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康教育問題》
《淺談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康教育的問題》
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也愈來愈高。一味的只把自己所學的知識毫不保留的灌輸給學生,顯然已經不符合當代教育的理念了。一個優秀的教師除了開啟學生的智力大門之外,還應該對學生進行德育,去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
身為基層的一線教師,從事教育工作三來,我發現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尤其,農村小學生的心理現狀甚令人擔憂。
據我看來,造成農村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自身因素造成的。
當計劃生育成為一項基本國策之后,即便是在農村,人們也提高了覺悟,知道了“少生優育”,所以家里的獨生子女也就多了。這種現狀往往是孩子產生“唯我獨尊”的霸道行為,嬌蠻任性,自理能力差而依賴性強,有的比較自負,還有的自卑心理比較嚴重,不會與人溝通。
然后,是家庭環境的影響。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我們農村家庭經濟狀況已經明顯有了好轉,但是,并不是所有家庭都過上了小康生活。仍有相當多的家庭剛解決溫飽問題,甚至還有一部分家庭相當貧困。而這些家長都紛紛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老一輩的農村人不但文化水平低,而且溺愛孫子。也有少數父母離異,這種家庭的孩子不是缺少父愛就是缺乏母愛,容易使孩子心靈受到傷害,造成性格孤僻,不喜歡與人溝通。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農村家長重男輕女思想比較嚴重,對男孩百般寵愛,對女孩冷漠輕視。這些家庭因素都是造成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
接著,是學校教育的影響。
雖然,在近年來,國家增強了農村師資力量的建設,而且從教師的素質、學歷上都提高了要求,但是,在農村,專業的心理教師仍然比較缺乏,心理教育也沒有得到普及,盡管學校教育一直提倡德育、智育并抓,但實際之只重視了智育。教師對學生心理教育,不但缺乏系統研究,而且意識也比較淡薄,心理教育的方法也比較簡單。這也是造成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是不良社會現象的影響。
只要有人存在,就會有不良行為的存在。當今社會上,人們的不良行為更是比比皆是,隨處可見。例如,地攤上的不健康書籍、影碟,網上的一些少兒不宜的色情網站等,這些都給思想尚未成熟的小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針對以上因素造成造成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我認為,要想改善這種現狀,只靠學校或者家庭一方面是做不到的,必須家校聯手,密切協作,才能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靈導師”。我認為父母應該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孩子的喜怒哀樂也是父母應該最先察覺到的,隨時找孩子談心,傾聽他們的內心世界。身為父母,還應該以身作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應該先做到。除此之外,對孩子不要一味的溺愛,應該做到嚴、柔相濟,讓孩子家感到家庭的溫暖,又不是教養。還有,做父母的不要總是把什么事都大包大攬,應適當的培養孩子的自力能力,讓他們也經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樣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有好處。
在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問題上,除家長之外,學校的教育也是尤為重要的。
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簡單的八個字,詮釋了對一個教師的基本要求。“學高”自然是與智育分不開的,那么,要想讓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老師必須要做到“身正”,正所謂“身教勝于言傳”。除此之外,老師還應該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學習情況以及性格特點,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對由外界或是學生自身因素造成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應及時找其談話,為其排憂解難,進行心理教育,使其健康全面的發展。
心理健康,小學生
篇2: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活動方案
《揚起你的笑臉》活動方案
形式:心理劇表演、舞蹈、三句半、辯論、環保時裝秀等
時間:*年5月26日
地點:五年三班教室
一、活動目的:人生道路上人人都會遇到令人心煩的事,從而使得人的情煩躁。作為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他們正處于一個重要的心理轉型期。如果他們懂得有勇氣的揚起笑臉去尋找解決煩心事的最佳方式,就會對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交友等各方面產生積極影響。
二、活動內容:
本次班會分為以下幾部分:
第一部分:由主持人引出主題。辯論“發泄作用的好與壞”
第二部分:短劇――“賀卡*”。讓同學們面對現實生活;
第三部分:短劇《勇氣》,敢于向父母表白。
第四部分:短劇《美麗的心事》,不自卑,全班是共同的朋友。
第五部分:環保時裝秀表演,揚起笑臉,做個低碳達人。
為了活躍氣氛,每一部分插播舞蹈。
四、活動準備:
1、提前一周召開全班會議,確定主持人(男:張天浩女生:秦璐瑩);
2、提前一周排練短劇《賀卡*》、《勇氣》、《美麗的心事》
3、提前一周各組排練舞蹈《you》、《芭蕾舞》、《春天的故事》
4、提前一周學生準備環保服裝,班長組織走秀表演辯論準備:正反方各四人,辯詞事先準備好;
5、會場布置:教室前排空出足夠大的地方供主持人、舞蹈、短劇和辯論賽使用。黑板美化,書寫主題,稍加裝飾。
6、錄制鈴聲、音樂;準備外放機一臺。
篇3: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為了深入貫徹《*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在我校廣泛深入開展,促使這項現代教育活動朝著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堅持以馬列主義、*思想、*理論、“****”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堅持育人為本,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2、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和實效性。為此,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與針對性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個別差異相結合;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預防、矯治和發展相結合;教師的科學輔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助人與自肋相結合。
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的傾向,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學知識的傳授和心理學理論的教育,也不能看成是各學科的綜合和思品課的重復。它與學校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聯系,但不能取代德育工作。要保證心理健康與學校德育工作相輔相成。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任務與主要內容。
1、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2、心理健康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樹立在出現心理行為問題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和避免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各種不利影響;培養身心健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3、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知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知識,其重點是學會學習、人際交往、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常識。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有計劃地開展活動課或專題講座。包括心理訓練、情境設計、角色扮演、游戲輔導、心理知識講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學生掌握一般心理保健知識,以增強學生的自我心理修養,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2、個別咨詢與輔導。開設心理咨詢室(或心理輔導室),進行團體或個別輔導,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并將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幫助學生掃除成長中的障礙和煩惱。
3、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給部分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建立心理檔案,有的放矢發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變被動為主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幫助家庭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更好地教育孩子。
4、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把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結合,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風,結合新課改,努力構建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班級活動與班主任工作均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5、積極開通學校和家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貌岸然。通過家長學校或社區活動,引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營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調動家庭和社會的各種力量,創建符合學生健康成長的環境。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實施
1、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領導。
學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規劃、組織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定期研究并解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問題,定期開展檢查和督促,從人員、資金及時間上保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積極、有效的進行。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將有計劃地逐步建立一支以班主任為骨干的全體教師共同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師隊伍,學校將為教師學習、培訓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供必要的條件,定期開展知識講座、理論研討、案例分析、外出學習等培訓活動,及總結、互相交流,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
3、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體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求全體教師增強意識、主動參與,學校將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制度、評價體系和獎勵機制。
4、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各科滲透心理健康知識。
學校心理教育的主渠道貌岸然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過程中,學校將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校的各科教育和日常管理中,成為全體教師面向全體學生的常態教育活動,要求各學科開展學法指導,促進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使學生樂學、會學。要求教師充分地、有意識地運用教材豐富的從文精神內容,去塑造學生健全人格。
5、確定工作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根據各年段教育工作實際及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按循序漸進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低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樂與教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小學中、高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嘗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的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培養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善于與更多的同學交往,健全開朗、合群、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參與活動的能力。
6、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活動和課題研究。
為了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性、針對性,學校將要求教師從我校學生實際出發,以我校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需要為課題,開避孕藥教育科研和課題研究,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為了及時總結、提高和交流,要求教師每學的寫一篇心理健康教育的個案分析,每位班主任每學年至少開展二次心理健康教育為內容的主題班會課,學校每學期開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出一集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