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師教研信息化能力引領教師自由幸福地發展
提升教師教研信息化能力引領教師自由幸福地發展
摘要:引領教師自由幸福地發展,是教師發展的關鍵。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和發展,為減輕教師負擔,讓教師自由成長提供了捷徑。我校專注于提升教師校驗信息化能力,讓教師走上了自由幸福發展的快車道。
關鍵詞:教師教研信息化自由發展
序言
對于校長來說,學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因此,如何激揚教師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引領教師自由幸福地發展,是對校長專業水準的一大考量。
多年的校長經歷,走過了挫折與頓悟、破冰與創新、發展與超越的心路歷程:應試教育培養出的教師很難再捧起書本,更何況還有一種平淡無為的生活慣性、再加上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逼得教師把各種專業培訓異化為一種任務來完成,成為他們生命的累贅,又談何專業發展。
我欣喜的是,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普及和發展,隨著廣大教師信息素養的不斷提高,從互聯網上獲取新知識,獲得新信息的老師越來越多。
在我校,家中有電腦的老師占100%,有QQ的教師占100%,開通了QQ空間或者博客的老師占100%,在網絡空間經常轉發或自撰文章的占90%以上,空間文章與教育相關的占60%以上,經常進行數字化閱讀的教師占95%以上……
加之學校創建“省級現代教育示范學校”,班班通、室室通、人人通業已成為現實。老師們已經置身于信息的海洋,自覺或不自覺地在信息的大海中遨游。沒有壓力、沒有強迫,如同享受陽光、空氣和水。而這正是我們期待的教師專業發展的自由之態。
一、培育充滿人文情懷的網絡“草根”研修團體
真正對教師的發展起持久作用的,是教師內心深處對自由發展的期盼、對幸福成長的追求,對人文關懷的渴望。行政手段、經濟杠桿僅是外因。我校也曾建立“高大全”的官方校本研修體系,無奈龍多乃旱,就連精心設立的名師工作室也無言而威,鮮人登門。相反,一些沒被官方指定職位的教師的QQ群卻異常熱鬧,有在群里曬學生作業的、有在群里求人改稿子的、有在里面討論數學題的……更有甚者,幾個志趣相投的音樂教師組建了“哆來咪讀書會”……這里沒有行政壓力,沒有專業權威,沒有負累之苦;有的只是那份興趣、那份輕松、那份熱情、那份執著……
學校借其勢而為已用,將原有“高大上”的體系全部打散,還研修于民。原有體系節點的教師,有的參加別的老師的興趣群,有的組建自己的網絡書社……就連有著國家級導師頭銜的楊中會老師,也走出名師工作室,廣接地氣,組建了“蟲兒飛讀書會”,宣講她的“詩意語文”;省級骨干教師李開忠,也聯合幾位教師組建了“閱讀新干線”,推行“海量閱讀”……這些群有的著眼于興趣交流、有的著眼于學科教學、有的著眼于班級管理、有的著眼于家校共育……無一例外,這些群主都是“草根”,但是每一個群里面都少不了原有體系的中堅力量,他們是參與者、引導者,直接向教導科研處負責。本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宗旨,他們用自己在交流中的卓越表現來確立平等中的首席地位,贏得群員對他們自由成長的價值認同。
我校外語教研組近年來新進的都是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在她們教學生涯中,猶如一張白紙,正好作最新最美的畫。如何引導她們成長,不至于混成“嫩油條”,教研組長敖小蘭老師著實花了一番功夫:她們相互加了好友,組建了QQ群“青藍居”,把她們當成自己的親閨女。從教學計劃的制定、到教具的制作、到教學的設計、到課后的反思、到課后的測查……事無巨細,她都要一一過問指點。有時徒弟們正吃著飯,她還會從QQ群里面冒出一句:“下午的單詞卡片和貼圖準備好了嗎,我這里有,你需要嗎?”暖暖的師徒情義,跨越時空,把我校英語組凝聚成了愛崗敬業的典范,不但多次獲得“先進教研組”的稱號,還在歷年的畢業統考中,英語成績遙遙領先,穩居榜首。
二、建立集思廣益的網絡協作備課機制
傳統的集體備課,往往是同科教師輪流主備,打印分發了事。其實質上是一人幫大家做完所有事情,大家共享清閑。這樣的集體備課是徒有其名。
我校早在六年前就開始了“基于網絡的模塊式協作備課研究”,研究成果榮獲市一等獎。我們將課堂教學劃分為四大模塊:情景引入、實踐探究、訓練提升、拓展應用,然后根據個人特長及教學主張,分頭設計模塊,系統自動合成集體共案。這里所有人都是主備,真正印證了我校的辦學理念:“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篇2:用網絡平臺開展教育信息化提高園本教研有效性
用網絡平臺開展教育信息化提高園本教研的有效性
摘要:
教育信息化是將信息作為教育系統的一種基本構成要素,并在教育各個領域廣泛地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本文從需求、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等幾個方面分析如何有效的快速開展教育信息化建設關鍵詞教育信息化信息化學習環境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教育將從內容、形式、方法和組織等方面發生根本性的變革。這種變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許多中間過程。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到通過計算機能輔助教學再到要求進行以計算機為基礎的課程改革,整個教學體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形式甚至連學校結構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這一演進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教育與信息化的整合程度越來越深,信息化對教育的影響越來越大。通過有效的利用信息工具或者手段,更有效的獲取信息、運用信息、創新信息的基本能力,實現教育信息化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教育信息化是將信息作為教育系統的一種基本構成要素,并在教育各個領域廣泛地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過程。
關鍵詞:網絡平臺園本教研教育信息化
在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對教育系統以信息的觀點進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要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為提高整體教育質量、提高全民族創新能力,促進科研工作服務,逐步建立一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新型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新模式的特征是,在培養目標上,要求全面發展,具有高度創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在培養內容上,主要側重在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使每一個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獲取知識和更新知識的能力;在培養方法上,要采取靈活多樣,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方式,能適應各種學科并能滿足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求。
一、教育信息化建設
目前教育信息化經歷了一個從技術中心觀到系統觀的演進過程,僅僅在技術上為教育信息化提供支持和保障,并不能保證教育信息化的成功實施。為推進教育信息化,需要集中抓好3個方面的問題:基礎設施、內容資源和培訓。其中基礎設施包括硬件保障和軟件保障兩個方面。
(一)硬件保障。
教育信息化的硬件保障,指硬件基礎設施保障。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的基本目標是建立能使教育者和學習廣泛受益的計算機及網絡硬件環境,并持續地運行維護和更新。這些硬件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學校內部的計算機與相關的外部設備,局域的校園網絡和廣域的教育網絡,另外,硬件基礎設施建設也包括有關建筑物和相關輔助資源的準備。硬件保障除在相關的資源上做出準備外,還需要創建一個良好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學習環境是學習活動展開的過程中賴以持續的情況和條件。由于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習者,因而學習環境說成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學習活動的情況和條件。學習環境主要強調通過各種學習資源和教學策略支持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因而學習環境的概念是以“學”為中心的教學系統和學習系統的基礎。
(二)軟件保障。
軟件資源包括名種備課系統、學習管理系統、多媒體網絡課件,另外還應包括教務管理系統、教師指導系統、學務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和管理人員系統,涉及到學校管理的各個方面。
教育信息化軟件保障方面的建設不要過份的追求資源的數據量和多媒體的形式,而應該盡可能的積累真正體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目標有機整合的資源,開發能夠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需要的數字化資源,軟件環境要符合人性化要求,要有利于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有利于實施個性化的教學。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的目的。
二、教育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資源的充分利用。
目前院校所使用的軟件資源系統往往由于設計不規范,靈活性不夠,擴充性和開放性差,目前大多數管理軟件的設計對技術發展和教育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差,稍有變化即難以使用,造成一些軟件不能得到長期穩定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