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心是好孩子動力給予孩子寬容自尊贊美
自尊心是好孩子的動力給予孩子寬容、自尊、贊美
摘要:本文力圖說明只有教師具有師愛、寬容的品質,注意在教育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自尊心。因為只有具有自尊心的人,才會珍視自己在集體中的合理地位,注意保持個人在集體中的聲譽。
關鍵詞:寬容、自尊、贊美
踏入教育工作已經十幾年了,在最初的幾年里,我始終弄不明白為什么有的孩子總是犯錯,比如不遵守學校的紀律、偷拿東西、撒謊……為此,我沒少費心,或苦口婆心地說服規勸,或疾言厲色地批評訓斥,但收效甚微。這些孩子或者當時哭哭啼啼深表懊悔,或者信誓旦旦下保證,但過不了幾天,他們還會依舊犯錯。這是為什么呢?我苦苦思索卻始終不得要領。
去年學校發了幾本教育名著,有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肖川主編的《當代教育思想精要》、宋運來主編的《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等書籍,這些書籍猶如黑暗中的指明燈,撥開了我眼前的迷霧,讓我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尋到了解決的方法。
在談到教育這類學生的問題時,這幾本書雖然敘述不同,但不約而同地都提到了師愛、寬容與自尊。教育這樣的孩子,只靠說理、批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為問題的根源在于學生沒有建立良好的自尊心。只有具有自尊心的人,才會珍視自己在集體中的合理地位,注意保持個人在集體中的聲譽。一般說來自尊心是一個積極向上,努力克服缺點的內部動力。而我呢,我只是看到了學生所犯的錯誤,卻沒有深究學生犯錯的原因,更可怕的是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我就像鰩堵水那樣,哪錯管哪,沒有及時疏通源頭,又怎么能有顯著的成效呢?
這讓我認識到教育這些孩子,教師就要用愛去寬容地對待他們,要小心地像呵護柔弱的小花那樣去呵護學生那脆弱的自尊心。只有學生擁有較強的自尊心、榮譽感時,他才會不斷地自我約束,修正自己的言行,最終使自己成為一個符合社會道德要求的人。
而學生的自尊心又是那樣的脆弱,我們教育者的一句粗暴的批評,一個冷淡的眼神,都足以將它扼殺,繼而給學生貼上壞孩子的標簽,讓孩子破罐破摔,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行越遠。由此可見,讓學生不斷犯錯的元兇竟然就是我們這些打著“為你好”旗號的教育者了。這個結論真讓我慚愧,我開始注意自己的言行,開始注意教育的技巧。
那天下課的鈴聲響了,我正準備放學時,前排中間的4個同學突然起了騷動,女孩小A哭了起來,抽抽噎噎地向我告狀,她的5元午飯錢丟了,鄰座的小B則說是小A的同桌小C偷的,小C滿臉通紅地辯解,錢是他自己的。一時間班里亂哄哄的。我剛想發脾氣,卻立刻想到了那些書。于是我靜了靜心,把其他同學組織好放學,而后我單獨耐心地詢問了整個事情的經過。
通過學生小A和小B的描述,我判斷問題出在小C的身上,可小C從沒有犯過此類錯誤,所以處理此事就要格外精心。我給小C的家長打了個電話,小C的家長很快就來了,我讓三個孩子分別說了事情的經過,小C的家長堅決否認,極力為兒子辯護。要是以前,我一定會把此事弄個水落石出,非揪出學生的錯誤,嚴厲批評一通的。可現在,我卻能微笑著說,我知道小C是個好孩子,不會故意犯錯的,我只是想請你們來幫我分析判斷問題的,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然后又隨口談了幾句孩子最近在校的表現。家長見我沒死揪此事不放,心情也放松了,臨走時硬給了小A5元錢,讓她吃午飯。
一下午我沒有再提此事。晚上,我接到了小C家長的電話,電話里小C的媽媽說,他們當時就知道一定是小C拿了別人的錢,只是礙于面子不好意思承認,可是孩子的錯誤不能隱瞞姑息,他們在家已經教育過小C了,他們很感激我保全了孩子的面子,小C也在電話里哭著向我道歉,請求我的原諒。我告訴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錯再錯,不知悔改,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問小C能保證不再犯類似錯誤嗎,小C干脆地答應了。為了讓孩子放寬心,我故意說自己的記憶力很差,好多事轉個身就忘了,所以請他明天一定記得提醒我給學生聽寫生詞,他也同意了。第二天早自習時,我故意不聽寫生詞,小C認真地提醒了我,我順勢表揚小C真是老師的小助手,能幫老師記住這么多事,小C輕松地笑了。以后這件事再也沒有被人提起,這個孩子也再沒犯過類似的錯誤。
篇2:自尊心是好孩子動力給予孩子寬容自尊贊美
自尊心是好孩子的動力給予孩子寬容、自尊、贊美
摘要:本文力圖說明只有教師具有師愛、寬容的品質,注意在教育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自尊心。因為只有具有自尊心的人,才會珍視自己在集體中的合理地位,注意保持個人在集體中的聲譽。
關鍵詞:寬容、自尊、贊美
踏入教育工作已經十幾年了,在最初的幾年里,我始終弄不明白為什么有的孩子總是犯錯,比如不遵守學校的紀律、偷拿東西、撒謊……為此,我沒少費心,或苦口婆心地說服規勸,或疾言厲色地批評訓斥,但收效甚微。這些孩子或者當時哭哭啼啼深表懊悔,或者信誓旦旦下保證,但過不了幾天,他們還會依舊犯錯。這是為什么呢?我苦苦思索卻始終不得要領。
去年學校發了幾本教育名著,有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肖川主編的《當代教育思想精要》、宋運來主編的《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等書籍,這些書籍猶如黑暗中的指明燈,撥開了我眼前的迷霧,讓我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尋到了解決的方法。
在談到教育這類學生的問題時,這幾本書雖然敘述不同,但不約而同地都提到了師愛、寬容與自尊。教育這樣的孩子,只靠說理、批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因為問題的根源在于學生沒有建立良好的自尊心。只有具有自尊心的人,才會珍視自己在集體中的合理地位,注意保持個人在集體中的聲譽。一般說來自尊心是一個積極向上,努力克服缺點的內部動力。而我呢,我只是看到了學生所犯的錯誤,卻沒有深究學生犯錯的原因,更可怕的是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我就像鰩堵水那樣,哪錯管哪,沒有及時疏通源頭,又怎么能有顯著的成效呢?
這讓我認識到教育這些孩子,教師就要用愛去寬容地對待他們,要小心地像呵護柔弱的小花那樣去呵護學生那脆弱的自尊心。只有學生擁有較強的自尊心、榮譽感時,他才會不斷地自我約束,修正自己的言行,最終使自己成為一個符合社會道德要求的人。
而學生的自尊心又是那樣的脆弱,我們教育者的一句粗暴的批評,一個冷淡的眼神,都足以將它扼殺,繼而給學生貼上壞孩子的標簽,讓孩子破罐破摔,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行越遠。由此可見,讓學生不斷犯錯的元兇竟然就是我們這些打著“為你好”旗號的教育者了。這個結論真讓我慚愧,我開始注意自己的言行,開始注意教育的技巧。
那天下課的鈴聲響了,我正準備放學時,前排中間的4個同學突然起了騷動,女孩小A哭了起來,抽抽噎噎地向我告狀,她的5元午飯錢丟了,鄰座的小B則說是小A的同桌小C偷的,小C滿臉通紅地辯解,錢是他自己的。一時間班里亂哄哄的。我剛想發脾氣,卻立刻想到了那些書。于是我靜了靜心,把其他同學組織好放學,而后我單獨耐心地詢問了整個事情的經過。
通過學生小A和小B的描述,我判斷問題出在小C的身上,可小C從沒有犯過此類錯誤,所以處理此事就要格外精心。我給小C的家長打了個電話,小C的家長很快就來了,我讓三個孩子分別說了事情的經過,小C的家長堅決否認,極力為兒子辯護。要是以前,我一定會把此事弄個水落石出,非揪出學生的錯誤,嚴厲批評一通的。可現在,我卻能微笑著說,我知道小C是個好孩子,不會故意犯錯的,我只是想請你們來幫我分析判斷問題的,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然后又隨口談了幾句孩子最近在校的表現。家長見我沒死揪此事不放,心情也放松了,臨走時硬給了小A5元錢,讓她吃午飯。
一下午我沒有再提此事。晚上,我接到了小C家長的電話,電話里小C的媽媽說,他們當時就知道一定是小C拿了別人的錢,只是礙于面子不好意思承認,可是孩子的錯誤不能隱瞞姑息,他們在家已經教育過小C了,他們很感激我保全了孩子的面子,小C也在電話里哭著向我道歉,請求我的原諒。我告訴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錯再錯,不知悔改,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問小C能保證不再犯類似錯誤嗎,小C干脆地答應了。為了讓孩子放寬心,我故意說自己的記憶力很差,好多事轉個身就忘了,所以請他明天一定記得提醒我給學生聽寫生詞,他也同意了。第二天早自習時,我故意不聽寫生詞,小C認真地提醒了我,我順勢表揚小C真是老師的小助手,能幫老師記住這么多事,小C輕松地笑了。以后這件事再也沒有被人提起,這個孩子也再沒犯過類似的錯誤。
篇3:九年級語文老師工作反思:教育不應一味贊美和遷就
一年的畢業教學生涯結束,留給自己很多要反思的地方。
畢業第五年,我接手了九年級的課程。雖然以前想過帶畢業班,可真正帶起來,還真得是從零開始。不僅是我,還有學生。
學生的基礎實在是慘不忍睹,有時,我一直想不通,學生學了將近九年的語文,最后怎么會越來越差了呢?
在這個提倡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實質上很多人看重的依然是“唯分數論”。一測后的質量分析,我在會上第一個發言,說自己上半學期的教學心得:幫助每個同學盡量在語文上有所進步。結果,聽了其他老師的匯報,我忽然有種闖錯地方的感覺。他們能抓住重點,并且只抓重點,懂得取舍。而我呢,把語文的教育功能是不是放大了?還是把自己的教育使命變得過于崇高了?
九年級上課是殘酷的,很多課都得搶,我性格弱,干脆不搶。領導喜歡這樣的搶課盛況,而我只想用心上好屬于自己的那幾節課。
本以為一測分析會會鼓動自己放棄后面的同學,結果,秉性使然,我還是堅持到了中考前的那一刻。因為,語文不僅僅是為了考試,還有它那說不出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可學生的成績并不是很理想,甚至有學生考了個零分。不管多么不看重成績,可那零分還是刺痛了我的眼睛,刺痛了我的心。畢竟付出了一年的努力,總得有點兒回報吧。
我開始反思,反思這一年來的教學。
課堂上,我總是盡量給同學們創造寬松的環境。我體諒他們畢業班學業重,讓他們在語文課堂上有喘息的機會。能在課上解決的問題,課下絕不布置題海作業。
課下,誰有問題了,我來解決;誰有困難了,我來幫一把;誰思想有動搖了,我來鼓勵打氣……
可現在的學生是如此能抓住每個老師的脾氣,他們又是如此能淋漓盡致地利用老師們的秉性。老師脾氣好了,上課一會兒就沒個上課的樣子了;老師嚴厲了,他們也只能嘴上抱怨幾句,該干啥干啥去。雖然,從長遠來看,鼓勵教育的優點更多,可在中國當今這個連教育都急功近利的時代,誰又會去看長遠的優點顯現呢?
我給他們創造的寬松環境,被部分同學當成了自己放縱的土壤。這樣以來,談何學習?談何語文素養的提高?初衷一變,再想找回,就真的是難嘍。
適當的贊美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成長,適度的遷就可以讓學生更加地自由,然而如果是一味地贊美和遷就,只會苦了老師,膨脹了學生。
看來,古語云的“恩威并施”,放在教育里也是貼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