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工作反思生命另一段路程
若生命的河流,是一段曲折的滄桑;若歲月的清溪,是迢迢前去的逝者。那么,在每一道有形無形的流水之前,我都愿意自己是寧靜得足以聆見水之清音的過客。
時間猶如白駒過隙,轉瞬就觸碰到了駿馬的尾尖。我已進入為人師的時光了。在這段夏花絢爛,秋葉靜美的日子里,在學校領導和老教師的幫助下,我無論在教學方面還是班主任工作方面都學到了好多。初登講臺時,我上課的時候雖然能很流利的把本節課知識講授完,但就好像個人在表演一樣,似乎忽略了學生的存在,講課時不能面向全體學生,而且組織課堂的能力也不是很好。現在上課時,能以學生為主體,而把自己擺在一個組織者、參與者和引導者的地位上。所以在這里我還想再一次的感謝學校的領導以及有經驗的老教師對我的幫助,使我在教學方面有所進步。我覺得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做到:
1、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深入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內在邏輯,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深入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出現的困難,及時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精心設計教學方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精心組織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了,克服重復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布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
3、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對后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助整理衣服。從贊美著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4、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5、培養多種興趣愛好,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6、"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例如,課堂語言平緩,語言不夠凝練等。因此做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當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班級管理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班主任工作的秘訣就是"愛"。師愛是偉大的、神圣的。師愛是人類復雜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結著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師愛是"超凡脫俗"的愛。高爾基就曾經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這種愛沒有血源和親情,沒有私利與目的,然而這種愛卻有一種巨大的力量。
1、愛就是關懷。
師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是進行教育的必要條件。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師愛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愛是指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要愛,學習差的也要愛;活潑的要愛,文靜踏實的要愛,內向拘謹的更要愛;"金鳳凰"要愛,"丑小鴨"同樣也要愛。
2、愛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與學生雖然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所以我時刻的提醒自己,教師是不能盛氣凌人的,更不能利用自己地位和權力污辱學生;我應該從他們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理解他們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們幼稚和天真;信任學生要信任他們的潛在能力,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在磨練中成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我縮小心理距離。
3、愛就是責任。
其實,愛學生要深入地愛,要理智地愛。也就是說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不嬌慣、不溺愛。對其缺點錯誤,不縱容、不姑息、決不放任。師愛既蘊含著強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現出深刻的理智,不僅著眼于學生目前的得失和苦樂,更應注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前途。
篇2:小學教師工作反思說孩子能聽懂話
昨天中午在下班的路上,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騎著已經拿掉輔助輪的小自行車向我“疾駛”而來,他搖頭晃腦,然而眼睛卻直視前方,仿佛自行車確實已經跟他融為一體了。我突然想好好夸夸這個小家伙。
這個時候,我感覺我頭腦里大量的詞句信息涌了過來:你真棒!你騎得真好!你的技術真很嫻熟啊!感覺這輛自行車已經就是身體的一部分了。然而我最后沖出來的一句話是:“你騎車的技術真的很熟練啊!”
好可惜,我的這個長句子還沒有說完,孩子已經騎著他的小自行車離我好遠好遠了。也就是,他根本就沒有聽到我在夸他!
事實上,這樣的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屢見不鮮的。面對一種情況,我們常常在尋找合適的詞句,然而我們卻也時常發現,我們嘴里沖出來的話,有時候真就是自己并沒有想說的話,或者是想表達意思。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當我看到這個孩子騎自行車的這個樣子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技術真的很棒,很自然,速度又快,并且還讓人感覺很安全,他的目光也很銳利,他騎自行車的樣子一點不笨拙。也就是,我的視野里一下子涌現了大量的形象,我的大腦中也一下子產生了大量的信息。而每一個信息都讓我大腦的語言區域輸出了一組對應的語詞。于是這些詞語在剎那間發生了“排隊現象”,當信息發生排隊現象時。我們往往根據自己緘默的理念來選擇信息。
我發現,我是一個過于理性的人,我喜歡將現象肢解下來看,因為當時我事實上感到的是“他的技術真好!”。然而,關于“技術”這個詞,對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來說,是不能起到“表揚”的作用的。在孩子眼里,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用全身心去做,也就是“技術”只是他身體的一部分,而這些“部分”,他還沒能關注到。
望著騎車離去的小男孩,我感到一絲失望,但突然想到,倘若這就是在課堂,看到孩子的字寫得既快有好看,坐姿又好。我是不是也這樣表揚:“你寫字的技術真好啊!”“你的字真好看啊!”“你的坐姿真棒!”“你有良好的寫字習慣!”這樣的表揚估計孩子或許能聽懂,也會很高興,但一定不是他們很想要的最好的表揚。但如果我們這樣表揚:“騎得好帥啊!”“小飛俠來啦!”可能會更加有效果。
因此,從這方面講,我們的對孩子的理念,決定著我們如何選擇排隊中的“詞句”與孩子對話。一個沒有“孩子概念”的老師,自然就會用自己在成人社會交往的理念來選擇詞句與孩子對話。這或許就是我們經常感到我們的教育并沒有發生真正效果的一個原因吧!
篇3:教師工作反思一次課堂測驗引發思考
在開學之初,我們幾個老師總結了去年語文考試暴露的問題。然后決定進行每一個單元的測試。這樣一來就發生了下面的故事。
在測驗的過程中,我只是讓各位學生將自己的桌子收拾干凈,然后就以為萬事大吉了。等到快下課的時候,由于另外一個班還要進行測試。我就和課代表簡單的交代了以下,然后就出去準備下一場的考試了。后來在閱卷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同學的答案和參考答案是一樣的,我不禁怒火中燒,沖到班里把那幾個涉嫌作弊的同學全都揪出來了,狠狠的批評了一頓,并且還揪出了沒有被發現的作弊的同學。事情處理完了以后,我到辦公室里心理還是燃燒著怒火,忍不住的抱怨起來:“學生太不聽話了,考試都要作弊,太沒有自覺性了。”好多同事都安慰我說想開點了什么的。但是,這個時候一位老師突然說:“在考試之前,你是不是沒有將桌子分開,考試的時候是不是沒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監控。”這句話如醍醐灌頂,我終于冷靜了下來,開始將反思的矛頭對準自己。原來在這個事故中出現的主要的錯誤在我。我不僅這位老師說的我沒有做到,同時,在課后沒有監控學生們收完卷子。我在監管的時候出現了很大的漏洞,所以才會導致這么多的學生有空可鉆。
正所謂:銷惡于未萌,彌禍于未形。許多時候,作為老師在管理學生的時候不能做事后的消防員,忙著去處罰學生的各種錯誤。我們應該做的是當一個有預見性的老師,在學生沒有犯錯誤以前就把學生可能犯錯誤的隱患給消除掉。特別是在這一次考試的過程中,如果我能夠做到防患于未然,對考試的各個環節都加以把控,這樣的話就不會有后來的事情了。
把事情坐在前頭,雖然過程會比較的辛苦,但是卻少了很多的后續的環節,這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的一種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