回答”“恩回答的真好,請坐”誰知我這么一夸,他表現更積極了,于是我就當著全班同學大聲表揚說“張同學今天表現很好,老師已經看到了他的進步,大家以后都要向他學習。”整節課上,他都筆直的坐在那里,認真聽老師講課,這讓我不由得暗暗竊喜,這個“煩人蟲”終于不煩人了。
忘了之前聽誰的講座,他說表揚孩子要大聲讓別的同學都聽到,批評學生則要小聲只要學生自己聽到。我想一二班的這個同學之前那么煩人或許是因為老師每節課都在大聲批評他或是忽視他,所以他破罐子破摔反正老師不重視我,又或許想通過上課搗亂引起老師的關注。可是老師一次的表揚讓他感覺到老師還是關注他的,他自己在老師心目中還是有地位的,所以愈加好好表現,這樣看來表揚和批評學生還是要講究技巧的,或許因為你的一次表揚就拯救了一個孩子,又或許因為你的批評而毀了孩子。教育過程中會遇到種種問題,教師也不是萬能的,可能會一時不知道怎樣處理問題學生,但是只要用心,都能做好。就像周慧玲老師所說的心用在哪,哪就好。
表揚要大聲,批評要小聲,我學會了。心往哪用,勁往哪使,講究方法技巧,那就會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