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培養學生質疑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培養學生質疑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2024-07-31 閱讀 1975

培養學生質疑能力,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江蘇連云港市浦南中學王紅旗

摘要:文章從培養學生質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養學生質疑的積極意義,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方法來論述培養學生質疑能力,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關鍵詞:質疑,思維,能力,物理教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質疑是經過較充分的分析后提出的疑問,善于發現問題,提出質疑,進行釋疑是思維的批判性高的重要表現。質疑不僅是思維的開始,正確的質疑往往還是成功的開始。沒有質疑的思維是膚淺的思維、被動的思維。當個體活動時感到自己需要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的時候,此時的思維才算真正發動,否則,思維就難以展開和深入。因此,具有強烈質疑意識的思維,體現了個體思維品質的活躍性和深刻性。而強烈的質疑意識,又可作為思維的動力,促使人們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直至進行新的發現。一般說來,顯而易見的問題無須發現,難以發現的是蘊含在習以為常的現象背后的問題,所以,發現就表現為意識到某種現象的隱蔽未解之處,意識到尋常現象中的非常之處。從這個意義上說,發現問題是思維活動中解決問題的關鍵。有些心理學家認為,科學上很多重大進展與發明創造,與其說是問題的解決者促成的,不如說是問題的尋求者促進的。縱觀物理學史,每一個階段的進展幾乎都是從質疑開始的。例如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伽利略對此提出質疑,通過理想斜面實驗,指出運動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它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后經牛頓進一步研究,總結大量經驗事實,經推理而抽象概括出了牛頓運動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從而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礎。又如當愛因斯坦看到洛侖茲等人依據牛頓的時空觀研究電動力學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后,對牛頓的時空觀大膽質疑,并提出了相對論時空觀,從而建立了狹義相對論。再如愛因斯坦和玻爾領導的哥本哈根學派間相互質疑,引發了當時世界上大批物理學家、數學家、哲學家參與的科學史上有名的“大論戰”,從而有力地推動了物理學、數學甚至哲學的發展。由此可見,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質疑的過程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通過質疑能力的培養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正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是現行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的,有了這種反射,思維也就隨之產生。而質疑能力則是發現問題、進而提出問題的一種能力。古人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無疑則不進。”有疑問才是學習新知識,產生新思想,發現新觀點的起點。正如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問題,卻是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當前,我們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重點,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倡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并將“提出問題”作為科學探究的首要環節。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我們要將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下面就物理教學中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談幾點看法。

一、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趙凱華教授認為:“好的教師不是講得學生沒問題可問,而是啟發學生提出深刻的問題”。曾經有記者訪問一位榮獲國際物理奧林匹克金牌的學生:“老師給了你什么幫助?”,他回答是:“我的物理老師對我的最大幫助是批準我不聽他的課,回家自學,有問題再找老師討論。”另一陜西學生,老師發現他有水平,可他參加了許多次奧賽班培訓后,從未拿到名次。這位老師說你跟我學吧。他指定很多書讓學生自己讀,回去自己看,讓他自己找出問題來討論。學生提問題,開始不正面回答,卻反問幾個問題,這就是啟發,讓學生自己去想,后來這名學生終于在澳大利亞拿到了世界金牌。“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科學家的最重要的素質。

篇2: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觀察操作與思維發展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的觀察操作與思維發展

新吳學校:何小妹

數學是一門相當抽象的科學,而小學低年級學生具體形象思維仍然占優勢,抽象能力很差。要解決這個矛盾,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教具演示和學具操作.

一、必須重視讓學生實際觀察和親自操作

著名必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前蘇聯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研究表明,向6一7歲兒童提出間題讓他們去解決時,如果桌上有實物,允許兒童行動,則解題的比率可達72%;如果實物、圖片都役有,則解題的比率只有22%。我國J合理學家研究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概括過程也表明,如數的意義和數的組成等,必須同感覺知覺直接聯系才容易理解。為什么讓學生進行實際觀察和親自操作,教學效果就好呢?

第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低年級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主要不是來自學習目的明確,而是來自對學習過程本身的興趣.讓學生實際觀察圖形和演示教具,特別是親自操作學具,這對于對游戲仍然保持極大興趣的低年級學生來說,無疑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很樂于參與。讓學生親自操作學具,親自參與教學過程,把學生放在主休的地位上,隨著動手操作,孩子們的注意力和興奮點都集中起來,思維也隨之活躍,不知不覺地就能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并且越來越對數學課感興趣。

第二、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識,促進思維發展。在教學中重視直觀教學,強調讓學生進行觀察,培養學生觀察力,這是正確的,但不全面。因為加強操作活動也很重要,而且更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現代心理學認為,實際操作是兒童智力活動的源泉。早期兒童思維的發展是從直觀動作思維開始的,到了學前期和學齡初期54才進入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特別是學習一些新的知識,更要從操作開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心理學家的實驗表明,教學時要盡量使多種感官參加活動;而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操作活動。學生在操作中,動手、動眼、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加活動,相互配合,就會提高感知的效果;而且促使學生操作中思考,形成表象,為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打下堅實基礎。當然,這并不是說教學任何一部分知識都要從操作開始,而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定。

二、精心設計、科學組織學生實際觀察和親自操作

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和親自操作,這是教學手段,不是目的。教學手段取決于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認識能力;教學手段必須服從教學任務的需要.然而,教學手段選擇得正確,并不等于教學的成功。如果設計、組織不好,隨意性很強,只能是熱熱鬧鬧地走過場,不但完不成教學任務,反而還會搞亂課堂秩序,導致教學的失敗。因此,教師還必須充分發揮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精心設計、科學組織學生實際觀察和親自操作.

第一、首先要明確讓學生實際觀察和親自操作的目的.讓學生進行實際觀察和親白操作,根本的目的是,以看得見的圖形和摸得著的學具為中介物,通過觀察和操作,使抽象的數學邏輯關系以一種可以感受的形式呈現出來,便于讓具休形象思維占優勢的低年級學生理解和掌握.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往往忽視學生思維的過程,只重視思維的結果。這不利于學生自覺地掌握數學知識,更不利于發展思維能力.《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要求: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為此,應當從小學低年級起、就加強算理的教學.而要使學生理解、掌握算理,不能用抽象的邏輯推理的方法,只能通過學生實際觀察和動手操作了解概念形成的過程。

第二,要明確哪些教學內容需要學生實際觀察和親自操作.實際觀察和動手操作,是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教學手段.但并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使用,不是每堂課都使用.教師要選擇適合于學生實際觀察和動手操作的教學內容.比如某些“起始概念”的建立區別某些易混易錯的數學知識;理解較難的或者離學生生活較遠的知識等。

第三、要精心設計實際觀察和動手操作的程序.何時演示教具,何時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先觀察什么,后觀察什么,先怎么操作,后怎么操作,都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認識能力、思維特點,科學地安排好先后順序,使觀察和操作都有次序地進行.同時,每個環節應有明確要求.

第四、在觀察和操作中,注意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觀察能力.觀察是認識事物的門戶,是獲得知識的前提.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應引導學生認識客觀事物和概念的本質特征.比如,教學生認識長方形時,學生往往誤認為只有水平放置的長方形才是長方形.為避免學生把非本質特征當成本質特征,出示一些斜放的長方形讓學生來辨認,從而使學生獲得長方形的正確概念.其次,操作和觀察要有次序。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養成有次序的精細的觀察習慣,而且有利于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特征,形成正確的概念。比如,讓學生按次序數長方體有幾個面,再引導學生觀察六個面的形狀,最后觀察長方體相對著的兩個面的大小。再次,要盡可能地調妙生的多秘覺器官參與觀察和操作,讓學生通過著一看、摸一摸、數一數、擺一擺、拼一拼、折一折、疊一處、舉一舉、分一分等多種不同的操作觀察形式,從不同的側面和角度感受物休的特征,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準確的概念。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觀察到的內容和自已的操作過程表達出來.這樣,不僅有利于加深知識的理解,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抽象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包括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能力.分析綜合.低年級學生已經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和綜合,但離不開圖象和實物.比如,在教學數的分解和組成、加法和減法時,不僅讓學生觀察老師的演示,同時要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看一看,比一比。這樣,就可以促使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發展.抽象概括.低年級學生主要處于直觀形象水平階段.就是說,他們在抽象概括時,一方面要直接依賴對事物的感知,另一方面所注意到的或者概括出的往往是事物的直觀形象和外部的特征。例如.在一年級教學圓柱的認識時,學生們一般都是說:“圓柱是直上直下的,象個大柱子,圓乎乎的.”而面對一個扁扁的圓柱體糖盒,一般學生都認為不是圓柱.在教學中,既要注意到學生的這些特點,也耍設法引導學生進一步擺脫對直觀形象的依賴,使學生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判斷推理.低年級學生已經具備簡單的判斷推理能力,但這種能力還是低水平的.判斷時仍舊離不開對圖象和實物的感知,有時能反映數學的某些規律性,多數只能反映事物的實際情況.推理也只是進行簡單的直接推理.在教學中應注意發展學生的判斷和推理能力.學生雖然不會說加法各部分名稱,但是能判斷推理出:“加號前面的數和加號后面的數調換幾個個兒,得數不變”.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能夠初步認識某些數學規律。

中學生,數學,教學

篇3:學生管理制度三篇

本文目錄20**學生管理制度小學學生出操*及大型活動安全管理制度小學學生公寓門衛安全管理制度

長江路第一小學學生課外、假日活動安全管理制度

1、學生課外、假日活動實行“誰組織誰負責”的安全工作原則。

2、學生的活動一般提倡在校內進行,組織者應落實好安全管理責任制,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3、如組織學生外出活動,途中要注意車輛交通安全,嚴禁超載帶人帶物。

4、不提倡學生到公共娛樂場所開展活動,禁止組織學生參加有危險的活動,如集體到野外、江河游泳、條件不合格的溜冰場開展溜冰活動等。

5、組織集體外出游玩、野炊等活動,不要搞有危害性的攀登、爬山等活動,在野炊中要注意飲食衛生、用火安全,防止發生食物中毒或火災事故。

小學學生出操*及大型活動安全管理制度20**學生管理制度(2)|返回目錄

瘦西湖第三小學學生出操*及大型活動安全管理制度

1、學校出操*鈴響后,各班須在教室或走廊集中排隊。

2、按學校規定次序依次由教師帶領到指定地點集中,過樓梯須慢行不統一踏步

,班與班之間保持一定距離。

3、排隊行進中集中注意力,不開小差,不講話,保持隊伍整齊。

4、在樓梯和到操場梯步處實行值周教師定點安全維護,確保學生安全規范地進

出樓梯和操場梯步。

5、出操*結束后,各班應按規定次序進教室。

6、建立校內學生重大教育活動安全論證制度,參加校外社會實踐活動須報學校

或教育局同意方準進行。

小學學生公寓門衛安全管理制度20**學生管理制度(3)|返回目錄

長江路第一小學學生公寓門衛安全管理制度

1、宿舍門衛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學生管理部門的學生會客登記制度。宿舍區實行封閉式管理,未經批準,非本區學生和其他人員一律不準入內。

2、白天學生上課期間,門衛人員應對宿舍區進行定期巡查,發現可疑的人和事要及時報告公寓辦,也可直接報告保衛部門。

3、上課、上晚自修期間各樓房總門應加鎖關閉,對學生宿舍曬涼的衣服掉落地面,要及時拾回,并組織學生認領。

4、學生進入宿舍區,要嚴加看護,防止陌生人趁機混入;學生帶物出門,要注意觀察,發現可疑之物要嚴加盤問。

5、嚴格交接班制度,上班時間不得離開崗位,嚴禁請學生代班。

相關內容

學生閱覽室管理制度

中學“學生電子閱覽室管理制度”

學生傷害事故預防制度

學生集中上下樓疏導、指導制度

學生出入學校制度

學生安全管理制度

小學學生申訴制度

小學學生方面安全管理制度

小學學生個人物資安全管理制度

小學學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

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病的處置預案

學生食物中毒事故的處置預案

學生課余活動傷害事故的防范及處置預案

小學小學生安全須知

小學學生上學,放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