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孩子心中藝術火花讓學生愛上美術課堂
點燃孩子心中的藝術火花、讓學生愛上美術課堂
太原市迎澤區流沙坡小學王華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是“課改”提出的基本精神,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強調了課程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強調了課程要有利于培養每一個學生的良好品德;強調了課程要滿足每一個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然而此時的孩子,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一碰到困難和挫折,便會產生畏懼的情緒,注意力的持續性比較低,對美術課堂上的學習缺乏理解,使得本來應該充滿活力的美術學科在孩子面前變得黯然失色。那么,如何引導孩子克服這種求知過程中的浮躁,讓他們愛上這個課堂呢?筆者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結合美術課堂教學來談一談如何點燃孩子心中的藝術火花,讓學生愛上美術課堂。
一、明確學習的目標
“人之初,性本善”,12周歲內的學生思維屬于原始思維,他們心靈誠實善良,在他們心目中世上一切都是完美無缺的,他們不受功利的影響,感情最純潔,表達感情最徹底、最直截了當,沒有絲毫掩飾。他們學習美術所表現出來的作品正是這種封閉的天然心態的寫照,雖然稚拙,但它單純、誠實、天真無邪,把自己完全地毫無保留地融進在里面。為此有人稱其作品是一個“唯一沒有被污染的領域”。他們的作品生動體現了人類最初的完整的原創性,最能表現人的本質,它是孩子們所特有的。
然而,在教學中,我們看到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流暢地線條,準確地造型,成熟地色彩,合理地構圖。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的美術教師往往為了個人的名利,以純技能、技巧的學習為教學目標,并用它作為衡量美術學科教學成功與否的標尺,在這樣一種教學動機的指導下,學生被動地跟在教師后面去模仿,他們觀察到了什么?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又領悟到什么?一切難以尋找到答案。《美術課程標準》明確地闡述了學生的學習目標:“在美術活動學習中,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面對此目標,我們切不可貶低它抹殺它,或漠然置之。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我們要理解和尊重學生,探究其規律,明確學習目標,注重科學性,重視學生的年齡、生理和心理特征,選擇藝術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使學生的潛能得充分開發,天性得到充分發展,才能得到充分展現,成為具有健全人格、全面發展的人。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作業中體現出的各種不同的方法,都是對組內成員及全班同學的一種操作示范,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他們進行大膽表現,而且方法各異,形式多樣。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二、激起學習的興趣
《美術課程標準解讀》指出:“美術學科要在大多數學生心目中保有一席之地,就應該注意使之與學生發生興趣方面的關系,并使其能體味其中的樂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有利于激發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美術這門學科,從總體上看是大多數學生喜歡的科目。但具體到上好每一節課,和學生對這節課有沒有興趣、感情有多深、持久性有多長,就要看老師如何調動各方面的因素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正如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
在教一年級《用春天的色彩裝扮自己》一課時,上課開始我讓學生觀看一段精彩的化裝晚會錄像,然后提問看到了什么,學生們一個個興趣盎然,高高地舉著手,爭先恐后地告訴我自己看到的化裝面具,還告訴我要用各種色彩做一件怎樣的化裝面具呢。接下來的教學活動自然,流暢,學生始終以飽滿的激情學習著。臨近下課時,我將他們帶到操場舉行了一個化裝晚會活動。下課后,學生將我團團圍住說:“老師,我們還要上課!”這時,我突然感受到:這才是學生真正的學習興趣啊!沒有美術活動的興趣,學生怎能體會到樂趣?沒有學習的樂趣,又怎能有學習的原動力?興趣不是壓榨出來的,而是靠教師利用課堂科學地、藝術地引導出來的。
篇2:在聾生美術課堂運用多媒體技術
淺談在聾生美術課堂運用多媒體技術
廣東省中山市特殊教育學校潘玲玲
內容提要:美術教學在聾生智力開發和身心發展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美術能讓聾生在無聲的世界上表達自己的情感,發揮無限的想象空間,也是與人們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由于聾生在聽力方面的缺陷,大大降低了他們像正常孩子一樣吸收知識的能力,如何補償聾生在學習知識過程中的不足,我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覺得在美術課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達到交好的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提高效率;補償;激發興趣
聾童教育的目的是解脫聾童身心的雙重缺陷,把他們培養成全面發展,殘而不廢的新人,使其適應社會需要,成為四化建設的有生力量。要實現這一目標,不僅需要使其德、智、體全面發展,還要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生活,并能與全體社會成員融洽交往的健全的心理品質,而聾校的美術課,對提高聾童的基本素質,培養聾童的高尚品德,使其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直接作用。
隨著21世紀社會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對學生具有創新能力的要求比過去任何歷史時期都強烈。歷史的航船進入了新世紀時代,人們稱之為信息時代。電腦多媒體教學,是課堂教學中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作為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多媒體教學,集生動、具體、形象等優勢為一體,在開發聾生智力,解決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有著特殊之功效。
一、運用視覺媒體豐富的表現力,補償聾生認識上的缺陷。
耳聾學生由于聽力、言語上的障礙,只能用眼睛等器官來認識外界事物。因此,利用以具有豐富表現力的視覺媒體發揮聾生視覺代償能力,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綜合運用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化不可見為可見,化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直觀,化復雜多變為簡潔明了,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充分表現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導學生積極探索、主動學習。
例如我在上低年級《圖形的重復》這一課,首先設計一個簡單、有趣的圖案,按設定的排列方式,把圖案進行方向、大小、顏色的變化,再加以動畫設置,很方便地完成重復構成圖案,這樣一來,學生在視覺上有了直觀的感知能力,可以在不同角度上了解、認識圖案。
二、利用課件,拓寬認識,提高美術課的效率。
聾童由于雙耳失聰,言語障礙,抽象理解能力很差。間接學習到的知識少,思想單純,看事物比較簡單,加之有的學生缺乏早期教育,心理年齡較之實際年齡至少小3