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范文大全 > 讓語文課永遠充滿活力

讓語文課永遠充滿活力

2024-07-31 閱讀 3428

讓語文課永遠充滿活力

王燕霞紅土學校

【摘要】:教育是門藝術,永遠沒有明確的答案,永恒的標準,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句號,只有逗號。新課程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也給我們教師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我想,只要我們努力,大膽地實踐,不斷地總結,在總結中追求更大的創新,就可以讓我們的語文課充滿活力。

【關鍵詞】:情感生氣發展

【正文】:

語文是有生命的,語文的生命融入主體參與下的不斷生成的語境和語流中,語文的學習應該是在這樣活生生的動態的語言環境中進行的。新課標呼喚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喚充滿生命溫暖的課堂,呼喚充滿與崇高人性的對話。

審視我們的行為,我們始終習慣把學生看作是一個“認知體”,把訓練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信息結構能力作為基本目標。不難發現,我們的語文課堂始終沒有解決這樣幾個問題:重思想教育而忽視生活情趣;重知識積累而輕視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達熱情。一句話,語文教學缺乏人情味,沒有把“人”放在教學的核心上。因此,我認為一堂優秀的語文課應當注重培植學生的主體精神,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幫助他們找尋自己的精神家園,使他們一起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與成長。

一、有情感

“情”并非是憑空產生的,它根植于教材和生活中,它常以生動形象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為手段,連同教師的語言、情感、教學的內容以及課堂氣氛成為一個廣闊的心理場。教學成為兒童主觀所需,成為他情感所驅使的主動發展過程。

1、可利用教材本身來調動學生的情感

2、要利用教師的情感來調動學生的情感

二、有生氣

生命哲學家曾經說過,既是人,就會有生命欲,自然就會有蓬勃的生命流。是啊,如果在我們的語文課上,學生的眼睛閃著求知的光彩,學生的思維如閃電般敏捷,那么,這股生命流就不怕蓬勃不起來。著名的于瀾老師率先在教育界發出了這樣的呼喚: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要達到這一境地,教師要勇于放手。

1、書,讓學生自己讀

2、問,讓學生自己提

3、話,讓學生自己說

三、有發展

《語文課程標準》中有這樣幾段話引起我的注意:“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

我們的學生,天天來學校上課,歸根結底,就是為了求發展,并且是一種持續發展,包括認知水平的提高,學習技能的掌握與熟練,思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等等。因而,每一節課教師的腦子里就要想到要教給學生些什么?一點知識,一些方法,一些啟迪,還是一些積累?所以,提倡人文性的同時,我們不能否定工具性,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才是語文教學的完美。

四、有創新

愛因斯坦說:“沒有想象力的靈魂,就像沒有望遠鏡的天文臺。”愛因斯坦用他一生的實踐證明了想象力對他的發明創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看來,為人師者沒有理由將文本看死,應當充分挖掘語文教材蘊涵的創新教育因素,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我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抓住課文中的語言凝煉處、空白處、省略處,讓學生對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的結局等展開想象。

2、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就是標新立異,是對思維定勢的否定。作為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它更體現出其固有的獨創性和新穎性。求異是兒童的天賦,他們樂于表現得與眾不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展開不同意見的爭論,打破盲目順從、迷信書本、被動地聽講、被動地回答問題的局面,使學生的思維突破常規和經驗的禁錮,不斷產生新的答案,真正進入到“創造”的世界。

總之,教育是門藝術,永遠沒有明確的答案,永恒的標準,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句號,只有逗號。新課程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也給我們教師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我想,只要我們努力,大膽地實踐,不斷地總結,在總結中追求更大的創新,就可以讓我們的語文課充滿活力,把它變成學生樂學、好學的場所,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語文課永遠充滿生命的活力!

篇2:春學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方案

*春學段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方案

前言:

本學期有五個月,我們的教學時間相對來說比較寬裕,所以說咱們小組本學期可以每次安排兩人上課,課前有研討,課后也有研討。每次活動時間為一晌。(中午aa制聚餐)二月份活動內容是依據課標確定本學期要教學的具體任務,交流自己的教學計劃,教學思想,并敲定自己上公開課的課題。

活動要求:

1、每次活動沒有特殊情況要按時參加。

2、作課教師提前一周公布教學設計,小組成員及時交流思想,交換意見。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3、活動時提前十五分鐘到達作課地點,作課教師與聽課者簡單交流思想。

4、上完課及時上傳實錄,最好利用禮拜天整理、上傳,周一大家點評。

5、平日教學中多反思,每次活動時最好大家都帶著問題參加。我們不僅僅探討課,也探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活動時間安排:

2月22日3月21日4月18日5月16日6月20日

具體就是每月的第三周周三。

具體的作課順序等到22日活動時再定。

篇3:語文課外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我們1-6年級閱讀課外活動以學校課外活動精神為指針,認真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要求,以新穎活潑、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為載體,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內涵豐富閱讀寫作氛圍,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活動目標

1、整體目標

通過語文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完善學生的文化知識結構,豐富文化知識內容,提高全體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2、實現目標

通過開展語文閱讀與習作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習作興趣,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實文化底蘊,促進知識更新、思維活躍、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并幫助學生養成熱愛讀書的習慣,多讀書,讀好書,提高讀寫能力,充實文化底蘊,陶冶情操。

三、活動對象:

1-6年級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報名參加。

四、活動組織小組:

組長:由學校聘請專人擔任。

組員:由組長聘請各年級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寫作有專長的語文教師擔任。每個年級一位組員。

五、活動要求及評價指標:

1、組長需對閱讀活動小組組員負責,要有嚴格的考勤制度和考核體系。

2、每位組員必須有本組活動方案(包括計劃、

教案、實現目標等)。

3、每學期每個小組必須拿出本小組活動成果,并做好匯報工作(如閱讀比賽成績、習作比賽成績)。

4、要求每位組員領導本組的每個同學積極參加市、區、學校組織的各項語文活動,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5、學校學期末評選最佳活動小組。

6、指導老師要在活動結束后,寫出案例,并通過案例分析,探索指導學生開展活動的策略,提高教師的指導水平。

六、活動時間安排:

每周周二、三、四下午3:30-4:20、周六上午或下午

【范例】

朱永新教授曾經說過:“讀書,是孩子們凈化靈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古今中外的許多著名作家、科學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往往也與他們的讀書分不開的。為了使我班學生熱愛閱讀,學會讀書,并在讀書的活動中陶冶情操、獲取真知、樹立理想,特制定本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1、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指出:要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通過這一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每一個學生都熱愛讀書,學會讀書并在讀書的活動中陶冶情操、獲取真知、樹立理想。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的開展,在班級形成熱愛讀書的良好風氣。

2、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通過讀書活動,使學生學會讀書、學會學習,促進學生的知識更新,活躍學生的思維。

三、活動構想:

1、制定切實可

行的讀書計劃。

2、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

(1)要充分利用好班級的黑板報、墻壁等,營造書香氛圍。

(2)征集讀書名言,可以把從各方面征集一來的名言抄在黑板報上,或是做成書簽與同學交換。

(3)在黑板報的一角開辟讀書方法介紹,向學生介紹科學的讀書方法。(4)在班級里開展好書推薦的活動,可以利用閱讀課讓學生進行交流,也可以以書面的形式在班級里進行交流,還可以發揮板報、墻報的作用。

3、認真上好“閱讀課”。要充分發揮閱讀課的作用,學生的大部分課外閱讀時間應在平時,學校安排的這節閱讀課主要可以做如下幾件事:

(1)讓學生進行讀書交流,讓每個學生上臺說說自己最近讀過的書,談談自己的讀書體會,盡量安排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

(2)班主任也可以利用這節課向學生推薦優秀的課外讀物,可以給學生閱讀優秀讀物精彩的片斷,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4、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讀書評價的方法,評價班級的“讀書大王”、“讀書小名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