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教師健康心理
學校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的心理狀況如何,直接影響著同學的行為,影響到同學的身心發展和生長,最終影響到教育的成敗。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固然要不時強化師德修養,講求民主意識,發展發明能力,增強科學精神,但離開健康的心理素質,其他一切優秀素質的培養就無從談起。
教師在同學面前享有很高的威信,同學經常以教師的行為、品質作為衡量自身的規范,他們把教師的言行作為自身行為的典范。教師影響著他們的生活,也影響他們人格的行成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同學的影響是巨大而深刻的;因此,教師應不時的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不時完善自我,努力使自身成為同學的表率。心理健康的教師會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熏陶感染同學;會以博愛的胸懷賞識每位同學;會處變不驚,以嫻熟的藝術技巧駕馭同學。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只要思想解放,觀念開放,業務精湛,而且應具備優秀的心理品質,能堅持一種健康的、穩定的、幼稚的心理狀態。教師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就不可能發生健康的教育行為,也就難以培養高素質的,適應能力強的人才。因此,教師要把“自身的生命放在同學的生命里”。正如歌德所說:“我們只從熱愛我們的人那里學習。最偉大的教師,一直是最偉大的熱愛我們的人”。一個好教師正是熱愛自身的同學的教師,他將知識,思想和人格最大限度地傳授給了他們所熱愛的同學。
教師的心理健康與否,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一個教師對他所從事的職業充溢的信心,那么他的精神面貌,思想品質,氣質度量就具有相對穩定的優勢。反之,一個教師不熱愛自身的事業,不喜歡自身的職業,缺乏事業信譽責任心,那么他就會消權地對待工作,就會敷衍了事,滿足現狀,不求上進,得過且過,不負重任,牢騷滿腹,更不可能有開拓與創新的意識,這種不良人格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同學的生長,某位教師不尊重同學,同學也會不尊重這位老師,某教師情緒不穩定、同學也會缺乏耐心和恒心,情緒不穩定,因此,教師必需以健康、幼稚的人格去影響,促進同學的人格健康,只有教師具備了健康的心理,才干營造一種良好的班級和學校的心理氛圍,形成良好循環的班機和校風,進而形成優良的育人環境,把學校變成真正的育人搖籃。這樣就會促進同學獲得進步,并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的人格時時處處都在參與教育的全過程,要以自身的一言一行教育著同學,起好表率作用,影響著同學的身心發展。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民族復興,國家強盛的歷史重任,責無旁貸地落在教師的肩上,高素質的教育來自于高素質的教師,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干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這樣就要求教師比其他行業的人員有更健康的心理素質,才干擔當起培養21世紀人才的重任。
篇2:教師心理健康對幼兒發展重要性
教師心理健康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
文昌市蓬萊中心幼兒園洪宣玲121號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且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主體能作出良好的適應,并且充分發揮其身心潛能。一個教師是否能夠積極有效地實施教育教學手段,心理健康是很關鍵。而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新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培養身心健康社會公民為目的,通過運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園環境、功能環境的改善為主,人文環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師和學生兩個主體,提供科學、健康、專業的指導。
廣義上的幼兒教育是指凡是能夠影響幼兒身體成長和認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發展的有目的的活動。幼兒的身心成長的關鍵期,幼兒教育者是直面幼兒人生觀的第一個導師,我們給予幼兒的世界是溫暖的,干凈的,幼兒形成的世界觀就是美好的,如果一個教師的對待方式是陰暗的,幼兒的未來不可想象。
在幼兒園實際工作中,工作較為繁瑣,而你面對事情的態度,一言一行都無時無刻影響著幼兒。比如剛入學時期,剛剛脫離家庭的幼兒想要融入集體生活,你所需要創造一個溫暖友好的環境幼兒才會積極融入,哭鬧在所難免,教師的耐心安慰能給予幼兒有效的幫助。如果教師承受不住這般吵鬧的環境大發脾氣,幼兒的入園心理只會更加抗拒。不同家庭養育的幼兒性格都不同,家長較溺愛的幼兒就比較嬌氣、自我,甚至面對不喜歡的事物會進行破壞;農村留守兒童性格有些會極端自卑或極端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