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師碰見心理問題應該調適

教師碰見心理問題應該調適

2024-07-31 閱讀 7004

教師碰見心理問題應該如何自我調適

1.學會排解不良情緒,情緒的宣泄可以從“身”、“心”兩個方面著手。“心”方面如在適當的環境下放聲大哭或大笑,對親近和信任的朋友或親人傾訴衷腸,給自己寫信或寫日記,聽音樂等。“身”方面如劇烈的體力勞動,縱情高歌,逛逛街,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等等。還可以出門旅游,從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這里介紹幾種非常適用的放松療法。(1)深呼吸法。深呼吸時應全身放松,吸氣的呼氣的過程要慢,持續的時間各約4秒鐘,平時每天堅持練習兩次,每次4-10分鐘,可以緩解心理壓力。(2)張-弛肌肉放松法。這種方法的要點是讓你先緊張后放松,在感覺緊張后再充分地體驗放松的感覺。從操作上來講,一般從上到下,依次進行。(3)想象放松法。即通過對一些安寧、舒緩、愉悅的情景的想象來達到身心放松的目的(如海邊漫步、草原奔馳、似小鳥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等)。由于這種松弛是持久的、有益的,由自身努力形成的,所以容易形成對環境的控制感,而這種控制感對環境壓力造成的緊張感的緩解是非常有利的。

2.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調整自我期望值,接納自我

4.提高工作能力和技能

5.改變認知與思維方式,增強積極情感體驗

6.教師應努力營建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美滿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進個體健康人格的形成與發展,能在個體遇到困難時給予鼓勵和幫助,緩減個體的心理壓力。

7.要學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從中得到樂趣與心理支持。

心理問題,教師,如何

篇2:教師碰見心理問題應該調適

教師碰見心理問題應該如何自我調適

1.學會排解不良情緒,情緒的宣泄可以從“身”、“心”兩個方面著手。“心”方面如在適當的環境下放聲大哭或大笑,對親近和信任的朋友或親人傾訴衷腸,給自己寫信或寫日記,聽音樂等。“身”方面如劇烈的體力勞動,縱情高歌,逛逛街,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等等。還可以出門旅游,從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這里介紹幾種非常適用的放松療法。(1)深呼吸法。深呼吸時應全身放松,吸氣的呼氣的過程要慢,持續的時間各約4秒鐘,平時每天堅持練習兩次,每次4-10分鐘,可以緩解心理壓力。(2)張-弛肌肉放松法。這種方法的要點是讓你先緊張后放松,在感覺緊張后再充分地體驗放松的感覺。從操作上來講,一般從上到下,依次進行。(3)想象放松法。即通過對一些安寧、舒緩、愉悅的情景的想象來達到身心放松的目的(如海邊漫步、草原奔馳、似小鳥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等)。由于這種松弛是持久的、有益的,由自身努力形成的,所以容易形成對環境的控制感,而這種控制感對環境壓力造成的緊張感的緩解是非常有利的。

2.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調整自我期望值,接納自我

4.提高工作能力和技能

5.改變認知與思維方式,增強積極情感體驗

6.教師應努力營建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美滿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進個體健康人格的形成與發展,能在個體遇到困難時給予鼓勵和幫助,緩減個體的心理壓力。

7.要學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從中得到樂趣與心理支持。

心理問題,教師,如何

篇3:教師工作經驗交流:教師的心理問題

教師工作經驗交流:教師的心理問題

1、教師心理問題的原因探討

1)教師所承擔的多重角色所帶來的心理沖突是造成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

教師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教師要扮演多重角色:他們是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活動的管理者,對學生起著教育管理的責任;他們是學生父母的代理人,在一定時間要負責照顧學生;他們是學生的朋友,是學生的心理治療者,需要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思想和感情;他們又是人際關系的交往家,需要與其他教師、學生家長、學校領導打交道;同時,他還要在學校之外,在家庭中充當各種角色,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子,要應付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多種人際交往。多方位的角色轉換容易造成教師的心理矛盾和沖突,造成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不能很好地轉換角色,使得有的教師不能處理好多種關系,加重了心理負擔。

2)來自生活和工作的多重壓力,是形成教師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隨著黨和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社會和家長對教育的期望值日益增長,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使廣大教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競爭。為應付來自學校社會升學的壓力,來自責任心和時間緊迫感的壓力,來自高付出與低收入的壓力,來自用人制度改革,教師面臨落聘、下崗的壓力,教師就像根始終繃緊的弦,在超負荷地工作,這使教師患有比一般人更多的心理障礙:自卑心態嚴重,嫉妒情緒突出,焦慮水平偏高,神經質、抑郁癥和失眠時有發生等。

3)教師自我心理調控能力的不足與心理問題排解、疏導渠道的缺乏是教師心理問題嚴重的又一原因。

以往,談到心理健康,人們首先會想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卻很少想到教師也有心理健康問題。人們往往只重視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只強調教師的奉獻精神與責任感,而忽視對他們心理健康的維護。教師心理服務機構的空白,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缺乏,使教師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調整與治療,從而也使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因此出現偏差。

2、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

1)關注心理健康,創設良好環境。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應充分認識到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學校領導要轉變管理觀念,發揚民主,關心教師,為教師創設寬松、和諧的工作環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要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使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中體驗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計為教師解決生活困難,解除教師后顧之憂;配備心理保健工作者,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指導教師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促進教師心理健康。

2)增強心理保健意識,掌握心理調適方法。教師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識,要認識到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維護,一切外部的幫助都是間接的,心理醫生能做的也只是“助人”。因此,教師應善待自己,幫助自己,要掌握心理調適方法,來維護心理健康。

(1)要正確地了解自己,確認自我價值,并接受自己。古人早有明訓:“人貴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很多教師由于自我認知偏差,不能正確把握自己,帶來諸多心理問題,甚至形成心理疾病。因此,如果一個教師能正確認識自我,接受自我,揚長避短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并體現自身的價值。

(2)調節情緒,保持心理平衡。現代心理學心身研究認為,情緒在心理疾病中具核心作用。積極的情緒對健康有增力作用,而消極的情緒不僅對健康有減力作用,且易導致人的心理障礙。而教師面對繁重的工作,復雜多變的教育對象,迅速變化的世界,難免會帶來各種各樣的消極情緒反應,如不及時疏導,不僅影響自身,更會投射到學生身上。當教師心懷不良情緒時,可一試情緒調節法,以保持心理平衡。如采用“阿Q”式的精神自慰法;通過體育鍛煉、聽音樂等活動的合理渲泄法;轉換思維方式,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認識調適法等。

(3)建立良好人際交往圈。心理學家早就指出,人類的心理適應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具有良好人際關系的個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對挫折的承受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就愈強,在社會生活中也就愈成功。因此教師要學會與人交際,善于與人交際,將自己和諧地融于社會之中,保證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師往往是樂于和學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與學生打交道的教師。教師應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4)積極進取,努力工作。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個體,其重要特點是具有積極的進取精神。他們在工作中盡可能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并從工作的成果中獲得滿足和激勵。也只有熱愛自己的教育工作,把工作當作樂事而不是負擔的教師,才能夠保持健康的心理。

3、教師具備的心理素質

1)要有敏銳的感受力,能對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變化明察秋毫,及時做出反應,這種敏感性還會促使教師時刻關注外界新知識、新信息,不斷充實自己。

2)教師要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教育的環境不會始終不變,教育對象也不會完全相同。教師必須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具有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同時教師若能將創造性的思維引入到教學中,必然會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3)教師要具有較高的“情商”。即教師對自己的情緒有良好的調節和控制能力。教師做為社會中的一員,也會同常人一樣,經歷各種挫折、打擊,也會有喜怒哀樂各種復雜的情緒體驗,但其中消極的情緒是不宜帶入課堂的,所以教師必須學會情緒的調控,以良好的心境進入角色。

4)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教學是一復雜的過程,人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如果缺乏堅韌、百折不撓、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5)具有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創造出和諧的工作氛圍,友好、互助的同事關系能減輕工作中的巨大壓力。

6)能主動地適應和改善新環境,熟練地進行角色轉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