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三案六環節交流材料

三案六環節交流材料

2024-07-31 閱讀 1611

連云港市課改資料“三案六環節”交流材料一(原創)

沙河二?。河诿?/p>

上學期,我市推行的“三案六環節”教學改革正一步步地改變著我們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在實施的過程中,有過喜悅,也有過迷茫和困惑,下面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三案六環節的推進: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盡量做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1.自學質疑,課堂學習一定要堅持讓學生先自學,通過在學案引領下的討論、操作記錄、嘗試練習等等,進行充分的自主自學,讓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深入地學,確保學生能自學會的教師不教,估計教了也不會的同樣不教,根據學情判斷,只教點撥了學生就能學會的內容。所以學在教前,目的之一,就是把學生能自學會的讓學生先學會,教師絕不越位包辦。學在教前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讓學生有施展身手的機會,滿足學生的獨立欲望,尋找教的起點,同時鍛煉其學習能力,激發其學習的興趣。一般來說學生自己會的、能做到的,他不屑于別人的幫助,因為在每一個人的潛意識里都有獨立的欲望,孩子能做到的你卻施以幫助猶如對他施舍,他是不愿接受的,猶如小孩子吃飯,剛開始不會用筷子吃飯,你喂他,他很高興,但一旦他開始學會拿筷子了,哪怕是顫巍巍地拿筷子,他都不愿你再喂他,他總會說“讓我自己來”,可是在吃飯過程中一旦遇到像夾大塊肉而夾不動的情形時,父母才適時施以援手,助其一臂之力“夾起那塊肉”,小孩子還是非常樂意接受的。綜合上述兩點,教在學后就是讓學生先學,猶如學生自己先吃,吃掉自己夾得動的菜,同時找到需要你“協助夾的那塊肉”,后教就是幫助學生,協助而非代辦式地施援手于學生“夾上那塊肉送到嘴里”,這樣孩子吃得飽,吃得樂。

2.先學。

教師要干嘛呢?課前,要在深入理解教材和學生的基礎上編寫學案。因為先學不單單是指讓學生泛泛地、單純地看書,機械地模仿,死板地記憶公式定理,而是在教師編寫的自學提綱即學案的引導下閱讀、分析、嘗試、總結等,因此,自學提綱的內容要有點撥理解例題、引導操作記錄、引導思考總結學習課題、學習結果檢測等內容。在學案引導下的自學是自主學習的起始環節,是質疑交流的基石,因此,自學提綱的質量至關重要。課中,教師通過提問、檢測、巡視等手段,了解哪些已經不需要教了,哪些還要深化一下,還有哪些需要教師的“教”,準確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為“后教”做好充分的準備。

3.后教。

即精講和點撥,教師怎么辦呢?我認為不是教師漫無目的地獨霸課堂地講,而是在學生充分自學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學習,不是單純地靠老師的一張嘴分析、告知、使知之,而應該是老師加盟到學生的學習群體中,作為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員參與討論,作為學習團體中的先知先覺,起引領主導作用,把討論引出歧途,導向深入。比如:華應龍老師在百分數的認識一課導入環節中,學生面對記錄數據的表格,選擇讓誰去踢那來之不易的“點球”,學生一會兒選進球最多的人,一會兒選失誤最少的球員,停留在一個數量的絕對值上,考慮不到兩個量的比率,這時華老師很幽默地說“如果教練讓我踢,我只踢一個且踢飛了,失球數是1,最少,讓我去踢合理嗎?”一個笑話,引導學生走出歧途,發現不能僅僅依據單獨一個數量進而改變考慮兩個數量的關系,最終“發明”了百分數,這是個絕好的案例??磥怼敖獭笔怯兄v究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教什么、怎么教、什么時候教,決不是凌空可以規定的。教在學后,逼迫學生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變為主動的建構學習,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老師才能后發“智”人。

4.再說課后反思

即寫教學反思,寫教學反思是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實現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之路。我很欣賞華東師大教授葉瀾教授曾說過一句話“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睂懡虒W反思,反思什么,怎么寫,什么時候寫?其實教學中的任何疑難問題、預設外意外生成現象、改進想法、對困惑的思考探索等等都可以成為反思的對象,當一堂課上完時,往往是感觸最深時,靈感活躍時,這時執筆疾書往往思如泉涌,即刻成文,過后再寫回憶錄則效果往往不佳。

篇2:小學五年級數學教研組集體備課交流匯報材料

小學五年級數學組集體備課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我們年級的數學組在這學期有幸的申請到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全冊的數學教案進行“集體備課”試點工作。我們年級組的8位數學科任教師喜憂各半,喜的是學校對我們數學教案大膽改革嘗試的支持和鼓勵。憂的是我們感到責任的重大和初次嘗試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與解決的方法。我校在**年就倡導重點單元的重點課時進行集體備課,開展的集體備課不但有效的幫助我們教師解決很多教學上遇到的問題,通過集體備課能發揮老師們集體主體精神和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的精神,體現了集體共研,共同進步的目的,還節約了大量寫教案的時間來鉆研教材、幫扶轉化學困生、輔導提高優等生、詳細的分析學情等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時也減輕了教師抄寫教案的負擔。因此,我們年級數學組的8位教師在**年通過共同商討,我們年級組的教師向學校數學教研組長宋老師申請后,他又向學校申請全冊集體備課,學校考慮到提出的倉促和各個環節與條件的不成熟,就暫緩一步。**年9月1日,我們年級組的22位教師考慮到全冊集體備課比去年又成熟了一步,通過全年級組的教師討論,確定暫由本年級數學組向學校先提交申請,進行試點實驗工作。學校通過研究并向縣教研室和主管領導的協商后同意在五年級數學組進行全冊集體備課試點工作。我現代表五年級數學組的老師們就對我們這學期開展的全冊集體備課與各位交流一下,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進行全冊集體備課的好處:

集體備課是在個人認真準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研討的一種有效的教研活動。它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研究教學中的一般問題,保證教學工作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在實施新課程的今天,它成了校本教研的一種重要形式。因為其價值取向就在于教育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其目的不是為了追求形式,而是為了追求效果。

1、能有效凝聚集體的智慧:由于教師的教學年限、業務水平、學科專長和教學經驗各有不同,從而導致教學水平的差異,而開展集體備課就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同科教師的積極討論,可以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在討論的過程中相互啟發,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是我們的8位教師在教學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教學水平。

2、能顯著提高教育教學效果:面對新課程,我們缺的不是先進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與實踐有機結合的能力與機智。集體備課,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補充每位教師專業知識的不足,明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3、能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集體備課是對教學工作進行全程優化的教研活動,使教師在教學的認知、行為上向科學合理的方向轉化。自我鉆研、集體研討、分工主備、教后反思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這既有利于教師的揚長避短,更有利于教師在高起點上發展。集體備課要求同科教師人人參與,所以每人都要精心準備。通過相互交流與切磋,參與集體備課的教師既可以學習到他人的長處,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過揚長避短,實現共同提高。

4、能大力促進學校的教科研氛圍:集體備課是一種“行動研究”,所解決的是教學中最直接、最實際的問題,主要任務是完善課堂教學。一些大家感興趣的課題,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華,為我們申報更多更有價值的課題提供有力的素材。其理性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架起橋梁,教科研的氛圍在集體參與的行動與反思中逐步濃厚。

5、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教學:集體備課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通過集體備課形成的教學方案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它與個人備課相比,對教材把握更加透徹,對學情的分析更加細致。因此,集體備課的教案會更切合學生的實際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6、能較好地落實課改要求:集體備課,體現了“合作、探究、創新”和以人為本的精神,促進了教學互進,能更好地落實課改要求。

7、大量減輕了教師備課的壓力。教師獨立備課,花的時間多、任務重、壓力大。集體備課大大地縮短了教師用于備課的時間,減輕了教師每天忙于備課的壓力。保證了教師充分準備教學資源,保證了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思、輔導、創新課堂教學,保證了教師擁有充沛旺盛的課堂教學精力和輔導學困生的時間。而且,集體備課確保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全面發展,為教師間的互助、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為教師高效教學提供了有力的保證,是教師貫徹實施新課標的良好途徑。

二、集體備課的做法與措施

集體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集體備課就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最科學的教法和程序,為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做好充分準備。為了充分發揮集體智慧,促進以老帶新,以新促老,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真正實現網絡資源、教材資源、腦資源共享,使全體教師能從單元整體上駕馭教材,結合我們年級組的實際情況,通過商討,表現在以下幾點:

1、指導思想:集體備課必須立足個人備課的基礎上,以本年級數學備課組為單位進行,要在充分研究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前提下,集體商討教學方法,共同研究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同時要兼顧學生的基礎和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制定集體備課計劃。成立組織機構,備課組長負責組織本組的集體備課活動,統籌安排,嚴格把關,學期開學后,備課組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集體備課計劃,責任到人(見教案集體備課安排表)。

3、個人鉆研。主要是指本組教師在集體備課前根據自己承擔的單元內容,鉆研大綱、教材、教參,隨著縣教育區域網的全面開通,在集體備課過程中,我們充分發揮了網絡作用,實現資源共享,鼓勵教師多享用遠程教育資源,在各自了解學生現有知識儲備的基礎上確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及主要教法與學法、教具準備以及每一課時的主要教學思路等。進一步提高集體備課實效。在過程中體現出師生的“雙主”作用、“雙邊”活動,以及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此基礎上,每人均要寫出鉆研內容的教學分析材料。同時,確立一位主講人,在集體研討前,寫出詳細的主講稿(詳案)。

4、集體研討。這一環節是集體備課的關鍵,主要是研究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過程的設計,突出重點,突出難點所采用的教法與學法,以及為提高教學質量所選用的教學手段等。由備課組長負責主持,主備人陳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程序,并說明設計的理由,備課組的其他幾位教師圍繞主講輔導情況,以新課標理念為依據,對主講輔導內容進行分析研究,結合自己所準備的鉆研材料,進行補充、修改意見,同時主備人認真做好記錄,綜合后實施到教案之中。

5、定稿復印。定稿前,主備人根據集體研討結果,結合本組其他教師的意見,取長補短,補充完善原先的設計方案,撰寫每一課時科學使用的教案。教案寫出后,經備課組長審閱后方可打印裝訂。年級組成員做到人手一份。

6、在打印教案前后附有各班學生基本情況分析表和教學質量檢測分析表,教師可以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和每次檢測分析,有計劃、有步驟、有效果的逐步分析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7、科學使用。每位教師在上課前必須熟悉教案,領會教案的精神實質,然后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學生的年齡特點,個人的教學風格,對教案的教學內容、教學時間的分配、教法、學法、教學環節進行修改和調整(一律用紅筆修改)。備出自己的特色的教法、學法,凸現教師教學的個性和風格,使學生在四十分鐘內獲得最大的效益,教后要詳實地寫出自己的教后反思,教學效果及改進措施等,以備以后查閱、使用。

8、教案根據本班的實際修改完善后,由年級組長或教研組長每周簽字后方可有效。

三、集體備課的效果:

1、教師完成集體備課后能有更充足的時間更深一層的鉆研教材,研討教法。這樣才能根據教學目的、內容和教學原則,按照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研究如何優化處理教材,如何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克服難點,明確教材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因素,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更好的教學,通過更深的教材研討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本學期學到小數乘小數時,0.60.5的積有幾位小數,大家爭論不休,借助教參、教輔資料、網絡的查閱還是沒有定論。我們組織8位科任教師在年級組內聘請數學教研組長、年級組長跨學科跨年級進行研討,爭論不一。又聘請校教導主任一起研討,但教師意見不統一,最后打電話咨詢我縣教研室的李漢忠老師。這就是我們實實在在的教研,這需要時間,如果每位教師的時間緊迫,很可能把這樣既有價值又有意義的研討就會隨著時間的匆匆抹殺掉。

2、教師完成集體備課后能有更充足的時間進行面批更多學生的作業,我校每班80人以上,每生每天的作業進行面批是不現實的,但實施全冊集體備課后,教師可以利用節省寫教案的時間盡可能的多面批幾本學生的課堂作業。隨時發現學生作業中的錯誤,隨時指出,并及時讓學生加以改正,使學生立即改正錯誤,提高了教學效果。面批除指導學生作業外,還能隨時改正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內在的指導,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核心的雙邊教學活動。另外,這種做法還能提高作業正確率,增強學生自尊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師生團結等。

3、教師完成集體備課后騰出了課余時間批閱《學習之友》、《學習樂園》和檢查學生的家庭作業。使批閱《學習之友》、《學習樂園》的頻率及廣度較以前有大幅提升。(在這次作業的檢查中張校長也提出表揚)教師可根據檢查情況對個別的學生進行輔導教育,既能及時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又能克服學生偷懶的壞習慣。

4、在正常的教學中由于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一般是“統一授課,中速推進”,部分優等生就會感到教學進程中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為克服這一現象,確保優等生“吃的飽,吃的好”,充分挖掘他們的內在的潛力,提高他們發揮自己能力的機會。教師就利用節省寫教案的時間從手頭資料與網絡資源搜集材料,利用課余時間、課后時間年級組統一與分散相結合為其輔導,講解一些超越教材而又與所學知識密切相關的知識,不但提高其解決問題得能力,又增加了各班優等生的友誼和競爭。在本學期全縣的學科知識競賽中,數學占總分的30

篇3:參加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觀摩交流會學習體會匯報材料

全國第十屆深化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觀摩交流會學習體會

石嘴山市第十六小學于繼紅

**年4月27日-29日,我有幸參加了福建廈門舉辦的全國第十屆深化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觀摩交流會的聽課活動。我非常感謝學校領導給予我這次難得的聽課機會。通過參加這次活動是我受益匪淺,我領略到了全國各地優秀教師的風采,學到了寶貴的教學經驗。這次聽課,感觸頗深。下面就這次活動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觀摩活動規模大、課例多

全國第十屆深化小學數學教學改革觀摩交流會,經過層層選拔,一共展示32節課,兩個分會場同時進行。大會安排我們在廈門市工人文化宮體育館進行觀摩,共觀摩16節課。課型全面,涉及領域多。參加聽課的教師人數多。

二、精彩的開頭

每位教師都非常注意課前與學生的溝通,或是談話,或是師生互動。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情緒,減輕數學學習的枯燥感。例如阮志強老師執教的《解決問題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