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教學心得課堂中不能少了質疑

教學心得課堂中不能少了質疑

2024-07-31 閱讀 6467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我們從我們的成長中不難總結,我們持之以恒地探究或學習某個問題,主要是心中有“疑”,不僅使我們愿意刨根問底,也使我們愿意質疑,求教于自己認為可能回答出的人。

所以,課堂上我們提倡老師要合理置疑,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學習;同時在學生展示交流中,也要鼓勵學生相互質疑,包括老師要能像蘇格拉底提倡的產婆式教育,從多個角度啟發學生思維問題,從而使得學生的展示交流真正成為合作學習,促進學生思維上的嚴密,能夠多元化地處理同一個問題。

鑒于此,在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時,我們不僅要尊重學生的學習實際,要給學生提出質疑的權利,不僅鼓勵學生敢于講出自己成功的學習,還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困惑的問題;相對應的,還要注意及時讓其他學生反饋自己的理解和建議,能夠從展示學生的回答中尋找異議,進而質疑,不僅推動自己,也推動展示學生多層次審視自己的思索,從而更有效答疑。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和學生不是單純地評價答案是否正確,而是關注學生的算理等邏輯推理,達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有“疑”可問,有“疑”敢問,有“疑”必問,學生思維的火焰被點燃在一種自我完善的合作學習里。無形中也開拓了學生視野和能力,學習成為內心的挑戰自己。也就推動學生的創新力和學習力,為終身學習奠基。

總之,課堂中不能少了質疑,就像飛翔不能沒有雙翼,“理不辯不明”,質疑中學生不自覺思考一些東西,多方面捕捉信息,注定在質疑聲中開啟課堂教學的一方新天地。

篇2:教學心得磕磕碰碰課堂最真實!

一堂課,以前我會追求順風順水的流暢,而忽略了學生的“真”思考,真學習,只顧著教學為上。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不斷融錯和不斷改進的過程,學習中往往會出現多種知識、經驗的沖突,教師要學會站在學生角度“包容”,學會選擇有用的生成資源,哪怕是“錯誤”的思考,讓學生在思維的辯論中,活動的探究中,獲得新的認識。

上一節課不容易,上好一節難,而上出真實思考、真實學習的課堂,才最難!因此,要出現真課堂,教師課前需要對一些數學問題、知識,站在學生角度,加以思考。

我覺得磕磕絆絆的課堂才最好,因為那樣課堂才會出現學生自己最原始、最真實的思考,才會允許不同聲音、不同思考、不同觀點的迸發,才會出現我們認為不要出現的“錯誤”,我現在更希望“錯誤”越多越好,只要學生有理有據,大量有理有據的“錯誤”才能更好的呈現知識內在的本質,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錯誤呈現本質,爭辯提升認識,磕磕碰碰的課堂,最真!

篇3:教學心得也談課堂教學中課件使用應當注意問題

早就在博客中看到苗校長關于“課堂教學中課件使用應當注意的問題”一文。我有些不同的意見,一直沒有時間寫下來,今晚熬夜到凌晨寫一些:

對于第一、二點我都是同意的,課件的模版不能太花,應該根據課件的內容選擇一些簡單大方的模版,如果字少,當然也可以少帶點小花。模版的顏色最好是白色打底,這樣便于看到課件上的字體。例如3月29日陳建先在晶都名師寫作班上的模版是黃色打底,這樣打上的字,坐在下面的老師們就很難看清楚。更別說用手機拍攝下來,會更不清楚的。

另外字體字號我覺得也盡量統一。當然小標題或者大標題我覺得還是用大一點的字號或者更顯眼的顏色加粗標注更為合理,更會出彩。

對于第三點我是不同意的:課件播放不要帶有鼠標的聲音。也許是初中生和小學生還是有所區別的。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暫。所以我們會在每張幻燈片更替的時候或者在每個題目出現的時候設計聲音動畫:例如風鈴的聲音、鼓聲等等,甚至每張幻燈片進入的形式,是飛入還是陀螺還是棋盤式進入,字體顏色的強調。閃爍等等,我們都會加上去,這樣做,可以使課件更能隔幾分鐘就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

作為英語老師,我們的課件做得比語文數學老師漂亮多了,我們會更多的加入動畫、圖片,聲音,鏈接進去,包括動作路徑的設計等等,讓課件更上檔次,融音、形、義為一體。所以每次我們英語老師上公開課,都是一場視覺盛宴。

自己的拙見,一家之言,交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