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數學教育視角下推理能力培養思考
兒童數學教育視角下的“推理能力”培養的思考
一邊閱讀期刊一邊學習到了一些新的概念或者說聽過但沒有真正理解的專業名詞,在學習的道路上讓人越來越自信。比如: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合情推理是從已有的事實出發,憑借經驗和直覺,通過歸納和類比等推斷某些結果;演繹推理是從已有的事實(包括定義、公理、定理等)和確定的規則(包括運算的定義、法則、順序等)出發,按照邏輯推理的法則證明和計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兩種推理功能不同,相輔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發現結論;演繹推理用于證明結論。其實很多找規律的題目不就是合情推理嘛。
新課標指出兒童的推理能力培養的學段目標是有層次的,從提出簡單的猜想到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再到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并重。明確了目標,也給教學實踐指明了方向。在即將教學的五年級上冊就有多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就是第三學段的目標了。一改傳統課堂的講授,我們需要讓孩子體驗,讓孩子歸納探索過程,比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在已知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面積求發的基礎上,學生自己想辦法推導。不難想到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定和長方形面積相關,這就是合情推理,再將平行四邊形變形成長方形以后,通過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這是簡單的演繹推理。
總之,實現目標的路徑是無窮的,關鍵在于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有方法、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逐步落實。
平行四邊形,邏輯推理,長方形,兒童,能力
篇2: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數學教育對人格培養
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數學教育對人格的培養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數學中的育人功能,論述數學對學生人格的培養。
關鍵詞:數學、日常生活、教育
正文:
數學是一門具有邏輯性的學科,著重培養學生理性思考和邏輯思維的能力。數學是一門抽象學科,依附于日常生活實際,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變得更加具體。其實,數學并非深不可測,高不可攀,只是它和語文承擔的功能不同,語文教會學生感受、理解、表達的能力,數學重思考的過程,因此它在塑造人格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數學與日常生活關系。
(一)日常生活映照著數學。
數學教學應與日常生活相聯系。人的感性認識,直觀感覺,對環境的認識,都是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速度與路程問題,工程問題,數量與重量的問題,對物體的認識等等,都是聯系日常生活的教學。讓學生解決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問題,他們不會覺得陌生,相反還能提高其學習興趣,其目的是有利于學生理解數學的全過程,形成正確的數學觀。
(二)數學反作用于日常生活。
1、數學素養在日常生活中的體現
數學思維來源于日常生活,同時又反作用于日常生活,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因此,學好數學,或者說養成較好的數學素養就會很明顯的體現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如,都說孩子很粗心,所以學習成績不好。似乎這已經成了學習成績不好的正當合理的理由,殊不知孩子這種學習問題是沒有養成好的數學素養。加法、乘法列算式時忘了進位,減法忘了借1。因此,在生活中一部分孩子就會出現馬虎,不安分,丟三落四的現象。
2、數學素養的反作用
數學思維重在提高學生邏輯能力,數學思維中的條理性、全面性、完整性都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現出來。長久的訓練,會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理性分析,井井有條的處理事情,顧全大局的好習慣。數學不像語文那樣靈活多樣,它必須一一搭配,有始才有終。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單位的換算,厘米,米,平方米,結果完全不一樣,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又例如,數學講究的是步驟、先后,先算括號內的,先算乘除再算加減。再教會學生演算的能力時,也教會其有條理的做事。
數學活動的嚴謹性,要求學生學習認真踏實,一步一個腳印,這無不訓練了學生腳踏實地的做事方式。在今天的科研活動中需要這樣的精神,在各行各業都需要這樣的謹慎踏實。
二、數學的教育性
(一)開發智力
智力是一個人心理能力和認知能力的總和,是一種智慧的力量。對外界的感知、記憶、想象、思維都是智力的一種體現。智力是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直覺思維的基礎。數學對于開發智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不斷的促使原有的思維水平和認知能力的提高。比如,認識平面圖形對于以后認識空間圖形有幫助,對于空間建構也有作用,學生在一步步地積累過程中逐漸理解和領悟。
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是思維品質數學教育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訓練學生的逆向思維,橫向思維和多級思維,發展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2、數學的抽象性,使很多數學內容的本質屬性不容易被直接發現,許多命題需要進一步擴展其功能的可能性,數學中的問題常需要人們進行深入的思考才能掌握其精髓,所以,數學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3.思維反應的敏捷性是反映一個人智力水平的重要的指標,數學問題多樣、靈活,有利于培養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從多種判斷、策略中迅速作出正確的篩選,從而提高了思維的靈敏性;
4、數學本身是種創造性的活動數學知識里到處都閃耀著人類智慧的光芒,它能誘發學生在學習中,大膽猜想,大膽探索,從而培養和發掘學生的潛力。有時候學生在理解與不理解之間就像隔著一堵墻,只要打破壁壘,思維就開闊了,就活躍了。
(二)完善自我
數學是一種科學工具,在不斷地嘗試中,不斷地獲得。在學生有一定的知識結構時,他就會將所有的數學邏輯連接成網狀,在他的身心形成一種穩固的知識框架和邏輯思維,有利于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從而有利于他人生的發展。
數學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語言,可以訓練學生對世間萬物的精確表達,數學又是一種思想方法,訓練學生推理求知,數學活動中處處充滿了理性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嚴謹態度。數學不是機械的操作,而是靈活的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去解決問題。所以認為數學是呆板的那便是對數學的不全面理解,數學是多樣的,多元的,因此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去挖掘數學的奧秘,開發學生智力,養成好的習慣,塑造優質的人格。
篇3:結合一日生活環節進行數學教育
結合一日生活環節如何進行數學教育
小二班林桂芳
**年4月14日參加了由海口市教育局組織的“國培計劃送教下鄉”的培訓活動。從海南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丁金霞園長的講座中,使我明白了不僅只有五大領域可以互相貫通,任何的一個領域學科都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設計一節活動課時,可以把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或者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物品帶到教學活動中,使孩子能再寬松、愉悅的環境下掌握知識。下面我將舉例說明我是如何結合一日生活環節進行數學教育的。
例一:在組織小班的數學活動《小魚游泳》中,我會根據活動的目標,1、要引導幼兒學習分辨“1”和“許多”的量。2、引導幼兒了解“1”和“許多”的關系,知道“許多”是由很多個“1”組成的。并結合生活中或身邊的事物進行數學教育。我會利用室內的環境,讓幼兒認識1和許多。比如:班上有一位老師,許多個小朋友。一個大皮球和許多小皮球。一塊大積木和許多塊小積木。一把大椅子和許多把小椅子。還可以利用室外的環境,讓幼兒認識1和許多。比如:一棵大樹和許多小樹。一朵大花和許多的小花。一棵大青菜和許多的小青菜等等。
例二:在組織小班的數學活動《秋天的水果》中,我會根據活動的目標,1、引導幼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找出較大的物體,學會比較大小。2、通過觀察比較大小不同的物品,初步理解物體大小的相對關系。我會結合幼兒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讓他們進行比較,比如:教室內娃娃家里的布娃娃,有大的有小的,可拿實物讓幼兒先觀察然后進行對比,要幼兒學會比較大小,還可以讓幼兒觀察教室里的物品,請幼兒說說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誰比誰大,誰比誰小。比如:幼兒身上的衣服和老師的衣服比,誰的大?誰的小?老師的手與幼兒的手進行對比,還可組織幼兒通過玩游戲來比較大小,一邊說一邊加上動作。讓幼兒在游戲中通過直接感知和比較的方法,使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充分體現《指南》精神--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師范大學,幼兒園,海口市,國培計劃,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