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語文課堂活躍起來?
如何讓語文課堂活躍起來?
我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好的班主任首先必須是一個好教師,要精通自己任教的學科,要熟練掌握學科的教學藝術,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想學、樂學、好學,活躍課堂氣氛,我是這樣做的。
<一>營造課堂氣氛。處理好課堂前三分鐘,教師帶著關切和藹的面容微笑地走進教室,并不馬上開始講課,而是與同學們一起唱著歌,同時走到學生面前,用微笑的目光注視著他們,目光中含有期待、鼓勵和關懷,這時你發現開始做不好的同學挺直了背,沒有準備課堂用具的同學趕快做好了準備,發現做好的同學,給予表揚,常常如此,循環往復,就會使學生的情感進一步深化,學生肯定的心理傾向而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學,并在行動上做好積極的反應。
<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起調節的作用。學生需要教師去評價,不管是正的評價或是負的評價,學生都會感受到教師尊重他,關心他,公平地對待他,教師的一個溫和的眼神,一個贊賞的微笑,一個肯定的點頭,都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精神力量,對于予后進生,教師更應該給予適當的評價,并耐心地幫助他,相反一個輕蔑的目光,一個冷漠的臉色,一句粗暴的評價,會給學生送去壓抑或挫折。
<三>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通過師生間信息交流,相互影響,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形成學習的共同體,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營造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多給他們自主學習的機會。<1>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學法的指導力求具體的明確,學習程序的指導又要正確的學習方法的點撥,培養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法。<2>培養學習的積極探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
總之,通過以上的幾種方法,能活躍語文課堂的氣氛,學生們上課都有躍躍欲試,躍躍欲說,都想說、愛說、樂說,爭先恐后搶著舉手回答問題,課堂氣氛
篇2:中學學為中心素養課堂改革研討活動方案
第一次活動
1、時間:*年7月5日中午12:30-2:00
2、地點:行政樓三樓會議室
3、對象:領導小組全體成員
4、議程:
主持:謝*
(1)周校長講話
(2)陳*副校長組織學習“學為中心”課堂教學改革先進的經驗和案例。
(3)謝*布置研討任務:
本次課堂改革的核心思想:學為中心
課堂教學的策略:小組合作學習、問題解決、任務驅動
課堂改革的目的:有效學習,提升素養。
本次需要研討的問題
①根據本學科特點對課堂40分鐘時間進行分段任務設計(明確各時間段教師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學習任務)
課堂40分鐘任務設計:
第一環節:0-前5分鐘:組織課堂,新課引入,當堂完成預習檢測
關注點:預習檢測卷如何編寫
第二環節:5-15分鐘:提出問題,任務驅動,學生小組討論解決
關注點:問題如何來(教師如何預設問題,學生的問題如何收集和展示)
第三環節:15-25分鐘:小組展示,相互補充
關注點: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小組以何種形式組建,小組的位置如何安排,課堂內小組如何分工管理,班級中小組間的評價制度如何跟上,學校中如何加強對學習小組的集體評價。
第四環節:25-35分鐘:教師小結,方法提升,解題指導。
以上第二、三、四環節可以穿插進行,體現精講原則。
第五環節:35-40分鐘:當堂鞏固練習。
②適合新的課堂模式的作業布置、批改和課余時間的管理模式,體現精練原則。(布置什么作業,什么時候批改?如何批改?作業中的問題什么時候解決?以何種方式解決學生作業中的問題?)
③設計出適合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集體備課模式(備什么?怎么備?什么形式的作品?)
各學科組在獨立研究期間,組長牽頭,學科組研討兩次,形成共同方案。
第二次活動
1、時間:*年7月26日-7月29日
2、地點:待定
3、對象:領導小組全體成員(每個成員帶筆記本電腦)
總務處(后勤安排)
信息技術處(提供投影儀)
4、議程:
7月26-27日:各小組研討,形成初步方案,上交電子稿。
7月28日:各小組完善方案、各小組展示本組方案(ppt形式),相互探討取長補短,進一步完善本組方案。
7月29日:各小組完成本次方案,把成果電子稿上交。
第三次活動
1、時間:*年8月25日-8月30日
2、地點:學校各會議室
3、對象: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全體老師
4、議程:
1、學習課堂改革新模式,集體討論完善模式。
2、組內分工,集體備課
3、領導小組成員審核各集體備課小組的成果。
后續工作,各備課組根據學校課堂教學新模式,完善提升。
相關推薦:
高郵市中小學高效課堂過關年活動方案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活動方案
親子團隊第二課堂活動方案
篇3:如何用有效的課堂提問活躍英語課堂
如何用有效的課堂提問活躍英語課堂
一、背景和狀況
這學期,我還是接收二十三和二十五班的英語教學工作,開學一個月下來,就發現兩個班的在課堂上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上初二后,明顯感覺課堂學習氣氛不夠活躍,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高,特別的當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后除了極少數同學舉手表示愿意回答之外,更多是同學默默的坐在座位上。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教師的問題還是學生的原因?該怎么樣來改變這種狀況呢?我思來想去,決定從關注自己的課堂出發,同時多聽同行老師的課,把課堂的有效提問作為一個問題研究,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了我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二、課堂實錄和自我解析:
現以我教的《新目標8年級上》Unit93aReading為例。整個3a講述了李云迪從出生到他獲得國際肖邦音樂節這一段時期的音樂之路。針對課文的內容我設計了5個T/F的判斷題:
Step1幫助學生了解文章大意
T:Let’slistentothetapeandthentrytoanswersomeTorFquestions.
()1.LiYundididn’tlovemusic.
()2.Hewasbornin1982inChangsha.
()3.Hebegantolearntheaccordionwhenhewasseven.
()4.Hetookpartinthe14thChopinInternationalpianoCompetitioninEngland.
()5.Hewonthefirstprize.
自我解析:判斷正誤題目的設計是為了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大意。所以,設計較簡單。緊扣文章的內容,學習成績一般的同學都能再聽過錄音后都能回答出來。再加上我允許學生再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向同伴求助,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向周圍學生尋求幫助,教室里面的一片繁忙的景象。
三分鐘后
許多自告奮勇的學生都從座位上“冒”出來了。這種回答方式遠勝于教師一對一的點名回答。學生沒有壓力和緊張情緒,一個學生只有一次的回答機會,避免了問題被一兩學生承包的現象。其它學生只有當陪襯的弊端。使得更多的學生有開口說英語的機會。
Step2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細節
T:NowIwillgiveyouthreeminutestoreadthetextandfillintheblanksin3a.Workingroupsandmakesureallthegroupmemberscananswerthequestions.AfterthatIwillaskanymemberinothergroupsandmakesureallthegroupmemberscananswerthequestions.Let’sseewhichgroupcandothebest.學生聽到指令后,迅速按照慣例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討論。
自我解析:分組是通過討論的,確保每個組優差生的搭配,保證任務的完成,優生又擔當者答疑解惑的作用。因為不知道誰會被提問,所以任何學生都不敢怠慢,這樣每個學生都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沒有一個人被忽視,課堂氣氛自然濃烈。
Step3自我挖掘文章細節與重點
T:Iwillgiveyouanotherthreeminutestoreadtext.Thentrytodesignsomequestionstoaskotherstudentstoanswer.
自我解析:這一環節重在檢驗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更深入的理解,設計問題本身需要一定的功底,需要不錯的語言表達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是不容忽視的。另外表面上是讓其他同學回答問題,但問題設計者本身早就找到了答案。仔細的研讀,比老師問一百個問題要好得多。“學生問,學生或者老師答”又是一種新穎的問答方式,它不僅讓學生獲取了答案,更加拉近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距離。課堂氣氛活躍和諧。
三、教學反思
在這堂課中,學生之所以能夠以改往日沉悶的課堂氣氛,原因有兩個:
1、有效的課堂提問。
從T/F到根據文章內容填寫表格,再到學生“Designquestions”,教師問題設計合理,環環相扣,直至順利解決問題,然后再到學生自己設計問題回答問題得到升華,可以說,學生通過各個環節很好的掌握了全篇的文章意義。
2、提問方式的多樣化。
從學生自告奮勇的回答到學生之間互問互答,多樣的課堂提問完全不同與以往課堂上的問答的局限,問答面向全班同學。每個同學有事可做,積極參與。綜上所述,良好的課堂提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鼓勵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幫助老師及時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程度和可能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生的觀點和態度。所以,教室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的問題,講究提問藝術,竭力點燃學生的思維的火花。在設計問題時,應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趣味性。合理把握問題的廣度,深度和難度。真正做到這些,課堂的激情自然會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