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心得神奇暗示
常常會聽到從家長的口中說出這樣一句話:“你怎么這么笨!什么都都做不好。”也常常會從老師的口中聽到:“某某某,這這問題都回答不出來!真是太笨了!”是的,從小到大我聽過無數句,小時候因為一件事沒做好“收獲”了來自父母的嘲諷,二年級因為數學乘法口訣沒有背出來,被老師叫到講臺上當眾批評!慶幸的是這些并沒有給我的成長帶來嚴重的影響,可能是我天生性格比較大大咧咧前面聽后面忘!可是有的生性敏感的孩子,可能會因為一句句打擊就此失去自信,一生就生活在這些陰影中。
直到自己成為一名老師之后,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一直避免自己出現負面暗示這樣的字眼。我明白這些話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一直給到孩子的就一句句積極的暗示,既使他可能做的不夠好,但是保留孩子的自信向上的性格比一個所謂的正確“答案”更為重要!有篇文章《暗示的力量》中有句話說的很對,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相反,如果對孩子存在偏見,或者總是說些負面的話,孩子就有可能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所有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總是在不經意間,給我們的孩子施加了無數的不良的心理暗示。
說到這里讓我不由得聯想到前幾周發生的一件事,一天中午孩子們都在安靜的用餐,突然有個孩子走到我面前向我報告說:“老師,郭佑恩哭了。”我馬上走過去,蹲下來一看他眼里噙滿了淚水,一問才知道原來是他看到碗里有青菜,而他不愿吃青菜就委屈的哭了。于是,我便安慰到:“郭佑恩,小朋友是不能挑食的,青菜是非常有營養的,吃了青菜你就能長高高了!”聽了我的話他的情緒有點緩和,斷斷續續的說道:“老師…我媽媽說了…我吃青菜會吐的!”聽了他的話我非常震驚,我不知道是不是在家發生了什么事情讓他媽媽和他說了這樣的話,因為在上學期他是不挑食的。來不及想這么多,我接著說:“可能你聽錯咯,媽媽說的是寶寶最愛青菜了,能把所有的青菜都吃光!青菜見到你都害怕了呢!”聽了我的話他抬起了頭問我:“是真的嗎?”我連忙給了沖他點了點頭:“老師相信你最棒,這些青菜對你來說絕對是小菜一碟!”只見他擦了擦眼淚,一會兒碗里的飯和菜就吃了個精光!
很多事情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聽了太多消極的暗示,覺得自己就是個失敗的loser不管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成功。我們成人尚且如此,何況是一個懵懂的幼兒,我們害怕被否定,卻總在無意間給予他人消極的暗示。望我們能夠共勉,不管是面對孩子還是成人,不管他們夠不夠優秀請給予他們積極的暗示,說不定你的一句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篇2:小學教育心得為每一個學生幸福人生奠基
“做老師的價值在哪里?”突然覺得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在《尋找做教師的感覺》一書中,對這個問題做了很好的回答,其中為每一個學生的幸福認識奠基,讓我很有感觸。
孩子總是自己的好,這是大多數家長的人之常情。遺憾的是,我們卻習慣把班里的孩子分為三六九等,習慣錦上添花,而不愿意雪中送炭。這是余老師描述的,也是很現實的一面。成績好的學生總是受到老師更多的偏愛,而學困生常常被老師忽視。
作為教師的我們,究竟有什么樣的使命?既然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特質,那我們就要平靜地去對待所有坐在面前的學生。因為那些被忽視的學困生,后進生以及他們的父母也一樣對孩子未來的幸福有強烈的期盼。
我們教孩子讀書和做人,最終是為學生未來的幸福生活奠基,這才是教師的神圣職業使命。
看到這里,眼前出現了很多學生的面孔,這些面孔或許不是學習很優秀的學生,但他們卻有著樂觀的處事態度。在現在動輒就要把保護孩子們的心靈放在第一位的今天,樂觀的學習和生活態度,是多少人所渴望的。跟友人聊天時,我不知道如何去評價一些家長不關注學習,自己學生一塌糊涂的學生,我曾用過一個詞語就是淳樸。現在想好,他們并沒有抱怨父母對他們的不關注,甚至還要在放學后為父母做家務,他們也沒有因為學習而出現情緒問題。對于家長和社會來講,這也是一個值得贊許的地方,他感覺自己是幸福的,而這種幸福感就是一種能力。我們老師不能只是為少部分學生的幸福人生負責,而應對全部,每一個學生負責。“一個都不能少。”
不要用單一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在教師的字典中不應該有“放棄”這兩個字。用教師的智慧去挖掘每一個學生,用行動去關愛每一個學生。
篇3:小學教育心得千篇一律掌聲不如一句真切地評價
我們常常對低年級的孩子給予肯定時,說道:“真棒!真好!真行!”老師們似乎出現了語言匱乏,讓我們的課堂評價陷入一個模式化的怪圈。
尤其在學生正確回答問題,落座之后,老師總會接上一句:“讓我們給這位同學一點兒掌聲!”隨后,娃娃們訓練有素地鼓掌,一齊喊著:“棒棒,你真棒!棒棒棒,你真棒!”
一堂課下來,不知有多少時間用在這種千篇一律地喝彩中。
這個環節,縱然能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若想持續,還需運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
認可學生不一定需要“鼓掌”。
鼓勵孩子的方式有很多,最接地氣的莫過于恰如其分地評價。若想讓口頭表揚不落入俗套,更不顯得生硬和虛假,教師要懂得并善于聆聽。
給孩子表達的機會,教育者需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聽孩子把話說完,教育者的語言千萬不可過于強勢。
教師緊接著要進行及時地評價。評價應一語中的,不僅要做到準確、簡練,還要體現評價目標和意義。對其他學生具有一定的提醒或者警示的同時,讓發言的學生充分體會到老師對他的認可與接納,并在此基礎上巧妙地指出不足、鼓勵和期待。
優秀的評價語因時而生,決不在備課的“預設”中,應根據學情,及時調整和掌控。它也是教師綜合素質的一種體現。執教老師面臨學生在“預設”之外的回答,如何運用教育機智,依然能有條不紊地展開合理的評價,并將課堂能夠引導,且不至于驚慌失措。
這是每一名教師需要在經歷千錘百煉之后方才做到游刃有余,課堂評價不但是一個技術活,還是一個良心活。
真切地評價不僅為了讓課堂氣氛活躍,還要讓孩子對你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