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什么是心理健康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什么是健康
健康一詞,按照傳統的觀念和習慣的看法多限于生理健康,主要是指軀體發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而很少考慮心理方面的健康。例如,《現代漢語小詞典》(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對健康的解釋為:“(人體)生理機能正常,沒有缺陷和疾病。”《辭海》(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年版)把健康界定為:“人體各器官系統發育良好、功能正常、體質健壯、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勞動效能的狀態。”這樣理解顯然是不全面、不完整的。人既是一個生物性的個體,也是一個社會性的個體。人的健康不僅受生物因素的制約,也受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影響。世界衛生組織(WHO)1946年成立時,在其憲章中對健康的含義做了科學的界定:“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就是說健康這一概念的基本內涵應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三個方面,表現為個體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種良好的機能狀態,亦即生理和心理上沒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發揮心理對機體和環境因素的調節功能,保持與環境相適應的、良好的效能狀態和動態的相對平衡狀態。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相對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健康也叫心理衛生,其含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狀態,即沒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說能以正常穩定的心理狀態和積極有效的心理活動,面對現實的、發展變化著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自身內在的心理環境,具有良好的調控能力、適應能力,保持切實有效的功能狀態。二是指維護心理的健康狀態,亦即有目的、有意識、積極自覺地按照個體不同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遵循相應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采取各種有效的方法和措施,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社會環境,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和訓練,以求預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質,維護和促進心理活動的這種良好的功能狀態。上述兩個方面即構成了心理健康這一概念的基本內涵。
心理健康,小學生,知識
篇2: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崗位職責任職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
1.按照學校課程計劃及工作安排,認真做好備課、授課等教學工作及學生管理工作;
2.采用探究式、參與式、啟發式、體驗式教育教學方法授課;
3.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教學與管理并重,教書育人,管教管導;
4.積極參與教研活動和規定的文化業務進修;自覺進行教學基本功訓練,堅持互相聽課,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5.對學生分層次教學、按需輔導,培優輔弱,鞏固提高學生成績。
任職資格:
1.要求具備全日制院校(師范類)本科及以上學歷,心理學專業畢業;
2.1-3年以上的教學經驗,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持有普通話等級證和教師資格證;
3.應屆畢業生需相關專業碩士及以上學歷,本科需為國內統招A類院校;
4.應屆畢業生有教師資格證或在2019年7月之前可以獲得教師資格證,熱衷社會活動,曾擔任學校管理職務者優先考慮。
5.骨干教師獲得過省、市級先進教師者優先;
6.具有省、市級以上公開課獲獎經歷者優先;
7.有較強的科研能力,有突出的科研成果。
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崗位
篇3: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月活動方案
為不斷提升口腔醫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工作在口腔醫學院深入展開,普及心理知識,強化學生心理素質,口腔醫學院舉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月”系列活動。活動安排如下:
一、活動時間
*年5月4日――5月25日
二、活動內容
1.廣泛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口腔醫學院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積極通過各種方式,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心理危機干預知識,營造關心、關注、關愛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圍繞樹立陽光心態、積極應對壓力,打造和諧型校園、關愛型校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口腔醫學院將舉辦人際關系團體輔導、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心理委員培訓)、心理讀書會和校園心理情景劇大賽。
2.做好學生心理危機傾向排查工作,杜絕極端事件發生。口腔醫學院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對口腔醫學院全體學生開展一次心理危機排查工作。做到深入細致,對特困生、畢業生等重點人群進行排查工作,搜集并跟蹤異常心理學生的信息,及時向學院主管學生工作的領導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具體報告。杜絕學生因心理問題導致極端事件發生,確保學院穩定。
3.認真總結工作,完善工作體制和機制。口腔醫學院借此機會,對本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一次深入的回顧和總結,發揚成績、克服不足,逐漸建設好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體系,完善全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隊伍建設。
三、活動目的
進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大學生的心理保健意識,使學生在悅納自我、開發潛能、優化人格、全面發展上,獲得成長的動力與快樂人生,同時讓更多的人來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讓更多的人意識到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性。
口腔醫學院
二零一三年五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