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隨筆愛心和信任是批評基礎
心得陶行知先生四顆糖果多么感人!學生打人,校長沒有訓斥,沒有疾言厲色,更沒有體罰學生,而是用四塊糖的方式肯定了學生守時、尊重人、正義和勇于認錯的四個優點,從而使學生一步步認識了錯誤。不愧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僅用“四塊糖”就達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這“四塊糖”上不僅凝聚著教育家的愛心、信任、平等、尊重、理解和寬容,而且呈現了教育家高超的批評藝術和教育方法,這種循循善誘的方法值得當今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的深思。
批評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門藝術!面對有錯誤的學生,對他們多一份尊重和寬容,少一點批評與苛求;多一份支持和幫助,少一點埋怨與指責;多一份理解和信任,少一點挑剔與猜忌;多一份坦誠和關心,少一點掩飾與冷漠。
陶行知的“四塊糖”故事告誡我們,教學方法要充滿愛心和信任。愛心,是打開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只有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愛心,體會到你的善意,學生才會向你敞開心扉,教師的一切工作才會是有效勞動。否則,縱有千言萬語,也只是徒勞。信任學生,是對自己思想工作的一種肯定。如果教師對學生缺乏信心,不信任他,則全部教育設想和教育、教學方式的準備安排全都是白搭,不會有任何效用。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和人之間是平等的。從法制的角度講,青少年也是獨立的社會個體,他們不僅享受一般公民的絕大多數權利,而且受到社會的特別保護。青少年也有受尊重的權利。青少年時期,如果他們的獨立人格和獨立地位被忽視,甚至被歧視,很容易引起他們的逆反情緒,在他們已存在逆反心理的情況下再去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效果恐怕會適得其反。而陶行知,作為一校之長,既沒有領導的架子,也沒有教育家的權威,他既擺平了自己的心態,也擺正了自己的位置,他把犯了錯誤的學生也真誠地當作人對待,尊重其人格,這自然就為進一步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開了“綠燈”。這樣一場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這樣一種建立在平等和尊重基礎之上的思想工作,焉有不成功之理。
理解萬歲,是學生的共同呼聲。只有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和學生溝通;只有理解學生,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才會找到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正確方法。缺乏理解,學生的思想工作就會失去保障。如何理解學生呢?首先要經常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其次,要經常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做到與學生同喜同悲。理解了學生,就會做到寬容。為師者寬容,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學生在寬容的環境里,才會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但寬容不等于縱容,無關大是大非,無關道德品質的小缺點、小毛病,會使學生更顯出自己的個性,切不可斤斤計較。對這些小缺點,為師者要有寬廣的胸懷,要努力去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而不是總去抓學生的“辮子”和“尾巴”;做到寬容,遇事要分情析理,忌把學生“一棍子打死”;做到寬容,要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可簡單粗暴。
陶行知的“四塊糖”故事告誡我們,熱愛和信任學生是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不斷學習、提升素質、塑造師德,靜下心來教書,捧出愛心育人,就是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使命。我不但要善待自己的生命,也要善待陪伴我們的學生,呵護比我們弱小的生命,這是教育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在教育改革深入推進的今天,我們學習陶行知的教學方法,對于老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具有很好的現實指導意義。
篇2:小學教育隨筆經典誦讀推進有效措施
帶領學生讀經典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10年前我就利用預備十分鐘的時間帶領學生讀《唐詩100古詩》,讀《日有所誦》讀《宋詞一百首》……長期的誦讀,學生積累了大量的古詩、宋詞、現代詩歌,學生的寫作說平蹭蹭地提升。在學生日常的習作中有寫現代詩的,寫五言絕句的,寫七年絕句的,甚至還有填詞的呢。每當看到學生精彩的創作我都倍感欣慰,我覺得帶領學生堅持誦讀的路子走對了。
**年開始,我校的經典誦讀成為一門課程,走向正規。我們以《十二歲以前的語文》作為我們誦讀的內容。每天早上的20分鐘時間固定為誦讀時間,雷打不動,每學期結束后要對誦讀內容進行家長考核、小組考核、老師考核以及校級考核,根據考核情況,給出相應的等級。去年我們班級的測評成績還不錯,今年的成績應該更好。
在經典誦讀的推進過程中我到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促進學生誦讀經典呢?現在我就盤點一下。
一、端正經典誦讀的思想。1.讓學生明白經典誦讀的好處,結合我已經教過的學生身上發生的具體事例讓學生端正思想,主動自覺地進行誦讀。比如;我告訴她們一個學期的誦讀結束后,學生會自己創作詩歌了,會填詞了,成為一名小詩人了。我把學生自己填的詞,創作的詩歌讀給她們聽。2.我還告訴她們我們聽的很多流行歌曲中經典的歌詞也是來源于古詩詞中的。不信,可以找找看。3.經典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讀了經典能夠時時刻刻提醒我們正確處事、正直做人。當學生明白道理的時候,就會主動去誦讀,主動誦讀了就會事半功倍。
二、老師領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建立自信。教學實踐中會發現,很多時候,當學生不愿意讀的時候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真的累了,不想讀,還有一種是有不認識的字,不會讀。第二種情況居多一些。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每一篇要求誦讀的篇目我都領著學生一字一字地讀一遍,幫助學生學會斷句、糾正字音。我的領讀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把一篇要誦讀的內容朗讀出來,學生的自信不言而喻。越讀越會讀,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愛讀。因此,幫助學生正字音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通句子很重要,幫助學生讀順全文很重要。
三、充分利用晨讀時間,嚴格要求,保證誦讀質量。每天早上的晨讀時間誦讀經典是雷打不動的。沒有固定的領誦人,誰來的早,誰愿意領,就可以到講臺上帶領同學們讀。這樣的一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領讀的積極性。領讀的同學有權利讓不認真讀書的同學站起來或者站到前面,也可以記名字。除此之外,紀律委員也要保證晨讀的紀律。再加上老師的巡視,晨讀的質量就有保證了。
四、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熱情。要想激發學生主動誦讀經典的熱情,除了端正的思想之外,還必須有老師及時地賞識、大力地表揚。在晨讀巡視中,對于誦讀賣力的同學給予及時肯定,對于表現一直很優秀的同學,讓其在班級中成為榜樣。對于領讀很用心,能夠經常領讀的同學進行大力贊揚。賞識的力量總是無窮,大力的表揚讓這些優秀的同學從班級中脫穎而出,成為班級同學爭相學習的榜樣。班級中這樣的優秀人多了,班級的誦讀水平想不高都難。
五、理解意思,巧背經典。死記硬背是一種背誦的方法,但這種方法耗時耗力還不出功。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背誦的速度,我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我會選擇一篇要要求背誦的內容,會專門抽出時間領著學生背誦,讓學生從中發現技巧。讀一句原文,讀一句解釋,讀完后再對整篇文章進行分析,往往在我的指導下,學生會很快背出要求背誦的內容。這樣的方法多加訓練,學生自然而然就自覺掌握了。掌握了方法,背誦起來就如虎添翼了。
六、尋求家長、對子、組長的幫助,提高經典誦讀的質量。老師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需要家長、學習對子以及組長的共同監督才行。要求會背的篇目,家長先檢查,然后是學習對子互查,接著是組長細查,最后接受學校最后的考核。對于在檢查過程中優秀的家長、負責任的學習對子和組長也要不遺余力地大加表揚,提高其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經典誦讀篇目責任到人,提高其責任意識。所有要求誦讀的篇目都在學生主動自覺要求下分給每一位同學。每一位同學都有領誦的篇目,負責領誦的篇目必須熟練背誦。這樣一來,班級集體經典背誦的時候不需要再有領誦,點到誰,誰領誦,如果不想點的話,隨意叫一個人來領,后面該誰領了,就會主動站起來領。省心極了。我是省心了,學生的責任感也來了,他不僅要清楚知道自己領誦的是哪一篇,還要知道自己的上面一篇是什么,不然接不上是要挨批評的。
總之,在經典誦讀推進過程中,因為以上措施的實施,使我們的誦讀質量有保證。在今后的實踐中,針對在誦讀中出現的問題還會發現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且行且總結。
篇3:小學教育隨筆請允許孩子虛度光陰
走在回家的路上,總能看到急匆匆的家長帶著孩子從學校趕往各個興趣班,孩子們僅有的點點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當當,如果那一天沒有安排活動,大多數家長們就會感到不自在,如果自己的孩子整天無所事事“虛度光陰”父母們簡直會受不了,我們的孩子真的需要那么那么多滿當當的活動嗎?孩子就不能“虛度光陰”嗎?
周末帶兒子回奶奶家,看到胡同里三五成群的孩子們在一堆沙子旁興致勃勃的玩著,只見孩子們相互默契的配合修建一條“隧道”,有的孩子負責挖、有的孩子負責運水,一會功夫他們的“偉大”工程修建成功。這群孩子在玩沙的過程中算是“虛度光陰”嗎?
英國心里專家指出,對孩子來說:“虛度光陰”也是種休息和能量儲備,如果大人對孩子過多的安排會扼殺孩子獨立性和創造力。3歲以后,是孩子的自主期。孩子們就會開始對社會活動感興趣,孩子們如果發現感興趣的事情,就會盡快融入活動中。而5-6歲更是孩子自主社交的關鍵期,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們更多的希望和同齡的孩子玩耍,請允許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虛度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