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育心得關注人

教育心得關注人

2024-07-31 閱讀 4040

關于“新常態教育”,雖然尚無定論,但似乎已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識:在新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背景下,順應教育發展的規律所提出的一種新的教育理解,一種新的教育主張。它是一種不同于以往的、相對固定的一種教育表達,其針對的是“非常態”的、異化的教育,也可以說,“新常態教育”是一種我們所期待的“良好”的教育。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許我們很難給予它一個周全的描述,但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感受過人性光輝的沐浴,從來沒有走進過一個豐富而美麗的精神世界;如果從來沒有讀過一本令他(她)激動不已、百讀不厭的讀物,從來沒有苦苦的思索過某一個問題;如果從來沒有一個令他(她)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過一次刻骨銘的經歷和體驗;如果從來沒有自然界的多樣與和諧產生過深深的敬畏,從來沒有對人類創造的燦爛文化發出過由衷的贊嘆……那么,他(她)就沒有受到過真正的,良好的教育。”細細品讀肖川先生的這段對“良好”教育的理性訴求、詩性暢想、真情召喚的純美文字,我們不得不承認:對于每一個鮮活的“人”而言,一生中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事情,莫過于受到“良好”的教育。

然而,理想很美好,現實很無奈。當下,我們看到的卻往往是“非常態”的、異化的教育。現實中的教育明顯缺乏足夠的活力與魅力,不但沒有形成對“人”的點化和潤澤,反而構成了對“人”生命的羈絆和牽制。個體受動于其中,感受不到生命內在的充盈與完滿,這與“良好”的教育相去甚遠,也與教育的原初意義大相徑庭。面對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從現實之路走向可能之境,我們需要不斷地追尋和苦苦求索。

“人”的校園:從幽暗封閉走向敞亮開放

“新常態”教育首先要有適合“人”所處的環境。在一個人多年的求學生涯中,校園無疑是其最重要的生活“場域”,在其間生活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決定著其在生命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愁的多與少,并對其性格情操、人格塑造產生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曾經看到這樣一幅漫畫:“學校的職能是你想干嘛就不讓你干嘛”。其喻義可謂一針見血、入木三分:在當下的學校里,孩子們想干的,一律休想!所謂的school,那是一塊被圍墻圈住的土地,足球場只是擺設,籃球場周圍經常穿梭著身著“便衣”的“警察”老師們;一間間的教師像鳥籠一般,苦口婆心的老師用盡渾身解數給學生喂食,數十年如一日……

我以為,“新常態教育”意蘊下的校園,主要可以從如下三個維度來衡量:愉悅感、充實感和成就感。愉悅感,意味著心靈的舒展,沒有疲憊感,沒有壓抑感,身體是放松和舒適的;充實感,意味著有豐富的精神生活,沒有空虛感和無聊感,有日漸明確的生活目標,對自我和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有著更為豐富、系統和深刻的認識;成就感,意味著能否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成長的快慰,強化積極的自我評價。因此,要使學校變得更富有吸引力,成為學生舒展心靈、放飛理想的處所,就必須努力營造寬松與高潔、明麗與清新的校園文化氛圍,禁絕強制的紀律和苛嚴的規則,從而使校園成為學生求知的樂園、精神成長的家園。

另外,臺灣學者黃武雄在《學校在窗外》這本書中還提到:“如果學校還有第三件事可做,那么這第三件事就是留白,留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去創造、去互動、去冥思、去幻想、去嘗試錯誤、去表達自己、去做各種創作……”。教育要通過對人的成長提供服務和幫助,以使作為個體的人獲得更為充分自由的發展,并進而有助于增進人類的福祉與尊嚴。“良好”的教育,應該讓學生從幽暗封閉的窒悶氛圍中走出來,走向敞亮開放的新天地,讓學生在曼妙的童年之旅中少一些耳提面命的疲勞,多一些溫暖而美好的純真記憶。

“人”的教學:從機械單一走向豐盈多元

**年高考結束了,但對高考的議論并沒有結束。“**中國高考作文難度排行榜”顯示,網友投票認為,*省的作文題目屬地獄級別難度。不僅作文難,數學也難!放眼今年全國的高考,又何止一個“難”字了得,各種高考怪劇、鬧劇、悲劇仍在不斷上演,“高考之痛”、“高考之殤”、“高考之夢”等論調在持續發酵、延續……

維特根斯坦說:“洞見或透識隱藏于深處的棘手問題是艱難的……必須把它‘連根拔起’,使它徹底暴露出來;這就要求我們以一種新的方式來思考。”不可否認,高考制度應該是目前中國僅有的幾個基本剔除了人為因素的剛性制度,分數面前人人平等,考生的所有素質都被化約為應試教育中那些可量化、可比較的硬性指標。然而,為了這樣的“平等”,所付出的代價卻是非常巨大的:我們的教學不得不壓抑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花成倍的時間和經歷去鉆研學生本來不喜歡、不擅長的學科。結果是“全面的豐收”導致“全面的平庸”。學習,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大考小考的排隊分等,使學校成為應考的場所,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被馴化為一架考試機器,可以缺乏個性,可以性格幽閉,可以知識狹窄,可以口是心非,可以沒有公益精神。

我以為,“新常態教育”意蘊下的教學,主要可以從如下方面來突破

篇2:警示教育片觀看心得體會二

  觀看警示教育片心得體會

  我局在四樓會議室觀看了警示教育宣傳片,受益非淺,感慨良多。在當前這個時期,有些黨員干部在個人欲望和利益的的驅使下逐步淡漠了法制觀念,忘記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宗旨,在權力、金錢面前喪失原則,置黨多年的培養教育于不顧,利用職務之便做出有悖于共產黨員的原則的事情,邁出了罪惡的步子,把自己送入了監獄之門。通過觀看警示教育片,我認為:教訓是深刻的、令人痛心的,前車之鑒,后車之師,我們一定要從皮黔生案例中吸取教育,引以為戒。我認為:就單純天津濱海新區原管委主任皮黔生腐敗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其放松了對自己世界觀的改造,放松了對自身的要求;其次是監督機制的不完善給他造成了可乘之機。他原本在工作中曾為天津濱海新區的發展建設做出過貢獻,然而隨著權利的逐步擴大,逐漸淡漠了自己手中的權利是人民賦予的,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在金錢的誘惑下,步入了罪惡的深淵,以致身陷囹圄。

  因此,只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自覺地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堅定自己的信念,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提高自我約束能力,提高自我警省能力,堅決抵制市場經濟條件下物欲橫流的誘惑,過好權利關、金錢關、人情關,才能經受住各種考驗,抵御住各種誘惑,立于不敗之地。現結合自身工作實際,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和觀點。 一是加強政治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只有不斷加強學習才能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不學習思想就無法進步,能力就無法提高,工作方法就無法改進。學習不能單單走過場,要講究實效。活生生的事實還告訴我們,不學習,思想就得不到改造,欲望就容易膨脹,就拒絕不了誘惑,一遇到誘惑就容易亂了方寸,就容易被誘惑的繩索絆倒。通過這次觀看警示教育片,使我心靈受到極大震動,思想受到深刻洗滌,更是從中得到一些深層次啟示和警醒。因此,黨員干部必須要經常認真學習,從書本上學,從實踐中學,學到真本領,努力做一個新時期優秀的黨員干部。

  二是堅定信念,始終保持廉潔自律的行為規范。始終堅定共產主義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想和信念,是共產黨員的立身之本。黨員領導干部喪失了理想信念,就會失去精神支柱,失去靈魂。兩袖清風,清正廉潔,這是每一名干部最基本的行為準繩。黨一直教育我們要廉潔奉公、嚴格自律,經常向大家敲警鐘。黨員干部不廉潔,不僅會使黨在群眾中的形象受到扭曲和破壞,而且會使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損害。皮黔生在擔任天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任

  期間,濫用職權造成國有資產人民幣2.2億元的損失的案例說明皮黔生并非學識不高,能力不強,就是因為未能廉潔自律,最后走向犯罪。因此,我們一定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自重、自律、自醒,排除非份之想,常懷律己之心,常修為官之德,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

  三是要始終保持艱苦奮斗優良傳統。近年來,有一部分黨員干部,淡忘了艱苦奮斗作風,貪圖享受,熱衷于追求個人和小家庭的安樂,拋棄黨紀法規,貪污腐化,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要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恪守黨的宗旨,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始終不渝地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

  四要自覺接受監督。要嚴于自律,自覺接受黨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為黨員干部無論什么情況下,都要把握自己,潔身自好,清廉自守,千萬不要干“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因此,大家都要正確對待接受黨組織和群眾的監督,勇于接受群眾的監督。黨組織和群眾的監督是一種警戒,是一面鏡子,經常想一想,照一照,檢查一下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點,及時加以改進和糾正,對自己的成長有好處。小洞不補,大洞吃苦。越是職位高權力大的干部,越要自覺監督,任何人都沒有不受監督的特權。

  總的說來,通過這次觀看警示教育片,我更深切體會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廉潔自律的必要性,更加深切體會到只有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才能快快樂樂生活。

篇3:銀行警示教育心得

銀行警示教育心得

  所謂“前車之覆,后車之鑒”,看了視頻里一個個真實的'例子,我相信很多人的心里都已經敲響了警鐘。

  眾所周知,銀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整天與金錢打交道,因此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一定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誘惑。這樣一來,如何避免這些誘惑帶來犯罪就成為了每個中行員工必修的課程。減少金融犯罪案件的發生,我們任重而道遠。

  案例中的他們原本收入豐厚,生活殷實,已是小康之家,皆因人生觀、價 值觀被扭曲,經不住金錢的誘惑而身陷囫圇,或沉溺炒股而難以自拔,或迷戀女色而喪失理 智,或貪圖虛榮而受騙于“朋友”,也因他們一夜暴富的思想充斥了靈魂,視法律為兒戲,鋌 而走險,最終斷送身家性命,給家庭、父母、妻子、兒女、兄弟姐妹帶來洗刷不掉的恥辱和 揮之不去的痛苦。事實說明,人一旦貪欲膨脹、利欲熏心,就會喪失理想信念,在金錢面前 打敗仗;一旦追逐名利、撈取功名,就會導致急功近利,貽誤事業的發展;一旦恃權輕法、 心存僥幸,就會觸犯法律受到制裁,最終成為人民的罪人。

  作為一名中行員工,不僅應當具備一定的業務知識和能力,還應當有對法律的“敬畏”感;不僅僅應該做到懂法,更加應該做到守法。日常工作中,一方面,我們必須從杜絕工作中每一個細節性的差錯、失誤入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錯小而容之”,把依法合規經營的理念貫穿到每一個崗位、每一位員工、每一項工作中。另一方面,必須要堅持“合規前提”,把合規作為一切業務經營、內部控制和創新發展的前提,真正使“合規精神”滲透到經營管理的每一個環節,成為銀行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法律是我們應當遵守的“最起碼的規矩”。僅僅“知法懂法”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敬法畏法”才能夠“常走河邊不濕鞋”。當然,最高的境界還是以守法為前提的“法治精神”和以合規為前提的“合規精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嚴格做到:

  一、恪守職業操守,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遵章守紀,照章辦事,端正言行,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提高自身的合規經營意識和制度執行力。常懷律己之心,常修職業之德,常思貪欲之害,時刻提醒自己要嚴格執行各項從業禁止性規定,防范案件風險,爭做優秀員工。

  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奉公守法,恪守道德底線,不越紀律紅線,自覺抵制各種腐朽誘惑,保持平衡的心態,在名譽、職位、報酬、個人利益等方面知足常樂,安心本職,勤奮工作,堅持“健康生活、快樂工作”。

  三、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道德情操,用知識武裝自己,只有知識豐富了,眼界開闊了,境界高尚了,才能正確判斷假丑惡、真善美,看問題才能更透徹,才能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時刻謹記我行的規章制度,保持高度的警惕心,讓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個完美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