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制度大全 > 景(區)點旅游廁所建設項目建議書

景(區)點旅游廁所建設項目建議書

2024-07-31 閱讀 5385

第一章概況1.1項目概況涼州,是“絲綢之路”重鎮,素有“四涼古都”之稱,現以中國旅游標志━━銅奔馬而聞名海內外。涼州地處河西走廊東端,東接古浪石峽,南靠祁連山麓,北抵騰格里沙漠,西臨茫茫草原,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區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60多處。目前按地理分布已形成了5條黃金旅游線。區內有以“隴右學宮之冠”之稱的文廟,中國旅游標志之都銅奔馬出土地雷臺漢墓和雷臺,著名佛教翻譯家鳩摩羅什葬舌之地羅什寺,海藏禪林海藏寺,大云曉鐘古鐘樓,以及西郊公園、南城門樓、東關花園、海藏公園等為主的歷史文物古跡旅游線路;東線有以全國第一座沙漠公園,西部最大的野生動物園,以及延壽寺、設施農業、皇臺葡萄基地、高溝堡古城遺址等為主的人文景觀旅游線路;南線有以~正式歸屬祖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白塔寺,“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等景點為主石窟塔寺旅游線路;西線有以蓮花山寺、藥王溫礦泉療養山莊等景點為主的休閑度假旅游線路,北線有以名勝古跡松濤寺、西寧王碑、下雙大廟等為主的寺觀廟宇旅游線路。這里有迷人的西部戈壁田園風情,有古老的漢、明長城遺址,有古絲綢之路的駝隊足跡,有長河落日的大漠風光,有高效設施農業,有萬畝葡萄長廊和中國悠久的葡萄酒文化,是中外游客觀光旅游、文化訪古、旅游探險、休閑度假的理想去處。近年來,涼州人民為打好“中國旅游標志之都”這張牌,積極開發旅游資源,提高旅游服務的檔次和服務質量,涼州旅游業已初具規模,不少旅游品牌已在全國甚至國外打開了市場。但是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涼州區旅游景區(點)基礎設施相對滯后,特別是景點廁所衛生條件極差,環境較好的旅游廁所幾乎沒有,部分景區(點)甚至沒有廁所,給旅游者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嚴重的影響了旅游景區(點)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地位。為從根本解決旅游景區(點)旅游廁所的問題,為中外游客營造一種衛生、清潔的旅游環境,依據《武威市旅游事業“十五”計劃》、《區域分析與規劃》以及區內自然條件、給排水條件、游客日流量等因素,擬對涼州區內各旅游景區(點)旅游廁所全部更新改造為水沖式廁所和免沖式環保廁所。1.2項目的必要性1.2.1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要求。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極大的拉動了西部經濟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借西部大開發的東風,旅游業提出“西部大開發,旅游應先行”號召,為加快旅游業的發展,國家專門設立了旅游國債資金,投資建設西部旅游、生態旅游、扶貧旅游等重點項目,特別對西部的旅游基礎配套設施和旅游廁所加大了投資力度,爭取和利用好旅游國債資金對加快我區旅游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2.2旅游業發展的需要。“九五”以來,涼州區旅游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建成和修復了一批在省內外甚至國內外知名的旅游景區(點),形成了行、游、住、吃、購、娛一條龍旅游服務體系。盡快新建旅游景區(點)的高檔次旅游廁所迫在眉睫。1.2.3旅游廁所是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必要條件之一。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首先要加強旅游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而建設高標準的旅游廁所是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旅游景區(點)服務檔次,美化景區環境具有重要作用。1.2.4環境保護的需要。旅游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的,環境保護是發展旅游的前提和保證,發展旅游是環境保護的基礎和條件。旅游廁所的修建,既可以促進旅游資源開發建設與環境保護的有機結合,又可提高旅游景區(點)的整體形象,實現生態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1.2.5旅游者消費需求發展需要。當前旅游者的消費需求已經發生了質的轉變,旅游不僅要求愉悅、放松,還要求舒適、衛生。高標準的旅游廁所不僅能豐富景區(點)的內涵,而且還能滿足旅游者的各項需求,在某種程度上還代表著城市和景區(點)的品味與形象。1.3項目的可行性1.3.1現有旅游基礎設施已基本完善,修建高標準的旅游廁所可以借助現有基礎設施如給、排水、電力設施,修建成本相對較低。1.3.2以“銅奔馬”為標志的旅游產業正在涼州區如火如荼地興起。乘著西部開發的東風,雷臺公園的擴建工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白塔寺、天梯山石窟修復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特色旅游形成專線,觀光農業形成規模,交通通訊不斷完善,民俗風情豐厚濃郁,各種景點爭奇斗艷,為涼州旅游業的發展推波助浪。1.3.3各種裝飾優美的造型廁所也是景區一道亮麗的風景,既為游客提供了方便,又點綴了景區景點。第二章建設內容及規模2.1各景區(點)的廁所現狀。武威市涼州區現有160多個景區(點),除文廟、雷臺公園各有一個普通的水沖廁所外、其余景區(點)基本為一些結合本地條件而建的旱廁、土廁,既不衛生又不美觀,無法為游客提供滿意的服務。區內尚無符合景區標準旅游廁所。2.2日客流量分析根據旅游景區(點)最大日客流量和廁所使用情況,按照《旅游景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標準》,旅游景區(點)廁所廁位按最大日客流量的5‰估算,全區共需要設置廁所52個,廁位305個。具體估算表見表(一)。2.3建設內容及規模2.3.1新建水沖式旅游廁所21間,其中:2廁間5廁位13間,2廁間8廁位2間,2廁間10廁位4間,2廁間12廁位2間。2.3.2新建免沖式旅游廁所10間,其中:4廁間5廁位8間,8廁間10廁位2間。2.3.3新建太陽能免沖式廁所18間,其中:4廁間5廁位9間,3廁間3廁位6間,2廁間4廁位3間。2.3.4購置移動型4廁間5廁位免沖廁所3輛。2.3.5改造現有給、排水設施。第三章投資估算和資金來源3.1投資估算該項目預計總投資1030萬元,詳細預算見表(二)。3.2資金來源申請國債資金500萬元,銀行貸款100萬元,地方配套430萬元。第四章項目實施步驟4.1建設期及步驟該項目建設期為二年,即~年6月至~年12月,分期分批建設。第一期:~年6月至~年10月。完成武威市涼州區各景區(點)高標準廁所規劃設計方案并立項,完成文廟、雷臺、西郊公園、海藏寺院、海藏公園、東關花園、南城門樓、大云寺、白塔寺、天梯山石窟旅游廁所的建設。第二期:~年10月至~年12月。完成沙漠公園、瀕危野生動物園、莫高旅游度假村、鄧馬營湖、蓮花山風景區、清水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園區、高壩智能農業示范區、沙產業室、沙生可食用動

植物生態園、皇臺葡萄基地、二壩高效節水農業示范區旅游廁所建設工作,沙漠探險區購置3輛可移動免沖廁所。第五章項目效益評估5.1社會效益5.1.1項目建成后,各種造型優美的廁所成為景區一道亮麗的風景,既能方便游客,又能吸引眾多游客到武威觀光旅游;5.1.2廁所內的個性化服務預計到~年能增加100個就業崗位,對旅游基礎設施相關服務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5.1.3項目建成后,不僅能保護觀光旅游區環境,還能為觀光旅游區發展無公害生態農業提供大量的肥料來源。涼州區景點高標準旅游廁所建設估算表表(一)涼州區旅游廁所建設投資估算表表(二)二oo三年六月十日

篇2: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路網改造建設項目建議書

第一章概況

1.1項目概況

武威位于河西走廊東端,是歐亞兩洲陸路貿易往來交通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古就有“通一線于廣漠,控五郡之咽喉”的重要地位。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武威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國道312線改建工程完工,達到了國家一級公路標準;自籌建設了武威至武南寬幅公路;武民公路建成通車,蘭新鐵路西隴海線武威段建設工程業已開工建設,以上交通設施的建設,極大的改善了武威的交通狀況。截止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以城市為中心,城鄉公路四通八達,路網林帶和相應設施配套的公路交通網絡。近年來,武威市憑借豐富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初步形成了以人文景觀、自然風光、農業設施和沙漠探險為內容,以東南西北中五條旅游線路為主的旅游格局。為不斷適應現代旅游者的個性化、特色化的需求,加快我市旅游產業的發展步伐,盡快把我市創建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武威市委、市政府把生態旅游、農業觀光旅游和沙漠探險旅游定為我市特色旅游產業,并專門成立了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管理委員會,由涼州區具體負責實施。涼州區以生態旅游、農業觀光和沙漠探險作為旅游業開發的突破口,大力發展區域游,規劃建立一個以民俗風情觀光旅游為主線,歷史文化風景區、農業科技示范區、莫高旅游度假區、沙漠綠洲游覽區、珍奇動植物觀賞區、沙漠腹地探險區、沙漠生態旅游區和農耕飲食品嘗區等相對獨立、彼此銜接、功能各異、設施齊全、特色鮮明的“一線八區”綜合旅游風景區。這里既有迷人的西部戈壁和田園風情、古老的漢、明長城遺址、古絲綢之路的駝隊足跡、長河落日的大漠風光,也有以反映歷代詩人有關《涼州詞》內容的葡萄長廊和葡萄酒文化。尤其主要的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歸屬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白塔寺遺址和有“石窟鼻祖”之稱的天梯山石窟也坐落于此。在這里,不但可以觀賞戈壁風光的雄渾與壯美,感受沙漠綠洲的旖旎與靈美,追尋古代文明的遺蹤與舊夢,領略戍邊將士的豪邁與風流,還可以品嘗葡萄美酒的醇厚與清爽,親近西部農村的泥土與鄉俗,體驗沙漠探險的驚險與刺激。國家、盛市先后投資對這里進行開發建設,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已初具規模。但是,由于這里的旅游產業起步較晚,旅游基礎配套設施相對滯后,特別是旅游交通條件很差,公路等級低、路況差,從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景區發展。為此,整修現有道路,提高道路等級,縮短旅游交通時間已經成為當前工作的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經過認真調查,建議對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路網進行改造擴建。

1.2項目的必要性

1.2.1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需要。

近年來,國家提出“西部大開發,旅游應先行”的號召,設立了旅游國債基金,在旅游景點建設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大了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特別對生態旅游、西部旅游和扶貧旅游重點扶持,爭取和利用好國債資金來開發建設武威旅游事業具有重要的作用。

1.2.2旅游路網改造擴建是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旅游業是一個綜合關聯度高,輻射帶動性強的產業,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旅游業在一、二、三產業中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高,旅游給人們帶來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愈來愈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是制約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路網改造擴建會促進區域內旅游業和其它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1.2.3現代旅游業發展的需要。

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路網的改造擴建,旨在建立快捷、便利的高標準旅游公路,以提高旅游景區(點)的可進入性,拉近景區(點)與旅游者之間的距離,滿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消費需求。在一定程度起到了增大旅游者的選擇性,刺激旅游消費的目的。

1.2.4旅游路網改造擴建能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旅游公路的建成,將帶動沿線鄉鎮經濟的發展,加之,公路兩側的綠色通道、小康住宅、燈箱廣告等風景線建設,本身就是一種“流動”的旅游景觀,從側面豐富了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的內涵。

1.3項目的可行性

1.3.1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現有的路網設施為區內旅游公路改造擴建提供了基礎條件,項目實施后,可逐步改造旅游道路等級,提高交通便利,擴大旅游客源。

1.3.2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多次組織有關人員到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實地調研、規劃,并專門成立了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管理委員會,統一指導、管理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的規劃和建設。

1.3.3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旅游景區(點)建設初具規模,許多旅游景區(點)在本省已家喻戶曉,并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市場認可率,旅游公路的建設將極大地提高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省外甚至國外打響旅游區的品牌。

第二章建設內容及規模

2.1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路網現狀

武威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涉及旅游點23處,沿途道路主要有312國道、涼古公路、黃哈公路、雙清公路、黃吳公路等8條,公路總里程近150公里,其中:涼古公路(涼州至古浪)前5公里涼州至清水三級公路已于*年8月建成,清水至長城段38公里已立項待建;白塔寺至312國道2.5公里道路正在建設,~年7月底可完工;黃羊至王景寨5公里道路為土路;長城鄉通往鄧馬營湖前4公里為沙礫路,其余為土路;黃哈公路、雙清公路、黃吳公路等均為無等級公路,以上道路路況較差,且年久失修。

2.2項目建設內容、規模

2.2.1通往黃羊河農嘗十八里葡萄長廊的黃吳公路(黃羊至吳家井)全長約20公里

,以現路為基礎拓寬改造為二級公路;黃羊河農場──吳家井鄉──長城鄉道路兩側建成防風固沙寬林網風景線;黃羊鎮──黃羊河農場公路兩側建成渠路林配套風景線;長城路段公路兩側主要種植風沙防護林帶。。

2.2.2黃羊河農場至王景寨農場約5公里,改造為三級公路。

2.2.3沙漠公園至蘭墩灘原種場約3公里,改造為三級公路。

2.2.4沿明長城邊沿便道,總長約10公里進行砂石硬化并逐步改造為三級公路;

2.2.5通往葡萄基地、延壽寺的雙清公路(下雙至清水曾家堡)15.2公里,改造為三級公路;

2.2.6通往黃羊綠色食品科技園區、天梯山石窟的黃哈公路約35公里,改造為三級公路。

2.2.7在各交通要道、路口設立交通疏導標識牌。

第三章投資估算和資金來源

3.1投資估算

3.1.1該項目預計總投資7196萬元,詳細預算見附表。

3.2資金來源

3.2.1申請旅游國債資金3000萬元,銀行貸款1000萬元,地方自籌3196萬元。

第四章項目實施步驟

4.1建設周期安排

4.1.1第一階段(~年5月――~年7月)

完成黃吳公路20公里道路拓寬改造,沙漠公園至蘭墩灘原種場3公里道路拓寬改造,黃哈公路35公里路面改造;黃吳公路兩側建成防風固沙寬林網風景線,黃羊鎮──黃羊河農場公路兩側建成渠路林配套風景線建設;完成長城路段風沙防護林帶建設。

4.1.2第二階段(~年8月――~年12月)

完成黃羊河農場至王景寨農場5公里道路拓寬改造,下雙至清水曾家堡15.2公里道路路面改造,沿明長城邊沿10公里便道進行砂石硬化并逐步改造為三級公路;在各交通要道、路口設立交通疏導標識。

4.2建設投資安排

4.2.1~年5月前期準備工作投資100萬元。

4.2.2~年8月施工準備工作投資500萬元。

4.2.3~年8月──~年10月施工投資6000萬元。

4.2.4~年12月工程收尾投資696萬元。

第五章項目效益評估及分析

項目建成后,將對沿線鄉鎮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迅速推出城東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區精品旅游線路,逐步拉長各功能區的產業鏈條,不斷完善旅游項目和基礎配套設施,培育全區旅游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旅游業、農業及其它產業的共同發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