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青少年心理問題早已引起團市委的重視,*年,團市委成立了哈爾濱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為我市青少年緩解心理壓力、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馬家爵事件發生后,大學生乃至整個青少年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愈發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為了進一步了解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年11月至12月,團市委成立專門調研組,以問卷與個別訪談相結合的形式,就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課題組首先在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隨機選取了100名在校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他們進行了個性成熟度測評。課題組共發放問卷100份、個性成熟度測驗卷100份,回收92份,回收率92%,有效率88%。隨后,又分別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心理輔導教師、團委書記和哈爾濱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主任張大生進行了個別訪談。課題組經過綜合分析調查問卷與個別訪談情況后得出結論:在哈爾濱市青少年當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正確的疏導和解決,已經成為影響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強勢誘因。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
1、對“健康”的認識尚不全面。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一詞全面含義的詮釋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身體疾病和癥狀,而是一種個體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也就是說,健康不僅是一種身心狀態,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會適應能力三種因素的統一體,而心理健康是一個人獲得整體健康的核心與支柱。然而,調查顯示,仍有10.9%的被調查者認為“身體健康就是真正全面的健康”(見表1)。
表1:您認為一個人全面的健康應是什么?
項目
身體健康
心理健康
身心健康
有效百分比(%)
10.9
17.4
71.7
2、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弱化。青少年階段是人生心路歷程中最為躁動不安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里,青少年無論在生理上或心理發展、社會適應等方面都要經歷巨大的變化,擺在他們面前需要面對的,不僅是學習、交往、發育、升學、就業等自身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同時,還有現代化進程中社會轉型給他們造成的巨大心理壓力與考驗。一方面,強烈的自尊心與過高的期望值常常使他們幻想一切順利、事事成功;另一方面,在越來越實際的現實面前,他們又面臨著各種壓力,要承受各種困惑、煩惱、挫折、憂傷乃至不幸。處在這種現實中的青少年,面對挫折和失敗,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不堪一擊,部分接受調查的大學生承認自己經常伴有焦慮不安、精神抑郁、冷漠、恐懼、易怒、自卑、多疑、逆反心理等癥狀(見表2)。
表2:請選出您有過的下列行為?
項目
有效百分比(%)
項目
有效百分比(%)
項目
有效百分比(%)
時常焦慮不安
4.7
恐懼
3.3
神經衰弱
3.3
精神抑郁
3.6
易怒
6.9
冷漠
10.5
自卑
4.3
逆反心理
9.4
情緒穩定
3.3
樂觀
13.4
開朗
15.6
積極進取
6.9
敏感
7.2
多疑
5.1
其他
2.5
3、心理問題普遍困擾青少年。在調查目前青少年心理狀況的程度時,有31.5%的大學生認為一般,15.2%的大學生認為較差,有5.4%的大學生認為非常差;有36.9%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或身邊的同學、朋友常受心理問題的干擾;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有71.8%的人認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迫切或極為迫切。在團市委~年組織開展的“哈爾濱青年生存發展狀況”的調查中也顯示:當代哈爾濱青少年健康意識明顯增強,但心理健康狀況堪憂。
4、個性成熟程度較低。課題組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大學生的個性成熟度測驗結果進行分析后表明:28.4%的大學生個性欠成熟,不善于處理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和矛盾,不善于觀察問題的各種復雜因素,不能準確地預見自己行為的結果;56.8%的大學生個性具有兩重性,一半老練,一半幼稚;只有14.8%的大學生較為成熟,能很得體的處理大部分事情,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建立起較良好的人際關系;接受測驗的大學生中尚無一人達到很成熟老練的程度。
5、人際交往障礙不容忽視。據哈爾濱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粗略統計:社交(即人際關系)障礙占該中心所接待心理疾患的28-30%。調查問卷也顯示:有8%的大學生心理問題來源于“孤獨”,分別有7.2%和5.1%的大學生敏感、多疑(見表2、表3)。
表3:您或您的同學、朋友的心理問題主要原因?
項目
有效百分比(%)
項目
有效百分比(%)
項目
有效百分比(%)
學習或考試壓力
4.7
家長的語言暴力
2.2
老師的語言暴力
1.1
同學的語言暴力
2.5
未來就業壓力
13.8
懷疑自己的能力
10.1
挫折
12.3
自卑
14.5
敏感
9.8
清高
3.6
孤獨
8
社會不良文化影響
6.2
6、青少年心理問題不能得到科學引導。青少年心理問題極易引發輕生、犯罪、自毀前程等嚴重事件。然而,調查顯示:部分青少年有了煩惱和痛苦多采用抽煙、喝酒、睡覺、上網聊天等消極方式對抗(見表4)。
表4:您或您的同學、朋友產生心理問題后常用排解方式?
項目
有效百分比(%)
項目
有效百分比(%)
項目
有效百分比(%)
讀書
4
向朋友或同學傾訴
17.4
寫信寫日記
10.9
睡覺
5.8
向老師、家長傾訴
5.1
喝酒、抽煙
6.2
假裝高興
3.3
順其自然
13.8
看電影、錄相或聽音樂
9.4
上網玩游戲或聊天
8.3
自我安慰
10.1
心理醫生熱線或其他媒介
2.5
找心理醫生
2.2
其他
1.1
二、青少年心理問題成因分析
1、學習壓力。此次接受問卷調查的大學生中14.5%人表示面臨學習或考試壓力(見表3)。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一項統計也顯示:要求提供心理咨詢或矯治的來訪青少年中30%是由于學習壓力造成的心理問題。而團省委的一次調查數據也顯示:有68.9%的學生認為“壓力很大”或“壓力較大”,21.5%的學生“說不清”,僅有9.5%的學生輕松地感到學習“沒有壓力”,有35.9%的中學生已經把“學習太累”當做自己學習勁頭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2、教育缺失。對青少年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們通常從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分析得多,而從心理上分析得少,以簡單、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一切,盲目追求升學率,使得青少年的心理素質包括競爭力、情緒、情感、性格、自我意識、人格傾向、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等等方面,往往處于一種自發形成和盲目發展的危險狀態。而傳統文化倍加推崇的師生關系被打破,更使青少年失去可容健康心靈成長的大片土壤。由于缺乏必要的交往,師生間交流互動減少,情感和思想交流渠道不暢,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位置漸行漸遠,而教師不能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以及有償家教、鄙視成績差的學生等現象更使師生心理距離越拉越大。調查中,有71.7%的大學生認為師生關系“一般”,甚至有6.5%的大學生認為師生關系“差”,這種現象客觀存在,且已不是局部、暫時的個別現象。
3、家庭影響。家庭環境是青少年個性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場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過程中起著極其重大的作用,其中,影響最為重要和突出的,則當數父母的文化素質、教養方式、健康狀況、夫妻關系、經濟狀況及父母的品德行為等因素。在與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咨詢教師及團委書記的個別訪談中了解到: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多來自生活困難或單親家庭。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主任張大生更是一語中的: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必有一個問題家庭。
4、校園暴力。在許多人看來,暴力行為和學校是不沾邊兒的事,但嚴峻的事實是:校園中的確存在著暴力行為。在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了解到,在他們接待的來訪青少年中,因受校園暴力影響而產生心理問題的占有一定比例,且日趨嚴重。其中最常見的表現是搶劫,即高年級在校生或流失生向低年級學生索要錢財,被搶者如果沒有錢或者錢少就會被毆打,而被搶者由于遭到威脅往往不敢向老師或家長反映,導致實施搶劫者愈發猖狂。而學校及家長往往將預防校園暴力的重點對準校外,卻忽視了同為學生的校內施暴者。校園中的搶劫現象給青少年的學習、生活特別是心理上造成的危害是極大的,許多被搶學生日后想起當時情景仍感到很害怕。
5、社會環境。伴隨社會轉型成長的當代青少年,不僅時刻感受和體驗著競爭的無處不在,而且他們也必須面對成人社會為他們設定的價值取向:學習不好→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好工作→賺不到大錢→無法享受生活→枉為人生。“金榜題名有人喝彩,名落孫山被人輕視”、應試教育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影響等社會風氣更是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發展。
三、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的對策與建議
塑造健康的心理有助于青少年確立積極的生活目標與態度,培養健全的人格與個性。按照黨的*屆四中全會關于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要求,為此,共青團組織要加大服務青少年的工作力度,加強服務青少年的能力建設,切實提高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水平。
1、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延伸,團隊組織和教育部門要充分正視當前面臨的新形勢,審時度勢,深入剖析,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必須改變當前空對空的說教方式,在思想觀念、教育內容、工作方法、活動渠道等方面大膽進行創新,樹立新觀念、充實新內容、創造新方法、拓寬新渠道,以人為本,立足青少年的思想實際和心理發展特點,將德育工作“虛功實做”,著力提高工作成效。
2、幫助青少年正確緩解壓力。痛苦、挫折、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面對,要正確引導青少年以積極的健康愉悅的心理正確認知和評價壓力,讓青少年充分認識到:生活中,快樂與痛苦并存,生活中的挫折、沖突和失敗是不可避免的;要正確引導青少年掌握一些雖不能治本,卻在具體情境中有其實用性的生理放松的方法,如通過控制呼吸、心跳等生理反應來從外到內改變情緒;要給予青少年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等在內的適當的心理支持,從而有效減輕壓力的不良影響,提高應對紛繁復雜現實生活各種挑戰的能力;要引導青少年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青少年在實踐中磨煉意志,砥礪品格,培育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較強的心理調適能力。
3、構建社會支持網絡。一要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要保持良好心態,提高自身修養,樹立家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觀,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從根本上避免外在的、強制的、過度的教育,并給孩子以情感上的支持。二要注重同伴之間的關系。青少年渴望同伴間的友情,同伴的影響大大超過了父母、教師的影響,要通過有效的外部干預和幫助增強青少年的人際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同伴關系。三要突出學校教育的重要地位。要在高起點上塑造教師完美人格,加強師德建設,增進師生感情;要依靠學校現有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隊伍和工作網絡,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開展實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適應能力訓練;要加強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師、班主任、校醫等相關人員的精神衛生知識培訓,提高早期發現學生心理行為異常、疏導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指導學生尋求醫療幫助的能力。四要優化社會環境。要在全社會創設寬松的成長環境,尊重青少年個體特點和發展需求;要逐步建立有效的青少年心理援救體制,有針對性地指導青少年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如何自我調適;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從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專、兼職教師,特別是心理輔導或咨詢人員的資格認證體系。
篇2:青少年心理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青少年心理問題早已引起團市委的重視,*年,團市委成立了哈爾濱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為我市青少年緩解心理壓力、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馬家爵事件發生后,大學生乃至整個青少年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愈發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為了進一步了解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年11月至12月,團市委成立專門調研組,以問卷與個別訪談相結合的形式,就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課題組首先在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隨機選取了100名在校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他們進行了個性成熟度測評。課題組共發放問卷100份、個性成熟度測驗卷100份,回收92份,回收率92%,有效率88%。隨后,又分別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心理輔導教師、團委書記和哈爾濱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主任張大生進行了個別訪談。課題組經過綜合分析調查問卷與個別訪談情況后得出結論:在哈爾濱市青少年當中出現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正確的疏導和解決,已經成為影響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強勢誘因。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
1、對“健康”的認識尚不全面。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一詞全面含義的詮釋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身體疾病和癥狀,而是一種個體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也就是說,健康不僅是一種身心狀態,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會適應能力三種因素的統一體,而心理健康是一個人獲得整體健康的核心與支柱。然而,調查顯示,仍有10.9%的被調查者認為“身體健康就是真正全面的健康”(見表1)。
表1:您認為一個人全面的健康應是什么?
項目
身體健康
心理健康
身心健康
有效百分比(%)
10.9
17.4
71.7
2、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弱化。青少年階段是人生心路歷程中最為躁動不安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里,青少年無論在生理上或心理發展、社會適應等方面都要經歷巨大的變化,擺在他們面前需要面對的,不僅是學習、交往、發育、升學、就業等自身成長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同時,還有現代化進程中社會轉型給他們造成的巨大心理壓力與考驗。一方面,強烈的自尊心與過高的期望值常常使他們幻想一切順利、事事成功;另一方面,在越來越實際的現實面前,他們又面臨著各種壓力,要承受各種困惑、煩惱、挫折、憂傷乃至不幸。處在這種現實中的青少年,面對挫折和失敗,心理承受能力往往不堪一擊,部分接受調查的大學生承認自己經常伴有焦慮不安、精神抑郁、冷漠、恐懼、易怒、自卑、多疑、逆反心理等癥狀(見表2)。
表2:請選出您有過的下列行為?
項目
有效百分比(%)
項目
有效百分比(%)
項目
有效百分比(%)
時常焦慮不安
4.7
恐懼
3.3
神經衰弱
3.3
精神抑郁
3.6
易怒
6.9
冷漠
10.5
自卑
4.3
逆反心理
9.4
情緒穩定
3.3
樂觀
13.4
開朗
15.6
積極進取
6.9
敏感
7.2
多疑
5.1
其他
2.5
3、心理問題普遍困擾青少年。在調查目前青少年心理狀況的程度時,有31.5%的大學生認為一般,15.2%的大學生認為較差,有5.4%的大學生認為非常差;有36.9%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或身邊的同學、朋友常受心理問題的干擾;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有71.8%的人認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迫切或極為迫切。在團市委~年組織開展的“哈爾濱青年生存發展狀況”的調查中也顯示:當代哈爾濱青少年健康意識明顯增強,但心理健康狀況堪憂。
4、個性成熟程度較低。課題組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在校大學生的個性成熟度測驗結果進行分析后表明:28.4%的大學生個性欠成熟,不善于處理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和矛盾,不善于觀察問題的各種復雜因素,不能準確地預見自己行為的結果;56.8%的大學生個性具有兩重性,一半老練,一半幼稚;只有14.8%的大學生較為成熟,能很得體的處理大部分事情,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建立起較良好的人際關系;接受測驗的大學生中尚無一人達到很成熟老練的程度。
5、人際交往障礙不容忽視。據哈爾濱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粗略統計:社交(即人際關系)障礙占該中心所接待心理疾患的28-30%。調查問卷也顯示:有8%的大學生心理問題來源于“孤獨”,分別有7.2%和5.1%的大學生敏感、多疑(見表2、表3)。
表3:您或您的同學、朋友的心理問題主要原因?
項目
有效百分比(%)
項目
有效百分比(%)
項目
有效百分比(%)
學習或考試壓力
4.7
家長的語言暴力
2.2
老師的語言暴力
1.1
同學的語言暴力
2.5
未來就業壓力
13.8
懷疑自己的能力
10.1
挫折
12.3
自卑
14.5
敏感
9.8
清高
3.6
孤獨
8
社會不良文化影響
6.2
6、青少年心理問題不能得到科學引導。青少年心理問題極易引發輕生、犯罪、自毀前程等嚴重事件。然而,調查顯示:部分青少年有了煩惱和痛苦多采用抽煙、喝酒、睡覺、上網聊天等消極方式對抗(見表4)。
表4:您或您的同學、朋友產生心理問題后常用排解方式?
項目
有效百分比(%)
項目
有效百分比(%)
項目
有效百分比(%)
讀書
4
向朋友或同學傾訴
17.4
寫信寫日記
10.9
睡覺
5.8
向老師、家長傾訴
5.1
喝酒、抽煙
6.2
假裝高興
3.3
順其自然
13.8
看電影、錄相或聽音樂
9.4
上網玩游戲或聊天
8.3
自我安慰
10.1
心理醫生熱線或其他媒介
2.5
找心理醫生
2.2
其他
1.1
二、青少年心理問題成因分析
1、學習壓力。此次接受問卷調查的大學生中14.5%人表示面臨學習或考試壓力(見表3)。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一項統計也顯示:要求提供心理咨詢或矯治的來訪青少年中30%是由于學習壓力造成的心理問題。而團省委的一次調查數據也顯示:有68.9%的學生認為“壓力很大”或“壓力較大”,21.5%的學生“說不清”,僅有9.5%的學生輕松地感到學習“沒有壓力”,有35.9%的中學生已經把“學習太累”當做自己學習勁頭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2、教育缺失。對青少年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們通常從政治上、思想上、品德上分析得多,而從心理上分析得少,以簡單、呆板、僵化、千篇一律的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一切,盲目追求升學率,使得青少年的心理素質包括競爭力、情緒、情感、性格、自我意識、人格傾向、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等等方面,往往處于一種自發形成和盲目發展的危險狀態。而傳統文化倍加推崇的師生關系被打破,更使青少年失去可容健康心靈成長的大片土壤。由于缺乏必要的交往,師生間交流互動減少,情感和思想交流渠道不暢,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位置漸行漸遠,而教師不能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以及有償家教、鄙視成績差的學生等現象更使師生心理距離越拉越大。調查中,有71.7%的大學生認為師生關系“一般”,甚至有6.5%的大學生認為師生關系“差”,這種現象客觀存在,且已不是局部、暫時的個別現象。
3、家庭影響。家庭環境是青少年個性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場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過程中起著極其重大的作用,其中,影響最為重要和突出的,則當數父母的文化素質、教養方式、健康狀況、夫妻關系、經濟狀況及父母的品德行為等因素。在與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咨詢教師及團委書記的個別訪談中了解到: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多來自生活困難或單親家庭。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主任張大生更是一語中的: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后必有一個問題家庭。
4、校園暴力。在許多人看來,暴力行為和學校是不沾邊兒的事,但嚴峻的事實是:校園中的確存在著暴力行為。在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了解到,在他們接待的來訪青少年中,因受校園暴力影響而產生心理問題的占有一定比例,且日趨嚴重。其中最常見的表現是搶劫,即高年級在校生或流失生向低年級學生索要錢財,被搶者如果沒有錢或者錢少就會被毆打,而被搶者由于遭到威脅往往不敢向老師或家長反映,導致實施搶劫者愈發猖狂。而學校及家長往往將預防校園暴力的重點對準校外,卻忽視了同為學生的校內施暴者。校園中的搶劫現象給青少年的學習、生活特別是心理上造成的危害是極大的,許多被搶學生日后想起當時情景仍感到很害怕。
5、社會環境。伴隨社會轉型成長的當代青少年,不僅時刻感受和體驗著競爭的無處不在,而且他們也必須面對成人社會為他們設定的價值取向:學習不好→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好工作→賺不到大錢→無法享受生活→枉為人生。“金榜題名有人喝彩,名落孫山被人輕視”、應試教育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影響等社會風氣更是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發展。
三、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的對策與建議
塑造健康的心理有助于青少年確立積極的生活目標與態度,培養健全的人格與個性。按照黨的*屆四中全會關于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要求,為此,共青團組織要加大服務青少年的工作力度,加強服務青少年的能力建設,切實提高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水平。
1、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延伸,團隊組織和教育部門要充分正視當前面臨的新形勢,審時度勢,深入剖析,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必須改變當前空對空的說教方式,在思想觀念、教育內容、工作方法、活動渠道等方面大膽進行創新,樹立新觀念、充實新內容、創造新方法、拓寬新渠道,以人為本,立足青少年的思想實際和心理發展特點,將德育工作“虛功實做”,著力提高工作成效。
2、幫助青少年正確緩解壓力。痛苦、挫折、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面對,要正確引導青少年以積極的健康愉悅的心理正確認知和評價壓力,讓青少年充分認識到:生活中,快樂與痛苦并存,生活中的挫折、沖突和失敗是不可避免的;要正確引導青少年掌握一些雖不能治本,卻在具體情境中有其實用性的生理放松的方法,如通過控制呼吸、心跳等生理反應來從外到內改變情緒;要給予青少年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等在內的適當的心理支持,從而有效減輕壓力的不良影響,提高應對紛繁復雜現實生活各種挑戰的能力;要引導青少年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青少年在實踐中磨煉意志,砥礪品格,培育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較強的心理調適能力。
3、構建社會支持網絡。一要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要保持良好心態,提高自身修養,樹立家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觀,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從根本上避免外在的、強制的、過度的教育,并給孩子以情感上的支持。二要注重同伴之間的關系。青少年渴望同伴間的友情,同伴的影響大大超過了父母、教師的影響,要通過有效的外部干預和幫助增強青少年的人際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同伴關系。三要突出學校教育的重要地位。要在高起點上塑造教師完美人格,加強師德建設,增進師生感情;要依靠學校現有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隊伍和工作網絡,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開展實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適應能力訓練;要加強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師、班主任、校醫等相關人員的精神衛生知識培訓,提高早期發現學生心理行為異常、疏導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指導學生尋求醫療幫助的能力。四要優化社會環境。要在全社會創設寬松的成長環境,尊重青少年個體特點和發展需求;要逐步建立有效的青少年心理援救體制,有針對性地指導青少年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如何自我調適;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從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專、兼職教師,特別是心理輔導或咨詢人員的資格認證體系。
篇3:青少年夏令營入營協議書
甲方(受托人):__________乙方(委托人):__________為營員之(法定監護人其他親屬)
聯系方式:__________營員:__________
為了方便乙方合理安排時間,滿足營員的學業需求和成長、發展需求,現甲乙雙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相關法律,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就營員__________前往極地營拓展中心在營地食宿及參加軍事訓練、拓展活動等方面達成協議如下:
一、乙方同意將__________(營員姓名)送至甲方營地,期間乙方及營員都愿意遵守甲方營地的各項規章規定,
二、權利和義務
(一)甲方的權利和義務
1、甲方將為營員進行本活動計劃中主要課程安排中的訓練內容:
2、甲方應高度重視營員的安全問題,將采取預防措施和對營員進行安全教育,并建立健全安全保障體系。
3、甲方保證提供的食宿條件如下:
用餐:正餐六菜一湯(三葷三素);每天一次水果;
早餐:牛奶、豆漿、雜糧粥、素菜、雞蛋、饅頭、花卷、油餅;夜宵:牛奶、點心;
住宿:三人間標準間、空調、獨立衛生間;住宿環境每天清潔,定期進行消毒。
4、甲方應制定規章規定并要求營員嚴格遵守,如營員在接受甲方教育后仍有違反相關規章規定的行為,則甲方不對因此產生的任何后果(包括財產及人身)負責。嚴重違反規章規定,甚至導致甲方或其他營員遭受損害的,責任人應承擔賠償責任,乙方應承擔連帶責任。
5、甲方應為營員統一辦理營地意外傷害保險。
(二)乙方權利和義務
1、乙方應認真履行監護人或家長職責,對營員進行親情及理論道德觀教育,教育營員遵守托輔期間的有關規定,不得自行外出、擅自脫離甲方照看,并在不必到場的情況下盡量配合甲方對營員進行各種良好習慣的培養和教育,與甲方共同承擔教育營員的責任。因下列原因或者營員擅自脫離監護、違反甲方規定而發生意外事故,致人身或者財產損失的,甲方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并無不當的,乙方不得向甲方提出賠償要求:
①出于自然災害(如地震、雷擊、臺風、洪水等)、戰爭、政府政令以及其他不可預見、不能避免并且不可克服的客觀情況造成的;
②來自營地外部的突發性、偶發性或第三方侵害造成的;
③營員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甲方不知道或者難于知道的;
④營員自殺、自傷的;
⑤其它意外或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
2、乙方有責任認真填寫本協議附帶的《健康承諾書》《營員入營物品清單》《營員信息表》,乙方提供營員的所有資料必須真實、合法,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乙方必須提供營員合法監護人的身份證復印件和聯系方式,合法監護人聯系方式如有變更,應立即通知甲方,由于信息不實造成不良后果,由乙方負責。
3、乙方應在辦理入托手續時按約定交納所有費用。如乙方發生單方重大違約情形,導致甲方遭受損失的,將不退還任何費用。
4、乙方須配合甲方教育營員保管好自己的錢物,盡量不攜帶貴重物品。若非甲方管理責任原因,而是因營員大意或者保管不善丟失錢物,甲方應積極為乙方尋找,如缺乏線索尋找未果,甲方不承擔經濟賠償責任。且營員損壞或破壞甲方的公共財物,乙方應承擔賠償責任。
5、乙方對夏令營的管理、教育、活動擁有建議和監督權。
三、違約責任及爭議解決
1、乙方應及時接送營員,不可以無限延長營員在甲方營地的時間,甲方不對延長的時間內營員的安全負責。乙方如確有特殊情況不能按時接送營員,必須提前與營地聯系。
2、營員在營地期間,必須按照有關規章制度,遵守各項紀律。營地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甲方可通知乙方終止協議,其費用按時間據實結算:
①嚴重打架斗毆或攜帶兇器,故意傷害其他營員造成嚴重后果的;
②有偷竊公私錢物和勒索錢財等行為,無悔改表現的;
③吸煙、喝酒;
④以任何方式侮辱打罵教職員工;
⑤擅自外出,夜不歸宿;
⑥傳播觀看黃色、暴力色彩的書刊、音像制品;
⑦尋釁滋事,擾亂社會治安,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
⑧不聽從甲方管理,經教育無悔改表現的;
3、甲乙雙方就本協議的條款發生爭議時,應本著友好協商的原則加以解決。雙方協商未果,可以選擇通過仲裁或訴訟解決爭議。
四、費用及支付方式
1、乙方應當在辦理入營手續時交納入營費用,延期交納需經甲方同意,如乙方單方遲延繳納或拒不交納的,甲方有權解除合同。
2、營員非因身體、宗教、民族習俗等原因不參與集體用餐,不參加集體活動的,甲方僅承擔說服教育職責,不產生任何退費情形。
3、收費標準:收費標準:10天期1380元/人/期,14天期1680元/人/期,收費中包括營地食宿、人員、服裝、道具、資料、景區門票、船票、路費、保險等費用。甲方不得擅自調整費用,如遇物價波動或政策導致必須調價的情形,甲方應及時通知乙方協商。
4、交費方式:
家長在報名時需交報名費100元(含總費用中,用于服裝定制、食宿安排,如果開營時不到,不予以退還)。剩余部分可在到達營地辦理入營手續時現金支付。
五、負責
1、本協議的相關附件均為本協議的有機組成部分,與本協議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本協議自甲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權的代理人簽字、乙方簽字之日起正式生效。
3、本協議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4、本協議未盡事宜由雙方另行協商,并簽訂補充協議,與本協議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附件:
1:營員健康承諾書
2:營員入營攜帶物品清單
3:營員入營信息表
甲方:________ 乙方:________
日期:________ 日期:________
附件1:營員健康承諾書
作為營員____________的法定監護人或其他親屬,我已清楚知曉營員在營地期間的活動存在戶外、體能等多方面內容,我承諾營員不存在:
①先天性疾病(體質偏弱也請說明)
②重大傷殘或嚴重疾病既往病史
③易傳染疾病(如在潛伏期也請說明)
④其他不宜進行戶外運動或體能鍛煉的疾病(如心臟病、哮喘、低血糖衣等)
被托管人可能存在以下健康問題需要注意,但不影響其參與托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營員基于上述原因在托管期間發病或受到損害,一切責任由營員自行承擔,承諾人承擔連帶責任。
如承諾人隱瞞相關信息,則營員基于上述原因在營地期間發病或受到損害,一切責任由承諾人承擔。
特此承諾!
承諾人:
日期:
附件2:營員入營攜帶物品清單
名稱
數量
描述
營員本人簽字:離營本人簽字:
營員確認人簽字:離營確認人簽字:
日期:日期:
附件3:營員入營信息表
營員:________
項目一:孩子需要糾正的不良習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項目二:希望在學習中進行那方面的輔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項目三:其他特殊說明和特殊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人:________
日期: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