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小學信息技術《修飾文字》教學設計

小學信息技術《修飾文字》教學設計

2024-07-31 閱讀 4795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寧夏教育自治區教育廳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會審定的,四年級上冊第4單元第1課時《修飾文字》。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通過“格式工具欄”和“格式菜單”完成對文字進行字體、字號、顏色等修飾以及對文字進行加粗、傾斜、下劃線效果的設置。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選定文字的基本操作方法,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三、教學目標

1、掌握修飾文字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熟練操作。

2、知道字母B、I、U按鈕所表示的含義。

3、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運用不同方法設置字體格式

難點:

1、取消字體格式的設置

2、掌握操作的熟練程度

五、教法、學法

創設情景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演示法、討論法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提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通過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幫助,利用學習資源獲得的。從而表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知識獲得的方法是學生去發現,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知識的獲得創設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獲得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創造。因此,本課采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教學中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讓課堂洋溢著人文氣息。

在學習方法上,本課主要讓學生運用嘗試學習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發現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的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帶著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實際操作、演示等方式逐步完成的,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實現。

六、教學準備

PPT教學課件、凌波多媒體電子教室、“小豬的作業”文檔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在一片美麗的森林里住著一群小動物,老山羊呀為這群小動物舉辦了一個電腦培訓班,昨天,他們學習了修飾文字。山羊老師給同學們布置了一份作業。今天老師把小豬和小猴的作業帶給大家看一看,讓大家給他們當一次評委。比較一下,誰做的最好呀?(小猴的),好在哪里呀?有同學來說一下嗎?(字體、顏色等)

(通過有趣的情境創設,可以讓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設置任務,引導學習。

師:由于小豬上課太貪玩什么也沒學會,今天就讓小豬和我們一起學習

篇2:新課程理念下信息技術課教學設計

新課程理念下的信息技術課教學設計

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帶來了許多全新的教學理念,面對新課程、新理念、新教材,如何組織和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是擺在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須思考、研究和解決的緊迫問題。教學設計是連接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的橋梁,它既是教學理念的載體又是教學實踐的依據,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新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談談我自己的一些思路和設想。

由國家教育部制定的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中,明確地提出了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理念是:

(一)提高信息素養,培養信息時代的合格公民;

(二)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打造終身學習的平臺;

(三)關注全體學生,建設有特色的信息技術課程;

(四)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倡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實踐;

(五)注重交流與合作,共同建構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新理念下的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概述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正是在一般的教學設計發展了幾十年之后,在出現了信息技術學科以后,為了追求信息技術學科最優化自然而然產生的,是教學設計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的自然應用。當然,由于信息技術學科自身的學科特點,其教學設計也有不同于其它學科教學的特點。因此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要把握信息技術的特征。

根據新課程理念并結合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我認為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應該也所改革、有所創新。

(一)明確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總體目標和階段目標

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發生行為變化的期望和追求,這種行為變化在教學后學生必須能做以前不能做的事情,即教師要求學生通過過程達到的學習成果或最終行為。教學目標體現教學主體的愿望和主觀的要求,具有自主性和靈活性??梢哉f,設計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首要環節,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

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個重要功能是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培養信息素養,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來改善自己的學習方式,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因此,將信息技術課程的總體目標可劃分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信息科學,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培養采集、加工以及發布信息等處理信息的基本技能等。

過程與方法:能夠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通過評價信息、應用信息解決具體實際問題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確并接受與遵守未來信息社會的道德規范與法律法規。

階段教學目標理解為各學段各單元各課時的教學目標,要根據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制訂階段教學目標??傮w目標中的知識目標與技能目標在各階段有所側重,但能力目標,情感目標要貫穿本課程教學始終。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把握總體目標,又要實現具體目標,既要明確顯性目標,又要重視隱性目標,既要達到終極目標,又要促進條件目標。

(二)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一般原則

1.一般原則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我們強調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設計要遵循一些原則。我國學者提出了相關的要點:

(1)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教師是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

(2)重點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包括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分析信息、運用信息、交流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

(3)重點對信息資源進行設計,使學生可以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資源來支持學習活動。

(4)注意應用“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的思想和方法,注重設計有具體意義的情景。

(5)強調“合作學習”的方式。合作學習可以滿足信息技術學科所面臨的學生基礎水平差異過大的實際困難,滿足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多向的學習交流。

(6)重點要針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設計進行評價。

(7)設計內容不一定局限于某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可以以教學單元或模塊進行設計。

當然,所謂一般原則、是適合大多數情況的原則,就一些特殊的教學內容及實際場合還需要教師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進行教學設計。

三、總結

有人說,一節好的課能反映一種教學思想。21世紀,隨著社會、經濟的急遽變革,教育改革將更加頻繁、廣泛和深刻,教師將面對各種新的教育思想、資源、模式、過程、手段與方法,因而要求教師不僅要自覺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斷調適,而且要具備能夠分析、討論、評估和改變其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的能力。因此,探討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思路,力求把握信息技術的課程理念,用以指導教學實踐,也是信息技術教師必須具備的反思教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