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對課題進行論證?

對課題進行論證?

2024-07-31 閱讀 3610

我們既然已選定了一個課題,我們就必需對這個課題的所有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了解這個課題目前在國外、國內的研究情況,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問題,了解這一課題所屬的理論體系等等。對課題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們在研究過程中少走彎路,確立研究的主攻方向,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知己知彼,戰無不勝”。怎樣對一個課題進行論證呢?論證一個課題主要是弄清如下幾個問題:1.所要研究的問題提什么性質和類型的問題?2.要研究的問題具有什么實際意義?它的理論價值(即在理論上預計有哪些突破?)3.要研究的問題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效果和研究的方向是什么?4.要研究的問題所應具備的條件的分析。5.課題研究的戰略和步驟如何?6.課題研究的效果和其表示形式有哪些?課題的論證報告可用于填寫課題的立項申請書或科研優秀論文的開篇、前言局部。一般可以在500字左右即可。下面是一個課題的論證例子:課題名稱:教學認識論一、本項目致力于研究和說明: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教學論的不可動搖的方法論基礎;教學認識是一種特殊的認識,它包括了豐富的內容,并具體表示出多樣的形式。二、本項研究對堅持和加強教學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回答實際中提出的新問題,廓清某些模糊思想,推動教學理論建設和教學改革實踐的發展,是必要的、有意義的。三、教學認識問題,在教育史上一直是教學論的基本問題上。任何一個歷史時代、階級的教育家,都依據各自的一般哲學認識論觀點研討教學中的認識問題。有的自覺、有的不自覺;有的依據了正確的認識論,有的則依據了不正確的認識論。馬克思主義的發生和社會主義學校實踐的發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運用于教學領域,這在哲學發展史上和教學論發展上都是重大的發展和成績。它使馬克思主義一般世界觀具體深入到一個學科領域,也使教學論獲得科學的方法論基礎。但是由于這一過程還為時不長,也由于教條***束縛,在運用一般哲學認識論于教學論的過程中,犯簡單化的毛病,主要是用一般代替了特殊,沒有與辯證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導致了教學理論的貧乏和教學實踐的偏差。為了克服這種簡單化的毛病例,近年來,我國教學理論界提出了許多有關一般哲學認識論和教學論的關系問題,其中有的意見表示出懷疑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作為教學論方法論基礎的傾向。與此同時,十五年代以來,生產和科學技術發生重大革命,一般哲學認識論的研究有了新的發展;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等新興學科的出現;教育心理學獲得新成績;現代化技術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教學理論和教學改革實踐中的新主張層出不窮;這一切,給教學認識論提出了一系列新課題,也提供了深入研究有關問題的可能性。教學論今天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總結這些重要的新效果,把教學認識論進一步豐富和具體化化,揭示出它的多方面的內容和極其多種多樣的形式,克服簡單化的毛病,廓清一些混亂思想,加強教學論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基礎。四、課題組成成員和分工(略)。五、研究步驟和效果形式(略)。

篇2:鎮Z小學課題論證管理制度

鎮小學課題論證管理制度

一、目的

開展教育科研,對課題研究進行管理,可以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二、適用范圍

學校各教研組課題小組。

三、內容

1.規則:一般由學校教導處先作出教育科研規劃。

(1)目標:根據學校辦學的總體設計來確定科研目標,使之緊密地與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結合起來,與培育人才結合起來。

(2)研究方向或重點:按照不同的學科或學校工作的幾個方面,把研究重點表示清楚。

(3)提出課題:為了更好地體現學校的意圖,引導大家的思路,可由學校組織部分骨干,提出一系列課題,供教師們在選題時參考。

2.論證:論證是對已形成的課題進行一次可行性分析,群策群力,以使研究者博采眾長,更好地進行研究,主要內容可包括以下方面:

(1)課題的價值:要進一步明確課題的意義,并從科學性、理論性等方面去分析;不斷地端正研究者的指導思想,使目的性更明確。

(2)課題的實施:這里最主要的是研討提出什么實驗假設,施加哪些實驗因子,這是實驗的關鍵性問題,反映了研究的實質。

(3)課題的評價:能不能從本實驗的目標出發建立課題的評價,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評價不科學,便無法判斷實驗價值的實現程度,當然也不能說實驗的成功。

進行課題論證一般需要有幾方面人士來參加。校內的課題由研究者、同學科的教師代表、富有教學經驗的行家、學校領導等方面人士參加;校級以上的課題還應邀請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科研部門、專家學者參加。要通過論證,不斷地修訂和完善實驗方案,提高研究的質量。

3.實施:對課題實施過程管理是整個管理的主要過程,學校領導主要抓兩項工作:一抓聽課,通過跟蹤聽課或集中聽課,主要看是否落實了實驗措施,如何操縱實驗變量,控制無關因子。校長要不斷地與實驗教師商量,更好地調控實驗進程。二抓資料,通過對各項資料的檢查,可以了解實驗工作的整體狀態,同時對資料作進一步分析、綜合,反過來促進實驗的更好開展。

4.總結:在目前階段,第一線教師對如何撰寫科研報告還不甚熟悉,有時往往不能夠很充分地反映科研成果。因此,領導要很好地把好科學研究的最后關口,而不能虎頭蛇尾,或聽其自然。這既影響科研成果的總結,又影響了教師從事科研的積極性。校長應重視總結,與教師一起商量總結的提綱、報告的寫法,成文后要認真進行修改。對于確有價值的成果要在不同范圍加以推廣。

篇3:《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實踐與探索》開題論證報告

一、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一)研究背景

1、作文教學是對學生進行認識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綜合訓練,是衡量學生語言運用和思維能力的重要尺碼,它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可是,許多學生一提到寫作文就一籌莫展,無從下手。這固然有言之無物的原因,但也受言之無序的困擾。因為每單元進行一次作文訓練間隔時間長,學生練筆次數少,容易發生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脫節,弄成講課是講課,作文是作文兩張皮的情況。為了彌補這種缺乏,我們應在閱讀教學的同時,針對所學的課文進行小練筆筆。

2、《小學語文新課程規范》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習作教學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3、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推薦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發明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語言的文字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有“厚積”才干“薄發”。沒有積累就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絕不能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積累和運用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積累是運用的基礎和前提,運用是積累的目的和歸宿。沒有積累,運用則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4、二00八年九月份,學校教導處在全校3-5年級中開展了“學生語文學習情況問卷調查”和“教師習作教學問卷調查”活動。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54.5%的學生在習作課上沒有主動發言的習慣,38.5%的學生對習作不感興趣,68.3%的學生平時缺乏認真仔細觀察的習慣;54%的學生沒有經常主動堅持記讀書筆記;在平時學習中,當自身看到、聽到或想到的事情,會主動寫下來的學生僅占31.3%;在習作(包括寫片段習作)完成后,沒有修改自身習作的習慣的占39.9%,不會修改自身習作的學生占49.1%。這個調查結果說明了學生的習作已經陷入了困境。

從教師習作教學問卷調查可以看出:50%的教師不喜歡習作教學,85.7%的教師對學生的習作不夠滿意,對教材中習作題目滿意的僅占28.6%,沒有經常引導學生觀察的教師占57.1%,喜歡習作的學生僅占35.7%,指導學生習作語言方面困難最大的占了71.4%。從這個調查結果也看出,教師的習作教學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困境。

怎樣改變教師怕教習作,學生怕寫習作的現狀,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呢?我們認為教師必需改變保守的習作教學觀念,根據學生的語文學習實際、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習作動機和興趣,讓習作教學面向學生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活動和實踐活動,要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不拘形式地表達;要讓學生感到習作既是練習,又是生活的需要;要讓學生樹立習作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習作是我手寫我心”的觀念。我們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經過反復研究和討論,提出了“指導學生開展小練筆的戰略方法研究”的課題,此課題具有很強的實際研究意義和價值。

(二)研究目的

1、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就是根據教材特點,以課文內容作為寫作素材,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鑒的對象和發明的依據,讓學生和時進行模仿和發明性運用練習,讓學生就語言的組織運用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學生寫作訓練得到的知識和相關能力有機融合于課文教學之中,做到學寫結合,相得益彰。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在新課程的課堂學習中,加深對課文寫作方法的理解。在讓學生理解了課文是怎樣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內容之后,通過仿寫實踐,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寫作方法的理解,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2、通過開展研究,進一步更新教師的習作教學觀念,改革作文教學方法,提高教師教育科研水平,提高學生習作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課題的界定

(1)關鍵詞之一“閱讀教學”。指為了著重培養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而進行的一系列語文訓練。它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和識字、聽話、說話、作文教學既有密切聯系,又有明顯的區別。閱讀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獨立性,教師則起引導、點撥作用。不能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2)關鍵詞之二“隨文練筆”。所謂“隨文練筆”即緊緊跟隨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相機進行寫作訓練。它就文取材,把學生的語言組織運用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機的結合起來,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它是閱讀過程中落實語言文字訓練,促進讀寫結合的一項有效措施。

三、課題實施的方法與措施

1、讀寫結合、嘗試運用--仿寫

現行義務教育課程規范實驗教科書中的課文大多文質兼美,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積累起來,讓學生反復誦讀,在品味好詞佳句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開展小練筆,仿寫“佳句”,從中體味到作者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達方法的真諦,這將使學生終身受益。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1)典型句式的遷移練筆。

(2)典型構段方式的遷移練筆。

(3)典型寫作方法的遷移練筆。

2、拓展情節、填補空白--擴寫

(1)看課文插圖開展“小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