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生長:第三講
第三講教師應具備哪些管理智慧?
前面我們討論了教師的兩個專業智慧。第一是課程智慧,這是第一道關口。一個好的老師,他就是應該不時地閱讀,尋找新的資源,那樣,他講課會比較豐富。第二,教學智慧。假如只有課程智慧而沒有教學智慧,就不能落實到課堂。課程智慧與教學智慧這兩個智慧加起來,基本上能夠構成一堂好課。什么是一堂好課呢?我們可以提出幾個規范:第一,這個人上課資源比較豐富,這是一條很重要的規范。第二,這個人能夠喚醒、激勵、感染他的同學,我們把它叫傳道。第三,他不只是傳道,他還能夠講知識,講得明白。他能夠把簡單的知識講得明白,會講課的老師就是這樣:從總體上講細節,一旦從總體上講細節,他就能夠把簡單的知識講明白。反過來,你要是只講細節,回不到整體,他就會把簡單的知識搞復雜。
關于教師的教學智慧,我提出幾個說法:第一,要能夠把簡單知識搞復雜,你有沒有這個本領?這個本領很重要。大學老師一般有這個本領,他就把簡單的問題搞復雜。但是,僅僅具備這個本領是不行的。有些大學老師一到中小學上課,就上不下去了。同學聽不懂。他不講同學還有一點懂,他一講,同學就一點都不懂了。為什么呢?他就只知道把簡單搞復雜。他不知道,接下來應該還要做一道工序:能夠把“復雜”還原為“簡單”。這才是高手。這就是“教學智慧”??梢愿爬閹讞l原則。第一條原則叫“深入”,就是把簡單搞復雜。第二條原則叫“淺出”,就是由“復雜”再回到“簡單”。這叫“深入淺出”。這樣,他講課就會講得精彩。一個老師既能夠深入,又能夠淺出,這個老師講課就有某種“節奏感”。有時候,你去聽課,感覺某個老師善于講課,但你又不知道他好在哪里,你說不出來。其實,他就是有“節奏感”。他不會一下子把同學搞懵。他會像唱歌那樣,慢慢地引入,忽然達到一個小高峰。然后,慢慢地徘徊一陣子。忽然,往上面升上去,又再往下走。這就是節奏感。任何好聽的歌都有節奏感。我給老師們推薦的一首歌,你去把它找來聽一聽。當然,其他歌都有節奏感,我最喜歡聽的歌就是這一首,我是說它有節奏感。這首歌叫《I’llalwaysloveyou》(我永遠愛你)。這是美國的黑人歌手休斯敦唱的。她的歌就唱得好。我缺乏激情的時候,我就聽一聽她的歌。聽她的歌,就會坐得很直,干工作就有勁了。這樣的歌曲就是好。它有節奏感。這是我們說的教學智慧。
假如一個人有課程智慧,有教學智慧,基本上就可以說,這個老師能夠上一堂好課。但是,僅僅能夠上好一堂課,還是不行。有的老師上課不錯,但是這個老師被同學討厭。所以,我們討論了教師的“課程智慧”,“教學智慧”之后,我們要討論教師的“第三種智慧”。我把它叫做“管理智慧”。
民主管理
教育管理的第一個智慧,我把它叫“民主”。民主這個詞太大了,請老師們把它還原為一個小概念。什么叫民主呢?就是尊重同學。遇到什么事情,與同學商量,這叫民主。民主就是這么簡單。與民主相反的狀態,就是什么事情都由這個老師說了算。同學不同意,也要執行。這叫做單獨的裁定,簡稱“獨裁”。民主就是讓民眾自身做主,讓同學自身做主,遇到什么事情,與同學商量,這是民主。
我們提供的第一個案例,是魏書生老師的講座。老師們可能看過他的書和錄像。魏書生的書影響中國一代、兩代甚至三代班主任。很多老師做班主任,遇到問題的時候,在同學面前流眼淚的時候,他回到家里就開始看魏書生的書??次簳烤故窃趺锤瑢W交往的。我們推薦幾個片段,請老師們看看,看看魏書生他怎么談論他的班主任工作經驗。(播放魏書生老師的錄像:“為師從教不可不聽的演講”)
你知道什么叫民主,他的解釋就是這樣:讓同學自身作主,當同學遇到什么困難,同學作主之后,遇到什么困難,同學可能解決不了,然后,我來協助你一下。這就是民主。各位老師可能會覺得這個太遙遠了。遲早有一天,你會覺得不遙遠。什么時候呢,就是當你的小朋友長大了,你就覺得不遙遠了。有些家長,就是“不自覺”:小朋友已經長那么高了,他都不知道“放權”,還要這個家長說了算。總有一天,這個兒子把他的父親揍一頓,他的父親才知道:“哎喲,算了,再不放權不行了?!痹卩l村,男孩一天天在長大,往往在這個男孩到了快要談戀愛的年齡,或者正在談戀愛的時候,他感覺到他沒有權力,他的女朋友瞧不起他。這時,他最想爭取權力,想用武力解決問題。我和父親之間沒有發生這種抵觸,因為我父親很自覺。他知道我長大了,我對他說話聲音提高一點點,他就說:“好吧,好吧,聽你的。”
可是,很多老師不理會這個道理。無論同學聲音提高多少,無論同學有多么強烈的渴望,他們想自身做什么事,老師就是不干,就是不放手。
魏書生老師的解釋就是這樣:我們只在需要的時候提供協助。你假如能做的事情,你去做吧。他對民主的解釋就這么簡單。我們再看看他相關的說法。(播放魏書生老師的錄像:“為師從教不可不聽的演講”)
有很多人現在批評魏書生老師,說魏書生有一個最糟糕的做法:挑起群眾斗群眾。同學一旦做了什么錯事,馬上有同學盯著,讓你寫幾百字的說明書。有人說,這有點像*x時期的做法,相互揭發和批斗。
我對魏書生老師的基本感覺是:這個人很智慧。第一,魏書生老師的做法和中國現階段的民主基本上是吻合的,不必用未來的民主來挑剔他的民主。第二,魏書生老師有一個可愛的地方,他有一種東北人特有的智慧和幽默。要做到這一點,也不容易。他講課總是慢慢地講。你在笑,他不笑。你聽得很激動,他不怎么激動。這種智慧一般人是沒有的。第三,魏書生站著講課。我做講座總是坐著講,受不住啊。他為什么能夠站著講呢?他說是因為他重視身體鍛煉。他每天堅持長跑。這是有“實踐智慧”的人。
我希望老師們去買魏書生的書和光盤。有一段時間我很想看魏書生的書和光盤。為什么呢?因為有很多神奇的傳說。據說魏書生到外面出差,十天,半個月,或者,二十天。老師出差期間,班上的同學該干什么照樣干什么,沒有出任何亂子。他出差20天,不請任何一個老師代課,班上同學的考試成果照樣很好,班上的管理很有序。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就開始看他的書。看了他的書之后,我相信,群眾之間相互監督是對的。比如說我要是做了一件錯事,我在外面做了一件很不正當的事,我的鄰居都要罵我了,很正常嘛。關于魏書生老師的管理經驗,大家可以去讀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談》。最初的版本我看過,新版本我也看過。這本書寫得不錯。他做班主任的智慧,現在看來還是很少有人能夠逾越他。在中國的背景中,魏書生老師的民主管理基本上是可以理解的。他的核心精神是“讓同學自身作主”。輔助的方法是讓同學幫老師,然后是同學之間相互協助?!栋嘀魅喂ぷ髀劇反罅康卣務撊绾巫屚瑢W自身管自身,這很重要。
再推薦一個案例,請老師們到網上去瀏覽。現在班主任遇到一種新的制度,叫做“導師制”。這是說,每一個老師都是班主任。這是第一個說法。第二個說法是:每一個班主任都是導師。
每一個導師都是班主任。這怎么可能呢?當然有可能。大學老師往往就是這樣做的。每個老師帶幾個同學,他們成為“研究生導師”。怎么輔導同學,這是導師的責任。他提供個別輔導,必需這樣做。每一個導師帶幾個同學,這跟一個班主任帶一個班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很不一樣。大學里有輔導員,同時還有導師。輔導員跟同學的關系是不錯的,但是無論關系怎么不錯,還有一種交往更重要:就是導師跟同學之間的交往。導師帶幾個同學,他的人格魅力,他的生活方式,他的學術激情慢慢地會影響他指導的每一個同學??墒牵覀儸F在遇到一個難題:就是一個班就那么幾個老師,卻有那么多的同學,怎么辦呢?他做不到。因為,一個老師不可能帶30個同學,那會回到班主任的狀態。所以,凡是有導師制推行的地方,最后都會有一個戰略作為輔助,叫做“導生制”。就是說,總有一些同學,相當于是小組的組長。遇到小事情,由組長解決。解決不了的,再由導師出面解決。一個導師帶20個同學。20個同學可以分成5組,每組4個人?;蛘撸殖?組,每組5個人。然后,每組有一個組長。這就是“導生制”。把“導師制”和“導生制”結合起來,估計這是中國班主任制度革新的未來方向。
現在很多初中和高中,開始有這樣的制度革新。第一個學期只有一個班主任,沒有導師。一個學期之后,各個老師給同學上課,有了一個學期的交往。同學都知道哪一個老師有什么性格,他喜歡哪一個導師。從第二個學期開始,同學就開始選導師。同學選導師,這是很尷尬的事情。有時候,一個導師,同學普遍喜歡。一個班50個人,就有20個同學選這個老師。有的老師性格古怪,生活方式萎靡不振,同學在這個老師這里找不到感覺,他們會躲避這樣的老師。他們不會選擇這個老師做導師。
這種做法慢慢的會帶來一些改變。現在中國有很多學校
篇2:教師專業生長途徑與戰略
教師的專業生長,是教學理論與課堂實踐的完美產物,二者相輔相成,缺乏教學理論指導的課堂,是了無生機的機械的應試教育。沒有經過課堂實踐檢驗的理論,是無法實現的虛無飄渺的神話。因此,只有二者完美結合,才干生成高效的教育。那么,針對農村教師,該如何空虛他們的教育理論呢?培訓與學習,不失為解決這個問題的良策。
一、培訓形式多樣化。
1、校外培訓與校內培訓相結合。
近些年來,國家教育部對基礎教育高度重視,轟轟烈烈的進行了課程改革,加大對農村教師專業提升的扶持力度,先后組織了各種類型的培訓活動,從而使一批農村骨干教師迅速得以生長。然而,對于資金緊張的農村學校來說,經常無法使參培活動難以成行。因此為了提高學校教師的整體素質,實現資源共享。必需將這種高規格的校外培訓與共享型的校內培訓緊密結合,使得前者付出物有所值,后者生長如愿以償。學校也應該采取措施提高這種培訓與返培訓的效益。
2、校級培訓與組級培訓相結合。
由于培訓級別的不同,可能也會形成培訓內容各有偏重。相比來說,校級培訓體現整體性,其對象是全體教師,其目的是有助于學校管理,有助于教師綜合素質提高。其內容可以是思想政治培訓,也可以是心理輔導培訓,還可以是學校中層組織管理培訓等,例如班主任培訓等。組級培訓注重學科性。其對象是不同學科教師,其目的是研究教師、研究教法、研究課堂、研究同學,通過教學理論的多元化來促進學科專業化和課堂教學的更新。其內容可以是教材教法培訓,也可以是課標解讀,還可以是優秀教案分析、課題研究相關輔導。培訓者必需理清自身所選內容的范疇,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集中培訓與自我培訓相結合。
無論是校外、還是校級、組級培訓,因參訓人數較多,內容必需面對全體,均屬于集中培訓。教師的專業提升僅靠這種培訓是遠遠不夠的,必需大力提倡教師的自我培訓,假如說集中培訓是通過“步伐統一”而實現“滿園春色”的話,具有專業生長群體化。那么自我培訓則是通過“另辟蹊徑”而實現的“獨樹一幟”,具有專業生長特長化,更有助于教師“海納百川,取長補短”,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學理論雛形。
二、培訓內容多元化。
1、以師德師風培訓疏心理,塑師魂。
當今社會人們追求更廣泛,文化形式更多元,對于一個長期處于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來說,無論是社會因素,還是環境因素,或是自身因素的影響,多多少少對自身從事的這份職業有著不同的看法,職業倦怠感經常無法防止,三尺講臺上的做法各有不同。因此,教師心理的疏通工作顯得至關重要,學校必需定時組織相關培訓,端正師風、凝聚人心,規范教學行為,引導教師自我釋壓,堅持對教育事業的高度熱情和教學工作的高度責任感。
2、以崗前提高培訓為新教師導航。
面對目前教師調動頻繁的現象,幾乎每學期都有教師調進各校,處于提高學校整體師資水平的考慮,學??梢栽趯W期伊始聽取摸底課之后,針對各個新進教師的課堂教學現狀進行點評和培訓活動,這樣有利于校本教研良好氛圍的營造,也對學期教研活動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3、以教材教法培訓顯目標,明方向。
處在課程改革日新月異的今天,再資深的教師,也不敢輕易“手拿一本書,直接進課堂”。因此,必需對教師進行培訓,這種培訓不是暫時的,而是長期的,通過培訓,要能使教師明晰整套教材的編排體系和特點,明白教材的發展方向,創新教學技藝,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增強課堂實效性,使同學學得有效、學的愉快、學得主動。那么這種培訓必需將“返培訓”與教研組培訓結合起來實施。
4、以經典選讀滲透課堂,引發考慮。
教育家之所以是教育家,那是因為他的觀點來自于教育實際,他的理論能夠滲透人心,更能指導課堂走向。常用教育理論,激活心智;常讀教育經典,經驗引路;常思教育現象,創新教法。因此,培訓中適當輔以教育經典解讀,堪稱一種至高無上的享受。
5、以課題培訓豐富教研活動。
課題研究的目的,就是研究教學現象,解決教學疑難,使教育教學活動有的放矢。這正好可以規范教研活動散亂無序的狀態。因此,課題培訓中必需使教師了解課題研究步驟,了解課題研究方法和措施,嘗試實施課題研究,鼓勵開展小課題試行研究,將教研與課研融為一體,以課題研究使教研活動更有目的,以教研活動為課題研究提供實驗平臺。
6、以寫作技能培訓積淀教師寫作功底
要實現教師由教書匠向研究型教師的轉變,就必需使教師自覺地、主動地研究課堂,反思課堂,但是,如何研究?如何反思?如何提取有研究價值的教學現象?學??梢酝ㄟ^校級培訓和組級培訓的方式,聘請專業人員進行理論培訓,組織校內寫作高手進行教育敘事和案例分析,引導教師從不同角度分析和看待每一個教學現象,鍛煉教師的寫作水平,并舉辦寫作技能競賽提高教師寫作興趣,讓教師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7、以信息技術培訓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益。
網絡信息的迅猛發展,使得教育教學手段盡顯得天獨厚的優勢,遠程教育資源的靈活運用,不只提高了同學的學習興趣,也使教師教的更舒心,但是由于地區和教材內容等多方面的限制,緊緊依靠網絡資源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根據本地本校的特點整合和開發出有效的課程資源,而這些工作缺乏了相應的技術指導是無法完成的。信息技術培訓必需將這個重任擔負起來,以便我們的課堂更有效,更高效。使我們的教師更專業,更多才。
校本培訓作為教師專業生長的戰略之一,它努力的為教師積淀理論基礎。為了凸顯它的功效,還必需制定相應的培訓要求,做到培訓活動有主題、有主持、有講義、有演示、有記錄,教師人人參與,做到有筆記、有反思、有小結,學校每學期培訓內容裝檔成系列,使培訓活動經?;?,制度化,規范化。加速新時期教師角色的轉變和整體素質的提升。
篇3:教師幸福人生與專業生長
非常高興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對教育的理解。今天,我報告的主題是:%26lt;%26lt;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生長%26gt;%26gt;。
報告開始前,讓我們一起分享幾個圖片:一是幸福的家庭……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母親的關懷、豐收的喜悅、平靜的溫馨、神秘的巧克力、林間的小路、遠離塵囂的靜土、自由的跳路、溫柔的撫摸、安寧、不經意間的感動、重溫聽潮的時刻、開滿鮮花的、一生的信仰、更多的時間、美妙的夢、豐富的想象、寄托在紙上的希望、自身的感覺、勇于攀、獨立的夢想、下一步的欲望、朋友的關懷……幸福無處不在。
在我看來,幸福就是空虛而又閑適。物質和精神上的富有。所謂閑適,從容地自主地面對生活,現在我們的壓力太大,有一個解放教師的問題。所謂幸福,就是指內心的平安,自主地面對生活。這是我所理解的生活。幸福人生需要什么?
我寫了一篇文章“幸福人生的有與無”,其中,講了幸福人生的四個有:第一、心中有盼頭。即有目標、有追求、有所成績、有所向往。真正好的老師一定能不時地喚起同學對于未來熱烈的神往與向往,能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出現在同學的面前,讓同學帶著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生長。第二、手中有事做。有事做意味著社會需要你,有實現人生價值的崗位,兢兢業業。第三、身邊有親友。人是社會的動物,需要有情感的歸屬。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和欣賞,這是所有人一個一起的需要。怎樣使學校成為一個溫暖的家、溫馨的家?怎樣打造一個相互支持、相互欣賞的團隊?這是校長們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校的領導、校長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更多地欣賞和鼓勵我們的同事,更多的關愛,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這是一個好領導的重要特征和表示。第四、家庭有積蓄。經濟上的富有是重要的,我們經常說富貴吉祥,首先是“富”然后才是“貴”。當我們在經濟上富有的時候,就會顯得大氣,不會過分地斤斤計較,不會過分地在乎那些名和利。所以,我們要消滅貧困,建設一個富裕的社會。
這是我所概括的“幸福生活“的四個有。希望大家能成為這樣的“四有新人。”祝大家永遠幸福。幸福是社會和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標,我們要發明幸福的社會。假如社會中有更多的人都能感受到幸福,那么我們的社會將會是更加平安的、和諧的和融洽的,更有前途和活力。
現在大家在幸福的心情下,開始我們的分享。
發表《優質教育一定源于善好生活》。我們個人的生活有兩個評價的尺度:一個是社會倫理道德的尺度,即所謂“善與不善”;另一個是個人自我的評價尺度,即所謂“好與不好”。
善的生活,即體面的、有尊嚴的、負責任的生活;精神高貴和優越的生活,正直與光明的生活,富于德性的生活,充溢了同情與關愛的生活。而好的生活是能夠感受到愜意與輕松、感受到內心的空虛與和諧、感受到精神與物質的富足、感受到心靈的舒展與個性的張揚。善好生活是一種自我實現的生命歷程,是一種“不惑、不憂、不懼”的生活。而所謂優質教育,一定是能夠使同學形成陽光般的心態和健康人格的,是能夠提高同學的自尊和自信的,能夠使同學內心變得越來越空虛和富有力量的。
優質教育一定是學校資源的配置富有效率和效益的,學校生活中充溢了對所有同學的深切關注,沒有人被忽視和被遺棄。我們不時地去豐富內涵,建立在師生一起上善好生活基礎上的?!瓣P于師生學校生活的質量”,影響到我們能帶給同學怎么樣的教育,感受到生活的幸福。這是我們教育的重要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的心態,生命的苦樂等全在于我們自身看,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活。
先說一個有趣的計算。假如令A、B、C、D……X、Y、Z這26個英文字母,分別等于百分之1,2,3,4……24,25,26這26個數值,那么,我們就會得出如下有趣的結論:
第一、Hardwork(努力工作)。努力工作是重要的,它在我們生命中的重要性占98%(算式:H+A+R+D+W+O+R+K=8+1+18+4+23+15+18+11=98%)?!笆种杏惺伦觥焙途ぞI業,這是我們實現生命價值的一個重要著力點。
第二、Knowledge(知識)。知識也是很重要的,它在我們的生命中的重要性占96%(算式:K+N+O+W+L+E+D+G+E=11+14+15+23+12+5+4+7+5=96%)。知識改變命運。
第三、Love(愛情)。愛情可能對女性來說更重要一些,它在我們生命中的重要性占54%(算式:L+O+V+E=12+5+22+5=54%)。
第四、Luck(好運)。好運、好運氣也是很重要的,我們都希望有好運氣。人生不是建立在饒幸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踏實、老實的基礎上,好運的重要性占47%(算式:L+U+C+K=12+21+3+11=47%)。
第五、Money(金錢)。當然金錢也很重要,但金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金錢卻是萬般不能的。它在我們生命中的重要性占到72%(算式:M+O+N+E+Y=13+15+14+5+25=72%)。
第六、Leadership(領導力)。它在我們生命中的重要性占到89%(算式:L+E+A+D+E+R+S+H+I+P=12+5+1+4+18+19+9+16=89%)。這個領導力不只僅是領導者,我們所有人都有一個領導力的問題。所謂領導力,就是影響他人的能力,即推動、鼓舞和激勵他人的能力。一個人的領導力有這樣四個要素組成:洞察力、鑒賞力、判斷力以和親和力。人生的價值在哪里?在我看來,就是看你在多大的程度上、多大的范圍內、多大的積極意義上能給他人以多大的好的影響??梢酝ㄟ^你的思想、言論,也可以通過科學技術發明等等,造福于人類社會,改變人類的生活,這就是人生的意義。
第七、Sex(性)。性對我們成年人來說也是重要的,但是它在我們生命中只占到48%(算式:S+E+X=19+24+5=48%),略高于好運。
努力工作、知識、愛情、好運、金錢、領導力、性等這些我們通常非??粗氐臇|西,都很重要,但都不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百分之百的圓滿。
那么,究竟什么能夠使我們的生活變得百分之百的圓滿呢?
是Attitude(心態),是態度!
算式:A+T+T+I+T+U+D+E=1+20+20+9+21+4+5=100%。
為什么是心態呢?因為境由心生,環境是由你的態度生長出來的,用哲學的話來講,你的思想就是你的世界,你的思想就是你的處境。世界其實就是我們自身,痛苦與快樂,成績與失敗,寬容與緊迫,其實全在于我們怎么看。因為我們是通過自身的觀點去看世界,所以態度決定一切。這就是為什么課程改革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且把它作為“三維”教學目標中的重要一維。
心態方面,重要的一點要有感恩的心。有一首詩《我感恩》在西方廣為流傳,讀了這首詩,你會發現,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其實都有積極的一面。
“有每夜與我搶被子的伴侶,因為那表示他(她)不是和他人在一起;有只會看電視而不洗碗的青少年,因為那表示他(她)乖乖在家而不是流離在外;我繳稅,因為那表示我有工作;衣服越來越緊,那表示我們吃的很好;有陰影陪我勞動,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陽光下;有待修理的草地、待修理的窗戶和待修理的排水溝,那表示我有個家;
能找到最遠的那個停車位,因為那表示我還能走路,且還有幸能有輛車;有巨額的電費帳單,因為那表示我冷氣吹得爽;教堂禮拜時我身后有五音不全的女士,因為那表示我還聽得到;有一堆衣服要洗燙,因為那表示我有衣服穿;一天結束時感到疲勞和肌肉酸痛,因為那表示我有個拼命工作的能力;一大早被鬧鐘吵醒,那表示我還活著;最后,感恩過量的電子郵件,因為那表示有很多朋友在惦記和想著我?!?/p>
當你覺得人生很糟,那就再看一遍吧!這首詩就是告訴我們怎樣用積極的心態來看待世界,即是我們看的不得其實也有積極的一面?!安粫r給自身積極的心理暗示,靜由心聲,“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p>
接下來,請大家先看三個小故事。
無論你是作為同學的家長或教師,講故事的身手是很重要的。因為不論是兒童或成年人,大家都愛聽故事,這是大家都認可的一個現象。怎么解釋,為什么大家都愛聽故事呢?這個解釋就是理論,理論是什么?理論就是對一些問題和現象的解釋。地理學上的大陸漂移學說,就是一個地理學家生病的時候,躺在病床上整天反復地看世界地圖,發現這個地球外表的21%的陸地好像吻合起來,形成的是一個整體。那為什么成為今天這樣一個分布呢?他就提出一個假設,地球上大陸原來是一個整體,后來由于種種原因被分裂了,被漂移了,所以形成了今天地理上的格局。所以說是理論就是解釋。
為什么人們喜歡聽故事呢?又怎么解釋?我的解釋有三點:第一,人是萬物之靈,人都有生與俱來的好奇心,故事有境界,好的故事有引人入性的境界,故事能夠協助我們探索考慮,滿足我們的好奇心。第二故事是有形象的,形象相對于籠統,形象更能喚起我們內心的欲望。戲劇、舞蹈、雕塑、音樂、美術、攝影等,都具有形象性,包括文學,能喚起人們生命的欲望。在教學中,我們強調直觀、生活體驗,就是要喚起同學對生活的愉悅和向往。第三,故事有一個自由解釋和理解的空間,有一個放飛心靈,置身事外的安息空間。這就是人們為什么喜歡聽故事的原因,了解這一點對認識人類內心世界是有協助的。
故事一:木匠的故事
一個上了年紀的木匠準備退休了。他告訴他的雇主承包商他不想再蓋房子了,想去與他的老伴過一種更加悠閑的生活。他雖然很留戀那份報酬,但他該退休了。他們的生活也能過得去。承包商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便問他能不能再建一棟房子,就算是給他個人幫助。
木匠答應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顯而易見的是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不只手藝退步,而且還偷工減料。以這種方式結束他所熱衷的事業令人感到遺憾。木匠完工后,雇主來看房子。他把前門的鑰匙交給木匠。“房子歸你了,”他說,“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p>
木匠感到很震驚!太丟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為自身建房子,他做事的方式就會完全不同了。我們也是一樣。我們每天都在書寫我們的人生,往往并沒有竭盡全力。那么我們也會驚訝地發現我們將不得不住在我們自身建的房子里。假如我們可以重來,情形就會大不相同。但我們無法回頭。
你就是那個木匠。每天你釘一顆釘子,放一塊木板,壘一面墻。有人說:“人生是一項自身做的工程”。你今天做事的態度和所做的選擇,筑成你明天要住的“房子”。要用心建喲!這個故事的寓意:人生就是一項自身做事的態度。
故事二:青蛙的故事
從前,有一群青蛙組織了一場攀爬競賽。競賽的終點是一個非常高的鐵塔的塔頂。一大群青蛙圍著鐵塔看競賽,圍觀者為他們加油。
競賽開始了!老實說,這群青蛙沒有誰相信這些小小的青蛙會到達塔頂,他們都在議論,“這太難了!!,它們肯定到不了塔頂!它們決不可能勝利的,塔太高了!”聽到這些,一只接一只青蛙開始泄氣了,除了那幾只情緒高漲的青蛙還在往上爬。群蛙繼續喊著說:“這太難了,沒有誰能爬上頂的!”越來越多的青蛙累壞了,退出了競賽,唯有一只青蛙卻還在越爬越高,一點沒有放棄的意思。
最后,其他所有的青蛙都退出了競賽,除了有一只青蛙,它費了很大勁,終于成為唯一一只到達塔頂的勝利者。
很自然,其它所有的青蛙都想知道“勝利者”是怎么勝利的?有一只青蛙還跑上去問了那只“勝利者”,你哪來那么大的力氣跑完全程?結果發現這只青蛙是個聾子。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永遠不要聽信那些習慣于消極失望看問題的人,因為他們只會粉碎你內心對美好事物的夢想與希望。而且總是要記住,你聽到的那些消極的話語都會影響你的行為。所以,我們總是要堅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而且,當有人告訴你的夢想不可能成真時,你要學會變成“聾子”,對此不聞不問!要總是想著:我一定能做到!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有兩個重要意義和價值。
第一、改造國民性。所謂國民性,就是一個國家公民一起的性格。人們之間性格有很大的差別。當我們放在世界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上,就會發現考慮問題的方式,處置問題的方式、審美趣味、情趣,甚至很多民風、民俗、習俗等是非常相近,這個相近就是所謂的國民性。
我國是一個落后的國家,落后的原因之一是國民素質的落后。諸如缺乏合作精神,缺乏對他人的真誠的支持、缺乏高度的自律,缺乏主動、積極、自信等這些品質,這是我國國民的一些缺乏。
魯迅、梁啟超等前輩,很早就強調改造國民性。
今天通過發明積極的課堂,讓同學獲得更多的勝利體驗,使同學在課堂中有更多實質性的參與機會。減輕同學學習內容的難度和份量,讓同學更實質性地參與課堂,讓同學更多樂于表達,等等,培養未來國民良好的品質,積極的、樂觀的、開朗的、主動的、自信的、友善的等重要品質,形成民主的性格。建設一個民主的國家,就必需培養公民民主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