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有效課堂教學研修日記
怎樣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研修日記
波蓮中心學校王圣隆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教育思想的滲透引導、教學過程的科學展開、教育目標的實現,大多是在課堂教學這一特定的時空中完成的,而在課堂教學規定的時間中,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的深度,就直接反映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倡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學習。高效課堂,不僅是達成高效率的課堂,更是教育教學形式的巨大變革。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超常收獲、超常提高、超常進步。作為教育組織者的教師,是課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環,或者講是高效課堂實現的關鍵因素。
教師應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不再是傳統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與學生成績的評判者,而應是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指導者,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養學生自覺、自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一節課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而課堂能否高效的關鍵在于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在于教師研讀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師對課堂的精心設計,在于教師對教學的科學規劃,在于教師對教學材料的精心取舍與提煉,在于讓學生既能進行長時間的充分實踐活動,又有大量的知識積累,老師又能不失時機的引導和提升,使得在教學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率。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選擇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目標呢?教學方法選擇的主要依據是教學內容,學生認知的實際。只有選擇最適合某課的教學內容,最適合學生的認知實際,最符合教師個性心理特征的教學方法,才能最高效率的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包括學習知識,培養能力,提升素質,使學生在接受學習的前提下,把知識內化為自我修養和自己的實際行動。
新課程以來“課堂氣氛活躍”成了評價一堂課質量的標準,為了避免課堂上出現冷場,我們許多教師在教學時采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們既要從表面上看課堂是否活躍,而且還要從基礎知識入手,語文基礎知識是語文的基石,沒有基礎知識的訓練,語文教學的創新發展也就失去了意義。活躍的課堂氣氛固然重要,但這并不是最終的目的,我們應把靜態的語言語言文字訓練轉化為動態的實踐活動,這樣就會使語文訓練與人文精神的熏陶融為一體。
總之,只有構建起高效的語文課堂,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開闊學生視野,鍛煉學生能力,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課前的周密準備,課堂求真務實,不斷改進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外,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實踐。在探索與實踐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盲點,關鍵是要不斷地發現問題,改進不足,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的提高。只要我們面對問題和困難,冷靜思考,勇于實踐,善于總結,一定會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篇2:《構建有效課堂教學》研修日記
《如何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研修日記
波連中心學校黃妹轉
依據學校的需要安排,本學年我擔任三年級數學的教學。三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不長。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多問,對一切新事物都感興趣。針對三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教師在設計數學課堂教學必須更自由、更靈活,學生才能始終在愉快的狀態下積極地學習數學,這是我們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善于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充分利用數學課堂,把它創設成充滿活力、魅力無窮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感受數學美,去追求數學美。上好數學課,使數學課靈動起來。
一、教學資源要有趣味化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
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是有密切聯系的,新教材中也給出了許多例子,教師要盡量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樂于接受。也可以讓學生例舉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小學生有著好奇心、疑問心、愛美心強和活潑好動的特點。數學教師要從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發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設出學與“玩”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2、改變例題和練習的呈現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以《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為先導,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還要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果題目帶有一定的思考性,就易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在設計練習時,可設計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題目以及數學游戲等。例如,在上《筆算除法》這一節課時,在練習中可以設計涂顏色、改錯、連線、開火車、判斷等等類型的題目,可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使課堂練習在學習中發揮出最大的效應!
二、讓學生動手操作、體驗,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1、讓學生“進入”課本主題圖
在每次新授課時,我喜歡用學生的名字代替書本中主題圖出現的人物。這樣一來,學生會覺得好象這知識更貼近自己,感覺更親切好玩,下課后還津津樂道。比如在教學《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一課時,用四名學生代替唐僧師徒四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這一知識的認識。
2、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成功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為只有通過自己的再創造活動而獲得的知識,才能真正被掌握和靈活運用。根據費賴登塔爾的觀點,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弱,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圖形或物體,調動各種感觀參與實踐,同時教給學生操作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拼擺、畫圖、實驗等操作實踐,激發思維去思考,從中自我發現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動手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民主教學構建師生和諧
在課堂上,師生的雙邊活動輕松和諧,師生們展示的是真實的自我。課堂上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小聲討論,時而高聲辯論。同學們爭相發言,有的居高臨下,提綱挈領;有的引經據典,細致縝密。針對同學們獨具個性的發言,老師不時點頭贊許,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老師則以信任鼓勵的目光和話語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自然敢于講真話、講實話,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
四、建立學習數學自信心
(一)增加學生的成功體驗
對學生來說,過多的失敗,很容易摧毀他們對生活的希望,導致其建立失敗者的自我形象。相反,適度的成功體驗往往能幫助他們形成成功者的自我認識,從而成為不斷上進的動力源泉。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設法創設順境,增加學生對學校生活的積極美感,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預期,幫助學生構筑美好的自我形象。
(二)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身價值和潛力
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必須幫助他們認識到自身擁有的巨大潛能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使他們深信:只要自己在某些領域的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做出比較突出的成績。
總之,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從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多種形式,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激勵性的問題情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動手實踐中,學生能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在民主教學中,學生們不僅能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掌握數學的方法,而且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從而達到高效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